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 政策法规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五项任务,为建筑业提供了市场和转型的新入口

发布日期:2016-01-08来源:网络来源编辑:李香玉

[摘要]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心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具体而言,就是积极稳妥地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应该说,这五大任务为建筑业明年的转型与突围,提供了新的方向。借助清除产能过剩来进一步对企业扶优汰劣,并加速推动建筑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借助降成本来提升企业的经营和项目管理的质量;借助房地产去库存去寻找建筑业新的增量市场;借助扩大有效供给聚焦对新业态、新产业的创新,深入研究并参与PPP等模式的各类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蓝海”;借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力争进一步改善市场环境,清理近些年来一直困扰在建筑企业身上的项目资金紧张、带资垫资现象屡禁不绝等违法现象,以及提高各种新型投资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毫无疑问,五大任务为建筑业明年的工作提供了新的市场价值和转型入口。

   清除产能过剩是优化行业结构的抓手

   建筑业有着数千万的从业人员,虽说为国家化解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并不算什么新鲜事,而且在相当一段时期,这一情形恐难改变。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12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显示,2013年末,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 34.8万个,从业人员5320.6万人。在这30多万个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有多少是空壳公司,或勉强度日,又有多少是特级或一级建筑施工企业呢?而且近年来每年的建筑业产值都有十几万亿,但产值利润率又偏低,特别是大量资质不高、施工能力一般、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水平有限的建筑公司,往往在建筑市场充当“搅局者”或基层的分包商角色,也制造了一些质量低劣的建筑,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产能过剩”的反映。因此,在建筑业转型升级呼声强烈的当口,建筑企业的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国际通行模式转变,特别是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大潮之下,建筑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等能真正化解大量低附加值、高劳动力的产能,以此角度,把解决大量低效、无效产能作为抓手,借此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运营效率,并淘汰一批管理落后、生产方式粗放的企业,可谓是势在必行,也是正当其时。

   借降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和项目管理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从中可以看出,这为真正推动企业的结构性减税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且不说建筑企业要开展一个项目,面临各色各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收费有望得到改善,就说一旦增加减税范围、加大减税空间,无疑对于一些大型建筑企业而言,特别是年产值几十亿、百亿、千亿的大型建企而言,是一项极其利好的大政策。这是真正的减负。因此,建筑企业要充分抓住减税的这一大好机遇,未雨绸缪,真正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尝试和探索新的项目开发与建设模式,积极谋求和推动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手段和经营机构的转型和变革,进而提高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借房地产去库存谋建筑业新市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鼓励开发商降低房价,去库存化,同时也要提高产业集中度。显然,这对于当前的建筑业而言,有弊但也有利。

   不可避免,受房地产去库存影响,从负面看,建筑业项目减少,一些企业“吃不饱”,甚至导致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是可以预见的。但从积极的因素看,从产业的延伸度和关联度而言,去库存会带动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因此,此次去库存的要求,绝对不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临时性对策,而是一项拉动整个房地产下游配套产业链的大信号。它对相关配套产业增长的放大效应不容小觑。建筑企业若能看准时机,果断在相关领域延伸发展,市场也是可期的。

   借扩大有效供给谋新市场“蓝海”

   随着节能降耗、低碳环保、保护生态环境等要求的深入人心,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改和保障房建设,包括大量商业或公共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推进中,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这个供给侧新的特点、新的需求来制订计划,围绕市场需求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相关领域,为国家和老百姓提供高品质、符合时代潮流的精品。由此,这也倒逼建筑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步伐,推动形成企业的市场化、可持续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会议提出对信用违约要依法处置。在项目建设中,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不确定因素较多,应该说,工程项目资金不到位、紧张,长期拖欠等现象屡见不鲜,恶意拖欠也是时有所闻。因此,建筑企业应该理直气壮地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随着ppp等新型模式的大量兴起,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这需要企业首先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优化自身的经营与管理结构。在既要学会利用新的金融支持方式的同时,更应要使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手段,建立起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和控制机制,尽量消除管理的盲点。

   中央经济会议为明年建筑企业如何发展提供了方向。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面向2016,相信建筑业依然能够披荆斩棘,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

 
【相关阅读】

ppp专题

政策解读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