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称,央视7000名老员工将转为“台聘”,引发各界广泛关注。据悉,这7000名员工都是劳务派遣工,他们与央视下属企业签约,被称为“企聘”员工。这些人转为“台聘”后,意味着更好的福利待遇。在朋友圈中,不少建筑业人士评论道:“建筑工人更应该结束劳务派遣,让农民工也有归属感。”
据专家介绍,劳务派遣是指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派遣机构为用人单位,负责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待遇且承担无派遣时的最低标准工资,其特征是“派遣机构招人不用人、实际用人单位用人不招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都在使用劳务派遣工。专家称,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用人成本越来越高,为了解决季节性用工、市场临时性变动用工等问题,企业在固定用工方式之外,增加了劳务派遣这种弹性用工方式,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2014年相关数据显示,建筑业劳务派遣工总数较多,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高达36.2%,已远超《劳动派遣暂行规定》明确规定的“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不超过10%”的红线。
由于劳务派遣工具有“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特征,其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保水平都可能少于正式员工,在现实中往往会有“低人一等”之感,其合法权益不仅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维权困难,而且缺乏晋级途径,没有“归属感”。在建筑业“两层分离”用工制度之下,企业管理层与项目管理层、项目管理层与分包管理层、分包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劳动者),层与层之间关系明确,更易导致建筑业企业与劳务派遣工之间没有“联结”,劳务派遣工更没有“归属感”。
在建筑业近年来的转型之战中,取消劳务企业资质、强化从业人员资格、建立企业自有工人骨干队伍已被提上改革日程。但业内相关人士指出,受制于行业发展的特殊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建筑业采用多种用工方式仍将是主流。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改革建筑用工制度”的要求,提出了“以专业企业为建筑工人的主要载体”、“逐步实现建筑工人公司化、专业化管理”的建议。
从目前来看,建筑业建立自有产业工人队伍的大趋势不可改变,但囿于行业业务形态丰富、利益调整复杂,改革道路仍将十分漫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保护包括劳务派遣工在内的农民工的权益,是各方都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