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限购一个月后,河北抑制环北京区域房价的新政出炉。
9月14日消息,河北省住建厅、国土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河北省北京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指出,把服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放在首位,打造规模适度、职住合一、生态优美、生活便利、成本低廉、宜居宜业的首都卫星城,不建“睡城”和“围城”。
《通知》也从规划、土地、建设、监管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力促北京周边地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并要求环北京的承德市、张家口市、廊坊市、保定市、怀来县、涿州市人民政府五市一县严格执行。
自8月份以来,大厂、燕郊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北京周边区域将跟进通州限购的传言一直未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此致电三河市、廊坊市住建局核实,针对是否跟进限购,两地住建局并未明确,但称将根据通知研究储备政策。
不建“睡城”、“围城”
随着北京市政中心迁至通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到来,北京通州及环北京区域楼市也跟着火了一把。
受多个利好影响,通州个别项目站上单价4万的风口,大厂、固安等北京周边区县也大幅上涨,个别项目在5月到7月的短短两个月内,房价上涨了近6000元/平方米。
房价上涨的现象已引起决策层的注意,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7月底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上强调,严防北京周边地区盲目炒作房价。
8月15日,北京通州升级限购措施,通过抑制需求,抑制区域房价上涨。彼时,有业内观点认为,通州限购将把购房需求转移至周边的河北县市,以此来强化通州的产业端,打造通州产业+环北京住宅的双城生活卫星城市群。
亚太城市研究会房地产分会会长陈宝存(微博)即表示,北京现在没有地了,但新增的外来人口很多,只能向外扩张,未来工作在北京,居住在郊外乃至河北的双城生活,将是新的常态。
对此,《通知》称,要把服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需要放在首位,打造规模适度、职住合一、生态优美、生活便利、成本低廉、宜居宜业的首都卫星城,不建“睡城”和“围城”。
《通知》亦要求,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布局北京转移产业承接平台,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与北京同城化发展,成为承接首都要素转移、接受辐射的优良载体。
“从目前来看,环北京多个区域存在过度开发住宅,而区域公共服务和产业缺口越来越大的情况,房价的暴涨将带动地价上升,也将提高产业引进和运营的成本”,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
《通知》特别强调加强住房发展规划工作,把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社会承载力等指标有机结合,统筹发展。把发展房地产业与做强实体经济相结合,增加产业地产、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力度。
住宅用地供应强调稳定均衡
根据《通知》,各有关市县政府承担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体责任,做好政策研究和储备。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下一步环北京区域的五市一县或将出台可执行的操作细则。
不少燕郊、大厂等环京区域项目开发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均透露,未来环北京各区县或将跟进出台可执行的稳房价细则。
需要注意的是,《通知》明确要鼓励合理住房消费,“也就是说刚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将被保护。”张大伟说。
环北京区域是否跟进通州限购尚未可知,但该区域的限价和稳定土地供应等稳房价政策已被明确落地。
《通知》要求强化商品房预售方案管理,完善新建商品房预(销)售价格备案制度,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一房一价规定。并要求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的开发项目,严禁任何形式的预售和广告宣传。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以燕郊和大厂为例,自8月以来,区域多个项目楼盘因为备案价格过高,预售证尚未审批。
《通知》亦要求,结合商品住房累积可售面积总量、未开工及在建住宅用地总量和土地市场实际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控制好住宅用地供应的规模、布局和节奏,稳定、均衡供应住宅用地。
张大伟认为,结合环北京区域的供应来看,环北京的住宅用地未来被大量压缩。
以燕郊为例,根据中原地产研究部的统计数据,截至8月20日,年内新增供应住宅套数高达11516套,这一数据是通州市场商品房住宅供应量的14倍。
而全北京2015年来的商品房住宅供应量只有22655套,也就是说,仅燕郊一地的2015年供应量就相当于全北京的一半,如果叠加北京周围其他区域,环北京供应量远超过北京数倍。
张大伟认为,支撑一个区域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两部分:区域内的供需、未来的利好,目前燕郊区域并未形成产业基础,大部分是接收北京外溢的住宅需求,未来难以持续。
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