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仪式在西人工岛举行,标志着历经四年34次“用心浇注”、“深海之吻”,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海底沉管隧道全线贯通。这不仅意味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也意味着攻克了今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的最后一道关键难关。届时,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3小时缩减为30分钟,粤港澳三地将更紧密连接在一起。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中国交建党委副书记、副总裁陈云,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及来自于监理、咨询和中交二航局等参建单位代表共计300人参加了贯通仪式。
港珠澳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为一体,是当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因海面通航需要以及受空中航路限高影响,大桥穿越伶仃洋主航道部分采用了海底沉管隧道结构。海底隧道长6.7公里,最深处超过45米,其中沉管隧道长5664米,由33节巨型沉管和重达6120吨的“最终接头”连接而成,每一节标准沉管长180米,重达8万吨。岛隧工程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是迄今世界长度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工程。
2011年5月,二航局建设者进驻伶仃洋,开始了建设世界最大沉管预制厂、生产世界最大沉管的征程。在长达7年的外海施工中,建设团队肩负光荣使命,勇闯龙潭虎穴,立足自主攻关,持续攻坚创新, 开创了超大型曲线段沉管“工厂法”生产先河,创下了诸多工程奇迹:2012年2月8日,历时47个小时,足尺模型试验E0-S1节段混凝土浇筑完成,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各方面条件已基本满足施工要求,为管节沉管正式预制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8月7日,经过连续51小时的奋战,E2-S5节段混凝土浇筑工作圆满完成,首段世界最大的海底沉管正式诞生;2016年9月26日早上,伴随着一片热闹的鞭炮声,历经20多小时鏖战,完成最后一个沉管节段E29-S8混凝土浇筑施工,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沉管预制厂一号生产线圆满完成沉管预制的历史使命;2017年3月26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重达6000吨的国内首个“三明治沉管结构”正式出炉; 2017年6月17日晚,历经整整12个小时的持续鏖战,最终接头基础注浆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基础注浆海上大会战任务告捷。每一节沉管预制都各有不同,每一次混凝土浇筑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正是全体建设者始终秉承“每一节都是第一节”的风险意识和“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过去”的卓越勇气,始终坚守和发扬“工匠精神”“铁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才浇筑成了世界上一条滴水不漏的沉管隧道,铸就了超级工程的建设奇迹。
岛隧工程建设的成就获得了世界赞誉。世界著名沉管隧道专家、荷兰TEC执行总裁Hans de wit先生指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超越了任何以前的沉管隧道技术极限。因为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的实现,中国从一个沉管隧道技术的小国成为国际隧道行业沉管隧道技术的领军国家之一。” 沉管隧道贯通后,岛隧工程建设已全面转入最后冲刺阶段,二航局岛隧项目部承担着管内装修、大斜面工程、沥青道路工程等更为艰巨的建设任务。陈云副书记在发言中强调,越是紧张阶段,越到工程后期,越要“用铁的手腕抓牢安全”,越要“以工匠精神抓好品质”。
中国交建建设者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保持高昂的战斗激情和良好状态,绝不耽误一分一秒,又好又快地推进各项工作,全力实现大桥最终建设目标,为迎接十九大再创佳绩,向全国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连通粤港澳大湾区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通道,将进一步加强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和粤西腹地的对接,增进珠江两岸的紧密联系,形成资源互补,助推粤港澳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