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综合资讯

央行研究局局长:金融机构从没见过地方政府破产 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

发布日期:2018-06-19来源:网络来源编辑:张继蕊

[摘要]

   6月14日讯 由上海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主办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于6月14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凤凰网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论坛上表示,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并不是谁花钱谁发债,都是通过代发,对金融机构大家现在批评比较多,但宏观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不准确,地方政府一大块是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发债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而是对中央兜底的预期,微观上来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财政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从而扭曲了自身的决策。以下是发言实录:

   徐忠:今天上午介绍了大量的金融改革的工作,但对防风险是不是足够呢?刚才杨主任已经回答了,紧紧依靠金融改革还是不够的,最近一段时间市场在讨论是宽松货币政策有利于去杠杆还是适度松紧,近年杠杆处于高位,劳动生产力处于低位,货币空间很小,从2009-2016年,贷款平均利率是在下降,而在去年累积下降了46.5%,但是我们在利率下行的同时,我们的杠杆却是上升,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我们的资产回报率下降的更快,所以说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围绕高质量发展和防风险这个主题,核心的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力的关键就在于财税体制改革,整体上来看,我们的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是各项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国有企业地方政府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占用过多财政金融资源,经济内生动力培育不出来,第二从劳动力成本来看,社保缴费使得佣工成本太高,从土地成本看,我就不讲了,刚才大家讲了房地产的问题,总之,只有通过财税改革,我们才能够降低成本,才能够推动新经济的增长。

   第二个角度,我们的杠杆,2017年我们的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速度明显放稳,企业杠杆率159%,比较高,但实际上来说我们大量的高杠杆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也就是说我们从杠杆乐观结构来看,问题在于政府的杠杆比较高,2016年如果考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中国广义口径政府部门杠杆率为62.2%,已经超过了欧盟警戒线标准,居民的杠杆最近上升的比较快,上升的比较快也是房地产的原因。

   第三个角度,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债务最大的风险点,财税改革滞后是大风险,从历史看,由于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一直没有理顺,首先是分析政府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无序扩张,第二政府债务与非政府债务没有明确区分。

   第三,刚性兑付使得道德风险十分严重,我们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并不是谁花钱谁发债,都是通过代发,对金融机构大家现在批评比较多,但宏观来说金融机构的风险分析不准确,地方政府一大块是来源于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发债收益率,并非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而是对中央兜底的预期,微观上来看,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明确的财政约束,金融机构从来没有见过地方政府的破产,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的幻觉,从而扭曲了自身的决策。

   实际来说,由于制度没有规定地方政府破产,金融机构也不知道如何执行地方政府破产,坏账如何处理,哪些地方政府资产可以弥补坏账的损失,总之我要得出的结论就是说,仅仅推进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不足以解决高质量发展转型和防范金融风险面临的问题,从实体经济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政策是用来解决短期问题,难以解决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金融稳定来看,采取流动性管理措施,有助于暂时缓解危机,国际来看,全球的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都在推动结构性改革,谁的结构性改革彻底,谁就会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

   当前,避免宏观经济金融的副作用,实现高质量增长和防风险,只有利用好宝贵的改革创造期,落实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国有企业部门的约束,有利于破解民营部门背后的玻璃门旋转门,本身就是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力,财税改革怎么改,这几点肯定要实施,改革地方税收体系,降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要建立一级政府一级税收权,提高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匹配度,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框架,提高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和财政信息透明度,探索地方政府财产破产制度对地方政府行为形成约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投资建设

行业要闻

会议活动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