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革故鼎新,涅磐重生

—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项目部监控量测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15-06-08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地铁不仅仅改变了时空距离,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对于水电八局科研设计院来说,参与武汉地铁施工监测是一次提升管理水平、创新管理观念、提高技术实力的机遇。

  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是水电八局在湖北的开篇之作,武汉地铁8号线项目部安全监测是科研设计院承担的第一个地铁监测项目。转型新领域,武汉地铁监测项目每一个成绩的背后,都伴随着削足适履的阵痛,体现着八局人勇于挑战、善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含一个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一个出入段线、两个车站、三个盾构区间、三个联络通道。2014年10月,我院从各项目调集监测的精兵强将和十几名高校毕业生迅速组建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项目先遣、主力部队,进行一场全新的战斗。

  一、转型地铁,融入城市

  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人员肩负着科研设计院拓展地铁市场的使命和重托,怀揣着树誉蓉城的信心和决心。“同台竞技,武汉地铁8号线就是一块试金石,干得好将为我院今后在地铁监测方面赢得话语权,干得不好就会成为我院在地铁监测中的首败之笔。”这份光荣而沉重的使命让监测人员压力山大!

  踏进武汉这片热土,高楼林立、车辆穿梭的现代都市气息狠狠地让这群来自高山峡谷、大江大河,在大自然中开放施工的水电监测人擦了把汗。地铁施工环境和水电施工环境形成巨大反差: 场地狭小,涉及的仪器却一个都不能少;仪器安装难度大,很多仪器得分两次对接安装;地质复杂,武汉这座城市紧挨长江,到处都是池塘河流,土层含水丰富,施工作业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沉降,监测频率高;建筑物林立,在城市施工,必须要保证不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影响,监测数据必须得准确无误;项目靠近三环,车辆如梭,车流量巨大,监测风险高;武汉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土建一标段项目正线全长4203.42m, 战线长,仪器安装数量众多,监测点位众多。这些都是以前水电施工安全监测过程中很少或从未遇到的难题。

  面对这些难题,项目经理谢长江带领大家在迷惘中开始反思、探索,并迅速调整思路,主动融入城市,全方位对接“市政”模式,在员工中大力倡导“一切监测经验清零”、“要站在城市角度进行监测项目施工”等理念,想方设法地快速推进各项工作。

  二、战天斗地,涅槃重生

  2014年12月16日,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团队正式成立,拉开了地铁攻坚战的序幕。为确保工程进度,监测队把任务量进行细化,将责任落实到人,明确施工措施。

  接触地铁施工之初,不了解施工工艺,编写地铁监控量测方案是让人头疼的事。原以为监测方案与水利工程方面的监测方案大同小异,可现实却狠狠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监测方案多次被否定。地铁监测方案要求不仅严格、细致,而且需要分部位、分时段进行编写。这个重担就压到了项目经理谢长江身上。当时他一人主管三个项目,分身无术,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但是施工在即,必须尽快拿出监测方案。于是他请教地铁监测方面的专家,向他们学习取经,自己每晚加班到两三点,一点一点的摸索着编写,终于拿出了属于自己的地铁监测方案,并且顺利通过批复。

  三金潭车辆段站与综合基地,总建筑面积25600.39平方米,预应力管桩多达5200多根,为满足设计要求,监测管桩取总数量的10%。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采用水准监测,可是设计方给的基准点离我们有将近1000米。测量线路远,测量效率低。项目副经理王剑平亲自上阵,对设计点进行引测,做出四个加密水准点,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

  在施工之初,居住地距工地较远,有近2公里的路程,兄弟们背着40多斤重的全站仪徒步前往工地。在城市施工,受条件的限制,基准点必须布设在高层建筑顶部。刚走到工地又得负重爬到10楼架设仪器,爬到楼顶时,兄弟们的腿已经开始打颤了。兄弟们打趣的称呼那个监测点是“黑色监测点”。综合基地施工的时候恰好在冬天,楼顶监测人员每天都顶着凛冽的北风,战天斗地,勇往直前。

  三金潭车辆段站与综合基地,PHC预应力管桩点多、面广,且按照设计要求,对管桩必须进行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监测。但是这片区域原为鱼塘,土质多是淤泥,每到下雨,里面都是厚厚的泥巴。条件越差,环境越恶劣,我们更是得小心监测,确保数据实时、准确。有时候扶尺子的同事,两脚深陷淤泥,举步维艰。我们选取的每根桩都要进行编号、做标记,可是一场雨过后,泥巴盖满桩顶,标记编号一个都找不到了。监测人员就带着铲子在泥泞的场地凭借记忆找编号,找到标记桩之后再对桩顶进行清洗。到了下雪天,情况就更糟了。大家的手都冻伤了、脸冻僵了,但仍坚守岗位,毫无怨言,用耐心、恒心、决心克服种种困难。时至今日,三金潭车辆段站与综合基地监测面积达到22016平方米。

  为保证基坑开挖的稳步前行,三金潭车辆段站地连墙监测也是重中之重。2015年1月29日开始测斜管安装,可是天公不作美,武汉正经历入冬以来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低温雨雪天气,日平均气温临近冰点。项目部全体员工齐装上阵,冒着寒风大雪安装仪器,打响了武汉地铁8号线一标段监控量测监测设备安装埋设工作的第一枪。在安装过程中老员工以身作则,以老带新,手把手地给新员工传授经验。风雪虽猛,但监测人员积极、乐观、团结,现场工作气氛热火朝天。时至今日测斜管安装长度共计1236米,相当于一标段正线全长的四分之一。

  安装仪器时,我们既要配合施工队钢筋笼焊接,又要时刻准备拼装测斜管和钢筋计。在配合施工队钢筋笼焊接时,必须时刻待命进行设备安装,时刻注意焊接时是否对仪器有所破坏。设备安装完成之后,又必须时刻巡查。一旦发现测斜管被破坏,必须马上上报,由负责人来决定是否进行重新安装。无论刮风下雨,无论白天深夜,监测人员都必须时刻坚持认真巡查。顶着巨大压力天天加班的监测人员,齐心协力为工程建设采集数据,为8号线建设的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

  向非电市场的战略转型是一场攻坚战,革故鼎新,武汉地铁监测项目部有决心干好这项工程,有信心打造一座丰碑,用自己的行动突出重围涅槃重生,在八局监测领域写下崭新的篇章。

  三、打造团队,培养人才

  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项目部作为第一个地铁监测项目,不仅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监测任务,还要为科研设计院转型业务和产业升级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地铁专业先遣队。

  打造专业团队,提升团队的专业化水平,首要任务是抓员工的学习培训。学习首先就是要放弃固有思维,从零开始、从头开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项目部多次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到现场为员工讲授地铁监测知识,并对刚接触监测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开展针对性的“青年拜师学技”活动。4月7日组织全体员工到武汉地铁11号线学习有关“基坑监测”知识。随着基坑开挖的临近,项目部多次组织基坑开挖施工技术的培训,为8号线基坑开挖之后的监测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将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项目部打造成专业人才培训基地。4月20日组织由科研设计院多项目、多专业、多工种参加的“科研院非电专业监控量测培训”班,聘请了包括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大学、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的7位专家教授分别讲授《浅谈工程安全监测技术》、《地铁监控量测技术》、《监测仪器及资料整理整编分析》、《尾矿及风电安全监测及水利工程综合信息化系统》、《安全监测信息系统的应用》、《地铁车站施工测量》、《区间盾构测量技术》等课程,为科研设计院今后非电业务的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如今,项目部已营造成“每日三省吾身”的学习氛围。员工每天完成工作后,晚上很自觉地来到办公室探讨现场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共同探讨、积极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团队专业水平和凝聚力。

  四、后 记

  习惯了钻山沟的科研院人进入武汉干地铁监测,能不能干好,刚开始很多人都在质疑。都知道武汉市文明施工标准高,怎么个干法,满腔热情的监测人并不是太明了,甚至刚开始经常碰壁。可这并不影响武汉监测工作人员积极的心态,我们时刻准备着投入新一轮的工作中。

  直至今天,武汉监测工作人员已经布设地表沉降和周边建筑物监测点上百个,围护桩及地下连续墙内埋设测斜管50多个和钢筋计100多支。半年的时间,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人员用事实证明:在没有干过的领域,我们完全可以做得很好。

  很多人来到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办公室不愿意离开,他们很容易被那种热火朝天、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气氛和青春的激情所感染,很容易融进那种齐心协力、斗志昂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

  对于武汉地铁8号线监测人来说,艰难、挫折,成绩、荣誉都只是开始。6月份基坑开挖监测任务还在等着我们。今后的战场更加广阔和激烈,我们前行的脚步只会愈加坚定和踏实。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