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梁场——郑州市东三环快速化工程3号梁场施工创新纪实(图)
发布日期:2016-09-22来源:编辑:
[摘要]
“瞧,这里加工的钢筋绝对又快又准。”
“还很省时省力呢!”
“用手机扫下箱梁二维码,‘滴’一下,施工流程一目了然。”
……
几名职工的对话,让前去采访的我们看到了3号梁场的预制实力。在700来米的场地上,大家各负其职,弯筋、剪切、绑扎、预制、注浆、养护......一条现代化流水作业线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3号梁场承担着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工程第五、六标段的主线箱梁预制工作,共计预制箱梁890榀,并且形状不一,单梁梁体连接长度可达26公里。”项目常务副经理、党支部书记张海强介绍着3号梁场所担当的光荣使命。
2016年2月25日,郑州市首个特大示范性PPP项目——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工程总承包方和主要施工单位,如何优质高效地建设好该工程,在郑州三环、陇海工程之后继续打造集团公司在中原地区的又一力作和闪耀名片,对水电十一局各参建单位而言,是压力更是动力。
该工程3号梁场按照张玉峰总经理在开工动员大会上提出的把握“五个特别”、树立“五种意识”、提升“五种能力”的要求,与时俱进,成立创新工作室,处处融入现代元素,狠抓项目“诚信履约、安全履约、规范履约”,使梁场成为一道“数字化、信息化、标准化”施工的“鲜活”风景线。
3号梁场
“智能化”梁场
“市政工程时间紧,总承包部在每次考核中均有量化指标。在箱梁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单从技术上突破已经很难,只有从工序中发现新亮点,通过巧干、实干、苦干,助推提质增效。”三分局分局长赵喜云和党委书记高海成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们倡导“创新是梁场的灵魂”,鼓励用脑子干活,激励员工巧干活、干巧活。坚持“追求卓越,勇于创新,高起点上场,高强度推进,高标准建设”的原则,贯彻科学、高效、环保的标准化建设理念,紧抓安全文明施工不放松。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精益化”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现代工程管理手段,着力于提升制梁专业施工能力。
“智能化”从梁场施工的源头就开始了。
走进钢筋加工棚,你将被工厂化、现代化、标准化的钢筋加工及管理而震撼,引入现代化智能钢筋加工生产手段,尤其是数控立式双头钢筋弯曲中心、数控钢筋剪切线的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将图纸钢筋信息利用计算机语言传入智能钢筋加工系统,现场操作人员只需一键启动,就可实现钢筋半成品加工的调直、剪切、弯曲、计数等工序,管理平台实时数据传递。他们犹如一个个智能机器人、实现人机互动,让以往繁琐的工序变成了流水化作业,增加了钢筋加工的精准度,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了劳动力,保证了生产效率。
“剪切线切断功效为传统切断机的2.6倍,数控弯曲机弯曲功效为传统弯曲机的2.3倍,数控弯箍机弯曲功效为传统弯曲设备的3.1倍;加工8榀梁所需钢筋,由原来的66人缩减为50人。”项目部总工程师王亮说。
一般混凝土养护采用洒水、覆盖自然养护,强度上升较慢影响粱体制梁台座周转时间。为此,3号梁场对梁体进行强制蒸汽养护,智能化进行温度监测,加快了梁体混凝土强度的增长,缩短了单梁生产周期,台座周转率提高到30%。
箱梁的钢绞线张拉,以前需要很多笨重的工具配合才能完成,费工费时。项目部对箱梁梁体张拉采用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现场实际的预应力张拉过程由计算机智能仿真程序来控制,实现了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精准分配张拉力,对束均衡,数据成果同步生成,既确保了施工安全,又把作业人员从“人海战术”、繁重低效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
在注浆环节,制浆采用数字化制浆技术,单孔道注浆改为大循环孔道压浆技术,节省了原材料,注浆过程规范完整,工效提高30%。
同时利用计算机运算快、存储大的特点,梁场对生产线、工位进行虚拟仿真,实现可视化生产,一键化管理,增强梁体构件生产的可预见性与可控性。
像这样大受作业人员欢迎的工序创新还有很多。因该梁场场地受限,龙门吊轨道呈弧线布置,在前期龙门吊运行过程中频发吊轨问题,严重影响龙门吊运行。为此项目部技术人员研究出了差速器、继电器,让龙门吊在弧形轨道上畅行无阻。
善钻研、爱琢磨,从管理人员到作业层的职工,“谁干谁创新”已经成为创新的兴趣和价值追求。问题经不起大家的琢磨,智慧的火花让梁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20余个实际问题迎刃而解。
箱梁预制
“信息化”梁场
在3号梁场,信息化施工无处不在。
从每榀梁的钢筋绑扎开始,梁场就赋予它一个带有“名字”的身份证——RFID芯片,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手持机进行二维码及芯片读写,该榀梁所在工位及工序完成情况在梁场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可实时显示。
手持机还具有信息采集功能,可以实现对各工位箱梁质量缺陷及现场安全隐患的取证,实时传至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云”的技术优势,这些的数据信息也能够全部实时地传递至后方总部“云”数据管理库。
三分局信息员郝元君告诉我们,专业手持机对于工位的工序记录,可以构建完整的每一道工序,实现了操作人员的可追溯性。
实现效益最大化,安全履约是保障。
项目部利用RFID射频技术,将项目部所有人员信息读入安全帽,通过接收器,扫描靠近门禁系统的芯片信息,通过门禁系统来判断是否为项目部人员,控制门的关闭。同时电脑端能显示通过人员个人信息,并对个人进入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管理,自动化识别系统可以全面掌握进出人员情况,及时了解出勤、培训受教育辨识情况。
当安全检查时,发现个人有安全文明违规情况,通过手持终端扫描个人芯片,读入个人信息,班组信息,对施工队伍下奖罚通知单,并可拍照上传。或对某榀梁的施工措施有安全违规情况,直接扫描梁体芯片,读出施工队伍,下奖罚通知单,并录入系统,进入问题整改落实阶段。
梁场根据各部门日常管理工作开发了ERP项目管理系统,通过各部门提出的功能需求,创建了适合各部门的实用功能模块,各部门将日常工作直接在系统中运行,可以方便录入、导出、查询、打印。
现场视频可视化系统,让后方看到实景生产状态。
公司信息中心的 “云”数据库服务功能,与梁场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梁场的管理者及总部后方的高管通过手机、PC,在一个监控平台界面上就可全景监控梁场运行状态,同时也可以利用服务平台的索引功能,一键查询梁场各种报表的信息。
创造惊喜的地方,参建人员肯动脑、爱思考,各项技术的应用保证了箱梁质量和工作效率,走在了全线梁场的前列。电建路桥总工程师成子桥说,这是我们干市政以来最好的梁,这是标准化的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制梁场,这是采取的办法既简单又实用的好办法,号召各单位前来观摩学习。
钢筋绑扎胎具
“精益化”梁场
激情理性、精品立足市场;科学和谐,创新铸就企业。
如今,示范性的标准化梁场,如玉带般镶嵌在郑州花庄村旁。
他们采取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造绿色环保梁场。利用大气监测设备,控制污染,减少物质和能量的流失;对于梁体蒸养,减少了养护时间,节约能源;电加热供气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箱梁底座采用组合钢底座,适用各种梁型,方便迁移,可重复利用。
在满足预制梁养护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项目部投入了自动蒸养设备,温度能控制在50~60℃,相比常规的养护时间,能缩短3-4天,这样以来,便可以极大地提高制梁台座的周转率。
把图纸信息转换为从图纸到实施,纳入计算机“云”管理,实时传回总部机关,实现公司对梁场的远程信息化监管。使每个项目参与者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全覆盖生产管理全过程,由往日的被动汇报工作模式变为主动接受监管模式。
基于互联网+“云”的ERP管理系统信息平台,能够实现对人员管理、原材料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管理,箱梁生产实时监控,箱梁质量检查,现场安全动态管理、箱梁的库存和出场管理,能够将基础数据实现各级管理单位及部门共享,也可实现可视化实景管理,实景全周期实施监控管理,可实现追溯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大量的数据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智慧破蛹成蝶,创新样样实用。梁场靠智慧巧干活、干快活、干好活,给他们带来了一连串的形象效应。
一路风雨一路歌,梁场的建设无不凝聚着每一名职工的心血。
29岁的万彬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在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他放弃家人催他回去相亲的事情,全力攻坚信息化难题。他说:“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不能拖了工程的后腿。”
张海强的孩子小学升初中,正赶上施工关键期,忙于工作回不去,只能一再安慰自己的妻子。
“正在大家拧成了一股绳,通过将每道工序精确到每小时,形成流水作业线,实现了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业主满意率97%。”质量科主任张军营说。
“我们来这里,承载着‘水电人’变为‘路桥人’的转型升级,无论有多难,必须打赢这一仗。”说起梁场建设中的种种艰辛,项目副经理杨纲举声调激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目前,该梁场预制箱梁451榀,创新元素的注入,使451榀箱梁成为榀榀精品,再次打赢了进军郑州市政工程的漂亮仗。
张玉峰总经理在2016年年中会上指出,要着力提质增效,迈向集约、精益发展道路。把增强创效能力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点,把有效降低成本作为提质增效的发力点,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提质增效的动力点。
针对下一步施工,赵喜云说,将继续对每一工序提前策划,达到更高标准,把107梁场做成名片工程,以品牌带动市场,把张玉峰总经理对梁场的期望和要求落到实处。
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是郑州市区大“环形+井字”交通快速路网中最东的一环,承担着郑州东部城区对外交通快速疏散、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压力、改善提升居民出行环境的重要功能作用。水电十一局人以越战越勇的姿态、开放创新的胸怀,竞技市场、培育市场、建造精品,为大郑州快速路网系统做着自己的贡献。
箱梁成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