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地势陡峭,人迹罕至,海拔相对高差达1170米;这里,车辆无法到达,需要步行四个多小时;这里,是偏僻遥远的渝东北群山深壑,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这里,早晚温差10度以上,滴水成冰也毫无夸张。这,就是重庆电建承建的巫溪黑草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标段所在地的真实写照。
就是在这样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中,一批坚强勇敢、无私奉献的重庆电建人,用自己的坚毅和果敢,一次次穿越无人区,谱写出一曲战天斗地的电力建设之歌……
无人区里显身手
巫溪黑草坝35千伏输变电工程,起始于巫溪县尖山镇田坝变电站,一路跨过大巴山脉无人区原始森林的崇山峻岭,在途经109基新建铁塔之后,抵达位于红池坝森林公园景区内、海拔2000多米的黑草坝变电站。
田坝至黑草坝线路工程属于黑草坝输变电工程的一部分,为地处巫溪崇山峻岭中的正在建设的高楼、建楼两座水电站提供电源送出通道,同时肩负着改善巫溪县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红池坝景区的供电结构、调整供电网络的重任。
工程开工伊始,重庆电建全面加强人力、机械、物资调配,大力加强施工组织、责任考核、内外协调,全力确保各计划目标顺利实现。高标准定位、高起点策划,从工艺质量策划到过程质量控制,都以创国网公司优质工程为目标,用心打造精品工程。为确保施工进度,公司副总经理马军督战一线,及时协调解决现场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38号至63号塔基位于石门坎到江家湾段的无人区地带,大部分塔基没有公路、机耕道到达,最远的塔基从项目部坐车一个多小时后,因山高陡峭、沟壑纵横,还需步行五、六个小时才能达到。
“由于许多塔位是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上,根本就没有路,这里的路都是用刀砍、用脚踏出来的。”项目经理用沙哑的声音说:“冬日的清晨,天还是漆黑一片的时候,质量验收小组人员就必须整装出发,我们的参建员工与睡懒觉无缘。”
天气和材料运输是制约工期的主要因素。夏季丰富的降雨和冬季皑皑的白雪以及马匹无法运输的塔材,都像一只只“拦路虎”挡在了参建员工前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办法总比困难多。参建员工们深知对付无人区这些“顽敌”,用“短、平、快”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而要打“持久战”。为了节约时间,参建员工在山上搭建的简易帐篷里过夜,灶用几块石头砌成,板凳就是两个树杈中间放一根粗树棍,浴室则用一张塑料布围成,做饭取暖的燃料用山上捡的干柴。
在无人区施工区域,狭窄的山路人难行,车辆或马匹运输材料上山更是难上加难。项目部根据地理条件采用索道运输材料到作业点的方式。认真对地形进行踏勘,选择合理路线并编制索道架设方案,最终成功架设索道,既保证了运输安全,又节约了运输时间,还节省了小运费用,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艰苦的条件和紧迫的时间面前,全体参建员工用高效率与之较劲。他们见缝插针地抢时间,争先恐后地比效率,共同全力以赴地推进工程进度,在无人区书写了一段电力传奇。
现场难忘的39岁生日
陈红兵,项目部安全员,2014年12月14日是他39岁的生日,为了回重庆和亲友们一起庆祝人生中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他提前安排好工作,请好了年休假。
12月11日晚,当他定好餐馆,逐一通知亲友的时候,突然接到了来自项目部的电话,项目经理夏智桥委婉的告诉他,12月13日重庆市电力公司检查组将对黑草坝工程进行抽查,希望作为安全员的陈红兵能赶回项目部配合检查。
令夏经理没有想到的是,陈红兵非常爽快的答应了,退了生日宴席、又将取消生日宴的消息逐一通知亲朋好友,并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了项目部驻地,投入到紧张的迎检工作中……
在大家的努力下,该工程得到了重庆市电力公司检查组的高度赞扬,并得到了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当晚,大巴山深处小镇上朴实的餐馆、简单的晚宴,烤火炉噗嗤跳动的火苗,参建员工脸上洋溢出了久违的微笑,他们共同为陈红兵唱起了生日之歌,举起了甜蜜的生日之酒。
“虽然没有了生日蛋糕,没有了生日宴会,但这样一个独特的现场生日,检查组的赞扬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礼物。”寿星陈红兵激动地说道。
爬山是个体力活
在很多人眼中,爬山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亲近自然,还可以和朋友一起聊天畅谈人生,但对于在大山深处摸爬滚打的电建人来说,爬山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可以不爬山,能睡到自然醒,对他们而言,那才是最好的休闲和娱乐。
在延绵近10公里的高山无人区,项目部主任工程师余大江和技术干部张军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千方百计确保这10公里无人区内的36基重冰段和普冰段铁塔安全优质的完成施工。为不耽误验收工作,起早贪黑是必然的事,无人区里住几天帐篷也已习以为常。
每次上山验收,余大江和张军都要背着折叠式帐篷、量具、饮用水、食品、电瓶灯等重达十余斤的装备,手机和充电宝当然也是必备品。遇到下雨天,上山的道路就是泥泞路,爬山上坎的难度可想而知,爬山拼的完全就是体力。
时间对于荒郊野外群山深处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漫漫长夜显得格外漫长。这里没有移动信号,手机也只能躲在单人帐篷里玩玩单机游戏,打发那难熬的、毛骨悚然的、原始森林的夜晚。
“第一次独自走这种无人区的山路,要说不害怕那是骗人的,四周一片静寂,密林中阳光几乎照射不进来,泥泞小路上时不时还可以和小松鼠来个‘亲密接触’,夏天的小路杂草丛生,常有毒蛇出没,我只能穿着筒靴穿梭在山路上,抵达目的地时双脚早已磨出了一圈水泡。”回忆起第一次自己上山的场景,张军仍心有余悸。
一曲《你会到工地看我吗》唱出了电力工人的心声,也为我们描绘了无人区湿暗的帐篷里的感人事迹。无论风雨交加,还是冰天雪地,电建人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电力建设默默地奉献。他们的身影,在一次次穿越无人区后,高大得如矗立山巅的“铁塔”,一条银线,也跟在他们身后,顺利穿越无人区,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