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分析研究 > 正文分析研究

全面放开二孩对房价影响分析

发布日期:2015-11-04来源:网络来源编辑:李香玉

[摘要]

   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孩生育,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及住房投资者就极力鼓吹由于人口政策的变化将导致房价上涨。比如,有人说,全面二孩政策对提振房地产需求、加快楼市去库存有积极意义。

   这类观点认为,二孩生育政策放开之后,房地产的需求结构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比如,四居将变成刚需,五居成为改善性住房,保姆房会列入开发范畴,三居的市场将被大大挤压,学区房地位更加不可动摇。因此,未来全国房价又会上涨。但实际上,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短期内对房地产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大。

   按照人口普查的信息,现阶段,全国符合“全面二孩”政策条件的夫妇有9000万对。其主力是80后,但80后多以是独生子女,受经济及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生育愿意不高。比如,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当时预测每年可增加200万新生婴儿,但是实际增加新生婴儿只有47万,仅达到预期四分之一效果,差距较大。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之后,80后并非生育主力军,生育主力军可能是70后。尽管这部分人群的经济条件比80后要好,也有生育愿意,但这部分群体的生育能力却在严重下降。因此,要搭上最后一班车不是容易的事情。

   所以,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之后,虽然新增人口会有增加,但不会出现一个爆发式新生婴儿增长潮。2016年到2018年会进入一个新生婴儿快速增长期,有预测认为三年内会有500万新婴儿。按照这个数据,三年内新增消费红利3000亿左右,每年消费红利增长1000亿元。这对当前GDP的直接影响不会如想象的那样大。房地产市场的事情也是如此。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前中国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独生子女政策推行较早,独生子女的比重比其他城市要高,由于这些城市房价过高导致生活成本太高,从而使得当前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有生育能力的80后和70后生育愿意低,因此二孩政策放开之后新增人口主要发生在中小城市及小城镇,所增加的消费红利也在此类地区。所以,放开二孩生育政策之后,房地产开发商及住房投资者想利用这个政策来唱多房价几乎是不太可能。

   重庆建筑业重庆房地产浙江省建筑业武汉房地产天津房地产深圳房地产南京房地产广西建筑福建省建筑成都房地产就当前情况来看,尽管政府推出的一系列房地产救市政策已经一年多了,银行信贷利率水平也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但是三四线城市的住房早就没有投资价值,这些城市的住房消费早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供需平衡,当前住房的去库存化相当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婴儿增加可能是有利于增加这些城市的住房需求,但在短期内要靠新生婴儿来消化当前这些城市严重的住房供给过剩问题根本不可能。因为,要等新生婴儿进入住房市场是20年之后的事情。

   对于一线及二线城市来说,不仅因为生活、教育等成本高,而且这些城市的人口文化程度高、独生子女的比重高,有生育能力的人口生育二孩的愿意十分低。再加上这些城市有生育能力的人口多数不是原住民,而是在房价抬升期间入市购房的。因此,现有的高房价早就把这些群体的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所以他们对生育二孩的欲望更是低。莫说购买四居、五居,即使购买两居都可能严重超支。有能力购买城市多套住房的居民,该买也早就买了。

 
【相关阅读】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经济要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