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达
日前集团公司组织到中建五局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此行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尤其是被中建五局的人才战略及用人“七成定律”思想深深触动。
现今企业要持续发展,尤其是规模急剧扩大以后,人才缺乏、人才素质难以匹配的矛盾就会日益显现出来,如何应对人才短缺、人才素质不匹配的矛盾,大多数企业常规性的做法就是引进和培养。引进是最便捷的方式,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引进的渠道主要有两个,一是集团内部各兄弟单位引进,二是社会引进。就集团公司内部而言,一个公司发展了,其他兄弟公司也在发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彼此之间的人力支持非常有限;而从社会上引进人才成本很高,引进的人才大多数、是以收入为导向的,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很难一下子就能了解透彻从而认同,因此,对公司短时间没有什么感情,干一天算一天,如果一旦别的单位出价更高,他就很有可能又远走高飞了。人才靠企业自身来培养是最好的选择,但培养需要时间,按以往的经验培养一个合格的项目经理,需要通过在各种岗位历练,最后能够独立管理工程,最快也得要五六年的时间。如此一来,当公司规模连续多年来的高速增长以后,人才仍然会难以为继。
其实每个企业都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中建五局鲁贵卿董事长曾说:“一个人等到他什么能力都具备的时候再用他,那你会发现周围没有几个人可以用了,其实,一个人在他具备岗位工作的70%能力的时候就可以用了,这样,他肯定会用100%的干劲和激情去做好工作,弥补那不足的30%。”如此一来,公司就需善于发现人才,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让员工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
同时公司要将人才培养的当前规划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做到应时培养与超前储备兼顾,用今天的人才,想明天的人才,有意识地把有发展前途的人员放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锻炼。另外,要做到育才与育德相结合,培养既有过硬业务本领又有健全人格的健康人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及途径都各不相同,所以其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社会阅历、思想品德、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均不一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会有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人人都有各自的专业特长。针对不同人才的素质特点,结合各个工作岗位的特性,适才定位,即人才能力要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做到适才而用,将人才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来,用到企业的事业发展中,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