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风险应对 > 正文风险应对

PPP项目风险分担综述和研究进展(2)

发布日期:2015-03-06来源:网络来源编辑:宋珍珍

[摘要]

  5. 风险分担框架

  综合风险分担原则和风险分担方法,可以构造一个风险分担框架,例如邓小鹏根据已识别的九大风险分担原则,并以此构建了一个风险分担运用图,如图3所示[10];刘新平提出了一个包括风险的初步分配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风险的全面分配阶段(投标与谈判阶段)和风险的跟踪和再分配阶段(建设和运营阶段)的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框架,如图4所示[4];Li根据英国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实践做法,总结出风险分担的一般流程,如图5所示[20];而杨秋波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化的改进分担框架和基于马柯维茨模型的分担模型,如图6所示[22]。上述这些风险分担框架一定程度上将风险管理与项目过程结合起来,对实际的PPP项目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仍有一些不足,如框架一般较为精简,负责人员/机构具体的职责不明,可操作性不强等。

邓小鹏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刘新平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图4 刘新平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Li等人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杨秋波的PPP项目风险分担框架

  6. 风险分担结果的比较

  现有可供参考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结果主要来自三个部分:1)案例的分析总结;2)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统计分析结果;3)政府部门所提供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建议。然而如上所述,不同国家的经济形态、法律体系、政府机构设置、经济环境等因素不同,并不能笼统地将某一国家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安排简单地套用于其他国家。类似地,某一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安排也不能直接套用于其他项目中。

  表2简单比较了参考文献[6]、[15]、[13](案例分析),[23]、[20](统计结果),[24]、[25](政府建议)的不同风险分担结果,该分析局限在于所研究的风险因素并不完全相同[2]。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对风险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担建议,阴影标记表示各参考文献对该风险的分担不存在看法差异,而看法存在差异的包括:市场需求变化、通货膨胀、利率、汇兑风险等许多风险因素,在研究和实际操作中应特别注意这些风险。这也说明了,在PPP应用环境不成熟的中国,有必要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机制。

  通过比较还可以发现:1)项目公司应承担项目融资、建设、采购、经营和维护等风险(项目公司应再将相关风险分别转移给承包商、供应商、运营商或银行等);2)政府应承担公共政策、法律变更等风险;3)不可抗力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

  表2 风险分担结果的比较分析
风险分担结果的比较分析
风险分担结果的比较分析

  7. 小结

  7.1 文献综述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 从理论上来说,PPP项目风险分担原则已经较为完备,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这些原则存在互相重叠、甚至互相矛盾的地方。另外,风险分担与项目总成本、项目参与者收益之间关系的确定与双方的风险态度和模式安排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今后研究中需要详尽考虑影响风险分担的绝大多数因素和原则;

  2) 目前较为普遍的风险分担方法主要有三大类:一是通过研究以往实际案例特别是成功案例,归纳总结风险的分担方案;二是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统计各方对各项目风险的承担应答比例,通过比较平均值反映出这一风险的倾向性;三是通过建立博弈等数学模型寻求风险分担的最优解,确定关键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分担的数量。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前两种方法简单明了,操作简便,但是无法确定共同承担的风险中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承担的具体数量;而第三种能够定量确定风险的分担数量,但是模型建立过程麻烦,操作复杂,大多数情况需要舍弃部分条件,与真实PPP项目有所区别,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考证;

  3) 现有关于PPP项目风险分担结论主要来自三个部分:一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总结;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统计分析结果;三是许多政府部门所提供的PPP项目风险分担建议。需要一再强调,不同国家的PPP项目风险分担简单地套用于其他国家,不同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安排也不能直接套用于其他项目中。

  7.2 项目进展

  NSFC-RGC联合资助项目“中国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机制研究”(70731160634)的研究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合中国的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机制,为项目各方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之间谈判、公平分担风险和收益等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指南。研究内容包括:1) 识别出中国PPP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2) 评价主要风险因素如何影响中国PPP项目的绩效;3) 建立并验证适合中国的PPP项目风险公平分担机制。

  清华大学团队目前已完成的工作包括:1) 完成关于风险管理、风险分担及其在PPP项目中应用等相关的文献综述;2) 进一步归纳整理业界从业人员的联系方式,作为后期研究的备选专家,并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清华大学团队目前已发表的相关论著包括如下:

  l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建筑经济》,2008年第4期(总第306期),第31-35页

  l 杨金林、陈传、王守清,顶级国际承包商的业务特征和发展模式,《建筑经济》,2008年6月增刊,第41-44页

  l 赵新博、王盈盈、柯永建、王守清,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措施,《建筑经济》,2008年第7期(总第309期),第58-61页

  l 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l Zou, Patrick X.W., Wang S. Q. and Fang D. P., A Life-cycl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PPP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Property and Construction, Vol. 13, Issue 2, pp. 123-142, 2008

  l Ke Yongjian, Liu Xinping and Wang ShouQing, An Equitable Financial Evaluation Method Incorporating Risk Analysis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in China,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2008

  l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英法海峡隧道的失败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启示,《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2月发表

  l 柯永建、赵新博、王盈盈、王守清,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SWOT分析,《商业研究》,已接收

  l 柯永建、王守清、陈炳泉、李湛湛,中国PPP项目政治风险的变化,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北京清华大学,2008年11月22-23日,全文已接收

  l 黄腾、柯永建、李湛湛、王守清,中外PPP模式的政府管理比较分析,《项目管理技术》,已接收

  l 柯永建、赵新博、王盈盈、王守清,民营企业发展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决策模型,《项目管理技术》,已接收

  7.3 近期工作安排

  近期的工作任务是完成研究内容1“中国PPP项目中主要风险因素的识别”,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识别出的PPP项目风险因素是否符合中国特殊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此关键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深度,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出来的风险因素清单是下一步问卷调查的基础,需要保证清单上已经列上绝大多数的主要风险因素;二是方法论(申请书中设定选择德尔菲方法)的过程、问卷及专家名单的设计,该方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后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的质量。因此,近期的工作安排如下:1) 在10月31日讨论会之前整理好双方材料;2) 讨论会上确定研究方法的调整方案;3) 完成研究内容1。

  参考文献

  [1] Tiong RLK and Alum J. Final negotiation in competitive BOT tender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1997, 123(1): 6-10.

  [2] 柯永建, 王守清, 陈炳泉. 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分担[J]. 建筑经济, 2008, 4: 31-35.

  [3] Rahman MM and Kumaraswamy MM. Risk management trend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oving towards joint risk management [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2002, 9(2): 131–151.

  [4] 刘新平, 王守清. 试论PPP项目的风险分配原则和框架[J]. 建筑经济, 2006, 2: 59-63.

  [5] Milner M. Eurotunnel car traffic declines [N]. The Guardian, 21 March, 2004: 14.

  [6] Lam KC, Wang D, Lee PTK and Tsang YT. Modeling risk allocation decision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 25: 485-493.

  [7] Oudot JM. Risk-allocation: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evidences, application to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defense sector [C]. The 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stitutions of market exchange, Barcelona, Spain, 2005, June 23-25.

  [8] Ronsen OS. Requirements of successful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jects- risk allocation between the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s [C].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PPP) - global experience and challenges in Russia, Moscow, 2005, Feb 10.

  [9] Vega AO. Risk allocation in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J]. Journal of Project Finance, 1997, 3(2): 38- 42.

  [10] 邓小鹏, 李启明, 汪文雄, 李枚. PPP模式风险分担原则综述及运用[J]. 建筑经济, 2008, 9: 32-35.

  [11] 张水波, 何伯森. 工程项目合同双方风险分担问题的探讨[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3): 257-261.

  [12] 杨卫华, 戴大双. BOT项目风险分担理论研究与进展评述[EB/O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http://www.paper.edu.cn

  [13] Wang SQ and Tiong RLK. Case Study of Government Initiatives for PRC's BOT Power Plant Projec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0, 18(1): 69-78.

  [14] Moles P and Williams G. Privately funded infrastructure in the UK: participants’ risk in the Skye Bridge project [J]. Transport Policy, 1995, 2(2): 129-134.

  [15] Arndt RH. Risk Allocation in the Melbourne City Link Project [J]. Journal of Project Finance, 1998, 4(3): 11-25.

  [16] Zhang WR, Wang WQ, Tiong RLK, Ting SK and Ashley D. Risk management of Shanghai’s privately financed Yan’an Donglu tunnels [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1998, 5(4): 399-409.

  [17] Zhang XQ and Kumaraswamy MM. Hong Kong experience in managing BOT projects [J].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1, 127(2): 154-162.

  [18] Lemos T, Eaton D, Betts M, and Almeida L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Lusoponte concessio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bridges in Lisbon, Portugal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4, 22(1): 63–73.

  [19] Frederick A. Entrepreneurial Risk Allocation in Public-Private Infrastructure Provision in South Africa [J].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 33(4): 29-40.

  [20] Li B, Akintoye A, Edwards PJ and Hardcastle C.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5, 23(1): 25-35.

  [21] Hurst C and Reeves E.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Ireland’s firs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Sector Management, 2004, 17(5): 379-388.

  [22] 杨秋波, 侯晓文. PPP模式风险分担框架的改进研究. 项目管理技术, 2008, 8: 13-17.

  [23] Ng A and Loosemore M. Risk allocation in the private provision of public infrastructur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 25(1): 66-76.

  [24] National Treasury of South Africa. Module 4: PPP Feasibility Study.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Manual [M], 2004: 63-66.

  [25] Victorian Department of Treasury and Finance, Australia. Partnerships Victoria: Risk Allocation and Contractual Issues [M], June, 2001: 178-191.

【相关阅读】

案例分享

操作实务

能力建设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