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标准展厅、1个1700米中央长廊、2个登录大厅和11栋配套建筑,总建筑面积151万平米。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已于日前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会展中心。中建一局在工程建设中将继续坚守工匠精神,用“5.5精品工程生产线”展现中国品质、中国速度和中国责任,建造又一国际名片。 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坚持绿色、人文、环保理念,在营地化建造的过程中,始终倡导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互动。项目部汲取来自然的精华,凝聚项目人文气息,建设伟大工程。
以绿色人文打造项目办公区
这是建设全球最大会展中心梦想的起点,中国建筑飘扬旗迎着海风矗立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办公区中心,飘扬旗下小桥流水,青草茵茵。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办公区总占地面积10167平方米,采用中国传统对称式整体布局,园区绿化面积达到2258平方米,公共活动区域4561平方米,其中中建一局办公室、会议室及相关配套162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84人办公。
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办公区将中国建筑“标准化”办公区临建与沿海“骑楼”建筑完美融合,后退的首层留出员工的通行空间,漫步其中,投下一隅阴凉,遮挡一片风雨。
办公区临建采用全明落地窗设计,有效增加室内自然采光,节约电能,从办公室向外望去,一片青葱的景色。工作之余,长廊之中,长椅之上,读一本好书,习一技之长,从细微之处,彰显人文关怀。
用爱与情怀装点员工生活区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引进物业化管理、智能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应用多项绿色技术,营造温馨舒适的办公与生活环境。在办公人员生活区配有宿舍楼,食堂,休闲花园、健身区、健身房、洗衣房等区域空间。项目员工食堂玻璃幕墙上《十典九章》、“先锋文化”围绕,落实企业文化宣贯的同时,与园中绿化相互呼应,装点环境,提升项目文化氛围。
宋洋和刘充是项目上一对新婚夫妻,两人跟随项目来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上热别为他们这样的双职工安排了夫妻房,和所有的员工宿舍一样,他们的“新”房里配有空调、独立卫浴,直饮水直接接入室内。和其他员工不一样的是,宋洋在床头放上了他们的结婚照,妆点上属于她和老公刘充的独家记忆。屋子被布置的温馨浪漫。
员工生活区专门配备了健身房,项目技术员齐张晟每天晚上都要去锻炼1个小时,他是个健身迷,在他的带动下项目健身房每天晚上都很热闹,齐张晟像个教练一样,指导和帮助员工科学健身。
七化融合打造劳务人员生活区
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劳务人员生活区共有1068间宿舍,其中包含8人标准间、夫妻房等,总共可容纳8306人同时住宿。生活区生活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一站式整洁舒适的生活从劳务生活区的“幸福大道”出发。
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在创新中优化服务,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建一局营地化建造手册基础上创新打造“生活便利化、物业智能化、绿色技术全面化、设施标准化、住宿公寓化、环境园林化、安全常态化”的“七化融合”管理模式。
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生活区实施公寓化管理,提供多人间和夫妻房两种房型,室内配置空调。劳务人员入住信息由物业人员统一管理,实名对号入住。园区公共区域有专人定时负责清扫、管理,水电实行刷卡式消费,避免浪费。公寓化管理为广大工人创建秩序稳定、健康文明、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
项目采取“五卡合一”的管理模式,将消费、门禁、水电、入住、个人积分全部纳入其中。凭借手中的一卡通就能实现施工区、生活区门禁实名通行,就餐、洗浴、洗衣、超市消费,生活水电使用控制,宿舍入住以及个人培训积分管理等功能,方便工人生活的同时,实时生成动态管理数据。
劳务人员生活区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企业精神打造四间食堂,可同时满足2320名不同地区劳务人员味蕾,只需十元就可以吃到两荤一素,米饭、汤不限量供应。生活区内配备品类齐全的便利超市、理发室、活动室等,更有专业医护人员24小时为劳务人员健康护航。
中建一局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劳务生活区建设过程中采用过了大量绿色节能技术,如可周转围挡、高分子雨水篦子、不锈钢洗漱池、空气能热水器、雨水收集利用、太阳能路灯、高压静电油烟净化技术等绿色环保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空气能热水器为例,项目安装4组空气能热水器,通过空气热能转化,每日可满足8000人次洗浴需求,据统计仅空气能热水器一项,每年可比电加热可节约用电81万度。
在安全管理上,项目将广播系统、360度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多用户用电管理系统等智能化手段结合应用,严格的门禁系统配合保安24小时巡逻,公共区域360度无死角监控,维护生活秩序与安全。生活区采用多用户用电管理模式,配备36V USB插座,确保正常供电及用电安全。不仅如此,项目部在劳务人员生活区宿舍楼前后装置大量缆风绳和逃生杆对抗东南沿海的台风,确保劳务人员人身安全,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李想 王思粉)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