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绕,江水幽幽,一座现代化的火电厂拔地而起,与山水融合,与蓝天白云为伴,熠熠生辉,浑然天成,形成一幅绝美的风景油画。该电厂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属长江沿岸,三峡库区腹心地区。本期装机规模为2×350兆瓦国产超临界、燃煤、脱硫、脱硝、凝汽式发电机组。
历经三年时光、跨越四个年头的艰苦奋战,重庆电建儿女终于完成了该电厂二号机组的建设。2014年7月29日14时58分,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石柱电厂新建工程二号机组168小时试运圆满结束,顺利移交业主商业运行。这一刻,所有参建员工心花怒放,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他们用汗水浇灌的土地风光别样好!
焦点:扁平化管理试水
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要求下,公司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实施,公司在石柱电厂工程首次进行扁平化管理试水。面对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无任何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项目部勇挑重担,开始了扁平化探索的道路。
“扁平化实行之初,项目部精简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能,加强员工统一管理,现场管理人员常常是一人身兼数职。在他们得到了锻炼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体现。”项目部党总支副书记陈华介绍道。
为全面落实扁平化管理,项目部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各专业分公司的特长及优势,策划了不同的承包方式,对土建工程队实行指标考核,对机械化工程队采取市场价租赁,对锅炉和汽机实行班组承包,对电气、热工、调试专业按工程队实行全项目承包,后勤保卫实行分包,以此增强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保证工程顺利推进,项目部下发了一部分管理权限给各专业分公司,由分公司组织班组按公司要求进行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及发放工资。同时,项目部加强合同考核,合理使用现场资金,努力保证承包费用及时发放,保持员工士气和热情。
“实行承包制后,职工人数少了,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却大大提高了,以往标准的8小时工作时间甚至变成了10小时。”这是班长们最真切的感受。
2013 年炎夏的中午,在石柱施工现场仍能看到一群汗流浃背却始终坚守岗位的员工。以往 “等设备、等图纸、等材料”变成如今“催设备、催图纸、催材料”,不仅如此,他们还节约每一双手套、爱惜每个工器具,努力为班组开源节流,想方设法推进施工工期。整个现场都充满着一鼓作气的干劲和团结一致的正能量。
重点:全方位优质服务
员工们的一鼓作气和稳扎稳打让现场的施工进度稳中有序,计划的网络工期节点如期实现,在这期间,项目部还不停为业主方分忧解难。
二号机点火吹管在即,脱硝安装进度却未跟上节奏,眼看点火吹管将受到影响,业主心里十分着急。此时,朱总向业主主动请缨,挑起脱硝烟道组合、吊装的重担。紧接着,项目部迅速安排锅炉专业的精兵强将在地面组合烟道,然后进行吊装。
“当时时间太紧了,师傅们点都没歇息,午饭、晚饭都是在现场吃盒饭。经过两天半,三十几吨烟道终于组合完毕,开始吊装。大件吊装也不容易,还好我们的吊装设备够先进。完成任务后,业主非常高兴,我们也得到了奖励。”锅炉专业技术专责李彦兵喜滋滋地说。
在一号机组168小时试运期间,江边泵船因设计时为高水位安装,低水位时,江边泵船剧烈摇晃,让业主的心也跟着颤抖起来。为防止因泵船出现安全事故而发生停机,汽机工程队主动要求给泵船摇臂加固。汽机附属班班长李文川带着三名职工和两名小工冒着雨来到江边。3月的天气本来就冷,加上乱作的狂风,他们身上裹的彩条布时不时被掀起,雨水浸透了工作服,但他们哪里顾得上这些,一心只想着给泵船摇臂加固,为了一号机顺利运行,也为了让二号机运行时不再遇到这样的麻烦。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他们一直不停地给泵船摇臂加固,就靠吃干粮、喝矿泉水解决午餐。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周的艰苦作战,他们成功将四个摇臂全部加固完成。
同样的事比比皆是,处理二号机主机冷油器铜管泄漏、处理二号机高压缸汽封间隙大……无论是面临多大的困境和难处,项目部依然站出来为业主分忧解难。这也为公司后续承接石柱电厂工程的维护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
亮点:多元化亮点凸显
在石柱现场,项目部第一次采用500吨履带吊作为主要吊装机械,较之以往塔吊+350履带吊的固有模式,此种方式既大大减少了高空作业风险又缩短了工期,确保了工程建设安全、有序如期进行。
500 吨履带吊在锅炉区域的应用最为广泛,主要被布置在锅炉扩建端,这样既方便吊装又减少了二次转运时间。“锅炉现场钢结构、受热面、烟风道及各类官道许多都需要在地面组装后再吊装就位。锅炉这边的吊装重量估计就有上千吨吧,但整个吊装都是靠这台500吨履带吊完成的。”项目部工程管理部机械设备管理负责人告诉笔者,“它块头大,载重能力强,吊装过程更安全。”
在大型机具设备拆除的时候,500吨履带吊也发挥了其作用。在两台龙门吊拆除中,500吨履带吊仅用了十天时间就顺利将其拆除和解体。
除了吊装机械的选用,现场封堵材料的选用也为工程建设节约了万余元。P91焊接质量是每个火电厂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往工程建设中均是采用优质的卷筒纸进行封堵,但在该工程建设中,通过现场施工班组的精心研究,最后选定稻草作为封堵材料。经检测,焊接质量工艺优良、成型美观,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也受到业主及监理的高度好评。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二号汽轮机组的振动值。该机组在今年6月12日冲至3000转稳定后,测得振动值为4丝,刷新了国内同类型几组振动值的记录,得到了多方好评。不仅如此,现场物资的标准化管理、职工宿舍的有序规划、电缆敷设的整齐美观、墙面瓷砖的完美拼接、油漆工艺的均匀色泽……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视点:先进性人物涌现
得到业主肯定后,最开心的莫过于公司总经理助理、石柱电厂工程项目部经理朱惠麟。自2011年12月来到石柱现场后,他便不停地奔波着,一位年近50岁的老党员依然孜孜不倦地把智慧和精力倾注在项目的经营效益上。
该工程建设期间,他常常是整日泡在施工一线。烈日骄阳下,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寒风暴雨中,他顶风冒雨,撑伞去现场各个区域巡视。他的头发增添了银丝,额头爬上了皱纹,他却依旧恪守“天道酬勤”的格言。
“朱总是我们的好领导,他常常以身作则,吃住一线。他是集团公司的先进个人,更是我们心中的好榜样。”项目部的员工纷纷表示,“还有杨主任,为搞好现场安全生产,他带病坚守现场,药都断了好几次,他也只是咬牙坚持。”
他们口中的杨主任是今年年初被评为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项目部安全保卫部主任的杨盛辉。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做事雷厉风行,是大家眼中的“安全守护神”。为保证现场安全,杨盛辉带着两个“兵”从石柱电厂开工忙到168小时试运结束。这期间,他常常蹲守在施工现场,查隐患、抓违章、促整改,严格落实现场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工作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别人再怎么不理解你,也得狠抓落实。只要现场有违章,就要批评整改落实!”杨盛辉掷地有声地说,眼神里面流露出一种坚毅。
同样被评为公司先进人物的还有锅炉工程队副队长、机动班班长况金。走南闯北24年间,他依然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公司默默付出和奉献。实行班组承包后,他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工期,做好施工策划,带领班组成员攻克急难险重任务。
“我们班长很牛,他以前被评为市电力公司‘生产技能首席专家’,但他点儿都不傲娇。在试运时,锅炉结焦严重,他立马带我们去捅渣。当时温度特别高,我们感觉像被放上了蒸笼,他嘴唇发白干裂了、额头的汗如下雨一般,却顾不得喝水、擦汗,继续掏。我们也受到了鼓舞,连续掏了八个多小时才搞定,避免了停机。这时候,他才想起喝口水。”锅炉机动班成员回忆道。
看点:井喷式人才成长
“值得一提还有许多技术干部,跟着工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们,专业技术在不断完善,组织管理能力也不断提升,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陈华动情地说,“就拿第二热机分公司副经理陈朋辉来说,他就是在石柱现场不断完善、提升、超越自己,最终完成了从技术专责到副主任工程师再到副经理的一个转变。”
“调到项目部后,我就马不停蹄地做除氧器的吊装方案。以前,我从来没做过这种大型设备的吊装方案。从起吊工器具的选择到场地规划,都需要十分精确的数据。为此,我不断摸索、反复模拟,经过一个多月加班加点,方案终于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我心里百感交集,觉得这是对我工作的检验也是一种肯定。”陈朋辉谈起当时的情景。
“在这里,我还学到了很多管理知识,积累了不少处理现场难题的经验。最让我难忘的还有黄建、陈东、岳诗翔他们身上那种拼劲儿和干劲儿。比如陈东,我从来没见他的衣服干过,走路都是用跑的,他的身影活跃在现场每一个角落,自他2012年上班以来活脱脱瘦了二十斤。还有黄建,经常是除了睡觉和吃饭的时间都呆在现场,一个一个零件的仔细看、认真学,生怕学掉了一丁点儿。在下一个施工现场,我想他们在各自专业上,都可以独挡一面了。”
迅速成长起来了还有土建的尹华凡、锅炉的陈政育和魏超、电气的周林峰、热工的韩雷、调试的卓为、检测的熊力等年轻技术干部。在项目部实行扁平化管理后,他们常常身兼数职,除了学习技术,还悉心学习管理、施工组织、安全法规等,并且将理论付诸实践,奔赴在施工一线。
此外,在试运期间,项目部改变原来的管理模式,大胆启用新人,让年轻的技术干部负责试运工作,配合调试值班,让他们沟通交流、组织指挥、消缺抢修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使他们全面成长起来。
昔日“秦砖汉瓦宋元楼,千载临风赋江流”的西沱镇因为石柱电厂的崛起,逐渐向现代化迈进。它作为国家三峡移民的重点项目与重庆市“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重庆电网提供27亿度电,并有效促进三峡重庆库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而参建员工也将从这个挥洒心血和汗水,让他们有许多个不眠之夜的石柱电厂工程,辗转到下一个施工现场。无论寒冬酷暑,无论风雨变换,无论天南地北,电建人仍在一线,为了公司更广阔的前景,为了热爱的电力事业,更为了实现中国梦。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