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为了建筑这片热土

——记汪士和同志对建筑业的心路和情怀

发布日期:2018-10-08来源:王正祥编辑:张世辉

[摘要]他是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和践行者。一个个不同角色的转换,实现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华丽转身”。46年的建筑生涯,又为他的生命增添了一束束耀眼的花环。

   

     金秋时节,我收到了原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汪士和同志给我寄来的10本书。 这10本书是他对我国建筑事业痴心不改、笔耕不辍多年的心血结晶。

   认真仔细拜读这10本书后,我从书中读出了这么几个词汇,那就是充满了对建筑事业的挚爱、追求;充满了对建筑业的情怀、坚守。

   汪士和,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原副局长,后任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高级经济师。

   他在建筑行业岗位上工作39年,其中在建筑企业工作13年,调入江苏省建筑工程局工作后,从科员到建管处长13年,尔后担任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又是13年。他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建筑经济,并先后分管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施工队伍管理和建筑市场管理、建筑业统计和财务管理工作,参与和组织了江苏省一系列支持建筑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是江苏省建筑业由做大向做强奋进的亲历者和践行者。他具有较丰富的建筑经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2009年从副局长岗位退下以后,到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开展社会组织工作,由于他那近乎痴迷的建筑情结,多年来他文思如涌,先后在国内建设行业高端媒体发表理论研究、呼吁呐喊、时评随感等有较高质量的文章数十篇。在集结成书的过程中,他的这些时文要评不仅都编入相关章节,而且将他从业近46年的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工作总结等等历史墨迹也尽数纳入其中。

   我跟汪士和最早接触那要追溯到2003年的秋季。那时我和协会办公室主任带领20多名山西建筑企业的经理、总经理去江苏学习考察。汪士和和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热情接待了我们,并亲自带我们到企业、项目介绍情况。他给我们感觉是一个热情的人、一个坦诚的人、一个做事认真的人。

   以后的岁月,我跟汪士和多有接触,他还应邀到山西多个企业讲授传经,给我及许多企业家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

   印象之一,文如其人。汪士和同志为人心直口快,做事爽快,写出的文章语言简洁、朴实,提出的问题尖锐,不绕圈子,直抒胸臆,没有过去一些政府官员的迂腐之气。
     
     印象之二,专业素质明显。他的文章摆问题用数据说话,说观点用行业、企业出现的实际情况说事,举例生动、浅显易懂。彰显了他长期从事建筑行业统计管理和深入基层接地气、爱问、爱听、爱记的职业素养。
     
     印象之三,文章体现了作者较强的前瞻性思维能力。这离不开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我赞赏原建设部副部长姚兵老领导对江苏建筑业成长过程的阐述。他说江苏现在是建筑业大省,但其实质是从劳务起家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汪士和一直任副局长,但是他看到了抓劳务建设的作用,看到了抓典型、树样板的引导力,看到了外派劳务输出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他在自己分管的职权范围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矢志不渝地抓建筑劳务恳谈会,直到新世纪之初,每次他都会再作一番演讲,向国字号大企业,向省外有影响的施工企业极力推荐他们的劳务队伍,从而把江苏建筑施工企业引向了全国的四面八方;他一如既往地组织或参与一年一度的“江苏省建筑企业发展研讨会”,通过建筑业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和举措的交流传播,在江苏建筑行业中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发展导向;那些年他分管建筑市场拓展工作,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相关部门先后在外出施工队伍高密度集结的外省、市、区设立了江苏省、地、县三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办事处,汪士和是这一举措的忠实追随者,他对当时省建工局领导总结的“统一指导队伍流向、统一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与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的关系,统一抓好经营核算和经济分配工作,统一规范党团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五统一管理”经验,积极推广和落实,有效加强了江苏队伍的市场管理,受到了当地建筑市场和建设主管部门的认知和赞许,开疆拓土日渐辉煌,江苏建筑业风生水起,逐步走向了建筑大省的征途。

   印象之四,他工作踏实认真。这10本书中,不论是行业发展战略研究,还是顺势而为加强引导;不论是如何发展研究,还是调研广泛呼吁,都步步有深度、有真知灼见、章节清晰、论点论据充分有力、文笔老道辛辣、善于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证实,体现了对工作极其负责的严肃文风。

   从省建管局副局长退休后,汪士和同志借用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这一平台,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建筑经济、建筑市场管理、企业管理等问题,这是他多年的工作惯性使然,更是源于那一种无法割舍的“建筑情结”。

   他把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职能定位为“围绕行业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配合做些拾遗补阙的工作”,其宗旨为“调研、呼吁、服务”的“六字方针”。

   自2009年以来,协会一直将调研放在工作的第一位。通过整理、汇总第一手的调研材料,分析建筑难点、热点问题,总结提炼并形成文章,进行呼吁,从而起到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自身的服务职能。这样的调研文章我看到有几十篇,散布在国内各地报刊上。这些文章发表了不少,但实际的社会效果能量大小,因为客观环境的多重制约,我们无从衡量考究,但汪士和坚守一点:“最重要的是要不遗余力地做事情,有了实实在在的研究结果、呼吁了、争取了,相信迟早总会有人来响应的。”

   干了多半辈子的建筑,汪士和始终有一个很大的心结,那就是对于建筑行业地位的不满、无奈以及忧心忡忡。他说,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建筑业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回顾这几十年,建筑业发展迅速,支柱产业作用体现无疑。但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建筑业没有获得应有的产业地位:十大振兴产业中没有建筑业;各级政府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很少提到建筑业,这些都是造成产业地位的不明确甚至缺失。

   汪士和表示,一个行业的发展有没有政策扶持是大不一样的。无论将建筑业定位为二产或三产,它都没有充分享受到相关扶持政策,甚至于有些政策严重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如最低价标中标导致的建筑业利润过低,而利润过低则直接影响了其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

   汪士和说,如果能够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在政策上真正把建筑业培养成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让它拥有合理的行业地位,建筑业将会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

   我与汪士和同志相识多年,我们经常在电话微信中互通情况,交流思想。每当他撰写出新稿,总是电话第一个告我并发送来让我编发。从他多篇调研报告材料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一个老建筑人关爱行业、关心企业健康发展的赤子之心。发现典型推介先进这是他几十年从业经历中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后来,他以江苏各类建筑企业为研究对象,总结了8种模式,并辅以8家典型企业作具体介绍,这虽不能为其他企业所照搬,却也可以有所借鉴。

   1、推行项目股份制,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江苏南通二建为例。他们在母子公司体系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将股份制推行到项目部。项目竣工后,如果一切按指标完成,将按股分红,但如果有误,则成倍赔钱。这项规定虽有一定的风险,但收益更高。所以可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员工的责任心、积极性,精细化施工水平以及节能环保的力度。

   2、由建筑承包商向建筑服务商转变。以江苏龙信集团为例,他们专注于精装修,同时与知名的建材、家电供应商逐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外还自己生产门窗、木门、橱柜等,在它的办公楼的一层就有一个建材超市。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第二层的房屋超市,这里展示着多种可拆拼的样板房,可以根据客户具体需求自由拼接,务求以客户要求为标准。

   3、打破股权终身制,“人”走“权”留下。以南通四建为例,公司规定董事由于退休、离职、死亡等原因离开,公司有权一次性买断其股权,而其他员工则可以竞聘董事。这让年轻员工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从而实现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4、科技研发与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以无锡三建为例,企业通过研发三项关于脚手架的专利占领市场,获利无数。

   5、文化建企,在工地文化管理上下功夫。以武进建安公司八分公司为例,他们的建筑工地井井有条,清清爽爽,还在工地上特意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欢迎客户随时到工地参观。这种敞开式的“检阅”方式让企业的资金到位率一直维持在95%左右。

   6、拉长产业链,实现一条龙生产经营。这种模式需要一定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如江苏伟大集团,从投资到设计、房地产、施工再到物业全部包办,收益自然也“打包”。

   7、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以南京大地集团为例,公司建立了以新型建筑材料、节能减排体系一体化的大地工业园,形成了工业化产业链。其新型材料包括集保温减排隔热为一体的外装公布“文化石”贴面材料,专门对过街人行道建设生产的混凝土顶管等。

   8、以多元化经营引领全新企业发展格局。以中南集团为例,凭借多元化的产业布局,现已发展成为涵盖“房地产业”、“建设产业”、“土木工程产业”、“工业集团”等四大产业板块的大型集团化上市企业,正向着成为“专注中国成长动力”的一流大型集团化企业迈进。

   汪士和认为,这些模式和这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做法值得全行业借鉴。在他的侃侃而谈中,最令人钦佩的不是他对建筑业的熟稔程度,而是那一份对建筑业的关切之心。

   他对我说:“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去研究这些问题,还能依靠谁?”他崇尚用数字、用事实说话,并以此分析调研中的多种利益关系。在一派明朗化的分析和推算下让人了解孰轻孰重。何为利国利民之事,何为真正的和谐共存与发展。企业只能也应该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多想想如何做到“自救”,才能在夹缝中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建筑时报》曾搞过一次改革开放30年中国建筑业“先锋人物”评比。汪士和同志榜上有名。那时评委对汪士和的评语说:汪士和既是江苏省建筑行业的领导者又是建筑企业的贴心人。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忠诚于建筑业”的普通一兵。江苏建筑业是全国的领头羊,对行业的贡献很大,汪士和对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充满着感情,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无论是酝酿出台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是解决行业发展的难题,经常是他带队日夜奋战在第一线。他经常深入企业,市场调查研究,关注行业难点热点问题,撰写了数十万字的调查报告。行业研究文章,他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企业生存发展,四处奔走,竭力鼓与呼,许多真知灼见引起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几十年如一日,他都始终坚信“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普通。”

   去年11月,根据江苏省住建厅党组决定,“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合并入省建筑行业协会”省建协纪迅常务会长在讲话中对市场管理协会以及汪士和会长,为行业改革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称赞敢于为建筑行业鼓与呼,积极为企业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协会运转质量较高,成效显著。从此汪士和不再担任会长成了建筑业的自由撰稿讲授人。

   眼前的这十本书,沉甸甸的。我们说,建筑是诗,有她在记录韵脚,建筑是音乐,有她在续写着音符。十本饱含建筑情结的书,坚守了几十年的春秋,只因他连着千万人的产业。篇篇页页传递着时代足音,字字句句讴歌着行业真情。她围绕主旋律接地气,她弘扬正能量有底气,她紧扣时代大戏,始终践行着写作的初衷。

   最近我跟汪士和同志联系,想问一问他最近又在干什么,这几十年来,给多少个城市的多少个单位讲授调研。获过多少次什么奖励,他说这些都无法记清了。我想这些最起码也是两位数以上的事了。

   当前,纪念建筑业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活动就要开始了。

   习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京津冀环渤海湾经济大开发、雄安新区的建立建设、中非论坛的召开等直接关系到建筑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大建设格局正在蓬勃展开。

   建筑业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其基础性、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很明显的,这是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展望未来建筑业的前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该非常美好的。

   但建筑业面临的乱象和问题还是不少不小的。比如建筑业的产业定位、各种保证金的存在、工程拖欠款的现象一直根除不了,再加上一个新的大量政府工程款的拖欠、有些城市的建设严重透支已经超出了几年的财政收入。建筑市场的混乱、串标围标现象的变相显现、民营建筑企业的成长艰难,PPP项目的进度受阻、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艰难,企业资质和等级的鉴定认证缺失科学依据。

   建筑法修订多少年修修补补还是出台不了一个新的大建筑法规,说了多少年的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大会迟迟召开不了……

   对于这些,非常需要有人担当责任去吹响号角,打破藩篱,创新前行。行业和时代需要这样的人。

   面对这些,汪士和不会停下脚步,他会继续奋斗的。

   从1972年至今,他从建筑业工作到现在,已整整46年了。他从建管处处长到省建管局副局长,从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到今天的自由撰稿讲授人。46年没有离开过,建筑业成就了他生命中最美的华章。他是我国建筑业改革开放40年的亲历者和践行者。一个个不同角色的转换,实现了他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华丽转身”。46年的建筑生涯,又为他的生命增添了一束束耀眼的花环。

   汪士和从事建筑业的一生,获得过不计其数的各类荣誉、称号,对于这些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他最欣慰的是业内人士亲切称他为“汪老”、“建筑老前辈”。在建筑业这片热土上,他凭着真学、真情、真诚诠释了一名“建筑老前辈”的敬业奉献精神,他为我们树立了标杆,这应该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骄傲和自豪。

   岁月如歌,他心依旧。在建筑业这片热土上,汪老将再次出发,他永远活跃战斗在路上。(作者:王正祥)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