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静莹 魏荣男
天堑变坦途,南北近咫尺。佛教四大圣地之首五台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然而这道天然屏障也阻挡了世人亲近她的脚步。四年前,中建二局二公司在这里竖起了一面工程战旗—— 五盂高速一标段。这项集道路、桥梁、隧道等多种类复杂交叉作业,施工条件艰苦卓绝的工程,二局人交出了一份胜利答卷。今年年底五盂高速将具备全面通车的条件,五台山将迎来更多的观光与朝圣者……
依山伴水巧通关
陡峭的山峦相对而立,一条清水河傍着一条公路。在这样美丽然而狭窄的环境下合理布置厂区、安排施工顺序是保障工程如期履约的首要难题。经过反复论证与研讨,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为最大限度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成本,最终,项目部巧妙地把营地安扎在了清水河河滩内,实现了施工队、搅拌站、炸药库、预制梁场等区域的最优划分。2011 年
4 月,项目在这依山伴水的环境中开始进场施工。
张家庄隧道全长1503 米,设计三车道。“每一米掘进都是一个挑战”,隧道区工长王学永感叹。原来张家庄隧道地质情况极为复杂,一般来说,围岩根据密度分为五个级别,不同的级别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围岩级别越高,则施工难度越大,塌孔风险越高,而张家庄隧道施工区域,根据勘探结果,一把将这五个级别占全了,极易发生地质灾害。
按图纸设计,进洞要采取大管棚支护方案,但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该方案实施时容易出现塌孔现象。进不了洞该如何是好?项目技术部门经过反复研究,发现51 型自进式锚杆支护效果很好,这种尚未普及的进洞方式,在向甲方申请变更后,最终被确定并率先使用,保障了隧道施工顺利铺开。
同时,项目部成立了安全技术攻坚小组驻扎隧道一线,在掘进的过程中,确定了“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撑、勤测量”的施工原则。项目总工、技术、工程等专业人员与一线施工人员随时沟通、紧密配合,及时解决各类问题,从而确保了施工过程万无一失。
2012 年12 月12 日,张家庄隧道全线贯通,比节点工期提前了整整50 天,施工进度名列全线前茅,共计获得业主节点奖励55 万元。
风雪无阻战严寒
“冬季走在一标实验室的路上,脚步稍有停留,结冻的冰雪就粘黏上鞋底,抬起脚都很吃力”,项目生产经理边宏伟说。如何避免混凝土地材上冻保证质量过关是冬季施工首当其冲的难题。为此,项目部召开专题会议,集思广益,研究防冻办法。经过精密考量,项目部用内黏贴缝制电热垫、外披塑料布的工程棉被对地材仓进行覆盖。内衬电热垫可以加温,外覆加厚塑料布可以隔湿防水,成功解决了冬季地材上冻的难题。
严寒条件下如何拌合混凝土也是一个难题。项目部攻关的那几天,室外温度已达零下20 度,但试验室里灯火昼夜通明,项目工程部部长黄科寸步不离的守在室内,等待着混凝土配比试验结果。经过一次次的调剂,他们终于得出了现浇箱梁混凝土最佳精确配比。
山西省五台县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冰冻期长达190 多天。就是在这样一种苦寒的工作环境下,二局铁军科学安排、顶风冒雪开展了冬季施工,并凭借在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廉政建设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业主全线通报表扬。
迎战狂风人心齐
张家庄互通立交为枢纽立交,有4 座桥,共18 联59 跨,全长1513 米,将全部采用满堂支架支撑体系。而A、B 两匝道均跨越车流量很大的忻阜高速公路施工,施工周期内,必须确保忻阜高速公路安全、顺畅通行。
2013 年5 月19 日上午11 时,忻阜北侧高速路封闭,南侧双向通行,跨越忻阜高速第一次变道工程刚刚完成之时,狂风突起,项目连续六天高强度工作摆放完成的水马、防撞桶等现场改道隔离设施被刮飞并布满整个公路,使忻阜高速交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党员带队我们先上!”项目书记尹宏岸在危急关头指挥人员立即组成抢险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在双向通行的高速路上一次又一次将倒下、偏离的隔离设施摆放整齐并注砂压重。中午13:30 分左右,大家早已饥肠辘辘,工人更是没了干劲,但项目部管理人员仍忍受着饥渴,带领大家继续抢险,并组织更多人员、机械参与到抢险工作中,直至下午18:00,现场才基本控制住。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四年多的血汗铸就了通往五台山的坦途,山西五盂高速路LJ1 标项目近期就要全面通车了。能修一条好路,是所有项目建设者共同的目标,更是一份来自内心的荣耀。掌声和鲜花应当属于他们——四年来,他们悄悄拭去思乡的泪水,用勤劳朴实的双手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为山西道路通畅和经济发展建设了一条坦途……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