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古名清水,又名泾水,唐代始称青弋江,是安徽省境内长江下游最大一条支流,流域面积8178平方千米,自古便是舟楫纵横的水上通衢,盛唐诗人李白曾经三游青弋江,留有“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若耶羞见之”的名句。
然而,长期以来受皖南山区洪峰和长江洪水的影响,芜湖市洪涝灾害极为频繁,为保护皖江人民的安危,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安徽省启动了长江流域综合性防洪治理的重大惠民工程——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现位于芜湖市青弋江干流主河道上的节制闸枢纽工程,是分洪道工程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作为唯一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决定整个工程的成败,对安徽省2015年安全度汛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节制闸工程位于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渠首下游芜湖县,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主要建筑物(主体工程)由一座总净宽120米、设计流量2200立方米/秒的节制闸、300吨级船闸和480米长土坝组成。计划工期为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为保证汛期正常过流和安全度汛,分为两个枯水期施工。第一枯水期即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需要完成节制闸和船闸的水泥搅拌桩基础处理,船闸右岸挡土墙、船闸上、下闸首及闸室混凝土浇筑及节制闸闸室底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量2.53万立方米,土方开挖18.18万立方米,土方回填6万立方米,水泥土搅拌桩约10.63万米。
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工,项目主营地选在了距施工现场约百米远的节制闸左岸滩地上,经过首批进场人员一翻紧锣密鼓的前期筹建工作,10月15日员工搬入了新营地,进场道路、拌合系统及主要临建设施在两个月内全部完成。
科学组织 精细管理
相继完成过南水北调小运河与宁波铜盆浦泵站工程的项目常务副经理郑志国向记者介绍:“2014年8月一进场,我们就面临着地质条件差,工期要求紧,施工强度高,资源投入大等一系列难题,为安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少见。除了正常的质量、安全要求外,必须要在有限的工期内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突破极限,赢得速度。”
项目部吸收国内类似节制闸工程施工的成熟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紧紧抓住关键线路,立足于周密计划和统筹安排,牢牢把握施工主动权。
在管理方面,项目部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按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科学设立项目组织机构,选配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精兵强将组成项目团队,分别选用了施工经验丰富、合作时间较长、专业化的两家建筑物施工队、两家地基处理施工队以及一家土方施工队,建立起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周密安排生产计划,细化目标,责任到人;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开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坚持每日生产调度会制度,检查当日各工序完成情况,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布置落实次日的生产任务,做到当日任务当日完,积极应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建立各种信息库,并将每日工程量完成情况以短信形式发送给芜湖公司及中水电公司领导;根据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实现项目资源和生产优化配置,保证项目运行的高效化;建立施工节点进度考核制度,把节点目标完成情况与工资、奖金挂钩,实行奖罚制度;针对工程实际进展情况,抓住秋冬季有利施工季节开展劳动竞赛,掀起施工高潮,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项目副总工兼工程技术部主任汪波是第一批进场的技术人员,他带领四名年青职工,凭借顽强的学习能力,钻研图纸,挑灯夜战,编制了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切实可行、安全合理的16项主要施工方案,从施工总进度、资源配置、现场管理等17个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因该工程对施工方案要求很高,如土方工程施工方案、降排水施工方案、船闸墩墙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墙体模板支撑体系等每一个专项施工方案都经过了反复讨论、调整、评审等严密程序,同时针对现场施工制定了一系列 “作业指导书”、“工艺操作规程”和“合同技术规范”等指导性文件。
在项目总工刘乾坤的组织下, 项目部通过科学优化各种技术方案,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技术难题,开展QC小组活动,组织攻关,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对重难点工程成立科研攻关小组,设立科研课题,联合业主、设计、科研单位和知名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切实缩短了施工周期,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2011年,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的测量队队长米法楠,认为测量好比工程的基石,进场之初他就带着测量队员选点、测量、绘图、放样等,经常晚上加班看设计图纸、做测量报告,一忙就是5个月,由于他的勤恳,图纸上的所有地形、高程全部熟记在心,所有测量数据都精确无误。因为工期紧,父母在内蒙老家为他操办婚事,定于1月29号的婚期,直到25号他才匆匆离开项目返家成婚。
“十三局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令人震撼”
经过四个月的携手奋战,2015年1月8日,公司收到了芜湖市青弋江分洪道工程管理处发来的《表扬信》;1月10日,芜湖建设有限公司将“劳动竞赛特别贡献奖”的锦旗授予了项目部;1月14日,芜湖市电视台和芜湖日报记者到项目进行采访;1月17日芜湖日报头版刊发了《节制闸工程加速推进》的报道。十三局的施工实力让业主和安徽省水利厅领导发出了感叹:“十三局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令人震撼。”项目全体员工以攻坚克难、勇于担当、敢打硬仗的精神,树立了十三局在安徽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响亮品牌。
成绩的背后是汗水和付出,是全体员工团结一心、攻克难关、完成一个又一个既定目标的艰辛过程!
占领“宝地”。几乎每一项水利工程都会遇到棘手的征地问题,项目副经理范洪勇是一位在工地摸打滚爬20多年的老同志,分管现场土方和桩基施工,同时兼任安全总监,负责设备、外协等工作,他谈到,进场之后,节制闸右岸大堤外侧征地红线内的鱼塘及左岸坟墓征地问题一直制约施工进度,因涉及200多户村民的祖坟迁移,难度可想而知,经过与业主和当地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及村民反复沟通协调,直到12月底,我们终于占领了这块“风水宝地”,保证了1、2、3号节制闸闸室的顺利开挖。
基坑内“无砂管井”巧“降水”。因该工程地质条件差,右岸船闸闸室建基面垂直高差16米,基坑开挖时,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淤泥质壤土广泛分布且厚度较大,土质软,灵敏度高,极易产生滑坡、塑流变形和坍滑等危险,对开挖边坡和出土运输不利,成为施工难点。为降低开挖边坡水位,保证开挖边坡成型,同时对基坑外侧地下水起到截流作用,除加大开挖边坡坡比外,需对该段开挖边坡进行降水处理,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而且根据地勘报告分析,施工过程中节制闸防冲槽和船闸闸室段等多处还可能发生突涌,经过准确测量、科学计算和分析,项目最终采用了无砂管井降水,并结合截渗沟明排的降水方案。
在施工中,施工员24小时监护管井和明沟排水情况,及时排除管井、集水坑内水、地下渗水、雨水等,确保基坑施工范围内干场作业。同时,因南方多雨,为保证雨天不停工,赶抢土方施工进度,经项目班子讨论,基坑内开挖作业区采用500多块防陷钢板铺路,这些必要性投入和措施的应用,在施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创造了11-12月份基坑开挖月强度为21.6万立方米的项目施工记录,有力保证了1月31日土方开挖任务的全面完成。
“抢”下16905根水泥土搅拌桩。按照设计要求,主体工程地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桩长平均6米左右,每米桩水泥用量为75公斤,桩基共计约10.63万米,共有16905根搅拌桩。其难点在于:根据总体进度计划要求,需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这3个月内完成,水泥土搅拌桩高峰期施工强度为2667米/日,日消耗水泥200吨,施工强度和组织难度非常大。
这个艰巨任务又落在了范洪勇的肩上,他带着张雷钢等6名现场技术员在最短的时间内装机、试机,11月14日,船闸闸首开始试桩,因地质条件复杂,原工艺均达不到规范要求,经过近半个月试桩,项目提出了水泥土搅拌桩优化方案,即“三搅一喷”施工工艺,并通过了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一致同意。12月2日水泥土搅拌桩工程开始施工。
张雷钢等严格按照搅拌桩工艺流程操作,每天随时检查记录桩机钻孔深度、水泥掺量、喷粉提升速度等相关技术参数,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调整修正,确保循环作业和不间断施工,与时间抢进度,截止到2015年2月1日,第一枯水期水泥土搅拌桩施工任务已经按期完成。
两闸同筑,背水一战。有了前期土方和地基处理的抢工成果,12月初,节制闸和船闸两个建筑物混凝土底板开仓浇筑,工程进入了关键性冲刺阶段,需在3个月内完成船闸右岸挡土墙、船闸闸室、船闸上下闸首及节制闸底板2.53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任务,且实际有效工期仅有2个月。
公司抽调了水利建筑物施工经验丰富的副经理邱岽负责两闸的现场调度管理,并在专业技术、资源配置、物资供应等方面全力支持,使现场多点作业同步施工,各工序形成流水作业。施工高峰阶段,两台HZS90拌合站供应两台泵车浇筑混凝土,船闸闸室墙身、上下闸首底板及节制闸底板等不同部位常常连续浇筑,而且一般都是白天立模晚上浇筑,通宵完成,连续浇筑时间100小时以上。
特别是在船闸闸室墩墙浇筑施工中,12月30日开始第一仓浇筑,单仓浇筑时间约38个小时,由于船闸闸室墙体浇筑高度达到13.8米,一次浇筑高度之大在工程局尚属首次,且是2个墩墙和3个底板一起连续浇筑,加之墙体厚2米,气温低,内外温差大,如何有效降低水化热,避免出现裂缝,保证质量安全,对项目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为保证一次性浇筑成功,项目反复研讨并敲定了施工方案,采取混凝土表面铺盖塑料薄膜、保温棉被、埋设测温探头等保温保湿措施,在浇筑过程中,实行分层浇筑,振捣工下至仓内平仓振捣,并根据混凝土初凝情况及时调整浇筑速度,确保浇筑高度。经过28天的检测期验证,墩墙外现质量和强度均达到规范要求。
浇筑时,每面墙体均安排木工、架子工、钢筋工专职人员,对墙体支撑体系和钢筋进行24小时不间断轮班值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个人都把能量发挥到了极限。
因混凝土的浇筑方量、浇筑高度和速度、交通运输、浇筑质量和安全等各项工序十分繁杂,邱岽需要不停地调度指挥,联系安排。负责建筑物施工的工区主任陈龙和施工员陈利波同年毕业,两人既是战友又是哥们,四年的工地磨练,已成长为现场的骨干力量,陈龙是一个看似瘦小的年轻人,急难繁重面前不退避,晚上值夜班时碰伤了脚面,一边输吊瓶一边坚持工作;陈利波胆大心细,责任心强,不但图纸吃得透,每次浇筑混凝土时都在仓里爬上爬下五六次,连续30多个小时盯守浇筑过程不休息,如果不是被风吹日打晒黑了皮肤,浓眉大眼的他一定是个英俊帅气的大男孩,和未婚妻约好了拍婚纱照的时间,因为工程异常紧张,他一拖再拖。
因为他们夜以继日的坚守和努力,这支600多人的施工队伍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旺盛的战斗力,截止2015年2月11日零晨,节制闸工程第一枯水期节点目标全部完成,从2014年11月3日土方开挖至今,用时108天,他们用最短的时间优质安全高效地、提前17天完成了如此艰巨的施工任务,实现了业主认为几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33天后他们再次以骄人战绩让业主和政府感到震惊:“这场节点攻坚战十三局打得太漂亮了,为青弋江流域下游地区安全度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时距离2015年春节还有7天,预计15日围堰就可拆除迎来青弋江水,项目大部分员工都能载誉而归,高高兴兴地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在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相信这个春节一定是不同寻常的,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他们将信心满满地迎战第二个枯水期!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