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监管手段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形势逐渐好转。然而,在一些企业安全造假现象仍然存在,如假安全专题会议、假安全学习记录、假安全学习内容等。笔者认为,这种行为无异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极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笔者主张,对安全生产领域的造假现象必须“零容忍”,要进行坚决的“打假”。
安全生产屡现造假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不严格。二是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为追逐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一些单位负责人视安全生产为儿戏,想方设法逃避监管,或与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游戏,采用真假两个台账。三是安全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不力、执法薄弱。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对待安全生产造假必须“零容忍”,打击安全生产造假刻不容缓。一是在安全措施办法上做到“零容忍”。安全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不要怕花钱,事前花小钱可以避免事故后花大钱、遭受更大的损失。二是在安全管理上做到“零容忍”。安全管理必须从细从严从实,对忽视安全、危及安全的人和事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要以铁的心肠、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抓安全,较真不糊弄,铁制度硬执行。
企业应把打击安全生产造假行为作为重点,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操作现场,彻查事故隐患,对触碰安全管理“红线”、履职不到位等行为,查明责任、严肃处理,特别对造假行为要依法从重打击。只有认认真真“打假”、实实在在检查、完完全全整改,彻底“打”掉“虚、假、伪”,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推进基础设施业务,不能像“群众都过河了,你还在摸石头”的慢,也要防止“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乱,务必高屋建瓴,长远谋划,做好推进组织架构、人才队伍、专项考核的顶层设计。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