12月17日上午10时,历经六公司5年零2个月的艰苦奋战,全长13.187公里的沪昆高铁全线最后一座隧道——岗乌隧道顺利贯通。该隧道既是沪昆高铁贵州境内最长的隧道,也是集团公司隧道建设史上最长的隧道。它的贯通标志着我国在特殊不良地质条件下地下工程科研与施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沪昆高铁2016年全线通车奠定了基础。
岗乌隧道位于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一级高风险隧道。隧道穿越断层1处,可溶岩和非可溶岩接触带2处,最大埋深544.5米,洞身穿越区域以碳酸盐岩为主,四、五级围岩占全隧80.2%,存在暗河、溶洞、突泥、突水、瓦斯、塌方、高地应力岩爆及大变形等安全风险。隧道集中出水段落15个,设计日最大涌水量15.7万立方米。针对异常复杂的喀斯特典型地质地貌,六公司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综合运用TST、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等科技手段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有效预防了突泥突水等各类安全风险。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制定了科学的喀斯特地貌隧道稳步施工方案,运用自主研发的T76S自进式螺旋管棚超前支护技术,成功解决了喀斯特地质可溶岩段软弱围岩遇水极易坍塌,高地应力初支变形大、沉降量大等施工难题,为我国在典型喀斯特地质条件下建设高铁隧道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岗乌隧道施工负责人武群虎介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成功打通沪昆高铁全线咽喉工程的同时,完成科研成果3项、创新工法3项,获国家专利1项。据悉,东起上海、西至昆明的沪昆高铁,全长2264公里,是目前世界在建里程最长、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首次大面积穿越云贵高原喀斯特典型地质的高速铁路,计划2016年全线通车,届时从上海坐火车到昆明仅需9个小时,比现有的沪昆铁路将缩减28个小时,对西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项目部通过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优化调整,将施工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同时兼顾节约成本;通过加强针对火灾、高坠、物体打击等危险源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从制度上提供安全保障;将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贯彻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狠抓落实,保持现场施工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