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参博
打开中国交通地图,能够看到一条贯穿西南的公路大动脉,从广东省广州市一直绵延到四川省成都市的重要国道主干线——321国道。在这条主干线中,四川省泸州市纳溪至泸县段,当地也称“港城大道”。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321国道泸州市纳溪至泸县段路基基本成型。新铺就的路基面宽阔平坦,凌空飞架的桥梁壮观舒畅,整洁规整的隧道使人心生感叹!然而,在这壮观景象的背后,又有谁知道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建设者们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做出的牺牲与奉献……
知难而进 “军令如山”彰显铁军本色
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一级公路改线工程,主要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路面工程、机电和交安工程、绿化工程。工程起于云龙机场,向西前行,沿途经过泸州市龙马潭区的双加镇,泸县德胜镇、福集镇、穿越玉蟾山,止于现状国道321,与现状国道321平交,线路全长24.7公里。公路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小时,双向四车道。项目共有剥刀田中桥、徐屋基大桥、松滩桥水库大桥、马溪河大桥、濑溪河大桥、九曲河大桥等6座桥梁。包含两座隧道,玉蟾山隧道右侧隧道长1237.5米,左侧长1288米。隧道进口左右幅净距32.4米,采用削竹式洞门。隧道出口左右洞净距8.16米,为小净距隧道,采用端墙式洞门。
工程沿线涉及自然村拆迁,高压电力线缆、电力铁塔及地下通信光纤管线等迁移。而且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施工难度大。在紧张的工期内,缺少公路施工经验,高标准完成这样一条大规模、高等级的公路工程,对承建单位五分局来说 ,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参建者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更激发了无尽动力。凭借多年来积累的雄厚施工实力和水电五局人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信心和勇气,他们立下了保质保量如期竣工的“军令状”。接受任务后,五分局迅速组建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设备优良的施工队伍,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营地建设、现场复查、商务,技术文件论证等一系列前期工作,一场321国道改线工程建设的攻坚战打响了。
科学谋划 前期策划保证事半功倍
“泸州国道321线改线工程管理最关键的是前期策划工作,它决定着工程的成败,也是项目运作的关键。只有做好前期策划工作,才能明确工期、工艺流程、人员及设备配置、资金及成本控制、经营模式的实施,项目负责人姚峰在采访中谈了自己的体会。
据他介绍,从第一批人员进场起,项目部就着手进行工程首期策划分析,对原来的技术文件、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优化工作的重点是对路基填筑、路面施工、桥梁架设、隧道开挖等各主要节点目标进行分析,围绕主要节点,确定了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回填、混凝土浇筑的高峰强度。在熟悉设计文件时,项目部发现按照原设计方案,既延长了工期,又加大了工程投资,同时对施工增加了难度。项目部经过详细的技术论证,多次实地考察,向设计单位提出了设计优化方案,经过多次开会论证,最终得到了业主和设计单位的认可,为工程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商务策划时,项目部根据施工合同、投标文件、技术方案和施工进度计划及其他相关资料,结合项目的主要管理模式,采用实物量法进行测算,对人工、材料、机械直接成本测算和工地管理费和上缴费用的测算。为保证前期策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项目部在第一时间争取分局和公司的支持,邀请多名专家现场指导策划的编制,前期策划经过了多次论证,几番修改,使前期策划工作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实际操作性。
策马扬鞭 科学管理助力高效施工
征地拆迁实施“水滴穿石”。征地拆迁是关系工程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前奏。该项工程共有地上建筑物、坟地、青苗、树木、10千伏电杆、通讯杆、渔塘等20多项拆改、迁移任务,涉及1区两县10余个乡镇近30个自然村。面对如此大的拆迁任务,泸州项目部新建立了一套“水滴石穿”协调机制,由项目班子成员挂帅,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多支协调小组,与有关部门、乡镇通力配合,把情况摸清,症结找准,千方百计解决问题。配合政府部门把思想工作做到位,通过多种形式,搭建与征迁户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有效解决被征地拆迁群众的资金给付及生活保障问题。同时,坚持边拆边干、随拆随干、以干促拆的顶进式作业方法,用施工推着拆迁走,努力加快拆迁进程和施工进度,有效保证了施工的顺利推进。
项目管理实施标准化。在采访过程中,大家体会最多的,就是公路建设中的标准化工作。项目部按照统一的标准,修建了营地4个、拌和站3座、预制场3处,充分发挥了设备利用率高、管理集中、质量有效控制的集中作业优势,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场站建设标准化为项目全面推行施工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按照现行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特点,研究制定了路基、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做到施工工序和施工过程规范化、程序化,提高施工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规范工程质量检验,强化各类标准试验和验证试验,做到检测项目完整齐全、检测频率符合规范要求、检测数据真实可靠。项目部重点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过程控制与检查验收,确保工程各项指标抽检合格率达到现行规范要求。通过工程施工标准化活动的开展,项目部围绕“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活动目标,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逐步规范了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使参建人员管理理念、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制度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大型临时设施建设标准明显提高。
施工过程紧盯一线。在短期内完成全长近25公里的一级公路,修建大小桥梁6座,高瓦斯隧道两座,如何组织施工,如何在技术上求突破,如何确保质量又不误工期,一个个难题摆在了面前。为确保工程任务高效完成,他们推行“紧盯一线工作法”,实行零距离指挥,现场协调,解决工程建设的难点问题,坚持每晚一小会,每周一例会,每月一大会,全力推进工程建设。施工高峰期,日出动施工队伍1000余人,机械设备200多台套,施工人员全部吃住在工地,实行两班轮流作业,人歇设备不歇,开辟多个作业面同步推进和穿插作业的方法,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
质量管理实施“零”容忍。“一定要把321国道改建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工程,这不仅仅是上级领导对他们的要求,更是全体参建人员共同的信念。”项目负责人姚峰在采访中多次表示。为此,他们对质量缺陷实行“零”容忍管理法,把工程作为自己的作品去精雕细琢,在“精”字上做文章,在“细”字上定标准,在“实”字上下工夫,在“严”字上抓控制,全面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精细化管理。主抓控制性部位,以“第一段路基、第一根桩基、第一个箱梁、第一根锚杆”等分项工程“首件”入手,及时组织工后分析,细抓关键性环节,从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入手,将质量要求细化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以质量检查和整改为手段,把质量规范要求落到实处。坚持对各施工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巡查,分工序、分部位检测,靠前监督,靠前指导,靠前服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公路工程质量受控有序,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
项目现场实施人性化管理。工程筹备期间,项目部便按照高标准建设驻地的要求,建设了办公室、会议室、食堂、餐厅、卫生间、浴室、宿舍及党员活动室、员工业余活动室,并配有空调、电视、冰柜、文体用具等物品,订阅了各种报纸、刊物,丰富员工的文化娱乐活动,为建设和谐项目、提升项目人员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为创造良好的文明施工新形象,积极做好防尘、降噪等措施,洒水车24小时循环洒水降尘,对易产生污染的地段,采取挡板、护网等多种有效措施。施工废料随有随清,做到工完料尽场清,有效提升了项目文明施工水平,充分展示了施工队伍新形象,得到沿线群众和监理的肯定。
农民工工资“颗粒归仓”。项目部对作业队要求每月上报农民工人员花名册及人员增减情况,并不定时的抽查农民工实际收入。民工工资的发放是由项目部办公室、经营部、财务部及劳资人员监控,对作业队上交的工资发放表抽查核实,做到对农民工工资的统一发放、人员的统一管理,真正做到了每一位农民工都能按时保量拿到工资。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泸州321国道改建工程参建员工经历了严峻考验,打了一场艰苦战、一场漂亮仗,截止2014年底,3座预制梁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路基工程土石方开挖已成型80%,土石方填筑两个区已全部完成坡面防护;涵洞已完成61道;6座桥梁桩基完成181根,系梁及墩柱完成8座,盖梁完成5片,预制梁完成30片;隧道进尺553米,二衬完成233米,施工已按进度计划及施工要求有序进行;整个工程施工形象、进度、质量及文明施工与时俱进,用行动弘扬了“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施工理念,正以必胜的信心建成泸州人民的“港城大道”!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