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并鼓励有实力的科研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制造企业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组建具备综合业务能力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采用总承包等方法统筹组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项目,发挥整体效益。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最早期实践者之一,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宁公司”)深入学习《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国家和部委有关海绵城市建设文件精神,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确定了公司海绵城市全产业链服务商的发展战略。
以雄厚积累为基础,打造海绵城市全产业链服务商
泰宁公司以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为基础,在雨水控制与综合利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相关技术申报国内外专利120余项,已获批专利91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同时,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业务创新,泰宁公司已成为国内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编制或起草者之一,参与编制了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06、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北京市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685-2013、河北省地方标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B13(J)175-2015等十多部国家与地方行业标准和规范,并参与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编制。
泰宁公司的雨水控制与综合利用业务覆盖了建筑小区、市政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河道生态综合治理与城市水系等多个领域。项目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型城市,已经完成包括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上海世博会、北京APEC会议大型场馆等国家、省、市级重点工程在内的3000余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还完成了北川县城重建、贵州母亲水窖等多个援建工程。
从2014年至今,泰宁公司全面参与南宁、镇江、嘉兴、池州、遂宁、厦门、北京等十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的申报、方案设计、示范项目建设及设计标准制定的工作,全力推动涵盖“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产业化”的海绵城市建设产业链全覆盖式布局。在2015年5月召开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会议上,泰宁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获得住房城乡建设部领导及全国各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
以产业基地为支撑,打造海绵城市建设高端合作平台
11月3日,由泰宁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内首个海绵城市产业园区在北京市昌平区开工建设,产业园不仅在设计和技术上全面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更多的是以此为支撑,在功能上助推海绵城市产业的蓬勃发展。这里将汇集海绵城市相关的产业联盟、研究院、海绵基金、投资公司、建设集团等多个平台要素,旨在为海绵城市巨大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快推进我国海绵城市建设。
泰宁公司以海绵城市产业基地为支撑,牵头筹建“中关村绿智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产业联盟”,建立海绵城市产业集群,以“海绵城市、生态家园”为事业发展核心,联合相关科研、生产、工程建设等近百家企事业单位,汇聚相关行业集体智慧,探索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建设模式,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转变。联合相关单位筹建“中关村绿色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推进海绵城市关键技术研究,服务国内城市环境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势资源,提升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水平;筹建海绵城市建设基金,不断加强与众多致力于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投资方密切合作,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中新的项目合作模式;与政府相关机构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与政府机构统筹行使管理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的代建总包管理并凭借专业公司的专业规划与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经验,以及对海绵城市建设领域的深刻理解,对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中的项目进行统筹管理,同时泰宁还在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设施农业、岛屿等多领域展开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践;制定精准高效的标准运营维护体系,为使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其既定的功能,泰宁公司通过数字模拟等手段结合大数据等多种途径及方式,通过对城市的模拟找出潜在问题的暴露点,将运行风险降至最低,最终实现智能管理的目标。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建设领域的大事,泰宁公司未来将继续沿着雨水资源化这条治理中国水危机的新路,为中国雨水资源化产业、解决中国水危机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健康发展,同时呼吁全国相关行业同仁们一起,搭建合作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同为海绵城市的全面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正值传统电力工程企业转变生产方式、推进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增效益和塑品牌成为引领电力工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也是促进电力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企业,交流了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提出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