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密
中国企业建设: “一带一路”具备优势
合作理念获得沿线国家支持。 “一带一路”所反映的互利共赢的理念得到沿线国家的认可, 为中国企业在区内参与相关项目创造了更强的政府支持。在包括上合组织、 东盟、 南亚国家联盟等成员国加大互联互通和本国经济与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浪潮下, 提出相关互利共赢理念的中国自然受到更大的认可, 也为中国企业开拓相应市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无论在诸边还是双边场合, “一带一路”都获得了沿线国家的欢迎,由此形成的中印缅孟等经济走廊的理念也从设想逐渐走向实践,中国与中东欧在铁路等运输通道建设上的合作也将为沿线国家提供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撑。
经贸文化纽带紧密利于互信。 亚洲地区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走出去” 的首站,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 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最为集中的地区。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充分发挥人文网络优势, 服务海外华人社区及中华文化辐射地区的经济需求,实现了较好的发展, 更有利于进一步巩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联系, 反过来也加强了双边的经贸互补关系。 相通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使得沿线国家在发展经贸、 人文等方面有更多相似点, 更利于降低中国企业参与各国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沟通成本。同时,中国企业在积极实施本地化发展战略时雇佣大量当地劳动者, 相同的历史文化联系也有利于减少企业经营中的矛盾和冲突。
现有合作机制支撑要素流动。 中国与巴基斯坦、东盟的自贸区, 与斯里兰卡、海合会正在进行的自贸区谈判,与俄罗斯、哈萨克等国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 - 中东欧领导人峰会,大湄公河流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以及大量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经贸合作协定为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所涉及的税收减让、市场开放、投资保护等内容有助于减少要素在沿线国家间流动的成本,有助于增强企业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中国 - 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RCEP 在内新的区域合作机制, 则为各方解决各自关注、进一步促进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平台。
中国工程企业具备较强实力。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 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实力。2014 年 ENR 榜单显示, 47 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大承包商 250 强榜单,十强榜单上的中国企业更是包揽前四名和第十名。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十名。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工程承包业务的主要供应商。 中国工程企业通过实施青藏公路(铁路)、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等项目积累下丰富的经验,能够在高寒、缺氧、 热带雨林等各种极端环境和复杂地质环境下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工程。 企业不仅能够独立完成施工, 更能够通过专业化的协作高效完成各类工程项目。现代化的工程机械设备和高素质的建筑施工人员为完成项目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业务的广泛分布则为更低成本完成配合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专项金融支持直接助推业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受到各方关注,该行侧重为亚洲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项目支持。尽管亚投行是多边的金融机构且接受新的参与方,但是中国的影响相应较强。新丝绸之路基金是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重要金融支持,其成立模式类似于国家主权基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丝路基金重点的支持领域之一。此前稍早由金砖国家共同宣布的“新发展银行”也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财力支持。新的金融支持措施与原有的政策性金融措施、援助资金共同配合,可以为东道国政府提供更为充分的资金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商业资本将更关注于投资沿线国家,为基础设施业务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中国工程参与一带一路空间广阔
积极参与关键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关键基础设施指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点工程项目,包括能够提升该国经济发展关键能力、打通瓶颈制约的设施。例如,能够连接各国主要经济城市、解决要素流动瓶颈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增强机场、重要港口等一国与国外市场资源流动接口能力的基础设施。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应争取参与此类关键基础设施项目,打造高质量项目,增强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为后续市场的持续拓展加分。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往往也是各国的重点工程,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具备更好的经济效益。中国工程企业应探索转变重建造轻运营的理念,对于预期能够在“一带一路”有良好效益的项目采用BOT等方式参与,获得长期利润稳定保障。
打通毛细血管提升各国经济参与。受地形地貌和气候影响,“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都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往往表现在少数中心城市聚集了过多的经济要素,多数地区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且与中心城市经济活动隔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打通要素流动的“毛细血管”,使得要素资源得以更好流动,参与经济发展,有助于避免出现或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的问题。例如,重要资源开采加工区域与消费需求区域的衔接对于社会福利的共同上升较为关键;劳动力密集区域内的低成本客运通路建设对于人力资源优势的发挥十分重要。此类毛细血管式的项目不仅因为释放要素潜能会有较好的收益,而且也是东道国重视的项目,中国工程企业应积极把握机会。
推动中国标准沿线得以更广应用。由于进入市场较晚且缺乏足够的统筹推进,中国标准在全球工程承包市场上的影响力还很小,与中国工程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匹配。中国工程的标准本身是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不仅标准水平较高,能够满足各类复杂的要求,也与“中国制造”相互支持,标准相对较为稳定且在后期维护上有较大的成本优势。作为“一路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应积极推动中国标准的应用。中国标准的推广不仅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更快完成相关建造流程,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国工程承包的整体对外形象,符合中国推动“一带一路”的地位,促进沿线国家与中国经济的更好接轨。
努力沿基础设施价值链提升位置。与制造业的微笑曲线相似,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也有提升价值链的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需要从较高的基础水平起步,面向更高标准做好设计和施工。在现阶段,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同质化相对较为严重,企业在竞争中比拼价格的做法对行业整体造成损害。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可以努力探索向着前端的设计和后端的运营方向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全球价值链上向高端移动,提升企业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利润、竞争力并力争形成资本优势。同时,企业应加大本地化发展的力度,雇佣东道国当地劳动力,完成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基建环节。
积极把握工业化城市化基建需求。一般而言,如果一国规划的发展模式恰当,伴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此类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可以持续数十年。为支撑工业化的进程,许多国家在工业(制造业)生产设施建造、能源、化工、工业三废处理等方面需求旺盛;为支撑城市化的发展,与城市产业生产、居民生活布局、交通出行和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保障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在参与相关业务中,需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较高标准规范项目设计和实施,为基础设施使用者提供高水平的设施并预留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设施升级接口。
以多元化拓展“蓝海”行业领域。在传统领域具备了较强工程施工能力的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应积极关注新兴领域,对于包括危险废弃物处置、环境污染治理、碳捕捉、绿色可持续工程建造、可再生能源等中国企业涉足较少的“蓝海”领域加大关注和参与力度。此类领域的服务提供者较少,而工业化的发展可能在此类业务领域创造更大需求,能够满足需求的企业因此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利润。中国企业可以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或者通过跨国并购等方式获得此类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