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分析研究 > 正文分析研究

看清本质:海绵城市并不等于“破坏性建设”!

发布日期:2016-06-20来源:网络来源编辑:宋珍珍

[摘要]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并遴选出第一批共16个试点城市。一时间,“海绵城市”这一概念进入了广大城市决策者的视野。海绵型城市建设俨然成了一项大工程。

   但是,笔者发现,一些企业从海绵城市建设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并不具备的情况下,争先恐后去做海绵城市建设的项目,形成一哄而起和鱼目混珠。

   要正确理解海绵城市的内涵和本质

   因此,在海绵城市成为当今城市建设一大口号的今天,要深刻理解海绵城市背后的内涵和本质,才能使之不会沦为新的形象工程、新的牟利机会的幌子,而避免由此带来的新一轮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绵城市首先是一种理念。海绵城市为在不同尺度上综合解决中国城市中突出的水问题及相关环境问题开启了新的旅程,包括雨洪管理、生态防洪、水质净化、地下水补给、棕地修复、生物栖息地的营造、公园绿地营造及城市微气候调节等。

   正如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所说,海绵城市本质上讲是对工业化城市建设方法及灰色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的反思和修正,是一种人与土地、人与水的生态关系的回归。它强调用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是对简单、粗暴的工程思维的反思。

   要摆脱对“工程性措施”的依赖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国目前进行的相关实践则主要围绕代表西方国家先进的生态雨洪管理技术展开,聚焦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对雨水的利用、管理,依旧未能摆脱对现有治水途径中“工程性措施”的依赖。

   比如,为了将洪水、雨水快速排掉,所以裁弯取直被认为是最科学的,所以河床上的树木和灌草必须清除以减少水流阻力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殊不知,这种以“快”为标准的水利工程将洪水的破坏力加强、加速,将上游的灾害转嫁给下游。

   再比如,千百年来滋养中国农业文明的民间水利遗产如陂塘和水堰等,在当代却遭到强势的国家水利工程的摧毁,而代之以集中式大工程,如大坝蓄水、跨流域调水、大江大河的防洪大堤、城市的集中排涝管道等,失败的案例多而又多。

   要防止新一轮“破坏性建设”

   正是缺乏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深刻理解,大规模、一哄而起的“海绵城市”建设很可能沦为职能部门的权力寻租机会、地方政府新的GDP增长点、各类工程公司谋取暴利的借口,甚或将会开启新一轮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这是当前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警惕的地方。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正确的实践的引导。笔者了解到,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单的填挖土方工程,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体,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通过拆除混凝土河、建立梯田式湿地等方式,让河水慢下来;金华燕尾洲公园建立适应性防洪堤、适应性植被、适应性步行交通等,来实现与洪水相适应的弹性景观。这些作品都以生态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享誉国际。

   老子言:“道恒无为,而无不为”,这正是“海绵”哲学的精髓:将有化为无,将大化为小,将排他化为包容,将集中化为分散,将快化为慢,将刚硬化为柔和。让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避免粗暴的河道渠化、硬化和水坝工程,建立以蓄水、滞洪和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生态治水理念,在国土、区域和城乡各个尺度上建立“海绵”系统,真正让我们的城市实现宜居、和谐、与水为友。

 
【相关阅读】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经济要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