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畅 唐海超
“莱州电厂C标段循环水取排水项目,是个看不见的项目。”开工伊始,项目经理周跃平在对项目人员交底时如是说。的确,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一期(2×1000MW级)工程C标段循环水取排水项目,全部为隐蔽工程,在项目完成后是“看不见的”。然而,项目部并没有因为“看不见”而放松对质量的要求。相反,在工程建设初期,就定下了高调子——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四度寒暑,千余日夜,中交一航局的能工巧匠们在水下勾勒出了一幅唯美的画卷,也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硕果:2014年11月12日,华电莱州工程荣获“2013-2014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怀揣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也开启了那段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不打无准备之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第中交一航局“驰骋疆场”多年必先走的第一步棋。
秉承“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工程施工”的过程控制理念,中交一航局在前期策划上下足了功夫。你见过项目部人员需持质量证方能上岗的吗?这在中交一航局项目部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是大家自觉践行并以此自检的一门“必修课”。项目前期策划的“三大法宝”——《华电莱州电厂C标段工程施工总体策划》、《华电莱州电厂C标段工程创优总体策划》、《华电莱州电厂C标段安全文明总体策划》被第一时间发放到每人手中,特别是对工程管理风格策划、施工方案策划、质量管理策划、安全管理策划、进度目标策划进行了“碎片化”的分解。
无规矩不成方圆。每月召开质量总结会,雷打不动;对原材料严格审查出厂报告并进行复检,确保合格,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进入工地;各作业班组开展工序质量自检、互检和交接检查,工地配备质量工程师,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必须经过项目部质量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在时间异常紧迫的情况下,项目部还是拿出了足够的时间用在前期策划上。
“创精品,拿大奖”、“像装饰家一样干好这个工程”,从开工之初,铸精品的责任与使命意识,就如一粒种子深深埋在每个人的心中,直至生根发芽。项目部“夺金”攻坚战也就此打响。
看不见不等同于放得过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是项目总工唐海超常说的一句话。
华电莱州电厂工程C标段循环水取排水工程包括循环水压力管道、钢筋混凝土取排水沟道、虹吸井、尾能发电下部结构及二期循环水管道地下预爆破与回填。这个工程看似简单,但由陆上施工转为水下施工,施工难度陡然增加,尤其还要打造“看得见”的高质量,对第六项目部而言,这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机遇。
“循环水管道,埋深2米,引水沟道,埋深4米,还有尾能发电地下结构,全部要求回填,大约有两三个人罗起来的高度,要绘制水下完美的弧线,这考验的可就是真功夫。”从项目负责人张若秋口中得知,当时工期极其紧张,但项目部丝毫没有放低对质量的要求。这时候也真正发挥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作用。项目部把人员分成了两个组,黑白倒,一方面抢工期,另一方面严格监督有“偷懒”心理的协作队伍,混凝土浇注出现色差——返工!外观质量没达到要求——再返工!“因为看不见,所以不放过”,这几乎成为了现场主办们的口头禅。“这搞啥子哩,一遍遍返不就拖工期哩?”一开始,协作队伍也理解不了项目部的行为:这边业主要求的节点工期在即,而那边只要有一点“纰漏”就坚决不放过,无条件的返工,这不自相矛盾吗?但返工的次数多了,协作队伍也渐渐明白了项目部的“苛刻”,甚至在项目部没有提出整改要求时,他们觉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主动重新修整。慢慢地,质量整改通知单下发得越来越少,直至后期创造月度为“零”的纪录。“虽然不是‘面子工程’,但代表的也是咱的‘脸面’,等工程获奖了,俺也跟着沾沾光。”协作队伍负责人老刘憨厚地笑着说道。
工期决不让质量打折扣!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在那片涌动的海面上,有一群身着“中交蓝”的建设者正迎着海风,以近四年的光景,在这片浑然天成的海域唱响了一曲工期与质量交融的华丽乐曲,更收获了业主数次“一航二,好样的”高度赞誉,他们以实际行动向“金奖”又迈进了一步。
工艺创新铸精品
精品离不开精雕细琢,质量提升也离不开工艺的革新。
谈起工艺创新,项目总工唐海超回忆起来颇为自豪。项目部引水沟道施工按照原设计方案是预制安装施工,但由于业主码头项目施工调整,导致引水沟道施工没有作业时间窗口,无疑,通水时间成为了未知数。未曾想,业主一句“我看好你们”,直接将这一“难题”丢给了项目部。
循环水压力管道,直径3.8米,是国内电厂直径最大的循环水钢管道,单节管道达4米,吊装则需要200吨的吊机,不光费用高,施工现场空间也不够。
面对这个“新鲜活”,二公司临危受命,上上下下“全体总动员”,集思广义想对策,光方案就提了5个。那段时间,技术员脑子里想的不是图纸就是数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论证,项目部最终决定在围堰内吹填形成陆域,通过高压旋喷桩进行截渗止水,然后进行引水沟道陆上施工作业。这一“金点子”,不但能为业主要求的按时供水上交一份满意答卷,还节约了成本67万元。
像这样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举不胜举。正是这些绝活儿的陆续问世,中交一航局在电力系统逐渐展现了技术实力,更为电厂按时点火发电做出了巨大贡献。
仰望沉甸甸的国家优质工程奖章,这里不仅仅有“看不见”的C标段,还有“看不见”的汗水洒落工地,更有“看不见”的精神在莱州电厂回荡。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