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 录 | 注 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工程建设网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杂志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PPP项目专题

正在建设中……

业务咨询:(时间:9:00-17:00)

邮箱:manage@chinacem.com.cn

联系人:张艳芳

联系电话:010-68066858

在线咨询: 中国工程建设网张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何编辑 中国工程建设网魏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一线风采 > 正文一线风采

丰碑,屹立在雪域高原上

发布日期:2015-10-10来源:网络来源编辑:靳明伟

[摘要]

   6月29日,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简称拉林铁路)站前工程施工、监理合同签字仪式在西藏举行,按照合同约定,葛洲坝集团将承建拉林铁路项目第七标段 工程。这是继2014年8月建成通车的拉日铁路之后,葛洲坝集团在西藏承建的第二个铁路工程项目。至此,葛洲坝集团在西藏自治区承建的工程项目已多达数十 个,涉及铁路、水电站、电网、矿山工程等领域。

   作为负责任的中央企业,葛洲坝集团把支持西藏发展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确立下来。2010年6月,葛洲坝集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战略合作协议签署5年来,葛洲坝集团大力开拓西藏市场,积极推进各个项目落地实施,并努力践行社会责任,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藏族同胞过上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架起边藏腾飞“新干线”

  

  

  

     西藏,这个因域内矗立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地方,以它独有的雪域高原奇景和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也正是 由于海拔高、地势险等因素造成了西藏交通发展的滞后。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通车,极大 地改变了西藏的交通面貌。

  

  日喀则,后藏重镇,也是西藏第二大城市,但由于多种原因,交通建设滞后。“坐上火车去拉萨”,修建一条能够通达自治区首府拉萨的铁路成了日喀则70多万藏族同胞的强烈愿望。

  “拉日铁路对于整个日喀则的发展,乃至整个西藏的发展是举足轻重的。西藏的5个口岸其中4个在日喀则,拉日铁路的开通运营对日喀则下一步的发展乃至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洪波介绍。

  2010年9月,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正式开工建设。作为主要承建方之一,葛洲坝集团基础公司承建了 拉日铁路TJ6标长约73.3公里的铁路工程。该项目东起大竹卡,西至日喀则,包括45桥梁、5座隧道等,桥隧比近30%。

  葛洲坝建设者历经 近4年的艰苦努力,克服了高寒缺氧、空气密度低、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湿地生态保护等诸多困难,顺利完成该标段各项施工 任务。2014年8月16日,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将拉萨与日喀则两个西藏最大的城市连在一起,实现了日喀则市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 “铁路梦”。

  这条雪域新“天路”犹如一条飘向喜马拉雅的哈达,续写“天路”的新传奇。开通运营一年来,拉日铁路运送旅客近90万人,运送货物近7万吨。

  在拉日铁路的建设同时,青藏铁路的支线工程——拉林铁路各项准备工作也在加速推进。

  作为国家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川藏铁路和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萨至林芝铁路沿雅江而下,正线全长435公里,全线90%以上路段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 高原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质异常复杂。目前,拉林铁路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拉林铁路第七标段,全长26.723公里,位于西藏自 治区加查县,葛洲坝基础公司承担该标段路基工程及附属工程、2个站场工程、12座桥梁、20座涵洞、3条隧道的施工任务。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和建生表示,在拉林铁路项目建设中,葛洲坝集团将秉承 “公平、诚信、共赢”合作理念,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以一条优质高效的高原铁路来诠释葛洲坝的企业品牌价值,为业主和西藏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拉林铁路建成后,和已经建成通车的拉日铁路将极大完善西藏交通网络布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青藏铁路公司总工程师张建忠介绍,青藏两省区铁路将形成枢纽型路网结构,将会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运力支持。

  构建“西电东送”能源基地

  

  

  

  作为我国水力资源第一大省区西藏,电力供应却十分紧张。时光追溯到2010年,西藏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仅97.4万千瓦,全区用电人口不到238万人,电力供应极为紧张。 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和内地相关地方的支持下,西藏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但是,仍有部分偏远地区电力供应极其紧张。

  2010年9月开工建设的藏木水电站,为藏区有效缓解用电紧张局面带来巨大转机。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座大型水电站,藏木水电站总装机达51万千瓦,是西藏电力发展史上由10万千瓦级水电站到50万千瓦级水电站的标志性工程,具里程碑意义。

  

   作为我国及世界水电建设的排头兵,葛洲坝集团旗下五公司、六公司、机电公司等单位承担了藏木水电站砂石拌和系统、右岸下游护岸工程、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 装工程、缆机安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等多个标段施工任务。在工程建设中,葛洲坝建设者克服了高寒缺氧、气候干燥、物资供应艰难等一系列难题,展现出了“缺 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的优良作风,较好地完成了藏木水电站各项施工任务,受到业主的多次表扬和称赞。

  今年7月19日,随着机电公司安装调试的5号发电机组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藏木水电站设计安装的6台水轮发电机组,已有5台安装完成,并投入商业运行。

  除藏木水电站之外,葛洲坝集团还参与建设了西藏比如县吉前水电站扩建工程、西藏过渡电源援建工程、西藏旁多水利枢纽工程、西藏果多水电站、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西藏大古水电站等多座水电工程,为西藏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水电资源丰富,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水电资源,对西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西藏自治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西藏在加快水电资 源开发、加强内需电源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储备外送电源项目,构建国家“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这对于在西藏滚动发展多年的葛洲坝集团而言,既是发展机 遇,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将光明输送到千万藏民家中

  

  

  在助力西藏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的同时,葛洲坝集团还充分发挥在电网建设上的优势,积极参与输配电、农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将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数万藏族同胞用上了稳定、可靠的电源,迎来了充满光明的新生活。

  葛洲坝集团旗下电力公司先后建设了青海至西藏直流联网格尔木至拉萨±500kV输电线路工程、那曲至安多110kV线路工程、格尔木至拉萨±400kV 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夺底至乃琼220kV线路工程、夺底变至乃琼变110kV线路工程、老虎嘴水电站至墨竹工卡第二回220kV线路工程、藏木水电站至山 南220kV双回线路工程、鲁朗220kV输变电工程、西藏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定日县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十多个电网建设项目,架线总长度近1000 公里。

  项目建设过程中,葛洲坝电力公司建设者面对高海拔、低气压、缺氧、低温、干燥、大风、日光照射强以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等不利影响, 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的大无畏精神,在雪域高原上树立起了一座座凌风傲雪的铁塔,架起了一条条输送光明的电力通道。

  2014年4月14日,随着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的10千伏供电线路合闸送电,海拔52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正式通电。珠峰大本营告别了时断时续的太阳能供电,游客和登山者将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沿途21个乡村近2000户藏族群众用上了安全电。

  一条条输变电线路在雪域高原上蜿蜒前行,将源源不断的电力输送进千万家藏族同胞家里,既点亮了他们居住的厅堂居室,也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扎西宗村的藏族同胞班德家里用上了稳定的电源,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激动地说,“现在家里亮堂堂的,各种家用电器都能正常使用了。 打算再买一台电脑,上网看看外面的世界!”

  展望未来,西藏的明天更加亮丽。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8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葛洲坝集团在西藏实现滚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和建生表示,葛洲坝集团将秉承“公平、诚信、共赢”合作理念,切实履行央企责任,与西藏各族同胞一道,扎根西藏,建设西藏,共同谱写西藏繁荣富强新篇章。

 
 
【相关阅读】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