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社部25日联合召开发布会,披露国企“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目前已有诚通集团和中国国新两家中央企业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后续将根据各项改革特点在央企及地方国企中选择试点企业,试点工作将待试点企业选定及相关条件成熟后陆续展开。”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今日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资委‘四项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外界对今年的十项改革试点期望非常高。国资委本次先确定两个试点单位后续逐步展开,属于比较谨慎的做法。”
实际上,上述两家新增试点此前已经将打造投资运营公司的目标公开。其中,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诚通集团”)在去年初召开的2015年工作会议上已透露,将全力争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作为当年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在国企改革顶层方案公布前夕,国资委主管的《国资报告》为“诚通集团欲五年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做了专题报道。诚通集团旗下拥有A股公司中储股份[2.09%资金研报]、冠豪高新[1.88%资金研报]、岳阳林纸[0.73%资金研报]、*ST美利等。
中国国新则在今年1月召开的2016年度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及主要任务,明确将锐意改革,努力将中国国新打造成为一流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务院派驻公司监事会主席潘良对2016年工作提出五点要求,其中包括深入探索运营公司实现形式,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加强对所出资企业监督,防范国资权益流失等。
资料显示,诚通集团是1992年由原物资部直属物资流通企业合并组建的,总资产近900亿元。其主营业务为资产经营管理,综合物流服务,生产资料贸易,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同时经营人力资源服务、现货批发市场、旅游、文化、包装及农产品[1.49%资金研报]流通产业。诚通集团也是国资委首批中央企业建设规范董事会企业、服务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和战略重组的重要资产经营平台。
相比之下,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国新”)历史较短,但其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进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中国国新官网显示,其于2010年12月22日成立。公司的定位是配合国资委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主要从事国有资产经营与管理的企业化操作平台。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持有国资委划入国新公司的有关中央企业的国有产权并履行出资人职责,配合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重组;接收、整合中央企业整体上市后存续企业资产及其他非主业资产,配合中央企业提高主业竞争力;参与中央企业上市、非上市股份制改革;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其他产业进行辅助性投资等。
除了上述试点,按照规划,“十项改革”试点共包括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李锦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在中央着力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十项改革试点将一些新的问题列入其中,尤其是中央企业的兼并重组试点,可以说内容更加丰富,面更广,也更有针对性。近日即将推出的十项改革试点与第一批试点相比有三个变化:一是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后,对国企改革的部署更为系统,重点更加明确,内容更丰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二是在供给侧改革及‘十三五’规划的大背景下试点,尤其是兼并重组的试点;三是国企改革中的一些新问题被列入,试点更加具体,针对性更强。根据国资委确定央企改革第一批试点的原则以及最终确定试点集团的特点,将以四个特点来选择重点关注的集团:集团性质以竞争类为主,且是产业龙头公司;集团具有一定改革基础及经验;集团改革方向较为明确;管理层改革积极性较高或有相关表态。”
此外,张喜武还在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抓好“九项重点任务”:一是尽快完善“1+N”文件体系,基本完成国企改革顶层设计;二是深入推进“十项改革试点”,在国有企业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尽快形成突破;三是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四是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中央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分类监管;五是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力度,在中央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两个层面大力推行公司制;六是推进董事会建设,使绝大多数的中央企业建立起规范董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七是推动中央企业重组调整,压缩管理层级和法人层级,优化国有企业结构布局;八是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加强和改进外派监事会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九是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在改革中同步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