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屏山风起歌飞扬

—江西水电屏山风电场工程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15-02-12来源: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编辑:靳明伟

[摘要]于都屏山风电场是江西省首个高山风电项目,也是江西水电承建的第一个高山风电工程。


江西水电屏山风电场

江西水电屏山风电场
 



  赣南老区,于都屏山。

  在那连绵的山脊间耸立着一座座白色的风机,巨大的叶片在薄雾中随风缓缓转动着,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14年12月31日,凌晨4点零9分,江西水电承建的省内首个高山风电项目——于都屏山风电场首台风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

  在一年多的建设中,屏山风电项目部职工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海拔1320米高的屏山顶上留下了他们跋涉的足迹和奋战的身影,山风中还回响着他们铿锵有力的劳动歌声。

  山高路险 知难而进

  江西屏山风电场工程位于赣州市于都县盘古山镇北部, 24台风机分布在海拔高程870米至1320米的山脊上,从山下到山顶最远的1号风机,山路竟然长达19公里。

  俗话说,山路十八弯。但这条通往山顶的道路不仅弯道多,而且路窄、坡陡、180度的回峰路也时常出现。坐在上山的车上,一边是山谷深渊,另一边则是滑坡或滚石,令人不寒而栗。山高路险,四驱的皮卡车上去一趟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运输材料的卡车上到山顶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于都屏山风电场是江西省首个高山风电项目,也是江西水电承建的第一个高山风电工程。江西水电之前承建的几个风电工程都分布在鄱阳湖区域。“高山风电施工在我局是个空白,我也是第一次做风电工程,施工难处肯定大,但高山风电总得有人做呀,既然自己选择了风电,就没有理由退却。”项目经理龚华鸣回想一年来的施工感慨颇多,但脸上依然写满自信。

  屏山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为4.8万千瓦,安装单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24台。单个风机基础浇筑混凝土达480多方,所需混凝土均由混凝土运输车由山下运送至山顶。风机基础浇筑时,为保持混凝土的浇筑连续性,混凝土运输车得在山路上来回跑。山路在开工后,路面有所拓宽,但路面的碎石块增加了不少,加上坡陡、弯道多,汽车时常破胎、抛锚的不少。工程刚开工时,项目部找了一个湖北的混凝土车队,由于山路险恶,车子坏了好几台,来了一个星期,这个运输队带着车队和人跑了。

  龚华鸣带着他的团队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他们只有知难而进。

  针对混凝土运输车容易扎破轮胎这一情况,他们认真做了分析:山路除了坡陡、急弯外,混凝土车装得重,走得慢,轮胎应该不容易破。经过仔细观察,龚华鸣发现路上的大石块是扎破轮胎的主要因素,于是立即安排人员去捡石块,这些石块清理掉后,山路畅通了,混凝土车很少有扎破轮胎的现象,有力保障了后续风机基础的顺利浇筑。

  栉风沐雨 斗志昂扬

  屏山风电场所处地理位置平均海拔高,不仅山高路险,而且这里的气候影响大,施工条件艰苦。春季,三、四、五月正是南方的梅雨季节,长时间的雨季,使得山路泥泞,材料运输车不是打滑就是下陷,根本上不到山顶。夏季,山上的天气变化无常,晴空烈日下突然来一场暴雨,雨下的速度快得让你无处藏身,有时还伴有电闪雷鸣,让人胆战心惊;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身上裸露在外的部位都会晒得脱皮。秋冬是寒风肆孽的季节,山下温暖和煦,山上却寒风咆哮,近零下10度的温度,棉大衣一点都不管用,在风中站上一刻钟,一定会透骨冰凉。

  7月份的一天晚上,当天下午1点开盘浇筑的1号风机基础仍在浇筑,傍晚5点开始下起雨来,上山的路面经混凝土车辗压后变得泥泞,上去了6车混凝土,第7车混凝土打滑上不去,雨还在下个不停,1号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又不能中断,混凝土必须运上去,项目副经理彭永胜立即打电话到山下请装载机来拖车,装载机来了,彭永胜和龚小华冒着大雨挂好拖车的钢丝绳,就这样用装载机拖了6台混凝土车,他们也在雨中挂了6次拖车绳,身上已是湿淋淋的,虽然是夏天,但傍晚的山风吹来,两人还是冷得牙齿格格作响。

  “干风电比干火电辛苦。”项目部安监部主任龚小华告诉记者,“以前在火电厂施工,至少一日三餐能按时就餐吧,在风电项目施工饭不能按时吃,到下午两三点钟吃中饭是常有的事,碰上雨季耽误工期必须赶工,更是没日没夜,胃病都患上了。但为了干好这个高山风电项目,大家毫无怨言。”

  在这样一个恶劣环境的条件下,屏山风电全体职工放弃了休息时间,抢工期、赶进度,加班加点,脸晒得脱皮了,嘴唇裂开了,手冻伤了……这些没有让他们退缩,他们依然栉风沐雨,在屏山之巅保持着那种战天斗地的昂扬斗志。

  聚力凝心 歌声铿锵

  风电项目小,职工少,不像火电工程施工有几十号甚至上百人。屏山风电项目高峰期时包括项目班子在内也只有十二人。风电施工不光条件艰苦,工作量也很大,职工们白天在外忙施工,晚上回项目部还要忙资料。

  “不管安排谁的班,大家都会待在各自的工作面上。”项目经理龚华鸣谈到职工的凝聚力,很有感触:“我们的职工能吃苦耐劳源于对企业的忠诚和奉献。记得浇筑16号风机基础时,当时零下9度,站在山顶穿着棉大衣也不管用,有6个民工实在受不了,才来几天就跑了。”

  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项目部为每个职工购买了一套御寒的冲锋衣和一双登山鞋,平时还会给值班人员准备饮料和饼干,项目部班子尽力从细微处关心职工的冷暖。

  2014年11月底,风机和升压站进入调试阶段。第二阶段监检后,升压站和风机箱变工程有些地方需要消缺,施工员早在土建交安后已撤离项目。在这个紧急关头,项目经理龚华鸣得知去了新疆项目的龚小华和刘乾武要返回南昌参加五大员换证考试,立即用电话通知他们考试完后到于都屏山风电项目来“救急”。施工员刘乾武11月25日赶到屏山风电项目支援消缺。第二天,他七十多岁的老母亲在家摔裂了手骨,心里很是放心不下。但这边消缺工作才刚刚开始,他只得打电话叮嘱妻子仔细照顾老母亲,在屏山风电项目待了20多天,坚持干完消缺工作才回家。

  “龚经理把我们当兄弟,他吩咐我们做什么,大家伙都愿意听他的。”龚小华对记者侃侃而谈:“龚经理对我们很信任,我们在工作中会更加细心。"

  张琳是屏山风电项目唯一的女职工,参加工作两年多。别看她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样子,但她参与了屏山项目土建施工方案的编写,负责内业资料的编写。项目上缺少计经人员,项目经理叫他学学计经,她二话没说,认真学了起来,加上她的那种不服输的倔性格,学得快学得好,经常加班加点。她做事风风火火,大家伙报账、借账、买菜钱、灌煤气的钱、一包复印纸、一支笔都得找她,因此被大伙戏称为“大内总管”。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屏山风电场顺利实现投运,项目部全体职工用饱满的工作热情、执著的敬业精神完成了江西水电首个高山风电工程的建设,在于都屏山书写了一曲奉献之歌。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