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津门大会战,树环渤海新地标

—天津117大厦项目地下结构施工纪实

发布日期:2015-01-29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5月15日,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高银117大厦项目现场记者看到,中建三局2000多名工人正紧锣密鼓的施工,一次空前的大会战正在津门上演。不久的将来 597米的主塔楼将傲然耸立于津门大地,刷新国内建筑主体高度,成为中国建筑的领航旗舰、华夏高楼的巅峰代表,也将成为天津高新区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京津冀地区城市的全新地标。

  地标建筑树经典

  117大厦,作为天津旅游业20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因高117层而得名。其总高度和结构高度均为597米,总高度位居国内第四,而结构高度则是国内第一,国际上仅次于迪拜塔。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主塔楼地下室二层结构的施工,计划于2016年竣工投入使用。

  据项目部书记范宗臣描述,本工程主塔楼是一幢以甲级写字楼为主,集六星级豪华酒店及其他设施为一体的大型超高层建筑,塔楼东西侧附有4层裙楼。塔楼最高的两层为观景台及特式酒吧,顶部以钻石形装饰终结。中央混凝土核心筒为矩形,主塔楼平面为正方形,四周楼板局部悬挑形成建筑外轮廓,楼层平面随着高度渐渐变小,大厦首层面积为4277平方米(不计裙楼),顶层面积为2209平方米。

  “该项目除结构高度创国内之最外,还有众多方面创国内外之最。”范宗臣讲到。其中,单体建筑基坑土方开挖面积、民用建筑工程桩长度、民用建筑工程桩长细比、民用建筑工程水下浇注混凝土、民用建筑底板C50大体积混凝土体量、钢结构巨型钢柱尺寸均居世界之最,单体建筑面积、巨型柱柱脚锚栓采用高强锚栓直径和数量、环形混凝土内支撑直径居国内之最。

  攻坚克难立潮头

  严冬腊月,数九寒天,而117大厦项目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却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只有亲身经历过这场大会战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其中的感动与激情。

  随着项目总承包管理部总经理侯玉杰的一声令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在津门大地正式上演。

  2011年12月26日下午13时17分,近500名管理人员、2500余名施工人员浩浩荡荡齐集项目现场。12只突击队、26部车载泵、4台 56米象泵、7个溜槽、255台混凝土罐车各就各位投入到浇筑大底板混凝土的战斗当中。26条泵管,犹如一条条蛟龙盘踞于底板面筋之上,24小时不间断浇筑。“255台混凝土罐车按照既定路线,整齐划一,井然有序,82小时内未出现交通堵塞现象。”项目土建施工部经理冯源讲到。

  12月29日晚,经过全体人员的努力,6.5万立方米C50P8高强混凝土经82个小时一次性顺利浇筑成功,创民用建筑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施工世界之最。

  钢构施工保基础

  对于高层建筑来讲,钢结构施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该项目主塔楼从外形结构上看形状较为规则,但其597米的结构高度在国内却是首屈一指,这对于钢结构施工来说也充满了挑战。

  据该项目中建钢构技术质量部经理宫健介绍,天津117塔楼采用巨型框架结构体系,结构整体受力的关键为四个角部的巨型钢柱,从而造成四角的巨型钢柱截面、体量非常巨大,在国内乃至国际钢结构建筑领域实属罕见。

  据了解,该项目巨型柱截面面积108平方米,单层截面最多腔体达26个,仅地下室现场焊接填充量约300吨焊丝。同时,主塔楼大底板钢结构锚栓主要为巨型柱、剪力墙的柱脚高强锚栓和少量普通锚栓。巨型柱柱脚采用75毫米直径高强锚栓,埋入深度5.5米,数量达1348根,其数量、速度均创国内同行业之最。

  此外,在117项目597米高度的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也是重中之重。为保证结构的施工精度,同时积累超高层施工的经验,117大厦进入地上施工时将委托专业科研机构对超高层钢结构在施工中受风阻和日照等影响的变形进行监测和研究。

  “117大厦基础工程,规模大,质量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必须依靠强大的技术支撑才能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该项目土建施工部技术负责人熊德成讲到。项目部积极创新思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20余项新技术。目前,钻孔灌注桩双护筒系统、高层建筑施工电缆防盗系统、超长超重钢筋笼加工主筋定位装置三项新技术分别于2009年、2010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此外,项目还计划申请钢板剪力墙模板加固体系、大直径环形支撑监测系统、自动降水系统等专利。

  117项目现场施工正酣,主塔楼区域将于7月30日冲出正负零,届时该项目施工将从地下转为地上,正式向597米高度进军!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