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世芳 陈双林
九龙江,是江滨之城漳平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是漳平境内第一条大江,也是福建省内仅次于闽江的第二条大江。远远望去,它像一条白色的玉带,从天边飘来,在江岸郁郁葱葱的古樟树林簇拥下,款款地流向沿海、流向远方。
九龙江特大桥位于漳平市西园乡漳平西站南端,是南龙铁路六标本标段龙岩方向最末端,全长689米,共17个墩身。九龙江特大桥采用连续梁跨越九龙江和滨江大道。
大桥南侧河岸山坡陡峻,植被稀疏;北岸与在建城市道路滨江大道相接,施工重难点主要是跨越城市道路、悬臂梁及深水墩施工。安全风险压力、进度工期压力都特别巨大,必须采取非常规措施和办法才能完成任务,是各方高度关注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经项目部领导研究决定,挑选有施工经验、技术力量过硬、责任心强的青年职工成立青年突击队,确保如期圆满完成这一艰巨的施工任务。
周密细致 优化方案
最早一批进点的项目职工回忆说:“我们进点后一看,整个第六标段含特大桥梁4座、大桥14座、中桥7座,而全线属于剥蚀中低山区,地形陡峭、山体连绵、沟壑纵横,路基、桥梁、隧道附属工程繁杂,工程量大且工程分散,技术质量要求水平高,施工难度很大。尤其是重中之重——九龙江特大桥,全长689米,共17个墩身,这咋控制呀?要是再干不好,怎么给公司讲?”几经磋商,项目部从整体组织构架上,吸取了大西客专项目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对队伍的选择,公司也知道,特大桥的管理很难控制,所以对特大桥施工队伍控制得很严。
九龙江特大桥最大跨125米,在南龙县的大跨桥里排前三,列入了南龙县的重难点工程,原本请业主做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由于害怕工期跟不上,公司在技术方案策划时,也是着手较早,专家组直接接触了多家作业队伍,反复“碰”,把整个工期分析完、细化完,研究什么时间做、怎么做。
水中墩,特别是深水墩,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历来是桥梁施工中的一个重大难题。水电三局的参战人员从京沪、大西一路走来,培训锻炼了一批铁路建设的人才,可是深水墩施工却是公司在铁路建设领域遇到的第一个水中作业的技术问题,这是技术薄弱环节,在施工策划上都是提前准备的。如何快速优质高效经济地进行水中墩施工?一个沉甸甸的问题摆在项目部及每个突击队队员的心里,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实现九龙江特大桥快速优质高效经济顺利施工的关键和重中之重,大任在肩舍我其谁的豪情,激励着每一个队员。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对九龙江特大桥的地形、水文、地质、气象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重点调查墩位处正常水位、洪水季节、最高洪水位等,晚上反复对照设计图纸审核。慎之又慎,细之又细,逐一进行审查,经常一干就是一个通宵。经过详细调查审核,发现了设计与实际情况的许多具体偏差,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方案设计及确定工程量提供了可靠依据,充分理顺水中墩施工自基础至上部结构的施工关系,明确了水中墩施工各阶段面临的各项困难及解决措施。
栈桥稳定性是实现深水墩顺利施工的关键,栈桥及栈桥平台是连接水下及水上部分施工的关键枢纽,只有栈桥稳定,才能进行其他相关作业施工,项目部首先探明栈桥基础所处的地质,经过栈桥稳定性检算,确定钢管桩入岩深度及最大承重,明确钢管桩能否顺利达到持力层,邀请专家及有丰富施工经验的队伍经多次召开座谈会,通过对类似工程的经验探讨,明确了锤击次数及贯入深度等指标,控制栈桥稳定;结合设计提供的施工方案,项目部经过对水中墩位置水深、洪峰流量、地质条件、桩基施工等情况的详细研究,发现因现场地质与原设计不符,原设计的双壁钢围堰无法施工。后请专家论证,项目部决定采用锁扣钢管桩围堰形式的施工方案,保证围堰可行性。
栈桥稳定、围堰可行、安全通道合理布局等难题被一一破解后,科学、周密、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既加快了进度,又节约了成本,由于深水墩施工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施工方案制定后,为确保实现“第一次就做对”,项目部专门聘请了有关专家对结构进行检算,对项目部制定的各项方案进行了审查,直到全面审查通过后再正式定型,从而以方案的科学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合理组织 严格考核
深水墩施工最为关键的是合理安排生产,协调施工组织关系;良好的施工组织是深水墩施工的成败与关键,合理的施工组织及科学管理,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及成本的节省,这能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项目部在公司专家的支持及帮助下,外聘资深专家进行指导,经过反复对比,选择有经验的施工队伍及施工人员,并制定详细的考核奖励措施,严格考核,从而保证施工措施的强有力落实。
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案,深水墩施工包括栈桥搭设、钢套箱加工、水下爆破、水下清碴、封底等各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流程要求,哪一个环节出了一点纰漏,都可能导致重大失误,为了让项目部的现场技术人员迅速掌握深水墩施工技术,项目部首先请有关专家到项目部为全体施工人员讲解水中墩施工工艺及方法技巧,通过学习培训,使技术干部和领工人员对各项工艺流程及重难点有了详细认识,同时组织层层技术交底,指导现场施工。
成功的关键在落实,项目部根据工艺流程和工序要求,制定了责任人过程监控检查表,从项目总工程师到现场技术人员和领工员,只要有一个人没有检查通过,就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始终抓住控制质量的关键因素不放,严格精细管理,规范过程控制。
“我们深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道理”。因此,在坚持“样板引路、试验先行”的同时,在深水墩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每天一个会,在当天的施工计划任务完成后,经常是半夜十一二点,在项目部召开专题会议,对当天的施工进行总结,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制定第二天的施工方案,对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收到了较好效果。
在质量控制上,选择信誉好的、想与三局长期合作的队伍,项目部前期策划认为队伍要可控,在现场管理中不止一次,而是七八次的、多轮次的进行技术交底培训,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哪一块有问题,就要进行专门交底、专项交底。作业队伍人员流动性大,过去的项目是按三级技术交底,分部技术员交给作业队。来到南龙项目后,项目部给各分部总工程师、技术人员交底后,还要直接到施工现场,面对面地给作业人员交底,一竿子插到底,技术服务到班组。
项目部制定了领导班子夜查制度,全体班子成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每周7个班子成员排满,这和领导带班制度还不一样,针对的是夜查,因为白天项目部领导都分布在工作面上,即便作业队想做手脚也不好做;另一方面,原先人员配备不足,现场24小时不停地作业,配上一名技术员管不到位,也没那么多精力,所以就设立夜查制度。夜查也是不定时的,有时候在前半夜,重点放在零点以后,大概九十点钟开始出发,战线也长,对于不太熟悉的队伍高频率检查,对于长期合作的较熟悉的队伍间断抽查,发现问题当场要求返工,并进行相应处罚。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南龙项目部2013年12月进场,2014年1月九龙江特大桥开始施工,至 2014年3月,九龙江特大桥栈桥顺利搭设完成,6 月完成桩基施工,实现了九龙江特大桥深水墩施工的开门红:8个参建单位中,公司承建的第六标段标段成为了第一个栈桥贯通、桩基施工完成的标段。
科技攻关 破解难题
九龙江全长258公里,流域面积1.4万平方公里,有北溪和西溪之分,九龙江上游北溪干流长度274公里,流域面积964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294.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含沙量0.1公斤/立方米。北溪河道面积12平方公里,河道弯曲,怪石嶙峋,滩濑众多,岩层种类比较复杂,有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水流湍急,水位较深,下游则江宽水稳可通航。
如果来九龙江旅游,它可是个风景秀丽的好地方。于北溪泛舟江上,且看江面飞浪激花、江流如箭,两岸高山耸峙,危岭陡峭,古木参天,密林蔽日,雾霭飘忽,香气袭人。
可是这秀美的风景却给九龙江特大桥的施工、管理人员出了不少难题。九龙江每年4至9月是主汛期,洪峰量过万立方米。受天气、地质条件、征地拆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14年10月之前一直无法正常组织施工。
在九龙江特大桥2号墩施工过程中,原设计的双壁钢围堰无法施工。后经专家论证采用锁扣钢管桩围堰,且要求锁扣钢管桩的插打深度至少要超过承台底标高2米,但是采用锁扣钢管桩用DZ90A振动桩锤又无法一次性插打到设计标高,最终只能采用冲击钻逐个引孔之后再进行插打。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引孔和锁扣钢管插打顺利完成,围堰顺利合龙。
围堰合拢之后又面临了一个更大考验就是围堰的止水问题,因为采用的是CT锁扣钢管,最初CT连接处渗水严重,抽水成了围堰成败的关键因素。经项目部召开技术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从钢管水面以上1米处隔开,用石灰和水泥按3%的配比灌入CT连接处的小钢管中并用黑心棉压实。2014年11月15日围堰顺利封堵,最终水位得到控制,围堰止水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但在后期承台开挖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难题。2号墩实际地质与设计不符,设计承台底标高只是在砂卵石层,造成开挖极其困难。施工人员采用50吨履带吊车配合吊斗吊装施工,经过2个月昼夜奋战,终于2014年2月2日承台顺利浇筑完成。2015年春节期间加班加点, 2月28日墩身浇筑出水面,终于在主汛期来临前完成了深水墩的节点工期。
4月17日,九龙江特大桥2号墩顺延浇筑完成,九龙江特大桥是南龙铁路往永安、南平方向架梁的的第一站,又是该特大桥连续梁段施工的主墩,为该连续梁的起点。2号墩的顺利浇筑为九龙江特大桥连续梁施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南龙铁路全线顺利架梁奠定了基础。
一路风雨一路歌,再大的苦,再多的累,挡不住水电三局人前行的脚步;一路过关,一路斩将,一路艰辛,一路傲视;看那鲜艳的旗帜迎风飞舞,那是南龙铁路所有的建设者在为他们加油呐喊!看那江面上巍然屹立、直上云霄的水中高墩,那是水电三局人的铿锵回应:是雄鹰就该搏击长空!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