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水电人的风电情

—水电八局大岩洞风电工地行记

发布日期:2015-03-02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编辑:靳明伟

[摘要]

  “从来没有在另一个地方见过这么多幸运草,占满了小路两旁,这里的喜鹊很多,喜欢在夕阳西下成群地归巢。牧归的人们披着自制的羊毛毡,赶着一群群牛羊冲下陡坡,那眼神充满了满足感。有时还会看到一两匹特别好看的马。”我从在大岩洞工作的同事文章中看到这样描绘大岩洞风电工地的,于是脑海中浮现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鹊群”的秀美。可是到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寒风刺骨、黄沙刺眼、土豆刺胃、荒山刺心。

  风走沙起

  水电八局承建的大岩洞风电工程位于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崇溪镇北侧山区,海拔在2850米~3200米之间。项目装机规模39兆瓦、拟安装单机容量为1.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26 台。

  风力发电,毫无疑问,必须要有充沛的风能。然而,对于项目施工来说,不断吹来的强风却成为项目部所面临的困难。这里年平均风速为10米每秒。我到工地的时候,风力更是达到了12米每秒。逼近安全施工的临界值了。加上这里地质构造特别,高原中高山构造剥蚀地貌堆积有大量的沙砾。风起沙走,形成严峻的风沙考验。在这里人们没有办法把风和沙分开来描述。在营地准备去工地的时候,同事塞给我一根宽的松紧绳,神秘的告诉我用得上的。现在我立刻发现了它的用途 ——加固安全帽。大风天气作业,安全帽没少被吹飞,急速的风沙拍打在脸上,根本无法作业。有员工想出了增加一根伞状松紧绳,从安全帽顶开始勾住下巴。双保险抵御风沙。

  风电站要的就是大风,但施工期大风又成了问题。尤其是吊装期间,项目部不得不耐心等待,只要风速一能满足条件,就第一时间组织吊装,以争取在雨季、雪季来之前完成吊装任务。

  沙尘也时常地光顾着营地。每当沙尘到来,大风刮过来时黄沙飞舞、遮天蔽日。许多时候在不经意时,从身边不远的地方或许就会生成一股小龙卷风,裹挟着小石子和沙土冲天而上。如果当时人在屋内就能听见外面就响起了“噼里啪啦”大风裹着沙石拍打房屋的声音。如果在屋外就不好意思了,沙子、石子会无情的钻进你的头发里、鞋子里、领子里。更不幸的是如果你在吃饭,白米饭进嘴的时候就会嘎嘣响,咯的牙生生的疼。等大风过去了,是狼藉一片。沙尘也成了项目员工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见闻之一。争相讲述自己如何幸运地躲过了某次沙尘袭击,某次沙尘又把谁搞得如何狼狈。真是乐观而顽强。

  高原雾地

  浓雾,是项目所面临的一个另一个重要考验,我深有感触。在项目部的几天时间里,雾一天比一天浓,太阳完全没了踪迹。一位驾驶员这样描述:“每天一个来回的路,都会因为雾而迷路”。

  一天,大家按计划安装风机基础环。大雾,能见度很低。参加的员工有多年水电施工经验的老工人,可对于风电的施工经验尚浅,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安装大型设备还是头一次。风机基础环安装均要在现场高空焊接,水平误差不得超过1毫米,安装精度要求非常高。施工节点环环相扣,耽误了,就可能造成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不能等老天恩赐我们好天气,要做的是战胜坏天气。项目部广大员工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在精确测量定位的前提下,凭借丰富的焊接经验和细心的处理,圆满的完成施工计划。正当大家舒一口的时候,一股乌云带着狂风袭来,带来的还有鸽子蛋那么大的冰雹。好在大家都有安全防护装置。这意外的冰雹没有带来伤害,却让人对这里的天气心有余悸。

  四月飞雪

  雪是伴随项目进场的,那是人间芳菲尽的四月,山寺或者桃花正艳,这里却飞舞着雪花。低温条件下,身上的衣物御寒效果不明显,电力的供应还到不了施工现场,于是火炉这种最传统的取暖方式在这里出现。工作间隙,大家围炉坐坐,温暖了身体也温暖了心。

  2014年11月13日,迎来了第二场雪,正值大岩洞风电场首段风机塔筒安装成功,风电场进入风机安装阶段的重要时期,为了不延误工期,项目依然坚持施工。项目部有人风趣地说:“我们这里只有两季,即春季和冬季。”项目所在地天气可以形容为“一天感受四季”。一雨成冬,飞雪往往突然而至。盛夏你还可能看见下雪,总之,这里的天气不能用一般的认知去理解。用7月中旬分配到大岩洞的应届毕业生告诉我的:“身穿短袖的我,被下山来迎接我的师兄穿着的大棉袄给惊呆了。”

  黑暗阳光

  项目部员工用“黑暗的阳光”来形容太阳的辐射。之所以用黑暗,是因为太阳长期躲在雾里面,不刺眼,不热,显得很温婉。可是,大雾盖不住强烈的紫外线辐照,让项目部员工的面庞和四肢都晒得非常的黝黑。有一个刚到项目的员工,没有认识到这里太阳的猛烈,正午工作的时候觉得热把防风帽盖住脖子的部分掀起来透气。这在其它地方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了。可在这里,他把后脖子暴露在阳光下长达3个小时,是很严重的事情。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隔天反应来了,后脖子开始发红,一触及有种眼泪禁不住冒出来的感觉,晒伤得非常严重。冰块,菜油,凡士林,护肤霜,甚至当地的泥水都用上了,效果不明显。后来听说西瓜皮管用,于是项目部利用外出买菜的机会去了更远的菜市场,带回来了一个当地罕见的西瓜。才让他摆脱了痛苦。他还调侃着,因祸得福,让大家吃到了西瓜。他笑起来的时候露出的牙齿在晒的黝黑的皮肤却显得那样的雪白。谈及当地生存条件的恶劣时,他描淡写地说出一句“习惯就好了,搞施工这点苦不算什么,不过现在我出门的时候可是武装到牙齿了哦”。

  四大名菜

  工作环境艰苦,生活条件也一样。附近的村庄也是贫瘠的,能种植的只有土豆。在这里去老乡家串门,招待你的不是传统的茶水,而是特有的烤土豆。离最近可以购买到食材和生活用品的是18 公里外的小市集。由于偏僻,所以,这儿有钱都没地方花。为做好员工的生活服务,项目定了制度,保证员工吃饱穿暖,配置了棉衣、棉鞋、冲锋衣等。

  项目经理告诉我:“这里施工虽然苦点,但公司争得来之不易的风电市场,员工们也理解。由于工地比较分散,26台风机分布在26个小山头。生活区离施工点也较远,一辆车开出去,单趟就需花将近一个小时,一个来回要将近两小时。最远的地方有20公里。路途中,下雨泥泞不堪,不下雨又是灰尘漫天,都开不快。为节约时间赶进度,许多员工一般午饭都在现场吃。我们就烧好饭菜,每日用保温桶送过去。晚上,他们回来较迟的,我们就等着,饭菜热在锅里。等他们一回来就能吃上热饭菜,我们的晚餐都是等人齐了一起吃的。”

  在项目的四周,能见到的蔬菜只有土豆。即使是10多公里外的菜市场只能见到白菜、菠菜、土豆和猪肉,它们被大伙儿戏称 “四大名菜”。厨师尽力的变花样料理这四大名菜。项目流传着: “白菜菠菜,补铁补钙,猪肉土豆,吃饱管够”的说法。

  项目部努力克服不利条件,积极推进施工,以保证各节点目标实现。

  当我离开项目部时,我才感受到了这里的诗情画意。昨天下的雪还没有融化。地上的白雪与青黑色的树干构成了一幅优雅的水墨画。在枯草丛中偶尔还能发现星星点点的绿色,说明这里也曾绿意盎然。我突然体会到了同事在文章中的描述。她之所以能发现那么多的美,因为有水电人的豁达开朗,豪爽热情,吃苦耐苦,勤劳勇敢,八局人的性格,水电人的风格。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