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正文行业要闻

2017将迎来PPP理性繁荣的一年

发布日期:2017-03-10来源:建筑时报编辑:伏牛山

[摘要]
3

20173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再次提及PPP,指出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完善相关价格、税费等优惠政策,政府要带头讲诚信,决不能随意改变约定,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这也是在政府报告中,连续第三年出现PPP

回望过去:PPP前行路上有成功也有缺憾

  在过去的三年多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投资与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士,为了有效推广和实施PPP模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各级政府部门围绕推广和运用PPP模式,全面发动、积极作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投身进来,也为PPP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从立法研究、政策制定、知识普及、操作指导以及项目落地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经过短短的三年,我们在PPP项目的投资规模、入库数量、覆盖范围等方面,已经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据财政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2017213日披露的PPP各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12月,在全国入库PPP项目方面,PPP项目数已达到11260个,投资额达到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落地率31.6%,首超三成。可以说PPP模式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和结果,已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正常预料。这不仅包含它的规模和数量,也包括推进的速度、质量和问题。正如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全国财政系统PPP工作推进会暨示范项目督导会上指出的那样,PPP改革仍然面临着观念转变不到位、改革发展不平衡、民营资本参与率不高、部分项目实施不规范、法律保障和政策衔接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谁都不可否认,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对促进政府投融资体制的深化改革和政府投融资机制的创新,对促进我国传统的政府投融资理念转变和投融资模式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PPP已经逐步成为各级政府,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但是,在PPP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乱象和缺憾,如:变相包装,伪PPP充斥市场;设置壁垒,隐形阻击民资进入;浪费资源,形同虚设建机构库专家库;漠视政策,违规担保承诺回购;避实就虚,社会资本跑马圈地;误导舆论,过度神化泛化PPP模式;泥沙俱下,PPP咨询机构专家遍地都是;资源错配,基金奖金多数事与愿违;污染环境,培训评比收费捞钱等。这些都会把PPP推向歧路末端。

1

人心所向:PPP生态环境建设迫在眉睫

  面对一直滚滚向前的PPP车轮,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逐步显现。规范、有序推广和运用PPP模式,遭到了现实中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损害。以融资为导向的明股实债、以赌的心态参与PPP的投机者、以保底承诺和固定回报方式承揽PPP项目的现象,不断出现,极大地危害了PPP在中国长期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呼吁,需要运用理性思维创建一个健康良好的PPP发展生态环境。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和金融、投资与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关人士共同做到趋利避害,不忘初心,忠于PPP的基本要义和本源。同时,也要加强PPP作用和使命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导向;还要尽可能通过已有的项目经验找寻到最具可行性的方案,使其被业内人士学习、掌握、并可因地制宜地施以运用,让PPP项目真正落地并发挥效益,能真正地为提高政府投资心率表和项目运营管理效率解决问题,否则什么样的不良现象和问题都会产生。

  我国的PPP要长期健康发展下去,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影响PPP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很多,涉及法律、政策、金融、信用和社会等方方面面。建设和维护良好的PPP发展生态环境,既要正确认识推广PPP模式对我国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产生的根本性和长期性作用,又要避免把PPP过于神秘化、夸大化和泛化;既要充分激发市场机制在推进PPP中的决定作用,又要解决好相关利益主体的“职能缺位”、“职能越位”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既要真正体现PPP项目物有所值的基本精神,又要差别化、针对性做好具体项目的PPP运作,降低政府的投资成本;既要平衡好不同利益主体关系,又要获得政府部门、国企民企、金融投资及其它服务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的支持。只有全面解决好这些问题,PPP发展的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改善,逐步健康起来。

2

新年希望:2017PPP将迎来理性繁荣

  经过三年多的砥砺前行,我国PPP在制度、法律、项目落地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已经到来的2017年,PPP运作的规范和深化问题,已经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这种变化将引导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方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更加重视PPP的运作环境和运作过程,更加理性地判断为谁出发,又希望得到什么结果。正如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两会上表示的,中国的PPP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为保护中国PPP这稚嫩的花朵在一个健康、宽阔的环境和空间里不断生长、发芽、开花,与之相关的政策、立法、金融、信用和社会等诸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也正在得到不断解决。对PPP的理性探索和稳步推进,必将迎来我国PPP发展的繁荣。

  一是资产证券化加速。20161226日,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大力推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优先鼓励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PPP项目开展资产证券化,同时证监会为PPP资产证券化开“绿色通道”。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融资手段,为PPP项目拓宽融资来源、丰富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带来积极影响;对于盘活PPP项目的存量资产,缓解社会资本的投资资金压力,也会产生实质性的帮助;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还向民间资本释放了投资空间。从长期看,这项政策将释放多重利好,为PPP项目建立一个持续融资的渠道。

  二是民营资本参与度增高。近两年,民营资本越来越积极参与当中,参与项目数量不断攀升。《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颁布,也是为民营资本提供了更多机会。截至201612月,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277个入库项目的社会资本方共包括419家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163 家,占比39%。民营、含民营及外资的联合体项目数合计139 个,占比50%。民营资本、含民营及外资的联合体等两类项目的投资额合计占比也达45%。中央大力推行PPP模式,正是借此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

  三是条例法规加快落地。业内人士一直都在千呼万唤PPP立法,2017年,将有望成为我国PPP立法进程中比较关键的一年。目前我国正处于从文件号召、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到以PPP法推动民间资本参与的过程。PPP立法不可能一步到位,是先条例后立法,还是采取其他方式分阶段实现,我们认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按照政策和规范去操作。另外,PPP法要起作用,仍然需要多层级、多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配合,真正体现政企双方平等、契约精神和争议解决机制等配套制度的建设。

  四是海内外资本双流动。在过去20多年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已得到了海外的大量投资。随着我国PPP模式大力推广,加之近几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及我国资本账户的开放,国际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对中国PPP市场的投资规模预期将进一步加大。

  同时,2016年,中国国内资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等多个领域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未来PPP市场的重要发展趋势是资本在国内外市场的双向快速流动,以实现降低资金平均成本、分散项目投资风险、提高项目平均收益率等重要的项目目标。但是如果不解决好外资进入PPP项目的根本性问题,这将对海外资本流入带来障碍。

  五是PPP的理论和知识密集度提高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PPP项目理论以及在整个发展过程和生命周期中,针对PPP项目的物有所值评估、实施方案和交易结构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移交等不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分析,将逐步深入。不同投资主体参与的PPP项目的投资结构,资本金制度要求下的股权和债务资金等形成的融资结构,对应的操作流程、方案文本、合同体系等内容,也都需要在趋于成熟的情况下,被进行细化和标准化。随着咨询、运营、服务团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参与PPP项目的竞争力也不断加强。2017年,PPP行业将涌现更多高端知识和理论,如生态环境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必将为我国PPP项目的成功运作带来保障,为中国PPP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相关阅读】

ppp专题

管理案例

中建-结构转型

中建-结构转型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专题策划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