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的地方,一定有路。有路的地方,也一定有梦。千百般梦想,千百条道路,需要人们用心、用生命,去追求、去探索、去开拓。
——题记
引子
一片神奇的土地,一条旷世的秦直道,一串彪炳千秋的人物故事……三秦,传奇让这片土地充满奇迹,奇迹让这片土地不断刷新传奇。
运输量剧增,主动脉受阻,道路拥挤不堪……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西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延安红色旅游的快速升温以及西咸一体化,西铜一级公路作为西安以北唯一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和公路的主动脉,随着交通量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发展对交通的需求。从西安到铜川,迫切需要修建一条高标准的快速通道,以缓解西安以北的交通压力,续写畅达三秦的传奇篇章。
2006年,西铜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被列入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省交通运输厅发展交通“总量”的“大盘子”,西铜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应运而生。
作为中国铁建系统进军公路建设市场的尖兵,五公司先后在三秦大地上承揽了西汉高速、蓝商高速、 西宝高速、十天高速、咸旬高速 等项目。
当人们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时,宫元生又把目光放得更高、更深、更远。面对大跨度、大分散、大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他把“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建一流企业、育一流文化”作为公司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经济效益、做强企业为目的,以成本管理为重点,以工程项目为落脚点,着力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强揽精管,协调进步,确保公司发展跨上新台阶。
市场如战场,先机即商机。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宫元生敏锐地察觉到,西铜高速公路作为西安以北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对西部大开发具有有着强大的辐射力。如果能成功拿下这个项目并建设完工,将会对提升公司拓展西部市场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迅速组织班子成员进行市场论证,并亲自参与策划方案的组织与撰写。在西铜高速公路竞标中,依靠强大的实力和良好的信誉,五公司一举拿下西铜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宫元生称心了,但还未如愿,他要用西铜高速公路的按时保质保量完工为公司和自己的人生再添一笔浓墨重彩。
项目中标后,五公司迅速从桥隧分公司调集精兵强将,选派公司副总经理兼桥遂分公司经理何红民任项目部经理,副经理赵二华为项目部总工程师,就此,实力强大、富有干劲与活力的西铜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项目部组建完成。
一声令下,五公司的一支筑路大军火速集结,跑步进场。2008年底,西铜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拉开了工程建设的帷幕。
大考开题:面对挑战 旗开得胜势必行
一幅蓝图正悄然绘就:大气、磅礴、宏伟,西铜高速公路让人们充满了渴望与希望。
西铜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包头至茂名纵向线在陕西的重要路段,是陕西省“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纵贯全省南北中轴线上的重要路段,在陕境内沟通了陕北、关中、陕南三大经济区,是西安以北唯一的南北向的快速通道和公路大动脉,在全国和陕西省公路运输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连通南北的“黄金大动脉”,西铜高速公路按双向八车道标准修建,被确定位为争创“国家优质金奖工程”。
一张具有挑战性的试卷摆在中国铁建人的面前:西铜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全长5.244公里,工程总造价约11亿元,主要承担9.41公里的西部地区最长高速公路大桥渭河特大桥4.957公里主桥施工任务。该标段是全线投资额最大、科技含量最高、地质地形状况最复杂、施工难度系数最大的项目,是西铜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是被业主和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共同确定为创“鲁班奖”的高标准项目。
“西铜高速战略意义非凡,社会影响重大,对五公司来讲,无论在哪方面都是空前的,都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把这个项目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的完成工程建设,争做全线标准化施工示范项目,把项目建设成为“环保工程、和谐工程、精品工程!”——项目经理临行前,五公司董事长宫元生拍着何红民的肩膀,斩钉截铁地说。对于领导的重托,何红民没有说些什么,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这位具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曾参加过17条高速公路建设,凭借着丰富管理经验立下赫赫战功的项目领军人物,这位显得有些沧桑、老成的河南铁硬汉子,他心里非常清楚:此时再好听的豪言壮语,再响亮的口号决心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带领项目部打赢这场战斗,圆满优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目标,向公司领导、业主和全体员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开弓没有回头箭,越是艰险越向前。
何红民带领大家精心组织施工,靠前指挥、跟班作业、分片包保,及时解决施工难题,全力协调各方面关系,科学组织全段施工。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财力,把一切力量都发挥到极致。
项目部进一步细化工程进度安排,按照确定的工期目标倒排施工计划,包括月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单项计划,节点周期计划,施工计划细化到了每一周、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并全力组织各工区努力完成任务。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特点,项目部实行24小时连续作业,人员两班倒,人歇机不停。全体人员顶风冒雨、废寝忘食、连续奋战、日夜拼抢,全力推进了工程进度,顺利完成了各节点目标。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何红民认识到只有眼睛向内,精细化管理,节约挖潜,不断提高项目的自身的管理水平。他确立了“四高四严”的指导思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严格标准、严格质量、严格纪律、严格要求。
——向管理要资金受益率。靠精打细算的严格财务管理,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他结合菲迪克管理模式,建立起严密的质量、进度、成本等控制系统。整合管理要素,人员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按劳取酬,奖罚分明。
——向管理现代化的硬件要效益。项目为每个施工工地都配备了无线上网设备,使现场信息传递实现高速化,消除了物资供应、机械调用、后勤保障、工序衔接等环节因信息不畅而造成的脱节、延误和损耗。
——向铁的纪律要效益。项目根据不同的岗位,建立了各类严格的规章、制度。落实好这些规章制度,对于项目的高效益运转、提高工程质量和速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以严明纪律来保证规章和各项制度落实。员工只要违纪,一律从严处理。从而使规章、制度给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效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四标段的安全、质量、进度、环保等各项工程指标,都实现了可控、在控,一切都在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
拆提破解:战胜困难 智慧勇气作先锋
尽管在项目开工前,四标段项目部对施工中所能遇到的各备种困难做了比较充分的论证评估,但在工程建设中依然遇到了种种新的难题。
项目合同变更——原合同为西铜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标时适逢汶川大地震之后,进场三个月后为提高公路抗震救灾功能,变更为在西三高速公路东侧新建西铜高速公路第二通道,由此进入了设计——施工——修改——施工的特殊施工状态。
施工方案变更频繁——由于是边设计边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桩径、桩位、墩身结构、支座形式等变更是常有的事,尤其是渭河特大桥主桥方案发生变更,造成废除的桩基就有78根、承台8个、立柱9根、盖梁2个,同时主跨设计采用较为少见的高墩大跨度连续现浇悬臂梁-刚构、钢混结合梁的结构形式(最大跨度165米),这在全国都尚在摸索中,对全体参建人员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经验可循。
征地拆迁工作繁重——因该项目新设计线路要穿越泾河工业园开发区,标段内有11家企业、50户村民临时房屋,苗圃果园6处,水井21眼需要拆迁。由于拆迁难度过大,导致施工队伍不能及时展开,连续作业受限,工程进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劳务施工队伍庞大——因该项目由改扩建变更为新建,导致工程量的巨大增加,从开工至今有54支劳务队伍参与施工,在施工高峰期人数达1900余人,高峰期的生活日常开支每天就需10余万元。项目部本着“量多但不能质劣”的思路,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比如实行“清包工”管理模式,“拨改贷”管理模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铁建人,有一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中国铁建人,有一种筑路人的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中国铁建人,有一种勇于面对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在项目生产调度会上,何红民代表四标段明确表态:虽然合同变了,但我们信守承诺的理念不能变;施工方案变了,追求卓越、铸造精品的信念不能变;协调环境变了,攻坚克难、拼搏奉献的精神不能变;管理对象变了,统筹协调、规范管理的策略不能变。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项目部领导与广大员工集思广益,对合同执行反复沟通、争取双赢;对方案实施,专家评审、持续改进;对外部协调,制定预案、逐个击破;对施工组织,统一调度、重点突破。项目部实行部室主任以上管理人员早会制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安排工地重要事项,协调处理重大问题。深化内部管控,制定明确奖罚制度,确立明确的节点目标,并按时考核兑现。组织员工开展“比质量、赛技术,比进度、赛工效,比服务、赛能力,比干劲、赛奉献,比质量、赛节点”等竞赛活动,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公司桥遂分公司党委书记赵学凌,根据项目管理及工程建设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践行企业价值观 提升发展软实力”、“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号”、“青年突击队”、“巾帼示范岗”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模范示范作用,掀起了团员青年奋勇争先的活动热潮,提高了全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项目部全员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党政工团全力合作、齐抓共管,四标段实现了“质量上台阶、管理上水平、效率上档次”的工作目标,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有力的保障。
科学作答:沉着应对 激情动力创奇迹
有路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河的地方,就有桥梁。
渭河特大桥是西铜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其中跨渭河河道的主桥全长1.28公里,最大跨径165米,最大墩高44.5米,由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承建,于2009年12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5月12日贯通。
由于渭河特大桥穿越渭河漫滩区、黄土台塬区和湿陷性黄土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同时施工中还要面对渭河河水的数次涨潮,其施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再加之渭河桥建设方案和防洪影响评价以及老桥改造方案在报黄委会数次审批过程中,因分歧较大而造成了设备和人员的“三进三出”,对施工进度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主桥停工长达7个月,对总工期计划造成了严重制约。
为了完成业主下达的节点目标任务,项目经理何红民同志亲自带领员工,吃住在一线,想方设法优化施工方案,积极与业主、监理沟通,短短两个月完成灌注桩量高达300多根,创造了西铜高速公路上的又一个奇迹。
2010年4月3日下午3时,随着重达150余吨,长达70米的钢箱梁稳稳的架设到预定位置,由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桥隧分公司西铜项目部承建的渭河特大桥跨西铜一级公路钢箱梁全部架设成功,标志着该项目三工区所有架设任务圆满完成。
完成答卷:筑路丰碑 渭河之滨竞风流
两千年前,伟大的秦人历尽千辛万苦,修筑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留下了一段惊世不朽的传奇。
两千年后,中国铁建的奋进者,完成了西铜高速公路的建设,……谱写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战地凯歌。
总工程师赵二华,面对西铜项目技术复杂、工艺先进的特点,展开创新,提交多个技术方案参与评审,他的豁达睿智保证了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今年27岁的档案室主任韩娜,落落大方、气质出众,作为一名女同志,她不畏艰辛,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安全生产工作之中,凭借女性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连男同志都畏惧的安全工作难题,先后荣获管理处“优秀专职安全员”,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六好党员”、“巾帼标兵”和集团公司“模范青年团干部”。
四标项目副总工程师兼试验室主任涂海燕,全身心投入工作,做试验、测数据、出报告、选材料,她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试验保证,却无法在超负荷的工作面前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才20多岁就患上了肾结石。小疼忍着,大疼吃点药,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她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一直坚持到工程竣工。
春节,在举国合家团圆的美好日子里,西铜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依然顶风冒雪,奋战在艰苦的施工第一线,按照预定的进度挥汗如雨。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大年三十,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经理何红民和远道赶来探亲的家属们围坐在职工食堂,一起吃年夜饭的感人画面。
无数的难忘,凝聚着项目建设者的艰辛与付出;无数的难忘,刻画着中铁人的少无私与忠诚。截止工程竣工,项目累计获得管理处奖金1700多万元,被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西铜管理处授予劳动竞赛“优胜施工单位”,在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西铜管理处的廉政综合考评中,获得廉政综合考评“二等奖”和党风 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优秀奖”(单项奖)的先进荣誉。
建设者是如此的朴实,又是如此的可爱。对他们来说,为了确保西铜高速公路按期优质地完成,付出再多也无怨无悔。
路,便是一条经济动脉;一条路,便是一个经济走廊;一条路,便是一方地方发展腾飞的助跑线。艰巨的任务、艰苦的环境、艰辛的劳动,凸显了当年铁道兵坚强的意志。在关中大地的渭河之滨,五公司再一次作为中国铁建人的一员,奏响了一曲人与大自然搏斗的英雄乐章……
这是一群为了助推西部经济腾飞的人,这是一群职守道路领跑一方的人,这是一群无私忘我,无怨无悔的人,这是一群坦荡勤恳,乐于奉献的人。是他们用汗水铺成了西铜高速公路,是他们用智慧铸成了三秦人脚下绵延的丰碑。
2011年12月8日上午,随着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江泽林发布通车令,西铜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极大地缓解了西安以北地区的交通压力,巩固了陕西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枢纽的地位,使得陕西高速公路网日趋完善,主骨架的通行能力进一步增强,满足了沿线经济发展对交通“增量”的需求。同时,西铜高速公路不仅是一条高速公路,更是连接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条“生态环保路、红色旅游路、华夏寻根路”,它将为促进西铜经济一体化,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陕西省旅游业大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让秦川大地再写盛世华章。
中国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22号外经贸大厦6层东区邮编:100037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中国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