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钱 塘 蛟 腾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团队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6-09-07来源:中建总公司编辑:宋珍珍

[摘要]

  文/刘 鹏

  编者按

  项目管理如何带队伍,如何抓创新,如何管理和服务劳务队伍,如何有效达成既定目标……在G20即将盛大启幕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看中建八局承建的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博场馆建设团队在这几个方面的不凡之处。他们能够优质快速完成庞大的场馆建设任务,得益于强大的总承包管理能力。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先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壮绝天下,雄奇无两。诗人不会料到,今下的钱江之滨,一场盛事亦如那浩然潮水,在世界的注目下向杭州奔竞而来——第十一次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

  钱塘江西兴大桥至庆春路隧道段,沿博奥路东南行约800米,G20峰会主会场、全国最大单体结构建筑——85万平方米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工程就在眼前。

  缔造了这个庞然大物的人,是一个平均年龄28岁的总承包管理团队。他们仅用一年半时间便完成了工程主体结构;在该项目被确定为峰会会场后,面对复杂且要求苛刻的场馆改造任务,团队按期完成使命,7个月时间完成产值38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建筑2016年年中工作会上,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杭博项目被授予“青年创优集体”荣誉称号。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人多不一定是好事,要给每个人目标和方向

  张晓勇,中建八局总承包公司总工程师,在被任命为杭博工程项目经理后,他迅速赶到项目。到任后,他用一周时间翻阅了项目所有管理人员的简历,并和员工们深入谈心,这让他对人员情况和项目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了初步了解。

  在项目施工高峰期,作业人员多达7000余人。与之相较,当时项目管理人员有一百余名,老员工和刚毕业的学生居多,中坚力量薄弱。

  “项目总体有进度、安全、质量等目标,但这还不够,还要给每个人目标和方向,这样个人才会有质的飞跃。”张晓勇一手依据简历对人员架构进行调整,一手组织建立个人目标责任制度——在推行总承包公司对员工五个维度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项目部结合个人岗位和项目特点,对全项目管理人员设定个人年度工作目标,并将工作目标制作成个人年度职责量化桌牌,让每位员工日日可见。

  项目部对不作为现象零容忍,对连续两次考核不达标的员工坚决辞退。

  奇怪的现象出现了:管理人员由最初的一百余人减少到六十余人,但管理却日渐理顺,团队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有时候人多不一定是好事,要想办法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

  尊重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

  当张晓勇第一次拿到项目人员绩效考核统计表时,发现多个部门管理人员的分数非常接近,他看出其中有“老好人”在耍心思。

  “如果考核只是做做样子,那就不如不做。”他当即把项目几位主要分管领导找来,严厉批评了这种风气,推心置腹地分析从严考核的必要,要求他们重新打分。

  此外,项目部把公司每半年一次的绩效考核缩短到每月一次,并对考核内容进行了细化。

  项目部推行八局特色准军事化训练,参与训练的不仅包括全体总承包管理人员,几家大的分包单位也被邀请参与其中。

  “吴大队”,这是同事们给项目标段生产经理吴艺取的外号。因他嗓门大,所以他一毕业来到项目就被安排带操训练。那时的他还是施工员,偶尔遇到有人赖床不出操,他就去叫人家起床,确实“得罪”了不少人。“吴大队”说:“既然我们搞准军事化训练,不管你是不是领导都要无条件执行。”

  记者注意到,项目办公室布置得干净清爽,桌面物品都码放得井井有条,这跟一些项目不太一样。项目办公室主任王梁凤说,项目部每周都会对办公区和农民工生活区进行卫生检查,检查内容也包括桌面的物品摆放,检查结果每周在公示栏公布。

  “国企并不缺少制度,但问题在于能不能真正地执行。如果制度本身得不到尊重,这个团队就不会有执行力。”张晓勇说。

  学,不可以已

  项目单体面积85万平方米,居国内会展项目规模之首,仅17万平方米的地下室一层就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总和;

  主体结构的用钢量高达15万吨,是“鸟巢”的3.5倍之多,且囊括了钢结构施工的所有类型;

  6万平米的屋顶花园、60米直径单层球壳、1万平方米的无柱展厅以及钢管混凝土高抛施工技术等均系会展工程的首创。

  项目规模之大、技术之复杂,是很多从事工程建设的人一辈子都遇不到的。

  杭博项目的质量目标指向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科技目标是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建总公司科技示范工程。

  项目团队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快速“充电”。

  项目部开设了“鲁班课堂”,每个月都邀请一位鲁班奖评委来项目为员工授课,授课内容涵盖土建、装修、安装、幕墙等专业。

  王玉岭,杭州中建国博置业投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鲁班奖专家评委,他被聘请至杭博项目指导科技攻坚工作,项目部还成立了“王玉岭鲁班工程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各部门经理为骨干,将科技开发课题按照内容进行划分,要求各个部门经理负责一个课题的指导,并不定期召开青年创新交流会。

  “每个课题都有责任人”“人人都有创新指标”的局面催生出一大批科技成果——截至发稿,杭博项目总结完成综合研究报告1项,发表论文30篇,获得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两项、专利49项,科技创效1亿多元。

  为巩固管理人员专业基础,项目部还邀请相关专业老师现场做样板,让年轻人通过观摩得以直观地掌握标准化施工;

  在为期一年的导师带徒活动中,项目部每个季度都会对学生进行考核。有意思的是,如果学生考核不合格,受到惩罚的将是导师。

  “一个区域栋号长,就是一个小项目经理,要常思考自己还欠缺些什么,该学习什么。”项目标段生产经理周祥说:这句话,是张晓勇最常对栋号长们说的。

  服务至上,引导分包自主管理

  在谈及如何管理高峰期多达140家的分包队伍时,“服务”是张晓勇提到最多的词。

  相较一般项目常规部门的设置,杭博项目创造性地成立了“计划协调部”,此部门专门负责对工程施工时间、场地的安排,以及对运输通道进行规划,部门对各专业间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从技术层面把控施工工序,并将策划向各分包及时交底。这有效保证了各项工作衔接合理,避免了专业之间的冲突碰撞和成品反复拆改,提升了分包队伍间的协同效率。

  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每周二要召开总包例会,目的就是通过会议沟通、解决各分包遇到的问题。对能够在会议上解决的问题当场解决,不能直接解决的则明确指定协调责任人。

  “总包的服务做得非常细致,为我们分包考虑很周到。记得刚进场的时候,总包为我们发放了《进场指南》手册,进场有哪些流程、要办哪些手续、工人们的门禁办理和食宿安排等,手册里一目了然,让人感到很贴心。” 杭博项目总承包安装项目经理张涛说。

  “总包团队人手有限,要想亲自抓好一切工作不太现实。项目分包几乎都是国内在各自领域中最顶尖的队伍,其能力毋庸置疑,如何调动他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十分必要。”张晓勇说。

  项目在承担改造区域工程任务的队伍中推行“六比一创”劳动竞赛,其内容涵盖进度、质量、安全、绿色文明施工等诸多方面。在每月一次的劳动竞赛评比会上,项目部摆数据、陈事实,保证竞赛公正,并当场拿出10万元向排名靠前的队伍兑现。这一举措将分包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分包队伍纷纷主动向总包索要施工方案,对问题主动整改,并邀请总包管理人员前去指导施工,整个现场的管理高潮被带动起来。

  “对待分包和工人,不能总保持管理者姿态,语气要缓和一点,能搭把手则搭把手。”“要想别人口服心服,首先自己要足够专业,其次还要想人所想。”张晓勇经常这样叮嘱团队。

  “这是我见到的服务最到位,最典型、最成功的总承包管理,也是管理最为顺畅的总承包队伍。”张涛说。

  感情融入,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

  “项目上有近几年毕业的学生三十多人,这些年轻人大多数时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在项目上。”张晓勇说,“从客观条件来看,建筑行业一线员工的幸福指数并不高。但工作归工作,没有生活也不行。”

  项目部成立了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协会,在工期不甚紧张时,每月都会组织三四次集体活动,尽可能地丰富员工生活。

  “为项目青年员工解决单身问题。”这条内容被列入了项目党支部书记毛登文的年度工作考核之中。项目部联合当地武警医院等单位,先后开展了三次单身青年联谊活动,得益于此,项目部5位年轻人尝到了爱情的甜味。

  “做这个项目压力非常大,这是公司、八局乃至中建的重点项目,我希望员工的辛苦有所体现,为此,项目部特向公司申请将杭博项目员工的工资级别提高了一个档次。此外,我们也尽可能增加员工们的福利”;项目部强制推行休假制度,确保每位员工每周休假一天。

  不久前,在总承包公司组织的网络测评活动中,工作压力最大的杭博项目,其员工的幸福指数得分却是最高。

  五年的项目生活,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工程在进行基坑施工时,有人一句“坑里去”,刚毕业小伙子便结伴上工,哪里管通宵、积水与黄泥;

  在项目部举行的新员工入职半年个人工作总结演讲活动中,有的人回顾起自己所经历的种种艰辛竟不禁放声痛哭;

  五年过去了,磅礴且精美的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在建设者的雕琢下拔地而起。项目周围的荒地不知在何时洒满了草籽,在这个夏天里摇身一变成了烂漫花海。漫步其间,花香四合而来,2012年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司法强拿出手机递给记者,里面保存着许多他拍下的项目图片,他说自己常会在路边静静地看着这耸起的大楼,心中满是自豪;而那些曾经一起“坑里去”的小伙子,也从青涩迷茫迈向沉稳自信,大家“像兄弟一样”。

  这块土地,见证了这个团队一千多个日夜的奋斗和成长历程。未来,他们终将离开这里,但这里却永远承载着独属于他们的、坚韧的“28岁”。

  “如果只用一个词形容您在杭博项目多年来的感受,会选哪一个?”

  “难得。”

  “成长。”

  “激情。”

  “痛并快乐——痛快。”

  ……

  “奔竞不息,勇立潮头,这是钱塘江精神的现代写照,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团队的精神。”项目党支部书记毛登文感慨地说。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