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办、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承办的第三届“生态文明-美丽家园”2015年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建材、华电国际等央企正致力于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不断创新调整实现绿色发展。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节能环保业务不断扩张,未来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有望加速扩容。
央企助力节能减排
从此次会议上获悉,中石化正在积极参与碳交易试点,目前中石化系统内26家试点企业已完成2013年和2014年的碳配额履约工作,并积极开展碳交易,累计交易量达389万吨,交易额达1.4亿元。
中石化能源环境保护部主任耿承辉认为,若对碳资源加以管理就是资产,不管理就是负债,筹划使用好碳资产,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企业创造竞争力。
目前,中石化完成了全系统89家下属企业100多个油田联合站、2000多套炼化装置、30000多座销售站库的2011-2014年盘查,并通过了第 三方国际核证机构核查, 摸清了温室气体排放家底,为后续确定减排方向、制定减排和碳交易计划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同时编制了适合中国石化的碳盘查模板。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副总干事蒲高文说,到2016年末,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碳市场。而在2014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已达900亿美元,超过世界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总投资的四分之一。
同时,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云在会上介绍,公司已将环保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践行环境友好与能源节约型发展,积极主动履行企业的环保职责。
截至目前,华电国际所属的33家火力发电企业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为公司的发电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保证。公司先后对所有的火电机组的脱硫、脱硝除尘等 环保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仅“十二五”期间投入改造资金达8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年初,公司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平均排放总量较2010年分 别减少了23%和40%,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减排计划。
此外,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指出,中国建材在水泥、玻璃等传统建 材领域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和应用节能环保技术,生产线全部采用配套余热发电系统,安装脱硫脱硝和静电与袋式双收尘系统,减少二氧化硫、PM2.5的排 放,仅余热发电一项就减少排放二氧化碳995万吨。在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公司研发了百分之百使用电厂工业废弃物脱硫石膏的石膏板技术, 目前产能达到18亿平方米,每年可消纳的脱硫石膏近180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硫650万吨。
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建宙在会上介绍,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期做出了关于企业创新驱动的调研。有一家钢铁厂,在回收炼钢以后产生的余热,为这家钢铁厂所在的城市的14万个家庭提供冬季集中供暖,为城市减少了70台大型燃煤锅炉。
王建宙指出,水资源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加强水的循环利用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上市公司协会调研的一家啤酒厂,该厂将生产的废水进行处理后形成中水,用于城市绿色浇灌,从而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
在上市公司纷纷涌入环保大军之时,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在节能环保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有望加速扩容。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在此次峰会上表示,工商银行深入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个领域,两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在不断拓展。践行绿色信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银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银行防控信用风险、加快银行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到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投向节能环保项目和服务的贷款余额达到8600多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500多亿元,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具体 投向绿色交通、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等领域。此外,在工业节能、节水、环保项目、资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服务等领域的贷款增速也非常快。
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工商银行对涉及重金属排放、高危化学品高污染、重污染领域进行风险防控,在融资上给予控制。对影响生态文明、不利于家园建设的企 业,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在融资上坚决说“不”。近两年来,工商银行在融资名单中删除了450家企业,促使这些企业转型创新,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 解决排放和污染问题。
同时,依托科技优势,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网络融资等绿色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实施绿色办公、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银行,全面推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