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的天空下,一座座风机迎风而立,一片片扇叶随风而动,蓝白相间,风起云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色彩绚丽的画卷。
这样的一抹诗情画意,在凉山会理,在重庆丰都,在西宁日月山,在中国十九冶承接 制作的风电场塔筒所在之地,莫不如是。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十九冶在风电市场异军突起,截至目前,已累计承接750余套风电塔筒,制作总量接近10万吨。打 造攀西地区最大风电能源板块钢结构基地的定位越来越明晰。
抢占市场先机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以风能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受到高度重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风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源,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稿,明确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要求加快发展风能。
2008年,中国十九冶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西昌市购地144亩, 建设总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的西昌设备结构厂,成立了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随着国内冶金钢结构市场的逐步萎缩,传统钢结构产业面临“订单少、任务 少、效益低”的困境,钢结构行业步入转型时期。
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突破发展瓶颈,经过调研和分析,中国十九冶敏锐地发现国家 扶持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风电清洁能源政策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凉山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根据国家能源局批复的《四川省凉山州风电 基地规划报告》,凉山州风电基地规划场址总计121个,规划总规模1048.6万千瓦,2020年底前建成568万千瓦。
顺势而为,主动出击。中国十九冶抓住国家大力推广新能源发展的契机,多方跟踪市 场信息,积极与业主沟通,经过不懈努力,从2010年起,与中国水电四局、中国水电八局等合作开辟了新能源建设市场,先后承接了德昌一期、姚安一期、云南 丘北一期和会理一期等多座风电场风机塔筒设备的制造任务,顺利地将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由传统钢结构加工厂转变为风电塔筒加工制造基地。
作为攀西地区(“攀枝花”、“西昌”两地名的合称)首家进入风电塔筒制造行业的 企业,中国十九冶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钢结构产业逐渐摸索出一条稳健的发展之路。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前期的风电发展策略是采取与中国水电四局等合作的模 式,由对方承接风电项目,再由中国十九冶负责具体的制造任务。经过近六年的平稳发展,在积累大量经验和储备专业性人才后,中国十九冶“羽翼渐丰”,与北京 天润、中广核、川能投等风电投资公司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和沟通渠道,同时加大卷板设备、焊接设备、起重设备等塔筒生产工艺所需的关键设备投入,逐渐打破 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开拓形成井喷之势,尤其是在2015年凉山州风电基地项目入列西部大开发新开工30项重点工程后,以攀西辐射西南,先后中标了凉山鲁北 风电场风力发电塔筒项目、攀枝花老公山风电场塔筒项目、攀枝花盐边县大面山二期风电塔筒项目、四川汉源清溪塔筒制作项目、云南打桂山2.0型风电塔筒制作 项目、青海风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塔筒项目等,共计306套,制作总量33800吨。
提升服务质量
以质量拓市场,以服务树品牌。
为了使风电塔筒设备制造质量达到优质工程标准,中国十九冶按IS09000- GB/T19000标准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了以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机构,通过全面、综合的质量管理来预控塔筒材料、制作、运输、防腐 等流水过程中各种不相同的质量要求和工艺标准。
在硬件设施上,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根据风电塔筒制造工艺要求,对原有生产场地 重新规划布局,现已规划形成原材料堆放区、3条制造生产线、3个喷砂车间和成品堆放区。同时,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原有钢结构制作设备的基础上,根据风 电塔筒制造需求、工程量、资金等情况,陆续购置和配备相应的机械设备,并对起重行车进行重新布局,现用于风电塔筒制造的主要机械设备达到75台(套)。
服务是质量的延伸和完善。简单地说,制造=生产+服务。中国十九冶围绕三个方面 提供最优的服务:一是培育核心竞争力。抓住关键环节,做精做透,确保风电塔筒的质量,满足业主的进度要求,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这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支 撑。二是注重过程管理。以塔筒生产为中心,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产前服务以技术交流和准备工作为主,产中服务主要是做好塔筒生产质量的动态监控和 沟通工作,产后服务则是及时、妥善地提供售后服务。在资金、人力和物力上加大投入,这是强化服务理念的重要保障。三是打造全程供应链。这条供应链包括原料 供应企业、零部件配套企业、业务外包企业、物流运输企业、相关合作单位等。整合资源,从企业内部服务走向供应链全程服务,这是做好服务文章的重要途径。
规划远景目标
利用技术优势进军风电塔筒制造业,继而拓展其它风电设备制造及风电安装市场,是中国十九冶打造攀西地区最大风电钢结构基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必由之路。
在企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里,中国十九冶对风电钢结构基地的远景目标 进行了明确。到2020年前后,将西昌设备结构有限公司打造成为攀西地区制造实力最强、科学管理水平最高的风电塔筒制造基地,同时实现经营规模最大、市场 开拓能力最强、综合竞争力最具优势的企业。
目标明确,重在落实,中国十九冶制定四项措施予以保障。
一是积极主动关注国家风电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国家风电发展思路,积极了解国家风电发展的总体布局,参与早期的风电勘查设计工程,重点跟踪具备竞争优势的项目,使市场开发有的放矢。
二是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完善组织机构。不断探索转变发展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同时,建立相应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塔筒制造、风机改造、维护和维修机构,实现风电施工规模化,从而提高风电项目份额。
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风电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建设前的项目咨询、风资源调查和评价、选址、规划、设计,建设中的管理服务、安装及施工指导,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监测、检修、售后等管理工作,从而为健全风电产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参与风电项目建设奠定基础与创造条件。
四是加大与风电开发企业的合作。坚持“做优、做强、做大、做精”风电市场,与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广核、三峡集团、川能投等正在进行风电投资开发建设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消除沟通障碍、准入门槛等“壁垒”,推进风电市场的开发,在行业中树立标杆。
坐看“风”起时,唱响“大风歌”。进军风电市场,是中国十九冶贯彻中冶集团“四 梁八柱”之“核心技术装备与中冶钢构、环境工程与新能源”总布局的重要措施,也体现了“精细化制造+绿色节能”的钢结构转型方向,对于在桥梁、水电、高层 建筑、市政场馆等钢结构产品和市场中树立中冶钢构品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