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开始产生“由表及里”的“辐射”效应。该模式自今年5月经中国建设报社政策研究中心总结报道后,随即在建筑业界掀起了一股“创新风暴”。在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全国各地数千人次的专家、同行及各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前往现场调研观摩。9月6日~7日,常州九洲花园58号楼工地又迎来了一拨新访客——由山西二建集团下属的30多个分公司的经理及技术负责人组成的90余人的学习团队。除了参观团队和人员数量的增加外,才良模式产生的影响效果已经开始从单一的项目和表层的观摩学习向全行业的推广应用层面“辐射”。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主旨演讲时,针对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出现的突出问题给出的解决之法——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更是如此,创新价值开始引起业界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遵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和安全发展理念,以推动先进技术应用为支撑,拉开了转型升级的大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融“工匠精神”和“精益建造”思想为一体的“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的成功实践,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同行的竞相学习。
任何一种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都离不开主管部门的引导,才良模式也不例外,它的备受关注跟各级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主管部门的重视密不可分。日前,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陈晨带领该局产业办、人教处、质安总站等多个部门和东南大学“江苏建造2025”、“江苏强省化建设”指标体系课题组成员,对“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进行了专题调研。陈晨表示,江苏建筑业发展到今天,走得很辉煌,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但今后10年、20年该怎么走?他认为“三化”(工业化、绿色化、信息化)是一种必然趋势,而“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包含了“三化”的很多内容。“此前,工人素质高、产品质量好、信誉好,是江苏建筑业品牌主要体现。这种品牌精神今后如何体现?‘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完全体现了江苏建筑业品牌的发展趋势。‘精益建造’落点在‘精’字,这也是我们长期追求的质量理念。‘益’字则是要做到用户利益第一。”
而扬州市江都区建筑工程管理局则组织全区二级以上施工企业负责人及相关科室人员共计60余人参观了常州九洲花园58号楼。局长钱进表示,通过观摩学习“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对现场管理模式有了全新认识——不仅成功实现了对BIM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现场施工更是做到了流水线般的穿插作业。他希望江都建筑企业能够学到真经,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转换经营理念,做到“一手抓市场,一手抓现场”,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抓企业标准,抓精细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样是施工企业,江都区的施工企业还处于低速发展期,我们要学习才良模式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让工程质量有保障,让现场的安全员、施工员、技术员真正掌握才良模式。”同行的扬州建工建设集团总经理沈德林认为,才良模式对工序工艺标准抠得十分细致,建筑业一向讲究速度,但才良公司的工艺标准要求既不准超前也不准滞后,这样的精细掌控引人深思。来自江都建设集团的张玉成感慨道:“才良公司的建设水准未必比江都区同行高出多少,江都建设在全国各地的工程也获得了不少鲁班奖,但是黄才良创新开拓的‘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确实有太多值得江都人学习的地方。”
自2013年新一届中央政府组建以来,简政放权得到了全方位的有序推进。2014年7月1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简政放权,这意味着行业协会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先行先试的地方经验和模式能否得到行业协会的认同,直接关系到推广应用的前景。
“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自报道伊始,便因其巨大的创新价值引起了各级、各地行业协会的高度关注。除了早前的常州市武进房地产业商会、内蒙古工程项目管理协会、中国商务写字楼等级评价评审委员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地产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等行业协会对该模式组织观摩学习外,日前,浙江嘉兴市建筑业行业协会又组织浙江鸿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博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力建设有限公司等数十家施工企业对“精益建造”才良模式进行了现场观摩。而西安市刚刚召开的“2016年建设工程城市治理及文明工地示范观摩会”,更是明确提出“要求施工企业学习‘精益建造’才良模式,紧跟当前建筑产业化的发展趋势,打造西安本土的‘工匠精神’”。9月7日上午,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前往常州九洲花园58号楼现场观摩,会长汪士和还向前去交流学习的省外施工团队作了题为《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报告,指出建筑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施工企业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给出了10个方面的建议。
针对“精益建造”才良模式在业界引起的持续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中长期发展基础领域首席专家刘培林分析表示,该模式完全符合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极大地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绿色发展、工程质量建设和安全生产,推动建筑业整体转型升级,还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利用已取得的创新优势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有望成为打开建筑业增长之锁的一把“钥匙”。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