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正文 企业管理

新常态下需给新城热“退烧”

发布日期:2015-03-13来源:网络来源编辑:张瑞晨

[摘要]因势利导,在城镇化过热的大背景下,施工企业应该明确自身发展定位。

  近年来,一些地方盲目造城,新城新区遍地开花。与此同时,“空城”、“睡城”、“死城”也频频出现。

  针对这种现象,九三学社中央在提交给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中表示,“新城热”的背后,不乏刻意举债建城、推高地价、哄抬房价的“经营城市”做法。这种做法不仅使地方债务累积、土地资源浪费、房地产泡沫堆集,还使建筑业无序扩张、钢铁建材产能过剩、建筑能耗快速增长,危及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城热”带来的一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建筑总量与能耗亟待控制

  据有关部门统计,各地新城新区规划总人口竟达34亿,几乎可容纳世界一半人口。对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的统计发现,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了55个新城新区,其中某省会城市要建13个新城新区;西部某省会城市提出建5个新城、3个新区,规划面积是现有建成区的七八倍。同时,“新城热”已向地县级城市蔓延,90%以上的地级市要规划建设新城新区,甚至连县级市的新城建设也随之升温。

  参考欧洲、日韩等发达国家,其人均建筑面积(含公共建筑)都在40平方米左右。综合考虑我国的资源禀赋,人均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平方米,以约15亿的人口峰值计算,远期建筑总量应控制在600亿平方米为宜。不过,即使以目前相关数据中最保守的490亿平方米建筑总量为基数,加上约70亿平方米左右的小产权房、113亿平方米的在建建筑以及每年二三十亿平方米的竣工面积,实现这个较优目标已几无可能,继续盲目造城将积重难返。

  另据测算,在保证各部门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建筑运营能耗不应超过社会总能耗25%的控制线,但2013年现有建筑能耗已达9.1亿吨标煤,占社会总能耗的24.3%,而城镇人均能耗是农村的1.54倍,随着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建筑能耗还会继续增加。综合各方因素来看,工业能耗下降空间有限,交通能耗还会上涨,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关键还是要加强建筑节能,而目前新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建筑总量还在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还要不断提高,建筑能耗总量控制将是严峻的挑战。

  现有建筑可成新税源

  新常态下,如何看待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缓?回顾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例如100多年前的英国、德国和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均出现过房地产投资增长快、占比高,房价快速上涨,10 20年后进入稳定发展的过程。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将进入平稳发展期,尽管房地产业在今后一段时期仍然是重要产业,但已不可能、也不应该继续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也是新常态的一个特征,因此政府切不可再“拔苗助长”、“饮鸩止渴”。考虑到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常住人口统计是53.7%,按户籍人口统计仅为36%左右,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未来新增城镇人口将有效托底房地产市场。因此,在新常态下,应理性对待房地产业地位的变化,采取切实措施,盘活存量、用足存量、控制增量,绝不能再盲目造城。

  此外,数据显示,2004~2012年的9年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在40%~70%,年均约1.6万亿元,土地财政在聚集巨额财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征收房地产税,不仅可有效平抑房价、盘活建筑存量、调控增量,还能为地方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我国现有建筑面积总量扣除公益性公共建筑12.4亿平方米,可从价计征房地产税的建筑面积约478亿~563亿平方米。以2013年全国商品房均价每平方米6200元、房地产税率1%计算,每年房地产税收可达3万~3.5万亿元。若考虑商业建筑溢价、未来建筑面积总量超过600亿平方米等因素,再加上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直接税,相应收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中国建设报 张东林)

【相关阅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