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安——孕育了近千年的河湟文明,距今35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多个民族的先民们繁衍生息,和谐生活。在“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的历史画卷上,史前彩陶,羌女牧羊,古驿平安等重要文化,勾勒出河湟谷地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各民族和睦共融的历史画卷。
今天,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进程中,青海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全面部署,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寻求同中央企业合作,同水电四局以BT模式建设青海海东高铁新区建设,在短短2年多时间里,以BT模式建设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北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安居新城崛起在河湟大地上,古驿平安破茧成蝶,昔日河湟文明的香火再一次得到传承,崛起的新平安,犹如一颗镶嵌在岁月长河里的明珠,闪耀在西北大地上。
2012年6月,水电四局同青海省海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BT模式建设青海海东高铁新区集中安置房项目,该项目主体为青海海东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投资30亿元,建设期2年。该工程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规模最大、安置人数最多的安居小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有力引擎,该BT模式也为青海乃至全国经济不发达地区城镇化提供了成功范本。
青海海东工业园集中安置项目位于平安县平安镇石家营村109国道两侧,总占地约3534亩。项目总建筑面积24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67.4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为78.95万平方米,项目主要是整体搬迁集中安置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园平西经济区平安、互助两县15个村的农户,规划居住户约11000户,安置人口约3万人。水电四局承担了10个小区的175栋楼房的施工任务,面积约为93.2万平方米,承担了16条道路的施工任务,约16.3公里。
寻求机遇——开启政企共赢的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城镇化建设目标:“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进一步凸显城镇化建设的时代主旋律和战略价值。”青海作为我国经济欠发展省区,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发展潜力巨大,快速推进青海省城镇化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不断追求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是青海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梦想。
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是政府的首要目标,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一直以政府投资为主,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逐渐形成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由政府充当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庞大的资金投资让政府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与实力雄厚、社会信誉度较高的企业以BT模式互惠合作,势必将成为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BT模式BT(Build Transfer) 即建设——移交模式,是项目业主与投资者成立的项目公司签订特许权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由项目公司安排融资与建设,并承担项目建设风险,直到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进行回购的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这种新合作模式的诞生,不仅缓解了政府短期内资金的压力,它也为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水电四局作为驻扎青海38年的中央企业,与青海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年投身青海经济发展,水电四局连续多年为青海省纳税大户,为青海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水电四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代表中国电建集团积极参与了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青海省委、省政府及玉树人民的好评。青海省委、省政府表示将大力支持水电四局在青海的发展。
在面临国内外经济低迷及“后水电时代”的严峻形势下,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升级,从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发展是形势所迫,也是水电四局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该BT项目的实施,是水电四局近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的典型,也是企业将自身发展战略和青海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投融资业务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取得的重大突破。
谋篇布局——全力助推BT项目运转
作为中国电建集团布局西北的最大BT项目,在中国电建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上,原集团公司董事长范集湘就青海海东高铁新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他曾指出,BT项目是四种能力的结合:“企业资本实力和承包实力的有机结合,投资能力和工程施工能力的有机结合。针对项目的大兵团作战、多利益主体作战,就必须强化大局意识、组织意识、合同意识、合作意识、共赢意识这六种意识。”
中国电建集团董事长晏志勇在海东高铁新区检查工作时,要求水电四局把握青海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期,青海后发优势明显,商机众多,一定要对高铁新区 BT项目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管理理念、措施、工艺等多个方面,展现出水电四局与其它在青央企的不同之处,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工民建住房BT项目管理模式,力争使之成为推动青海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为水电四局在探索 “银行、政府、投资方”三方联合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新模式打下坚实基础,赢得市场先机,实现水电四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攻坚克难——高效推进工程建设
作为水电四局承建的首个BT项目,也是青海省首个大型集中安置项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果项目按时竣工移交,水电四局将面临政府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压力,这将对水电四局在青海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按期高质量、安全、快速展开工程施工,才能打响水电四局在房建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才能赢得政府和入住老百姓的良好信誉。
在项目筹划建设前期,水电四局执行董事、总经理高建民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细化各项任务,“这是一项硬任务,没有退路,只能拼着干好它,才能不辜负青海省委、省政府、集团公司的期望。”高建民说。经水电四局研究决定,由水电四局所属投资公司全面负责,并成立水电四局投资公司海东高铁项目现场指挥部,全力管控工程建设的各项工作。
面对工程施工任务量重,项目施工工期紧,地质结构复杂,施工干扰大等一系列的困难,水电四局组织骨干力量投入到青海海东高铁新区项目建设中,由水电四局副总经理戎建国亲自担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前期由水电四局总经理高建民负责),王福让,陈锋担任副指挥长,选调水电四局第一分局、第三分局、第四分局、第六分局、第七分局和基础分局,按片区进行施工,全面促进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编制了《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建设指挥部管理制度汇编》,实现了责权利的统一,极大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使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
为了进一步加快工程施工,现场指挥部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一方面及时推进与业主沟通,解决和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指挥部每周定期组织召开周生产例会,对在本周内各项目部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大幅度提高了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力度,确保了工程有序推进。
2012年6月,水电四局建设的青海省海东高铁新区项目全面开工,10个小区175栋安置房项目施工全面展开,整个海东高铁新区掀起了大干热潮,车辆穿梭,塔吊摆动,机器轰鸣声响彻在湟水河畔。
“要在1年多时间建设一座新城建设,这是在挑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只有将施工任务细化落实好,才能按期完成工程建设目标。”时任现场指挥部指挥长高建民在周例会上说。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指挥部通过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将施工计划分解到每一周、每一天。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指挥部通过评估月计划和工程实际进度,建立多层次动态控制体系,以保证各层次计划正确反映工程实际进度。
根据各自承担的施工任务,各项目部凝心聚力,全力攻坚,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快速推进了工程施工建设。
2012年7月初,E-4小区开始房建施工,受高压线迁改滞后影响,多个楼号无法同时施工,第三分局海东项目部积极组织充裕的人力资源,加强现场施工,通过合理安排工序和施工时间,加强架子队现场管理,实现了9号楼基坑开挖到主体封顶只用68天时间,创造了全片区拿图最晚、封顶最早的施工记录。同时,在现场指挥部拌和站供料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程的有序开展,第三分局项目部增加劳动人员,将每天现场拌和的800多立方米混凝土用于小区内永久路面施工,不仅解决了雨天道路泥泞的问题,同时也为各项工作的快速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第六分局海东高铁项目部承建的C-6小区基础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丰富、面临7米~8米深基坑开挖等问题制约,工程建设进度一度缓慢, 在管委会和设计拿出多套方案,都不能解决地下水问题,现场指挥部结合多年水电工程施工的经验,建议采用错台开挖降水的方式,边开挖边打降水井,在 17108.28平方米的施工现场,共打降水井36口,通过明沟排水等组合施工方案,保证了工程的正常施工,该项技术的实施,也为项目部节约投资成本 200万元。
全力以赴——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工期不能拖,还须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及安全工作,要把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打造成精品工程、放心工程、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检验。”这是水电四局副总经理、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戎建国对工程建设提出的总要求。
由于前期地质处理时间较长,为了将损失的工期赶上来,现场指挥部先后开展了两次劳动竞赛活动,全面抢赶工期, 2012年9月,现场指挥部积极组织开展了大干“大干60天、完成年度计划”的劳动竞赛活动,现场指挥部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对劳动竞赛活动给予奖励,全面掀起了施工热潮,在劳动竞赛活动开展过程中,指挥部以“比质量、比安全、比进度”等为主要内容,对参赛单位组织考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完善意见,兑现考核奖励等举措,推动了项目建设有序进行,使工程建设取得实效。为保证工程按期完工,现场指挥部各级领导班子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继续发扬高原水电人“五个特别”的精神和“5+2”、“白加黑”的实干精神,全面协调指导现场的各项工作。
2012年7月9日,正值工程建设的大干时期,时任青海省省长骆惠宁走进海东高铁新区项目,慰问一线建设者,看到高铁新区项目的快速推进,他勉励广大职工要继续发扬打硬仗、打胜仗的精神,建设好民生工程。
每天天刚亮,副指挥长王福让就去工地现场看一圈,地基开挖的怎么样了?昨天夜里浇筑的混凝土质量怎么样?安全及文明施工怎么样?施工管理情况怎么样?只要是看在他眼里的问题,他都不会放过。“给老百姓建房子,就好比是给自己家里盖房子,丝毫都不能马虎,我们将房子建好了,老百姓满意了,企业才有发展的出路。”他经常对身边的管理人员这样说。
指挥部副指挥长陈锋每天大部分时间在各个小区巡查,在现场发现问题、在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是他对自己和管理人员的要求。
在A-6小区的夜班施工现场,灯火通明、机械声作响,第一分局海东高铁项目部的4名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夜班,项目部经理张浩清楚地记得,在30号楼筏板浇筑过程中,他和项目副经理甘贺德一同值夜班,淅淅沥沥的雨滴打在前方值班室彩板房上响个不停,“现场浇筑的泵车和搅拌罐车都陷进了泥里,请求支援。”报话机里传出的声音,张浩和甘贺德立即披上雨衣,拿起手电跑到现场,紧急从其他施工点协调了2台装载机过来帮忙,由于施工现场狭小,整个活动忙碌了大半个晚上,陷在泥里的罐车和泵车被拉了出来,凌晨5时,他和甘贺德拖着疲惫的身躯,在现场值班房休息,当晨曦的太阳升起在高铁新区大地的时候,张浩和甘贺德又精神抖擞地忙碌在施工现场。
2012年的青海平安,多雨天气和施工人员“较上了劲儿”,基础分局海东项目部经理张保虎清楚地记得,7月30日,平安地区下起了大雨,将刚刚开挖好的A-2小区基坑全部淹没在水中,张保虎连夜布置排水工作,组织骨干力量全部赶赴现场抢排雨水。现场,张保虎穿着雨衣,指挥着工人们排水处理,等排水工作基本完成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电话响了,是母亲打过来的电话:“你父亲去世了。”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张保虎内心无比伤痛。 “父亲,我没有见到您最后一面,您就这样走了,是儿子不孝啊!”泪水和雨水洗刷着他的脸。
正值大干时期,施工现场有了2位“巾帼女花”的身影,她们是第六分局海东高铁新区项目部的马静、王明芳,分别负责4号楼和10号楼的工程建设,她们及时协调交叉作业及施工作业质量,在10号楼屋面防雷接地施工过程中,马静发现接地搭接长度不够,焊接点不饱满,马静当即让施工人员整改,施工人员看她是个小姑娘,便说他们以前就是这样施工的,马静便到前方办公室复印技术图纸,拿到现场给施工人员仔细讲解,现场施工人员看到她对施工工艺如此熟悉,心服口服地完成了屋面接地的整改工作, “我以前都是按经验干活的,但在这小姑娘这里长见识了,打心眼里佩服她。”现场施工人员说。
在A-2小区4号楼10层的厨房检查中,王明芳发现施工队少布了2根管子,这就不能满足壁挂锅炉的正常运行,王明芳第一时间将情况反映,并第一时间要求施工队整改,“看到浇筑好的地面上凿开了重新安装水管,有些浪费了,但为住户的利益着想,保证质量才是我们干好工程的第一法则。”王明芳说。
在整个劳动竞赛活动中,现场指挥部投入管理人员400人,高峰期施工作业人员达到5500人,设备投入780台套。
2013年9月27日,青海省海东市委书记、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于丛乐在C-6小区检查工作时,他对水电四局工程建设给予肯定:“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水电四局建设的工程质量及安全工作有序,室内外施工工艺不错。”
旗帜飘扬——发挥青年团员的“主力军”作用
在急难险重任务的施工现场,总能看到“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高高飘扬。结合海东高铁新区项目施工特点,2013年5月,在水电四局党委的支持下,水电四局团委在海东高铁项目施工中成立7支“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青年团员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工作,深入开展建工立业活动,7支“青年突击队”的322名青年团员,紧紧围绕施工难点,全力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
“年轻人不怕累,能吃苦,每天活动量很大,有时浇筑到晚上十一时,甚至凌晨一时,但我们整个团队没有一个喊累叫苦,我们项目部年轻人的比例占到 94%,他们学习能力强、成长快,青年人就成了这里的中流砥柱。”基础分局青年突击队队长王正庆在施工现场说着,为了保证施工工期,王正庆向项目部领导主动请缨,带着吴保军、罗明伟、周建平、张泽4名青年将宿舍搬到了A-2工地上,按照独立不分离的管理模式,每个人按分工分管生产、质量、技术、安全工作,在60000多平方米的施工现场,每天天刚蒙蒙亮,王正庆就带着4位队员到每栋楼、每层楼进行逐项检查,每遇到问题,他们5个人就集体协商解决,突击队员张泽回忆,住在工地上时候,由于整天忙碌在施工现场,自己感觉总是满身的灰尘,有时候自己都能闻到身上的汗臭味,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我学到很多关于房建的知识和经验,心里觉得很高兴。在王正庆和突击队员的共同努力下,青年突击队按期完成了A-2小区的施工任务,工程质量也得到了质量检查组一致好评。
2012年6月,丁超强大学毕业了,在基础分局海东项目部从事技术工作,他负责C-1小区4栋高层的技术质量工作,正值大干的时候,家人打电话过来说母亲病重了,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母亲为我付出了一辈子,我更应该用自己亲手赚钱为她治病。”丁超强默默地坚持在工地上,2013年3月复工后,丁超强刚到工地半个月时间,收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他回去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后,又回到大干的工地上。
在第三分局“青年突击队”中,队员朱少魁原本计划2013年9月结婚,家里人忙着在老家准备,但正值项目大干时期,朱少魁和妻子李莉商量,10月份交房了后再回家结婚,时间过了1个月,负责现场协调的朱少魁觉得,此时不能离开工地,他再次和妻子商量推迟婚礼,最后,他和妻子在11月初请假回河南老家结婚,11月8日,朱少魁和妻子李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后,在家呆了2天后,他俩个又坐上了开往青海的火车。
随着劳动竞赛活动和青年突击队活动的深入推进,工程施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3年6月27日,A-3小区16栋楼主体通过验收。
2013年7月6日,A-6小区30栋楼基础和主体结构通过验收。
2013年8月23日,海东高铁新区古城东路左幅沥青路面铺设完成。
2013年9月13日,C-1小区4栋楼通过验收;E-4小区、C-2小区34栋楼房一次性通过验收。
2013年11月初,现场指挥部承建的13条道路累计完成11.9公里。
2014年4月中旬,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建设指挥部被青海省评为“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
2014年4月30日,投资公司收到海东管委会以预付的方式支付的3亿元回购款。
2014年7月7日,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8个小区共144幢楼房,分户验收完成。
国庆65周年前夕,A-3小区500余套房屋全部移交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标志着水电四局以BT模式承建的海东高铁新区项目全面进入移交阶段。
2014年3月15日,青海省常务副省长骆玉林到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检查时,对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BT项目建设表示满意,他说:“水电四局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海东高铁新区安置房建设工程,是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央企业。”
安全第一——践行工程施工的永恒主题
安全是工程施工的永恒主题,现场指挥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化工程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工作,指挥部成立了以戎建国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责任层层落实,各项目部党政领导坚持“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目标,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安全工作,制定了《海东工业园区高铁新区安全文明施工激励约束考核管理办法》,指挥部与各项目部、项目部与各架子队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逐级量化,逐级落实,安全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有效的保证了安全管理体系健康有序运行。
“对违规操作的仁慈就是对他人生命的亵渎,对安全管理的严厉就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第三分局海东高铁新区项目部安全总监陈作政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
2013年6月起,海东高铁新区迎来了施工高峰,为了按期完成任务,E-4小区所有楼层全面进入外墙装饰施工攻坚期,被称为“蜘蛛人”的房屋美容师们,在一根安全绳和一根作业绳的保护下,悬挂在十几层的楼面进行作业,稍有疏忽,都将导致一个家庭的悲剧发生,陈作政带着专职安全员进行逐项排查,吊板固定是否牢靠,安全绳使用是否正确,陈作政及安全人员通过仔细施工设备及人员安全情况,确保施工工作的有序进行,在鲜艳外墙的映衬下,“蜘蛛人”成了现场施工的一道最美风景线,陈作政觉得心中满是自豪。
在青海海东高铁新区的施工现场,人人抓安全的行动随处可见,只要是被发现的问题,每一位现场的管理人员都会将问题指出并要求施工人员现场整改。
王亚是A-2小区的一名工程技术人员,一天,他乘坐施工电梯到检查楼面施工情况,当他乘坐至11楼的时候,感觉电梯晃动的厉害,他又重新坐着电梯逐层检查问题,在5楼至6楼之间,他发现一颗螺丝松动了,他及时和安全管理人员联系,经确认,该电梯关键部位的螺丝,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现场安全人员对于王亚负责任的态度给予了表扬。
李晶是高铁新区施工现场有位“女汉子”,作为一名安全员,她始终牢记“生命大于一切”的话语。有一次,在日常安全及文明施工排查过程中,发现在C- 6小区9号楼外墙施工过程中,有一名施工人员没有把安全带双保险系好,她走过去友好地要求施工人员系好安全带,施工人员很不情愿地打上了双保险,李晶没有说什么,就继续检查其他楼层的安全工作,出于安全工作的敏感性,李晶回来的时候又检查了一遍,当我发现他又把双保险给解开了,我就立即要求他停工整改,看到李晶对安全工作如此较真,现场施工人员整改后说:“整改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双保险的重要性了,谢谢,安全管理需要向你一样的‘女汉子’。”
在海东高铁施工的过程中,现场指挥部过硬地安全管理工作,创造了工程建设“零事故”的良好佳绩,安全工作得到了青海省、海东市政府的高度可定,海东高铁新区E-4小区18号楼、23号楼和C-3小区1号楼、2号楼被青海省评为“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基础分局项目部、第七分局项目部荣获了中国水电集团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管理创新——确保BT项目精细化管理
要在2年时间里完成如此大规模的建设任务,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指挥部创新管理方法,建立和实施了“四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四个统一”管理在BT项目建设中的优势,高效、优质地推进了工程建设,实现了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统一分包模式——由于海东项目施工工期紧、任务重,需要引进大量的劳务分包队伍,现场指挥部各项目部始终坚持以制度办事,择优录用施工、质检、安全、材料和预算统计等人员配备齐全的队伍,加强作业队伍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教育工作,保证工程质量,同时,现场指挥部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及集团公司的要求,在前期队伍选择上严格把控“亲情网、关系网”,用实际行动杜绝腐败问题的出现,这也锻炼了一支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海东项目对我们基础分局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巨大地挑战。拼则浴火重生,败则功亏一篑,只有我们按规矩办事、严格队伍管理,不要让施工队牵着你的小辫子走,这样,我们才能在工程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挺着腰板让架子队整改,这是干好工程的基本出发点。”在队伍选择过程中,曾有参与投标的老板将几万元现金放在基础分局项目经理张保虎面前,他当即让项目部党总支书记刘旭东给退了回去,经过严格的把控,几支优质的劳务分包队伍被选入工程施工建设中了,在风清气正的工程建设中,基础分局项目部每一位职工都敢于直面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架子队也能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工程进度、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工作均走在了现场指挥部各单位前列,通过整个项目部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得到了现场指挥部的一致认可,指挥部后续将C-1小区的施工任务交给基础分局海东高铁项目部施工,基础分局一举成为海东高铁项目施工中承建工程最多的赢家,现场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管委会的肯定。
统一承包单价——为防止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相互哄抬竞价等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发生,统一劳务市场价格至关重要。建设指挥部制定均衡合理、统一的劳务工序清包指导价格,要求各参建项目部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需调整时,由建设指挥部重新审批并统一调价。
统一劳务承包合同——建设指挥部研究制订《投资项目劳务承包合同》范本,并经水电四局法律事务相关人员审核,着重对投资项目劳务作业队伍管理中的承包方式、付款办法、劳务人员工资发放形式等做了统一要求,下发各分局项目部执行,同时积极帮助和指导施工项目部洽谈和签订劳务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报建设指挥部备案。
统一物资招标采购——现场指挥部首先对物资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的物资设备类别实行分类管理,对主体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材料由现场指挥部供应,现场指挥部还对重要物资材料进行招投标采购,对于辅助及周转材料由各项目部自行采购,指挥部对各项目部的采购单价进行对比通报,通过一系列措施,从源头上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
“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场指挥部也是一个大家庭,只有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管理标准化、才能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福让说。
履行责任——构建和谐社会关系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力量。在青海海东高铁新区项目施工中,现场指挥部始终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构建和谐的企地关系,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2012年6月,在E-4小区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偶然间发现了墓葬,指挥部要求第三分局海东项目部第一时间加强现场文物保护,并积极和青海省文物局、当地公安局取得联系,经过文物工作人员现场确认,该文物点系大型汉代古墓群,需进行文物抢救性开挖,在文物部门进行现场发掘过程中,第三分局海东项目部在积极调整好现场施工工作的同时,加强了文物现场的巡查及保护工作,保证了文物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3年4月,正值A-2小区大干时期,工人们都忙碌在施工现场,得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的消息后,基础分局海东项目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连夜统计雅安籍农民工兄弟人数,70多名抹灰工均来自雅安,项目部第一时间发起了为工地上雅安籍农民兄弟捐款的活动,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职工及现场负责人捐款超过1万多元,项目部第一时间将钱分发到雅安籍农民兄弟手中,作为返乡的路费。“由于家里受损不严重,回去看到家人和房子都好着,没过几天,我和几个老乡又回到了A-2小区施工现场,踏实干好我们手中的工作,也就是我们为捐款的四局职工最好回报。”来自雅安籍抹灰班班长陈师傅说着。
在第一分局高铁项目部租用办公室的隔壁,就是平安星光幼儿园,进点之初,第一分局海东高铁新区项目职工看到幼儿园门口不远处的井盖破损严重,就第一时间将情况作了汇报,他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将破损井盖全部修复,此举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的好评。“井盖是水电四局的职工为我们修好的,小孩子和老师们现在可以放心地走过去了,水电四局很有社会责任心。”平安县星光幼儿园的负责人说。
在青海海东高铁项目施工现场,活跃着一支义务献血的队伍,第三分局海东高铁项目部团支部书记王磊和他的同事们,每年都积极参加爱心献血活动,自参加工作以来,王磊坚持每年义务献血2次,累计献血超过2300毫升,王磊义务献血的精神打动了身边的同事,2014年3月5日,王磊和同事又一次来到平安县中心广场献血站,在本次献血检查中,赵悦和张伟因为身体原因没有献血,赵悦对张伟说:“我们现在要加强锻炼,争取和王磊他们一样,加入到义务献血的行列里。”经过一个星期的锻炼,3月11日,赵悦和张伟每人献血200毫升。
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情况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好评,2014年4月,青海省省长郝鹏对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工程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水电四局在海东高铁新区项目建设中贡献了力量,打造了精品工程,工程质量完全放心。”
一座现代化的新城,一座历史的丰碑。在古丝绸之路的青海平安,不到2年的时间里,水电四局海东高铁新区指挥部全体建设者在海东高铁新区工地上挥洒着汗水,他们为3万多即将乔迁新房的青海人民奉献着。
不久的将来,在这片热土上开始新生活的人们,将在不断迈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小康道路上,用他们质朴的方式,创造时代文明的绚丽篇章。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