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全球竞争力”并给出高质量“走出去”
行动方案的经典著作
探索全球竞争力的内核
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作者:杨永胜
联合推荐人:何毅亭、傅成玉、金立群、宋志平、刘永好、宋海良、赵昌文、
陈文玲、黄勇、陈春花、郑新业、曹和平、杨百寅、井润田、
董大海、 郑金洲、陆红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定价:69元
字数:331000
当当:product.dangdang.com/27873273.html
京东:item.jd.com/12613848.html
杨永胜
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高级管理教育中心校外导师,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客座教授。
现任中国通号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通号集团党校校长,中国通号股份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曾任中国城乡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委员、党委组织部部长、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校执行副校长,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总经理工作部副主任。
代表作:《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2018年该书俄文版出版。
改革开放40余载,中国企业从弱到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学习到引领,再到跻身世界500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股强流。今天,面对愈发复杂和不确定的国际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育能力、超越自我,实现高质量“走出去”,并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时代主题,也是本书探讨的核心问题。
本书基于作者长期的研究与实践,深入探寻全球竞争力内核,分析世界竞争新格局以及中国“破局之道”,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实践的经验智慧和成功方案,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提出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给出高质量“走出去”的行动方案和风险防范措施,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参考与实践指南,也为相关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学者提供研究参考。
《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既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思路、方法、路径,也分析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价值关怀, 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立足中国特色,可以看出永胜同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是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所需要的精神。只有革故鼎新、守正出新, 把精神和勇气化为开拓创新的行动,中国企业才能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才能呈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何毅亭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共中央党校( 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
---------------------------------------------------------------------------
打造全球竞争力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信息网络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融入越来越深、依赖越来越紧,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的突飞猛进使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企业业态等的稳定期越来越短,这必将导致企业间竞争方式、竞争条件甚至核心竞争力的不断调整与改变。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才刚刚开始,就整体而言,还是个“ 小学生”,但当今的国际市场及竞争态势又要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能力要尽快“大学毕业”。“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打造全球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舞台。中国企业要深耕“ 一带一路”,在实践中磨炼,在磨炼中成长。《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对“ 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很好的论述。
企业全球竞争力是个理论问题,但本质上是个实践问题。本书作者是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企业家,对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实践有切身体验。他从实践角度把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放在中国改革开放和世界格局调整的大背景下,深入认识和总结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培育与建设。这也是《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的特点和值得重点关注之处。冀望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企业打造全球竞争力有所借鉴、有所启迪。
傅成玉
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
“和平与发展”是新时代的世界主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迈入新的境界。在此大趋势下,中国企业如何努力陶铸自身?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攀登世界一流高峰?如何适应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并为国际大协作做出新贡献?如何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得到外界的欢迎,赢得普遍的尊重? 本书作者经长期潜心研究和亲身实践,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独特的新视野, 站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点回答了上述问题。本书所论所述,紧扣时代主题、切中时代脉搏、点中时代要害,开出了高质量“ 走出去”的良方, 值得所有企业家、经营者和经济领域的研究者、管理者、决策者参考与借鉴。
金立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
----------------------------------------------------------------------
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永胜同志作为年轻一代企业家,在相关领域所做的理论与实践工作可谓非常扎实,不仅提出了深刻的认知方法,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成果,对于今天正处于全球竞争力培育探索阶段的中国企业来说,显得弥足珍贵。期待新书能够早日传播大江南北、惠及各方企业,开启美好的未来!
宋志平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
“走出去”简单,站稳脚跟很难。如何把握“ 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如何更高水平、更高质量“ 走出去”,值得每位企业家深思。本书作者对中国企业“ 走出去”思路、方法、路径的分析,是源于40 年来中国企业实践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当前国内外环境的深度剖析,对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具有参考价值,对中国企业更稳、更顺、更快、更远地“走出去”具有指导意义。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百名“改革先锋”之一
--------------------------------------------------------------------
永胜同志的著作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培育,深刻把握世界竞争新格局,高度总结提炼 40 年来中国企业迈向国际化的伟大实践, 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企业高质量“ 走出去”的路径与实务,既是中国企业“ 走出去”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全面提升的实操宝典。
宋海良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管理学博士
--------------------------------------------------------------------
企业强则国家强。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我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必须完成的使命。永胜博士近年来一直关注中国企业“ 走出去”和全球竞争力等问题,已经出版了多部著作。《全球竞争力培育》是其新著。作者从全球竞争力的相关基础理论出发,结合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研究了世界竞争新格局下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提升认识、增强能力、防范风险,并最终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诸多重要问题,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也有精彩的典型实践。
赵昌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中国金融学》主编
-----------------------------------------------------------------------
《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最吸引我的是:一位务实的国有企业的企业家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并从中寻找出规律,其高价值成果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既有宏观鸟瞰又有微观透视,既立足国内当前经济形势又着眼国际未来竞争格局,不仅走向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研究的高位,还是一部接地气、有特色、重实效而又充满本土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佳作。其本身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彰显中国力量、展示中国形象的载体!
陈文玲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教授,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原司长
---------------------------------------------------------------------
站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新起点上,随着“ 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 我国对外开放更加强调提高质量、效率和效益,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永胜同志所著《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为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分析框架、学习指南和案例素材。
黄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博士
-------------------------------------------------------------------
中国企业“ 走出去”,参与到全球市场格局中,需要拥有全新竞争力要素。本书总结出六要素:管理科学、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独特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企业文化、超强的执行力、引领行业趋势。这六要素同样是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市场的内在驱动力量。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也日渐成熟。但总体上,我们在经济管理学科方面尚未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尤其缺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界与深度研究。令人欣慰的是,永胜博士所著《全球竞争力培育》立足本土、心怀未来,在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中国企业领先之道、中国企业“走出去”模式与路径、“走出去”风险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颇有建树,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都有突破, 是该领域屈指可数的“实践派”研究成果典范,对中国经济管理学科学术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更是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备的参考书, 而且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郑新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
永胜博士所著《全球竞争力培育》是其《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一书的姊妹篇。如果说《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是我国行业龙头企业竞争力跨区跨境成长的明晰路线图,《全球竞争力培育》则是我国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竞争力跨区跨境内生,成长为国之重器的战略教学参考书,非常值得一读。
曹和平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谱写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光辉篇章。在这个背景下,永胜博士所著《全球竞争力培育》应运而生。本书很好地总结了 40 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开拓创新而又务实传承、高度凝练的著作,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并打造一流的国际化企业提供了系统性的学习模板。
杨百寅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创力讲席教授,
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系主任
--------------------------------------------------------------------
当世界中心正在发生转移的时候,不同国家和企业的全球化视野也会经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当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面临一轮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多来自那些在位发达国家和在位全球企业反全球化的逆流。永胜博士的这本新著适逢其时,切中肯綮,从思维、格局、能力、模式、路径、风险等角度探析了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新环境,指出了新形势下高质量“走出去”的方略与道路。
井润田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
本书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时空背景,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为学科范畴,以培育中国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研究目标,重点论述了全球竞争力的六大构成要素,提出了新时代“走出去”所需要的能力再造,指出融入“一带一路”共赢发展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优途径,阐释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和“五大发展理念”对于中国企业培育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永胜博士作为国有企业管理者,较之学者著述,在书中融入了更多的切身实践、经验、感悟甚至情感,所思所想所言更加贴近企业,更加接地气。本书可作为指导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参考书, 也可作为专家学者研究中国企业“ 走出去”和“ 一带一路”实践的一手素材。
董大海
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
提升全球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在新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对于如何在“一带一路”实践中“ 走出去”、走得稳、走得好,在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竞争中重新定义并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永胜同志的《全球竞争力培育》一书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答案。
郑金洲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
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难得机遇,作者以心系家国、情牵天下的情怀,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从历史到未来、从国内到国外、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理论到实践,系统而全面、深刻又透彻地阐述了培育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思维、运作法则和能力建设,值得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决策者认真研读。
陆红军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教授
---------------------------------------------------------------
第一章 全球竞争力内核
一、两点常识:企业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
(一)企业国际化理论:从经典到创新
(二)国际竞争力理论:从国家到企业
二、从全球竞争力报告到500强排行榜
(一)世界关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
(二)500强能够诠释全球竞争力吗
三、探寻全球竞争力的内核
(一)中央企业对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探索
(二)世界一流企业领先之道
(三)全球竞争力的六大构成要素
第二章 世界竞争新格局
一、“不确定”的国际形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一)动态调整的世界大棋局
(二)无法回避的国际大难题
二、“ 确定”的新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一)世界共同的声音:“两个构建”
(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曲”
(三)覆盖全球的多边合作机制
三、“ 中国方案”推动新型全球化
(一)两个一流:“中国力量”的双支柱
(二)破局之道:共建“ 一带一路”倡议
(三)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建设初见成效
(四)全球贡献:“一带一路”共绘互利共赢美好蓝图
第三章 从追赶到全球同台竞技
一、激荡40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进
(一)国有企业改革“四部曲”
(二)民营企业从“有益补充”到“毫不动摇”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历程与成就
二、中国企业崛起的背后
(一)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日渐成熟
(二)中国企业领先之道
三、“机中有危”已成“走出去”常态
(一)中国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支撑
(二)“走出去”正步入黄金发展期
(三)制约“走出去”能力跃升的瓶颈
第四章 新时代“ 走出去”能力再造
一、放眼全球:战略决定成败
(一)必要的国际战略观
(二)必会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方法
(三)必懂的企业国际化策略选择影响因素
二、夯实基础:练好六项“ 基本功”
(一)尊重规律
(二)坚持改革
(三)补齐能力短板
(四)推动属地化发展
(五)维护大国形象
(六)抵御风险
三、增强内力:制度与文化双轮驱动
(一)制度变革:管控模式、业绩考核与薪酬设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二)文化变革:跨文化管理是重中之重
四、找准模式:“走出去”的模式选择
(一)战略联盟模式
(二)产融结合模式
(三)跨国并购模式
(四)产业园区模式
(五)“互联网+”模式
(六)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
五、选对路径:“走出去”的成长路线图
(一)“走进去”:本土化发展
(二)“走上去”:高质量发展
(三)“融进去”:价值观引领发展
(四)“可持续”:共生共荣发展
第五章 风险因素与对策
一、政治风险及其对策
(一)政治风险:“走出去”的首要风险因素
(二)如何防范政治风险
二、经济与市场风险及其对策
(一)经济与市场风险: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与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如何防范经济与市场风险
三、社会和文化风险及其对策
(一)社会和文化风险:直接影响企业形象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防范社会和文化风险
四、法律合规风险及其对策
(一)法律合规风险:难以走出来的“深坑”
(二)如何防范法律合规风险
五、环境保护风险及其对策
(一)环境保护风险:损害持续时间长的因素
(二)如何防范环境保护风险
六、运营环境风险及其对策
(一)运营环境风险:税务风险是一大“痛点”
(二)如何防范运营环境风险
七、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及其对策
(一)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制约企业“ 走出去”的一大瓶颈
(二)如何防范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
八、恐怖主义与治安风险及其对策
(一)恐怖主义与治安风险:最难以防范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
(二)如何防范恐怖主义与治安风险
九、A 公司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范例
(一)完善风险防范的组织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三)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四)加大风险的监控与预警
(五)建立健全风险的应急管理
第六章 思想与认知新格局
一、企业家精神:企业超越优秀的必备“品质”
(一)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在辩证统一之中实现超越
(二)从中庸之道到精神培养
(三)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的特质
二、“四个自信”:企业走向卓越的精神之钙
(一)坚定道路自信:深刻理解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二)坚定理论自信:深刻理解企业发展理论依据的科学性
(三)坚定制度自信:深刻理解制度的优越性与必然性
(四)坚定文化自信: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生动力
三、跨越陷阱:企业对不确定性未来的理性认知
(一)“五大陷阱”是人类共同的时代难题
(二)“五大陷阱”不可逾越吗
(三)以“五位一体”整体布局跨越陷阱
参考文献
后 记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探讨,我一直甚感兴趣且持续在做一些研究。原因有二:一是我在葡萄牙里斯本工商管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论文主题方向就是企业国际化,之后也一直未间断思考和研究;二是我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供职于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和中国通号集团,这些企业都是中国知名的国有企业,这几家企业的国际化都开始得比较早且成就斐然,是成功“走出去”的典范,因此,我也算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参与者与见证者。2013年,基于C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和全球知名建筑类企业的案例研究,我出版了《从竞争力到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书,通过国内典型案例剖析、国际对标案例分析以及基础理论研究,对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解答了在“走出去”过程中如何进行战略选择(产品选择、市场选择和模式选择),如何培育和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该书出版以后受到相关专家、学者、实践者的高度认可和读者的热捧。根据本人参与的新实践、新思考以及内外部形势的新发展,对中国企业培育国际化核心竞争力的各方面做了更为创新且务实的剖析,2016年该书出版了第二版,为读者进一步梳理出企业打造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明晰路线图。该书还被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工商管理系维克多·斯捷潘诺维奇·叶夫列莫夫教授翻译成俄文出版,并在2018年9月东方经济论坛中俄双方互赠礼品时,作为国礼送给俄方官员和企业家。
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时代、新实践、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都在急切地呼唤新的伟大理论。伴随着国际“不确定性”格局的新变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新发展、部分中国企业从追赶到超越最终产生“没有对标”的新困惑,中国企业“走出去”步入“黄金发展期”,却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这一切迫切需要新的理论予以指导、需要新的研究予以支撑!2017年,党的十九大发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动员令,“全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是新时期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和更新期待,更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研究的新理论与发展的新目标!因此,从低水平“走出去”到高质量“走出去”,从核心竞争力到全球竞争力,从模仿追赶到创新超越,中国企业需要新的动能引领未来升级发展,其核心就是:培育全球竞争力!这是今天中国企业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也是笔者持续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近两年又深入学习有关“走出去”与国际竞争力的最新理论成果、分析国内外新环境与新形势、研究中国企业 40 年发展历程、总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其间也在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试图通过扩大研究对象范围、延伸研究内容深度,而不再局限于某一行业或者某一方面,为新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走出去”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由此逐步形成本书的核心内容。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深刻理解全球竞争力,是我们新时代高质量“走出去”的必修第一课。从国际到国内,从实践到理论,无论是质量奖、排行榜、绩效评价,还是课题研究、著作成果,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与研究,在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企业发展特质等方面的总结,均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与全球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球竞争力概念,是一个难题。本书第一章便从企业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两点常识谈起,介绍了全球竞争力有关基础理论知识,然后从国际竞争力评价层面全面分析了全球竞争力报告、国内外企业500强排行榜等情况,最后重点阐述了中央企业对国际竞争力评价的探索以及全球竞争力概念提出的背景以及新举措,并结合对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企业领先之道的总结,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全球竞争力的内核包括六个核心要素,即管理科学、突出的核心竞争力、受到社会广泛尊重、独特的管理思想与优秀的企业文化、超强的执行力、引领行业趋势。二是全球竞争力具有“升级”特征,即相对过去提出的国际竞争力,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庞大企业,不再局限于世界500强的概念,不再局限于规模,要更具全球引领力,更具创新力,更具资本布局能力,更具责任与使命感等,而且要充分体现“中国方案”(中国模式成功经验)的特色、彰显中国形象,在国际市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正确认知和理解国内外大环境、大趋势,学会从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受百年未有之大考验,抓住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方可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本书第二章首先通过世界大棋局以及PESTEL分析,全方位扫描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环境、法律环境,认为“不确定”的国际形势已成常态,全球经济结构周期性调整,争夺全球和地区主导权的竞争与博弈日趋激烈,冷战之后一路狂飙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受挫,人类无法回避的国际性难题越来越多。然后通过分别阐述“两个构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主题曲”、覆盖全球的多边合作机制,认为与“不确定”相对应的是“确定”的新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更多国家期待合作与共赢的发展,人类也更期待和平与美好的生活。最后深刻解读了独特“中国方案”的内涵:以“两个一流”支撑“中国力量”,以“一带一路”作为“破局之道”,主动应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并维护推进当今世界的确定性,从而助力全球治理并推动新型全球化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中国经济仅用 40 年时间便赶超了西方的百年历程,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崛起的中坚力量,踏上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显得弥足珍贵,是我们培育全球竞争力的根基,值得我们“知之深”。本书第三章着重梳理和回顾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 40 年携手并进、从追赶到全球同台竞技的成长历程,并总结分析了各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发展特征、重要事件以及阶段成果等,其中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程与成就,然后结合相关学术理论研究、企业案例分析以及全球竞争力的内涵,得出两个重要结论:一是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日渐成熟,并呈现四大特色:(1)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2)强大的党建文化体系;(3)先进的中国特色企业文化理念;(4)个性化的管理思想与经营管理模式。二是中国企业的领先之道为尊重四个重要规律,掌握七项关键能力。四个规律是指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及时代变革大势,服务国家战略,发挥党建文化体系的核心作用,创新探索中国特色企业发展模式。七项关键能力包括:一个指引力,即战略引领; 两个内核动力,即管理变革与创新驱动;两个外核动力,即资本运作与品牌塑造;两个保障力,即人才发展与文化建设。最后第三章还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大背景,重点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认为中国企业应该在“机中有危”的常态中,把握先机、提升能力、突破瓶颈,为高质量“走出去”做好充分准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到国内外环境的理性认知,再到中国企业40年实践经验的梳理总结,这是一个系统思考与科学判断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笃行之”。本书第四章基于“识大局、辨形势”“知己知彼”以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案例的研究,针对新时代中国企业“走出去”如何进行能力再造,提供了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具体分为五大步骤。一是放眼全球:战略决定成败。要求“走出去”企业掌握必要的国际战略观、必会的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方法、必懂的企业国际化策略选择影响因素。二是夯实基础:练好六项“基本功”。即尊重规律、坚持改革、补齐能力短板(增强创新力、提高资本运作力、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品牌形象)、推动属地化发展、维护大国形象、抵御风险。三是增强内力:制度与文化双轮驱动。主要指制度变革中管控模式、业绩考核与薪酬设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以及文化变革中跨文化管理是重中之重。四是找准模式:“走出去”的模式选择。具体包括战略联盟、产融结合、跨国并购、产业园区、“互联网+”、第三方市场合作六大模式。五是选对路径:“走出去”的成长路线图。具体分为“走进去”(本土化发展)、“走上去”(高质量发展)、“融进去”(价值观引领发展)、“可持续”(共生共荣发展)四个环节。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这五大步骤,有理论依据支撑,有大局形势引领,有经验总结指导,从战略到战役再到战术、从理念到措施再到行动,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切实有效的行动方案,更是中国企业新时期应对新要求、新挑战提高“走出去”质量与效益的理想途径,将会帮助每条“出海”的小船逐步成长为航母,且航行得更稳、更顺、更快、更远。
“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防患于未然,方能行稳致远。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融入全球化愈来愈深,面对动态调整的世界大势、不断引发变革的科技创新、无法回避的国际难题与发展瓶颈,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同时还要居危思进、敢于挑战、超越自我,做到临危不惧、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本书第五章专门总结和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常见的八大风险因素(政治风险、经济与市场风险、社会和文化风险、法律合规风险、环境保护风险、运营环境风险、国际化人才短缺风险、恐怖主义与治安风险)与对策,其中包括各种风险的基本定义、具体特征、表现形式、发生条件、严重后果等,并结合案例、数据予以生动呈现。然后就每种风险提出了应对之策。最后选取了“走出去”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比较健全的A公司为案例,进一步帮助企业理解如何系统构建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
“思想格局决定未来。”优秀的企业不仅要为社会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应该在实践中形成伟大的思想和可借鉴的普适实践成果,并使其成为企业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支撑。本书的前五章用了很大篇幅论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战术、方法等,可以称之为“法”。在中国哲学中,与之对应的是“道”,也就是中国企业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与认知新格局来引领“走出去”,这也是本书第六章的内容主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有必要也有能力产生伟大的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培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企业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以思想开启未来。一是着力思考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在辩证统一之中实现超越,并深刻理解中国国有企业家精神的特质。二是坚持从中国实践出发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企业发展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与必然性、企业文化的内生动力等。三是对人类面对的共同问题或者世界发展的系统性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深刻理解并懂得如何成功跨越“五大陷阱”,从而理性认知不确定的未来,这是一流企业的更高价值追求,也是优秀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的基本遵循。
以上就是笔者对新时代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全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走出去”这一课题的系统思考,概而言之就是:在深刻理解全球竞争力内核、正确认知世界竞争新格局以及中国“破局之道”、科学总结中国企业 40 年来实践经验中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清晰了解“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基础上,按照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实施高质量“走出去”行动方案,同时注重八大风险因素并有效采取防范措施, 最终建立以“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跨越‘五大陷阱’”为核心内容的思想与认知新格局,推动企业实现超越优秀、走向卓越,成为具 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过程中,要求企业做到懂理论、识大局、辨形势、善总结、有步骤、稳基础、强能力、重防范、求卓越“九个要求”,同时应注重知行合一、中西融合、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练好“内功”与善于创新相结合、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结合“六项原则”。总体来看,这一系统方案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一是理论创新性。首先,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球竞争力的六大构成要素,科学地进行了全球竞争力内核解读。其次,系统梳理和回顾了中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携手并进的40年成长历程,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阶段与成就,并总结出已初步形成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以四大特色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同时还提出了中国企业领先之道——尊重四个重要规律、掌握七项关键能力,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研究结论的得出,它源于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同时作为研究对象。最后,开创性地提出以放眼全球、夯实基础、增强内力、找准模式、选对路径“五大步骤”为核心的“走出去”能力再造实施方案,其中包括由实践总结出的“走出去”六大模式与“走出去”成长路线图等。
二是内容系统性。强调的是系统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从某个角度去进行能力提升,也不是单纯地讲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从国际到国内、从历史到未来、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基础到创新、从国家到企业、从速度到质量,这一系统方案无论是横向维度还是纵向维度,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充分体现了系统性、平衡性与科学性特征,堪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正因为如此,本书参考的图书、报纸、杂志、文章、数据报告等文献资料涉及领域很广泛,包括党政、经济、政治、科技、历史、文化、法律、环境、管理、军事等。
三是实践操作性。“致知之必在于行。”这一系统方案的提出是源于对中国企业40年成长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典型案例的分析,因此,所有的理论成果、经验总结、教训启示、实施路径等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中国企业仍然处于新环境日益复杂、新技术不断变革、新问题层出不穷的裂变时代,我们的理论创新亦将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应始终保持一颗坚定的“追梦”之心。作为企业,应始终肩负使命,以富有创新性、系统性与操作性的“走出去”行动方案为支撑,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个人,我也将不忘初心,保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研究态度,持续研究和积极实践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全球竞争力等相关课题,为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尽献绵薄之力!
由于自身能力和时间所限,本书撰写过程中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定然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衷心期望读者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鞭策我力求止于至善!另外,由于本书截稿日期处于跨年时间点,部分数据、信息尚未公布,无法全面、及时更新,还望读者谅解!
杨永胜
2019年4月于北京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