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把资格证书挂靠在某些机构以换取挂靠费的“挂证”现象愈演愈烈。很多急于拿到工程却缺少相应资质的企业,看到了有利可图的“空子”——只需支付一点儿“挂证”费,就能拿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工程。
笔者认为,导致“挂证”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存在监管漏洞,有关部门进行资质考察时,“重证轻人”,即对证不对人,无论什么情况只认一纸证书;另一方面是有关监管人员玩忽职守,与不法企业勾结,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另外,“人”、“证”往往跟责任担当相分离,不诚信的企业不必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埋单。以工程建设质量追究为例,很多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问题的项目,因为“人”、“证”分离,责任倒查时最终不了了之。
笔者认为,要想从源头上杜绝出现职业资格证书“吃空饷”的“挂证”现象,就必须三管齐下。一要堵住“重证轻人”的监管漏洞,增加资质信息透明度,鼓励行业和社会有奖监督举报,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惩罚力度,一旦发现存在“挂证”现象,取消其资质评审,对持证人和“挂证”企业予以相应处罚;二要“重人轻证”,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监管部门要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不定时“对证对人”,要求“人”、“证”相符;三要让监管部门负有风险连带责任,对玩忽职守、马虎草率的监管部门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连带责任机制,方能对职业证书挂靠行为一查到底。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