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坝, 蔚为壮观。站在向家坝水电站观礼台上,俯视这一世纪工程,他是如此的宏伟。青山夹道,金沙江水一泄千里溅起的一朵朵“雾花”,是那样晶莹剔透,泄流槽射出 的一道道反向“弧线”,是那样的美轮美奂——那雾花,是建设者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那弧线,是水电三局试验人工作往来留下的足迹。工程接近尾声,放眼这里 壮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伟岸的工程杰作,我不禁提起笔,想要书写些什么,为我们的试验室,也为自己留下些珍贵的记忆。
向家坝水电站水电三局试验室主要承担工程二期Ⅲ标段原材料检测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等工作。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2.5万吨钢筋入场检测,商品混凝土检测约75万 方试验任务。试验室本着“科学规范、公平公正、准确可靠、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秉承三局人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能克服任何困难的工作作风,圆满 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了无一差错,无一纰漏的“工地传说”,并获得了“陕西省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中国电力建设协会“QC小组成果三等奖”及国家水泥质量检验监督中心 “水泥粉煤灰比对试验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聚焦抗冲磨砼 解决关键问题
2011年 是向家坝工程混凝土浇筑的高峰期,更是考验试验检测工作者的关键时刻。众所周知,金沙江上游水流湍急,含砂量大,有人戏称为长江上游的“黄河”。这对于高 强抗冲耐磨混凝土的生产施工产生了极大挑战。而恰恰这时,工地生产的高强抗冲耐磨混凝土质量不尽人意,严重影响着工程进度,EL380拌合系统、EL300拌合系统、EL303拌 合系统一度无法继续工作。各参建单位纷纷建言献策,振捣器换了一批又一批,可终究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生产出来的混凝土依然存在板结、工作性能损失严重、凝 结时间不稳定等棘手问题。“实在太难卸车了”运送混凝土的司机师傅们也一筹莫展。对此,有人开玩笑说:“你们生产的混凝土堪比‘三秒胶’啊!”这,深深地 刺痛了每个试验技术人员的心……
三局试验人懂得“隐忍”,更热衷于迎难而上。
欣 然接受挑战,大家拧成一股绳,首先从原材料着手,检查水泥、粉煤灰、粗细集料、外加剂等检测报告,将制约抗冲磨混凝土生产质量的关键因素锁定在几个关键问 题上;再从人员和管理制度上挖掘关键因素,确定了“未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主要管理因素;同时深入分析抗冲耐磨混凝土之所以容易板结,是因为水胶比小、胶 材用量大、黏度大等特点,自身因素占主导地位。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试验员们开始逐一攻克。
敢 于挑战权威,他们大胆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优化。对抗冲耐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板结、凝结时间偏段等问题他们,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确保水泥强度生 产稳定性、砂石系统如何组合开机组合模式、怎样改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等一系列对策或者建议。优化后的配合比极大改善和提高了高强 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工作性,降低了高强抗冲耐磨混凝土的化学收缩、自收缩等;此外,公司承担的向家坝水电站二期Ⅲ标段抗冲耐磨混凝土共计浇筑13646立方米,新配合比为每方混凝土节省胶材约25千克,节省胶凝材料300吨,节省经费约10万元。依托此次攻坚,试验室“C9055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成果也获得了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二等奖。
与此同时,鉴于向家坝水电站抗冲磨砼强度标准差高等问题,试验室利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找原因,想对策,行之有效地将高强抗冲耐磨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分别降为3.67兆帕和3.85兆帕,达到本QC课题设定的目标“混凝土强度标准偏差≤4.0兆帕”,与2010年相比该工程的C9040W10F200和C9055W10F200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分别下降了1.14兆帕和1.27兆帕。依据DL/T5144-2001《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评定,混凝土生产质量水平为“优秀”。从数据看,标准差下降幅度不大,但对于高强混凝土来说,实为不易。此项QC小组成果也获得了2013年中国电力建设协会“优秀QC小组成果三等奖”。
当将这些成果上报向家坝工程建设部时,一位工程师动容地说“有三局试验人,我们对生产的混凝土质量是完全放心的。重点工程,百年大计,他们的绵薄之力,为向家坝水电站打造精品工程锦上添花!”
获国家奖励 塑品牌形象
三局试验人谦虚谨慎,敢于“亮剑”。
2012年12月29日,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建设部组织水泥比对试验大赛,这既是对试验检测人员技能素质的考核,又是一次专业技术比武。收到比赛通知后,试验室精心组织, 进一步钻研规程规范,深入剖析以往试验过程不足。在对比试验中,抓环节步骤,注重细节,以精湛的技艺,又一次获得了由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长江 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向家坝试验中心联合颁发的水泥粉煤灰比对试验优秀奖奖状及证书。此次获奖,是继2010年、2011年获奖之后,向家坝施工局试验室再次获奖。消息传出以后,向家坝工地又一次沸腾,无不奔走相告,三局人欢呼雀跃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他们勤钻业务,善于思考,敢于探索,正是凭借勤奋踏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再获佳绩。充分展示着三局试验专业强大的技术力量、较高的技艺水平,为中心试验室塑造品牌形象浓墨重彩。成绩属于过去,他们将会再接再厉,激流勇进。
蜗壳监测 创造亮点
说到试验,试验室自然是内行。可是,面对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机组蜗壳的位移监测,他们就成“门外汉”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面对水电站这样的“庞然大物”,着实让人犯难。蜗壳监测,向家坝试验室接受这样的任务,同行们都震惊了。
三局试验人不惧挑战,善于攻坚克难。
向家坝水电站坝后厂房共布置4台单机容量8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蜗壳二期混凝土平面尺寸为36.8米×37.5米,浇筑高程范围高程251米~266.19 米, 蜗壳二期混凝土平面尺寸大、体型结构复杂等特点,施工过程仪器设备的堆放和高频振捣器振动及高流态混凝土的抬动作用、外界温度变化等,使得金属蜗壳、座环 应力复杂,不均匀受力,进而产生位移、变形。如何保证蜗壳二期砼施工,尤其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座环与蜗壳的位移及变形的控制,更为关键。
试 验室在本身试验检测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敢于担当,欣然接受任务。他们积极查阅资料,多次参加业主组织的地下厂房蜗壳砼施工的技术交流会,汲取经验教训。综 合各方面资料及技术人员论证,拟定监测方案,编写监测报告,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运用“小表小控制,全站仪大控制”的三维监测方法。
所谓“全站仪大控制”,是利用高精度的监测控制网对金属蜗壳进行水平位移、高程三维坐标适时监测,防止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蜗壳与座环侧滑等大尺度偏移;“小表小控制”是利用百分表弥补全站仪监测过程中精度不足的缺陷,布置与座环内部,分径向及铅锤方向布置。百分表监测精度为0.01毫 米,且灵敏度较高,可以监测到蜗壳施工工程中瞬间位移及振动等。两种仪器设备的优势互补及合理的布控方案,为蜗壳与座环的位移监测提高效能。监测工作过程 中,试验室检测员们战严寒,练技术,不怕苦,不怕累,不离岗,不出错,确保每一个数据有效可靠。上百页的观测数据,记录清清楚楚,并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使 得向家坝水电站坝后厂房主体工程蜗壳二期砼顺利浇筑,并有效控制了蜗壳位移及变形。蜗壳监测工作得到了施工局领导及监理业主的一致好评,就连水电四局机组 安装人员也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科技之花 朵朵绽放
三局试验人肩负科技兴局,创新浸润着血液和细胞。
向家坝试验室踊跃参与技术交流,扎实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动手能力,积极撰写科技论文,使科研实力稳步提升。试验室以项目为依托,努力推进科研项目产出。截止目前,已在包括《水电施工技术》等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关于C9055抗冲耐磨混凝土若干问题的分析与探讨》”一文被推荐在2012年水电三局勘测设计研究院技术交流会上做交流发言。论文中利用“拟合回归方程解算混凝土凝结时间”这一成果,在百度百科里面下载量超过千余次的好成绩。
此外,试验室积极探索提高回弹仪检测混凝土强度精准度的新方法,并且借助于向家坝工程大量的试验数据,集思广益,开创性地研究“利用原子衰变模型预测混凝土寿命”,一批科研课题正在极力推进。
向家坝试验室主任曾庆文说:“这些可能很难出成果,但我们苦于其中,更乐于其中。”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都 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向家坝试验室恰恰有这样一位伯乐——试验室主任曾庆文。曾主任总是对试验员们说:“只要有能力,好好干,我顶你们,举你 们”。是啊,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又耐人寻味的话语,让人卯足干劲。他善于发现人才,根据个人优点及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助力同事成才成功。他经常提到“没 有带不好的兵,只有不好的将军”,在他的悉心栽培下,安映东、文小忠等一批技术骨干都走上了领导岗位。
年 逾半百,依然冲锋在工地一线,平常总是乐呵呵的,他就是向家坝试验室的资料能手——冯希奎。别看他眼睛高度散光,却是资料档案管理的行家里手,面对这堆积 如山的竣工资料,他不急不躁,整理的井井有条,并且年年获得向家坝建设部竣工档案管理先进个人。有人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这些就交给年轻人干吧!冯希奎 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嘛”。试验室成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挫折,他总是对一帮年轻人常说:“没事,有我呢”。一句在平常不过的话语,让人听了安心, 放心。
三局试验人是平凡的,但他们有光有热。
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他们其貌不扬,他们依山傍水。他们有人回到城市里不会坐地铁,戏说自己是高晓声小说中的“陈奂生进城”。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却获得了一个个骄人成绩。
望着,稀稀疏疏的建设者,工程已接近尾声了,我们不禁想起了樊代明院士的一句诗“波涛翻滚浪激天,横流穿泄只向前,轻舟踏破飞身去,回笑岸松空等闲”。是啊,我们还在欣赏什么呢?扛起行囊,继续前行……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