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
- 2月
-
工程建设企业境外市场环境分析
2023 年度入榜全球最大 250 家国际承包商的 81 家中国企业,共完成营业额 1179.3 亿美元(2022 年营业额),占据全球市场 27.5% 的份额,其中在非洲市场份额 63.0%,在亚洲市场份额 54.3%,在中东市场份额35.6%,在拉美 / 加勒比市场份额 24.8%,在澳洲市场份额 19.9%,在欧洲市场份额 9.5%,在北美市场份额 1.7%。中国企业的主要市场在亚洲、中东和非洲,占据中国企业全部营业额的 79.3%。
本期结合行业专家对当前国际工程市场形势的分析,从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一带一路”工作联络部组织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编写的《工程建设企业境外合规经营指南》中,选择中国工程建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 6 个重点国别市场(巴基斯坦、新加坡、尼日利亚、阿联酋、俄罗斯、加拿大),分享该国对外国投资的市场准入、对外国公司承包当地工程的规定、该国整体营商环境、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以及投资风险和投资机会等,以期对中国企业分析研究境外市场环境提供相关参考。
- 当前国际工程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袁立
- 巴基斯坦工程承包市场与投资机会分析
- 新加坡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准入
- 尼日利亚工程承包市场与投资环境分析
- 阿联酋营商环境、未来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
- 俄罗斯工程市场准入与未来发展预测
- 加拿大工程承包市场环境及投资机会分析
-
- 1月
-
PPP新机制解读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实施近十年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公共服务、拉动有效投资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PPP新机制作了系统规范。
如何理解《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以及 PPP 新机制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对工程建设行业和施工企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新机制与以往的 PPP 政策相比,有哪些异同?如何看待 2013年至今的PPP政策及走向?未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市场将会有哪些新机遇、新“蓝海”?PPP新机制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企业自身应做哪些调整与部署?本期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指导意见》进行分析解读,对 PPP 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回顾与展望。
- 准确理解 规范实施/THUIFP
-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周兰萍 周月萍 孟奕
- 建筑企业在PPP新机制下的机遇和挑战/韦小泉
- 做真PPP 真做PPP/王震林
- PPP新规后投资项目操作要点的思考/白兆龙
- PPP新机制、新流程、新挑战/金永祥 崔红永
-
-
-
2023年
- 12月
-
资质管理新规解读与改革思考
实行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市场准入,是我国建筑市场监管的重要制度之一,为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提高资质审批效率、统一全国资质审批权限、加大企业资质动态核查力度、强化平台数据监管责任等十个方面做出相关规定,旨在推动建筑市场监管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用好数字化和信用手段,构建诚信守法、公平竞争、追求品质的市场环境,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理解《通知》的出台背景,旨在解决哪些问题?目前的施行情况如何,解决了企业资质管理中的哪些突出问题,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和行业企业发展实际又有哪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原因为何?还有哪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与转型升级目标,建筑企业自身应做哪些调整与部署?
- 资质管理新规引发行业思维方式变化的若干思考/邓小英
- 当前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政策分析解读/朱兴培
- 统一审批权限 强化过程监督 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侯鑫
- 资质新规对建筑业企业的影响及建议/耿协永
- 对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三点思考和三点建议/卫志强
-
- 11月
-
对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系列政策的分析解读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7 月 14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等系列政策陆续发布。9 月 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工作机构,负责统筹协调、跟踪问效。
那么,如何分析解读《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以及近期密集出台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和具体落实措施?其对工程建设行业和广大民营建筑企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民营建企生存发展中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破解,有哪些藩篱需要破除?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提振民营建企发展信心、激发民营建企发展活力、促进民营建企高质量发展有哪些积极作用,又有哪些现实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 民营建企生存发展现状及发达国家建筑业发展的周期性启示/伏祥乾 宋海龙
- 民营建企发展展望及有关建议/伏祥乾
- 为民企持续健康发展敲响“定音鼓”/班艳民
- 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系列政策及民营建企发展的思考/何咸军
- 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考/孙忠成
-
- 10月
-
2023上半年建筑业市场政策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发展路上喜忧参半。“喜”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持续修复,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且增速不断加快;“忧”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复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本期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行业重点领域政策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对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以及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城市综合开发、机场、港口与航道、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形势展开判研,以为行业企业的市场布局、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张辰宇
- 宏观政策解读/朱小溪
- 重点领域政策解读/王 潘
- 传统领域行业市场分析/张 阳
- 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分析/王永胜
- 相关研判与建议/史 洁
-
- 10月
-
2023上半年建筑业市场政策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发展路上喜忧参半。“喜”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持续修复,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且增速不断加快;“忧”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复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本期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行业重点领域政策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对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以及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城市综合开发、机场、港口与航道、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形势展开判研,以为行业企业的市场布局、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张辰宇
- 宏观政策解读/朱小溪
- 重点领域政策解读/王 潘
- 传统领域行业市场分析/张 阳
- 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分析/王永胜
- 相关研判与建议/史 洁
-
- 10月
-
2023上半年建筑业市场政策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发展路上喜忧参半。“喜”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持续修复,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且增速不断加快;“忧”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复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本期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行业重点领域政策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对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以及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城市综合开发、机场、港口与航道、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形势展开判研,以为行业企业的市场布局、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张辰宇
- 宏观政策解读/朱小溪
- 重点领域政策解读/王 潘
- 传统领域行业市场分析/张 阳
- 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分析/王永胜
- 相关研判与建议/史 洁
-
- 10月
-
2023上半年建筑业市场政策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发展路上喜忧参半。“喜”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持续修复,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且增速不断加快;“忧”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复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本期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行业重点领域政策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对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以及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城市综合开发、机场、港口与航道、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形势展开判研,以为行业企业的市场布局、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张辰宇
- 宏观政策解读/朱小溪
- 重点领域政策解读/王 潘
- 传统领域行业市场分析/张 阳
- 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分析/王永胜
- 相关研判与建议/史 洁
-
- 10月
-
2023上半年建筑业市场政策研究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向常态化运行轨道回归。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但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处于“弱复苏”阶段,发展路上喜忧参半。“喜”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零售持续修复,基建投资稳增长作用凸显且增速不断加快;“忧”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拖累经济复苏,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一些结构性问题逐渐显现。同时,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给我国发展带来诸多影响。
本期在对宏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和行业重点领域政策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对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等传统领域,以及水利水电、清洁能源、城市综合开发、机场、港口与航道、生态环保等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进行分析,并对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形势展开判研,以为行业企业的市场布局、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 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张辰宇
- 宏观政策解读/朱小溪
- 重点领域政策解读/王 潘
- 传统领域行业市场分析/张 阳
- 新兴业务领域行业市场分析/王永胜
- 相关研判与建议/史 洁
-
- 9月
-
大商务管理推进过程中的思考
大商务管理是从项目标前经营开始至清欠销号为止的全生命周期,将商务思维贯穿于经营开发、项目履约、分包分供、风险防控、考核兑现等全过程全环节,企业各层级、各系统按照职责分工协同联动,对项目进行高效策划、组织、协调、控制,实现“功能指标业主满意,成本效益企业满意”。推行大商务管理是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经济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很多建筑企业都在强力推进。
本期视点观察,和您一起探讨大商务管理究竟有何魅力,为何会成为很多建筑企业的选择;在大商务管理推进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难题;以及大商务管理体系构建中如何综合考虑内外部多重要素的协同关系等。
- 大商务管理的魅力/高登项目管理
- 对建企大商务管理的认识及难点探讨/代传奇
- 大商务管理体系协同关系的构建/王兆雨 陈会品 赵盼 石妍妍
- 从价值链视角反思和重构大商务管理/孙立坤
-
- 8月
-
走稳走实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当前,建筑行业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顶层设计和政策执行等层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继 2022年3月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后,近日,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将围绕基础通用标准,以及碳减排、碳清除、碳市场等发展需求,基本建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
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如何?呈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出现了哪些新的业务和商业模式?推进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和阻碍?
- 关于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思考/张家维
- 建筑业绿色转型之路的现状及问题/王秀龙
- “双碳”目标下工程领域的新趋势/王治国
- 建筑装饰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何旭
- 铁路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王恬 马跃龙
-
- 7月
-
中国国际工程企业本土化建设的系统思考
本土化战略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子战略。中国工程企业在全球国际工程市场所占份额多年稳居第一,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的本土化建设进程远远落后于其业务发展的速度。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大形势和国际工程市场的急剧变化,中国国际工程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本土化建设成为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的一个关键短板,大家对本土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达成共识,但对中国国际工程企业本土化建设的特点、难点、做法和目标都很模糊。
本期视点观察,特邀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电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宋东升,从“什么是国际工程企业的本土化”“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本土化建设”“本土化建设的现状与困难”“本土化建设分级”“如何建设深度本土化”等视角,对国际工程本土化建设进行深入剖析,助力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直面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共创国际工程市场新未来。
- 什么是国际工程企业的本土化
-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本土化建设
- 本土化建设的现状与困难
- 本土化建设分级
- 如何建设深度本土化
-
- 6月
-
“一利五率”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国资委将中央企业2023 年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旨在推动中央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本期视点观察,与您共同探讨,央企经营指标体系的数次变更与调整,折射出了哪些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这些转变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什么影响?不管是央企还是民企,在“一利五率”考核指标落地过程中,如何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战略,多维度协调推进?
- 从战略高度落实“一利五率”经营指标体系/张春光
- “一利五率”:发展理念的新变化/何旭
- 央企经营考核指标变化对建企的影响/梁华龙
- 民营建筑企业也应调整自考指标/陈如华 杨扣军
- 从“一利五率”看七大建筑央企的高质量发展/吴 化
-
- 5月
-
市政工程行业民营企业生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尤其在当前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格局之下,民营经济发挥着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建筑业细分领域之一的市政工程行业,涵盖专业领域多,政府建设投资巨大,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 聚集了较多的民营企业。为此,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民营企业分会课题组,以全国活跃的市政工程行业民营企业为调研对象,对其生存现状、面临的主要困难、困难产生原因、下一步的发展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思考。现节选其中部分内容,希望能够对进一步解决市政民企当前的困难、改善其营商环境、提升其发展动能,凝聚发展信心、推进建筑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 市政工程行业民营企业的现状
- 我国市政工程行业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 对市政民企困难产生原因的思考
- 结合国家形势与民企面临困难提出的建议
-
- 4月
-
倾听“两会”的行业之声
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吐露心声,建言献策。本期,我们将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其对行业企业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工业化转型、城乡发展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 进一步支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陈卫国
- 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宋海良
- 设立环保类项目资金专项账户 推进环境领域职业资格建设/李书鹏
- 关于推进全社会协同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提案/周 荃
- 加大装配式建筑推广力度 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袁斯浪
- 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扫清“路障”/苏跃华
- 抓住“十四五”窗口期 普及农村绿色建筑/钟宝申
- 从“好房子”到“好街区” 探索城市运营新模式/吴 晨
- 探索以中国式现代建筑设计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李兴钢
- 设计行业需要一个符合行业发展水平和时代要求的价格标准/冯 远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加速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韩永刚
- 建立健全新型建筑产业工人技能考评及社会保障体系/殷翠平
- 强化建筑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宋海良
- 服务产业工人转型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质量强国建设/邹 彬
-
- 3月
-
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建设面面观
近日,《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全面取消劳务分包,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必须采用自有工人施工,或者分包给全资、控股或参股自有专业作业企业施工,不得分包给其他专业作业企业或个人。针对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建设及在此基础 上的产业工人培养,目前已有 13 省份跟进发文,试点区域仍在增加中……建立自有建筑工人队伍成为行业热议话题。
本期视点观察,各位企业管理者就将和您一起探讨,到底有无必要建立自有建筑工人队伍?如建,哪些领域,哪些工种适合,如何建?在建设自有工人队伍过程中,企业有哪些困惑和难点,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 走好建设自有建筑工人队伍新路/刘焱华
- 建筑工人自有化面临的新挑战/漆占强
- 建筑央企的“母揽子干”/马跃龙
- 自有施工队伍建设的探索:劳务小包/刘 华
- 多方合力共促自有工人队伍建设/李海霞 葛家君
-
- 2月
-
优化行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近年来,经济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基建投资,工程建设行业获得了包括专项债、城投债、PPP 和基建 REITs 等多渠道资金支持。但是,由于行业本身具有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占用高、回款慢、回报率不高的特点,从而导致其整体资产负债率高且融资需求旺盛,面临较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压力,大量中小建筑企业持续融资困难。为此,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多家行业企业及研究机构,对122家工程建设类上市公司投融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构建了由会计金融化、资产流动性、供应链占比和投入产出比四个投融资能力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期摘编分享其中部分内容,共同探讨如何高效对接金融资源,优化行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 建企投融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邬瑜骏
- 2022年行业投融资领域的“变”与“不变” /周红亮 刘 欢
- 行业投融资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朱 蕾 刘 东
- 八大建筑央企的投融资能力分析/许 博 张 蘅 张 依
- 行业投融资发展实践及创新探索/马燕明 曲晓辉
-
- 1月
-
借力“专项债” 谋求新发展
“专项债”作为地方政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对于拉动有效投资、保障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规划落地实施等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对建筑企业来说,更可有效借力“专项债”,缓解资金难题,助推自身转型发展。
本期视点观察,就将和您一起探讨“专项债”目前的发行情况、存在问题及风险化解方式;企业如何安全、规范、高效地使用以促进自身发展;从施工企业角度出发,如何提高申报成功率等。
- 专项债发行情况/冯 娜
- “专项债”发行背景及对建筑业的启发/肖楠楠
- “专项债”现存问题及化解方式/张文娟
- 建企如何参与专项债项目/李建安 王 茜
- 提高企业项目申报成功率/郑焕然 沈春光
-
-
-
2022年
- 12月
-
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
从2016年至2021年,全国装配式新建建筑面积分别为1.14 亿平方米、1.6亿平方米、2.89 亿平方米、4.2 亿平方米、6.29 亿平方米、7.4亿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幅度为54%。未来,推进以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带动国内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由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编著《2021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报告》。本期视点观察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与您分享2021 年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和可实现的路径,预测未来趋势。
-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王 丽 周 旭
- 装配式建筑行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高春风 张 艺
- 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趋势/胡国芳 陈金文
- 施工企业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战略/王海山 郭喜宏
- 推进工业化建筑的标准化设计/李晓明
-
- 11月
-
探寻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国家连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并且提出了2025 年、2035 年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建设目标。当前,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已成为推进建筑业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理解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同发展?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协同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瓶颈,目前亟待解决哪些问题?关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企业进行了哪些实践探索?
- 走出建筑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廖玉平
- 智能建造“三化”演进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李晓军
- 智能建造国内外政策及未来发展方向/王睿妍
- 面临的瓶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马跃龙 王 恬
- 智能建造驱动行业变革 建筑工业化引领绿色发展/秦长金
-
- 10月
-
促进区域化走深走实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战略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愈发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十四五”期间,各建筑企业纷纷着手优化调整市场布局,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区域化发展战略。
本期视点观察,从建筑企业区域化战略环境、功能定位、布局思路、发展模式及机构设置和运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区域化布局走深走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区域化走得出,走得稳,走得远/刘雪峰 张小伟 张 晶
- 建筑央企的区域化发展战略/刘 兵
- 区域化发展的谋划、支撑和延展/张述坚
- 建企区域化机构的设置和运营/胡海明
- 区域化发展的几点注意事项/王 斌 杨扣军
-
- 9月
-
对标国际一流 共话建筑业新发展
近年来,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变幻,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建筑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动力在巨变,建筑产业供给体系正依靠科技进步向集成化、精细化、技术密集型升级;另一方面,建筑业服务方式正从过去条块分割、单一环节服务向跨领域、全国化、国际化、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模式转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如何主动拥抱“变化”,抓住新机遇,实现绿色化、低碳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专题旨在通过全面对标国际一流工程公司在数字化、业务一体化、国际化、并购等方面的优秀经验,给当下中国的建筑企业以启迪。
- 福陆:百年巨擎的危机启示/包顺东
- 豪赫蒂夫:世界建筑承包航母的国际化启示/胡 建
- AECOM:从并购走向世界一流/张春雨
- 法国万喜:工程承包-特许经营一体化/彭 宏
- ARCADIS:开启数字化转型新征程/曹佳毅
-
- 8月
-
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共建产业新生态
近年来,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工具,供应链金融受到国家 层面多项政策鼓励,成为了我国服务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 的重要抓手。建筑业具有供应链链条长、产业链中小企业多、 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是供应链金融天然适用的场景行业。
为响应国家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战略,适应建筑行业 变革发展需要,由中国建设会计学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牵头, 组织多家单位,共同编著《中国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专题调研 报告(2021)》。现节选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拆分成五个篇章 分享,以推动建筑行业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推广。
- 建筑供应链金融与发展环境概述/马世昌 刘 梅
- 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经验借鉴/秦 颖 张 敏 夏圣洁
- 建筑供应链金融常用工具及关注要点/岳云飞 曲 雯
- 金融服务创新与建筑供应链金融突破困局/朱 琳 杜 毅
- 数字建造与建筑供应链金融能力提升/温 鑫 朱 蕾
-
- 7月
-
建筑企业资质标准:格局更加扁平化
资质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通行证”,是企业实力 的重要体现,资质改革关乎行业发展全局。近期,国家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新标准”),在企业资质序列、等级、条件、 结构四方面均发生了变化,等级缩减,格局更加扁平化, 当然也加速了企业层级间的竞争。那么,“新标准”到底 有哪些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带来了什么影响?对不同 性质、不同专业领域的企业来讲,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 在资质新政背景下如何更好提升企业竞争力?
- 建筑企业资质标准:格局更加扁平化
- 资质改革后的市场/吴婉芳 唐一月 荆 武
- 新的战场已开启/韩庆松
- 新资质标准下的各方/吴小慧 陈如华
- 新资质标准后民企发展路在何方/徐敬真 李海霞 葛家君
- 以此次资质改革为契机/文 强
- 新资质标准下企业的发展方向/曾佳明
-
- 6月
-
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
近日,住建部发布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 范》,将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于今年 4 月 1 日起实行。 能源局也下发了《2022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 风电光伏,有序推进水电核电重大工程建设。“十四五”时期是 碳达峰的重要时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不同行业间的协调配合。 在此背景下,建筑行业亟需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作用,进行 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那么,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有哪些方向? 目前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探索出了哪些可实现的路径?
- 建筑业绿色转型的四个方向/包顺东
- 绿色转型 建筑业任重道远/吴小慧 陈金鑫
- 实现建筑行业绿色化的路径措施/孙 文
- 绿色施工的实践与展望/王春杨
- 以“立先”目标推进绿色转型/李海霞 葛家君
-
- 5月
-
共绘“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近日,为指导和促进“十四五”时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初步形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体系框架,建筑市场运行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筑市场秩序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建造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并提出七大主要任务。展望“十四五”,建筑业有哪些发展方向?企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需要重点培养哪些能力?
- 从建筑业“十四五”规划看行业前景/包顺东
- 为建筑业改革创新提供动力/肖三秀 方向升
- 新时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李 斌
- 建筑业“十四五”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樊卫勋 张 凯 王海媛
- 智慧施工在“十四五”的规划和实施/庞明亮
-
- 4月
-
倾听“两会”的行业之声
2022 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 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 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 吐露心声建言献策。本期,我们将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 分享其对行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与建议。
- 加强我国建筑业减碳工作/陈华元
- 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引导产业向绿而行/彭 寿
- 开展既有建筑分布式光伏改造/王 刚
- 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朱惠英
- 提高建筑业数智化应用水平/王传霖
- 加快推动建筑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徐 征
- 加强跨行业协作 推动智能建造高质量落地/王美华
- 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杨国强
- 鼓励地产和建筑企业走EPC、装配化道路/陈锦石
- 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建设/何文波
- 加快智能建造人才培养/丁烈云
- 构建数字化建筑劳务平台 破解农民工管理难/张义光
- 规范我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陈华元
- 加快我国工程技术标准国际化对接/张永波
-
- 3月
-
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的施工企业
建筑行业为订单驱动型行业,其需求主要来自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 资建设等。2021年以来,在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影响下,我国房企债券违约数量 增加、违约企业规模更偏大型化,且影响范围波及更广。受此影响,施工企业, 尤其是以房建工程为主业的施工企业在新订单获取、项目推进和结算、现金流平衡、 盈利能力以及自身偿债等方面均面临更大压力。那么,房地产调控政策对施工企 业造成了哪些影响?相关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创新,改变经营策略?如何进行风险 的识别与预警,从依靠市场红利转变为依靠管理红利?结合司法实践,建设工程 优先受偿权又该如何认定?
- 以新的发展逻辑实现新的跨越发展/赵星远
- 调控政策对施工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孙泽龙
- 从市场红利转变为管理红利的探索与思考/白宝军 曾 江
- 房地产企业破产 谁的债权更优先/刘 畅 罗皓之
-
-
-
2021年
- 10月
-
“双碳”目标下的建筑业: 绿色低碳将成发展“底色”
碳达峰、碳中和是当前中国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它将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3 以上(包括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建筑相关行业碳排放),而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 20 亿平方米,从建筑的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到废料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均会产生碳排放。那么,在绿色低碳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今天,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路上,建筑业会发生什么变革?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又有哪些新的业务增长极?战略布局要如何调适抉择,又有哪些实现路径?
- 建筑行业碳中和实现路径
- “双碳”目标对建筑业的影响
- “双碳”目标下的中国建造
- “双碳”进程中企业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 坚持“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协同发展
- 培育风光电新能源业务增长极
-
- 9月
-
面对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今年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澳无限期暂停经济对话、全球流动性宽松及市场预期、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钢材、水泥、砂石、混凝土、铜等建筑材料价格普遍出现大幅上涨。5 月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介入后,建材价格有所“降温”,但在国家对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管控保持高压的态势下,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本期,我们一起关注建筑原材料上涨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探讨如何进行成本管控、索赔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对调价机制的建议等。
- 面对建筑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 建材价格持续上涨的背后
- 铁路施工项目砂石料成本管控风险及对策
- 加强供应链管理 建立各方互信机制
-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
- 从法律视角看建材价格上涨
- 关于商品混凝土价格调整条款的补充建议
-
- 8月
-
“十四五”新风口:城市更新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内容涵盖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县域城镇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态修复等方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时期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相关政策也进入密集出台期,“城市更新”成为当下热议的高频词汇。本期,我们将对城市更新的相关概念和政策进行解读,为施工企业挖掘未来城市更新业务机遇,培育业务能力提供参考。
- “十四五”新风口:城市更新
- 城市更新的重要内涵
- 从八个方面全力实施城市更新
- “三个坚持”推进城市更新
- 城市更新实践需注重“四新”
- 建立城市更新评价体系
-
- 7月
-
“评定分离”:将定标权还给招标人
自2019 年 12 月 19 日,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监管的指导意见》(建市规〔2019〕11 号)中明确要求“探索推进评定分离方法”以来,河南、广东、四川、安徽、浙江、江苏、青海、河北等多地相关部门陆续发布政策,要求在招标评标中推行或者试点“评定分离”,各地对于招投标活动中“评定分离”的探索和呼吁声不断增强,意欲实现招标人责与权的统一,保证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那么,行业内如何看待“评定分离”这种模式?它可以解决现行招投标中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相关的配套建设需完善?
- “评定分离”:将定标权还给招标人
- 评定分离需解决的问题
- 评定分离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 “评定分离”的探索还需较长时间
- 关于“评定分离”的争议
- 从法律视角看施企的内部招标
-
- 6月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视点观察,让我们共同关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可实现的路径。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视点观察,让我们共同关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可实现的路径。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视点观察,让我们共同关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可实现的路径。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思考/邓尤东
- 建企数字化转型难点及措施/陈 凡 蒋国佼
- 建企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张浩宇
- 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黄 河
- 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张 骥 刘立慧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思考/邓尤东
- 建企数字化转型难点及措施/陈 凡 蒋国佼
- 建企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张浩宇
- 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黄 河
- 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张 骥 刘立慧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思考/邓尤东
- 建企数字化转型难点及措施/陈 凡 蒋国佼
- 建企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张浩宇
- 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黄 河
- 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张 骥 刘立慧
-
- 6月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系统明确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方向、重点和举措,开启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很多企业也都在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本期视点观察,让我们共同关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可实现的路径。
- 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篇章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再思考/邓尤东
- 建企数字化转型难点及措施/陈 凡 蒋国佼
- 建企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张浩宇
- 工程公司的数字化转型/黄 河
- 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过程管理中的应用/张 骥 刘立慧
-
- 5月
-
《民法典》时代到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称《民法典》),已于2021 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与此相配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同步颁发。《民法典》对建设工程的发包、承包、分包、情势变更、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认定、价款纠纷的解决、施工侵权行为以及施工安全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将对施工企业的权利保护产生深远影响。本期,我们就将探讨在《民法典》背景下,施工企业面临的法律问题,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建议,共同迎接《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 《民法典》时代到来
- 《民法典》时代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许震宇
- 《民法典》时代关于“挂靠”施工的若干问题/陈加曹
- 《民法典》时代的建设工程保理业务/周月萍 孟奕 江杰慧
- 《民法典》对施工招标文件实质内容的司法规制/生青杰 李冠军
-
- 4月
-
倾听“两会”的行业之声
2021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立足新发展阶段,建筑业坚定贯彻新发展理 念,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吐露心声,相关行业的代表也纷纷就有关建筑业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建言献策。本期,我们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其对行业企业绿色生态可持续,产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建设,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以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新赛道的思考与建议。
- 加快出台优化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机制相关政策
- 将《建筑法》提升为《工程建设法》
- 推进企业“法商融合”治理
- 加快推进建筑业低碳发展
- 加快建设绿色化基础设施 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推进“生态价值化系统”试点建设
- 推进城市更新
- 加快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建设
- 加大城市群、都市圈及美丽乡村建设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推动工程软件国产化
- 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 加快推动建筑行业大数据应用发展
- 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 建立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
- 加大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力度
- 推进装配式建筑 提升标准化水平
- 开展全国工程建造大师评选 助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 关于建议评选全国工程建造大师的建议
- 推进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
- 优化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 合理降低企业负担
- 进一步落实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
-
- 3月
-
变“游击队”为“正规军”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针对国内当前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老龄化现象突出、技能素质低等问题,提出了4方面11项主要任务,明确了2025和2035分阶段发展目标。变“农民工”为“产业工人”,变“游击队”为“正规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工人产业大军,为推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工业化转型,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那么,站在施工企业的视角,现阶段建筑工人队伍的建设到底存在哪些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企业理解的产业工人是什么样的,需要各方提供哪些支持?在专业化产业工人打造上,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 变“游击队”为“正规军”
- 破解建筑业劳动力发展桎梏
- 建筑产业工人培育路径探究
- “三部曲”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 大力发展专业化作业企业
-
- 2月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我们的施工企业,正将这一壮丽蓝图一步步变为美好现实。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的现在和未来,剖析其给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看看企业在这里的谋篇布局。
- 聚焦粤港澳大湾区
- 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及未来
- 谋篇布局 准确识变
- 乘势而行 适时而动
- 大湾区建筑市场现状分析
- 加大市场投资开发力度 实施优势产业布局
- 基于大湾区市场的战略构思
- 大湾区建筑市场拓展
-
- 1月
-
压实责任 提升品质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首次明确了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内涵,依法界定建设单位应履行的质量责任,着力构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工程质量责任体系。进一步压实了责任主体,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时代的到来,工程质量增加了哪些新内涵,对工程质量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与工程质量管理实现融合?这一改变对五方主体尤其是对建设单位意味着什么?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
- 压实责任 提升品质
- 新时代 新内涵
- 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 推进行业转型发展
- 首要责任制之后的建设单位
- 《通知》对施工单位影响几何
- 智慧工地之质量管理
-
-
-
2020年
- 12月
-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创新组织管理模式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那么,新型建筑工业化到底“新”在哪?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该如何实现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等与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 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 以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实现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 新型建筑工业化到底“新”在哪
- 关于装配式建筑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考
- 联合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
- 加快BIM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的应用
-
- 11月
-
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近日,住建部、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那么,该如何理解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和任务?行业智能建造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面临什么样的新形势,该如何提升?如何更好地实现由传统建筑方式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转化?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融合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协同发展?
- 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 对方向和任务的理解
- 向智能建造转型
- 以BIM技术推动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 建立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融合发展的纽带
- 智慧交通建设的现在和未来
- 落地数字建造技术 破解智能建造难题
-
- 10月
-
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
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决定在全国房地产开发项目,以及北京市、浙江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有条件的国有资金投资的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项目进行工程造价改革试点。其中“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推行“清单计量、市场询价、自主报价、竞争定价”工程造价新模式,可以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尤其受到行业关注。
那么,该如何理解《方案》,尤其是“一取消一停止”政策?又该如何认识现行的定额计价模式?土建尤其是房建等施工领域的造价现状如何?行业内对工程造价模式有哪些好的探索和实践?
- 进一步完善工程造价市场形成机制
- 领会“一取消一停止”政策
- 推动市场定价机制的建立
- 土建工程前期造价管控现状
- 房建工程的“量价分离”和成本控制
- 量价分离成本管理的探索
-
- 9月
-
资质改革:减“束缚” 降“门槛”
近日,住建部公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在维持工程勘察、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资质标准框架基本不变的同时,按照“能减则减、能并则并”的原则,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为建企减轻了资质“束缚”,降低了准入“门槛”。
那么,资质改革后,对大中小企业,对资质数量、等级不同的企业影响几何?行业竞争将呈现什么样的新格局?在资质淡化的趋势下,未来市场新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 资质改革:减“束缚” 降“门槛”
- “学历”“能力”孰是孰非
- 建筑行业洗牌在即
- 资质弱化后未来市场的竞争
- 资质改革对水利建企的影响
- 对《征求意见稿》及资质改革的几点建议
- 资质改革后的资质管理工作
- 抓住资质准入门槛降低的机会
-
- 8月
-
新基建 新机遇 新发展
新基建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被正式在国家决策层面提出。2019年年底以及2020年年初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下,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基建投资,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并首次将“新基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本轮新基建的概念可以初步归纳为,以新型基建为重点,兼顾新兴传统基建发展的又一轮我国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那么,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基建究竟“新”在何处?发力新基建将对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哪些影响,给行业、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施工企业该如何谋划布局,用好“新基建”这一发展机遇,赢得发展先机?一起走进本期的视点观察,分享行业专家与施工企业家的相关观点看法。
- 新基建 新机遇 新发展
- 新基建发展正当时
- 建筑企业的机遇、挑战及发展策略
- 把握新基建的“变”
- 新基建时代国有建企何去何从
- 聚焦数字经营与智造 引领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 智慧建造助力北京2022冬奥会
-
- 7月
-
倾听“两会”的行业之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叠加疫情给国内经济社会运行造成的巨大冲击,建筑业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重点问题说心声、谈建议。本期,我们通过部分提案议案,分享他们对行业改革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倾听“两会”的行业之声
- 对《建筑法》转分包条款的修改建议
- 建设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大脑”
- 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管理体系
- 坚持工程设计审查制度 守住建筑结构安全底线
- 减少在港上市企业行业准入限制
- 切实提高农民工社会地位
- 加强建企产业化工人队伍建设
- 推动“农民工”向“新型产业工人”转型
- 在“新基建”背景下审视智慧城市建设
- 推进钢结构行业产业化发展
- 将疏浚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并给予政策支持
- 推动水环境治理进入IOT时代
-
- 6月
-
PPP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以产出为核心
截至2020年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累计入库项目9459个、投资额达到14.4万亿元。随着PPP项目的大量落地,PPP项目实施全面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已经日益显现。2020年3月,财政部发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绩效管理操作指引》(财金〔2020〕13号)(以下简称“《指引》”),强调规范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工作,明晰了PPP项目绩效的目标、指标管理、监控、评价、组织保障等内容,为规范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提供了具备操作性、指导性的方法和工具。
《指引》一经发布,就在业内引起热烈关注与讨论,有的专家评价其为PPP市场建立长效创新机制的里程碑。那么,较之以往的相关政策,《指引》有何亮点之处?政策落地过程中将会面临哪些问题?对施工企业影响几何?
- PPP全生命周期绩效管理:以产出为核心
- 尘埃落定,PPP项目绩效考核不再迷茫
- 加快绩效考核指引落地 提升政企合作产出效益
- 绩效管理促进PPP高质量发展
- 从项目的微观视角看《指引》
- 基于全生命周期绩效考核的PPP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
- 5月
-
农民工工资支付体系新变革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下称“《支付条例》”)于5月1日起开始实行。《支付条例》对工程建设领域做出了特别规定,包括落实主体责任、明确工资清偿责任、强化监管手段等,打通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各个环节,是建设工程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体系的新变革。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符合施工企业的强烈愿望。
那么,《支付条例》给建设各方带来了哪些影响,对施工单位提出了哪些要求?长期以来,施工行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面临哪些困境?行业企业如何借此机会促进管理水平和管理的提升?
- 农民工工资支付体系新变革
- 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
- 短期内面临阵痛
- 施企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困境
- 对《支付条例》的几点建议
- 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
-
- 4月
-
疫情对行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负面压力,长远来看,也对企业的生产方式、统筹应对能力、供应链体系建设、金融风险抵御能力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对施工企业来说,疫情短期影响怎么算,长期又该怎么干?经此一“疫”,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又有哪些发展新机遇?
- 疫情对行业转型发展的启示
- 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拐点
- 疫情带来的多重挑战和新机遇
- 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
- 谋划新型产业结构和市场布局
- 疫情后国有建企的“变”
-
- 3月
-
疫情下成本管控的法律风险防范
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按下了“暂停键”,各行各业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封城封路”“延期复工”等抗疫措施给施工行业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工期顺延的问题,合同履约受阻问题,工程费用增加的承担问题,劳务工人工资问题,人材机价格上涨问题等都随之而来。施工企业如何消减因疫情导致的项目损失、各项成本的增加,注重相关法律风险防范,做到未雨绸缪?本期视点观察,就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问题。让我们相互扶持、共渡难关。(文中引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均为2020年2月25日前发布)
- 疫情下成本管控的法律风险防范
- 做好疫情期间的成本管控/程三宏
- 不可抗力条款并非合同履约受阻的“灵丹妙药”/王永新
- 疫情下的工期顺延问题/蓝仑山 黄 宇
- 疫情期间工程费用增加的承担问题/许爱国
- 疫情下人工和材料价格上涨的调整途径/王 敏
- 因疫情导致农民工延迟复工的工资问题/朱树英 史鹏舟
-
- 2月
-
为工程总承包发展敲定方向
为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活动,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2019年12月23日,住建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了建设单位承担的风险范围;前期设计单位可以参加工程总承包;支持联合体承接总承包项目;施工、设计资质可互认;并设立了我国工程总承包“双资质”制度,为工程总承包的发展敲定了方向。
那么,《办法》明确了哪些问题,对行业和企业影响几何?现阶段,我们的工程总承包到底做到了什么程度,市场在哪里?在推进中还面临哪些困难,过程中该如何更合理地分担风险?
- 为工程总承包发展敲定方向
- 对规范市场管理具有历史性意义
- 《办法》中值得重点关注的内容
- 力促工程总承包高质量发展
- 看前路,工程总承包市场在哪儿
- 探索工程总承包的转型升级之路
- 工程总承包中的风险分担约定
-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国外探索
-
- 1月
-
《招投标法》迎来大修
为深化招投标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招投标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内容主要涉及提高招投标公开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落实招标人自主权、提高招投标效率、解决低质低价中标问题等八个方面。这是施行近20年的《招标投标法》的首次大修,修订规模及力度空前,在工程建设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那么,此次修订有哪些亮点,对行业、企业影响几何?能否对持续引发社会热议的低价中标起到规范作用,为工程总承包等新业态保驾护航?现行招投标制度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 《招标投标法》迎来大修
- 让修法的“亮点”照亮“误区”
- 为招投标更好更快地开展保驾护航
- 低质低价中标,真的该管一管了
- 适应工程总承包发展新形势
- 完善《招标投标法》的几点建议
-
-
-
2019年
- 12月
-
当传统“中国模式” 遇见国际市场新问题
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ENR国际承包商排行榜入围数量迭创新高,名次连年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的建筑企业与国外的建筑企业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设计和管理能力、资金运作能力、全球采购能力和核心技术方面。当传统的“中国模式”遇到国际市场新问题,国内积累的工程管理经验无法简单复制照搬。本期,我们聚焦中国建企“走出去”的困境、面临的新问题,精选美洲、欧洲、亚洲等不同区域代表企业及典型专业工程公司,分享他们的战略布局、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与经验,以期为我国施工企业提供参考与借鉴。
- 当传统“中国模式”遇见国际市场新问题
- 中国建企“走出去”的困境
- 美国福陆:工程总承包核心竞争力
- 西班牙法罗里奥:从多元到专注
- 韩国现代建设:相关多元化和差异化战略
- 石油天然气工程公司派特法:求变
-
- 11月
-
绿色建筑:新标准 新发展
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发布以来,历经了“三版两修”。2019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宣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次修订重构了评价指标体系,重新设定了评价阶段,增加了绿色建筑基本级,扩展了绿色建筑内涵和技术要求。随着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理念、认识和需求的逐步提高,新标准更多考虑“以人为本”及“可感知”,体现了新时代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要求。
那么,新标准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施工企业对现阶段的绿色建筑是怎样理解的?目前绿色建筑在推广中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践行新标准,推进绿色建筑新发展?
- 绿色建筑:新标准 新发展
- 以人为本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 新标准的修订内容及特征
- 新旧标准之对比
- 新标准亮点突出
- 探索绿色建筑的创新管理
-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绿色实践
-
- 10月
-
工程担保制度进入加速推进期
2019年6月20日,住建部联合发改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建市〔2019〕6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加快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工作目标,从分类实施工程担保制度和促进工程担保市场健康发展做出重要部署,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合法权益。
本期,多位施工企业管理者针对指导意见,分析其改革亮点及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影响;指出现行工程担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讨多种适合工程建设行业的担保品种、担保方式以及推广中应注意的问题。
- 工程担保制度进入加速推进期
- 对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影响
- 不能指望“一针见效”
- 对有效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建议
- 从对保证金的偏好到保函担保的推广
- 工程保证保险进入工程担保领域的优势
-
- 9月
-
解读《政府投资条例》
5月5日,国务院公布《政府投资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9年7月1日起施行。在当前补短板、稳增长、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条例》明确了政府投资范围、主要原则、决策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对依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意义重大,填补了政府投资法规空白。
《条例》与工程建设行业关系密切,从立法层面将多年来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调整和规范。《条例》给工程建设行业、施工企业尤其是其承建的政府投资项目带来哪些利好和风险?公共设施投融资模式能否再迎改革良机?对PPP项目的规范发展有哪些指导意义?垫资条款又将对政府投资工程的施工合同效力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我们邀请多位施工企业管理者及相关机构对《政府投资条例》进行分析与解读。
- 解读《政府投资条例》
- 《条例》对施企的影响和风险提示
- 公共设施投融资模式再迎改革良机
- 《条例》是PPP模式行稳致远的推动器
- 规范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垫资施工
-
- 8月
-
2019上半年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
为使企业对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和未 来趋势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判断,更好地 开拓市场和战略决策,中铁四局集团管理 研究院结合企业实践感知、基于扎实研究 功底,推出了《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9 上)》。重点从行业整体表现、 细分市场表现、代表性企业表现三个方面, 对2019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 并对下半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内行业发展趋 势做出研判。本期,我们将这份来自施工 企业的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进行摘编与分 享,以期对施工企业的战略部署和管理决 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 2019上半年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
- 2019上半年建筑业发展回顾
- 2019下半年建筑业发展展望
-
- 7月
-
《建筑法》亟需大修
4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针对“申请施工许可证”进行了修改:取消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的兜底条款;明确了规划许可证的适用范围和具体类别;放宽了建筑施工许可的资金要求。本次修订使得法律的适用更加明确,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有利于建设单位降低资金成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建筑法》的一些关键条款已经脱离了建筑市场实际,虽经历两次局部修订,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建筑法》作为行业基本法的作用,加快推动我国建筑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及施工企业管理者,纷纷呼吁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变化对《建筑法》进行大修,并提出了相应的修订意见。
- 《建筑法》亟需大修
- 《建筑法》仍需进行大的修订/郭培义
- 《建筑法》本次修订亮点/徐寅哲 索好丽
- 《建筑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张宇翔
- 根据行业发展新变化修改完善《建筑法》/沈德法
- 总承包企业对《建筑法》修订的几点建议/高建航
- 借《建筑法》竖起“垫资”高压线/陈如华 杨扣军
-
- 6月
-
PPP:规范发展 有序推进
2019年3月8日,财政部公布《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称“10号文”),肯定了近年来PPP业务发挥的积极作用,厘清了规范的PPP与隐性债务的界限,对PPP项目规范实施和监管做了更为具体明确的规定。相较以往PPP相关政策,10号文深度回应了PPP市场的热点难点问题,规范力度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我国PPP模式在经历了2014-2017年的高速发展、2018年的深度调整后,2019年,将向规范有序推进。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及施工企业管理者,共同对10号文进行解读与判断,并由此回顾国内PPP发展历程,梳理行业现状,分析未来走势,探讨如何携手推动PPP事业行稳致远。
- PPP:规范发展 有序推进
- PPP模式迈入政策稳定期与成熟期
- 规范过后是春天
- 细管控 归本源 促发展
- 补齐运营管理短板是当务之急
- 10号文后重点聚焦可行性缺口补助项目
- 10号文之后PPP的未来
- 明晰空间 确定界限
-
- 5月
-
牵一发动全身的增值税改革
为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的工作部署,国家税务总局接连发布了包括《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年第39号)在内的六个重磅文件,明确从2019年4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本次增值税改革涵盖了增值税税率、计税方式以及退税等多方面要素,是国家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重大举措。但具体到建筑行业,由于其身处产业链中端,税负、成本受上下游影响较大,本身成本结构的繁复多变,进销两端的剪刀差,都使得其受此次税改影响深远又复杂,效果并不明朗。
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共同针对本次增值税改革,进行税率测算,梳理其对建筑行业及上下游的影响,根据工程造价变化、上下游结算安排、合同变更等策划研究应对方案,从而真正享受税改红利。
- 牵一发动全身的增值税改革
- 深化增值税改革的要点
- 税率下调后的简易计税项目和一般计税项目
- 落实税率下调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 深化增值税改革效果并不明朗
- 税改后建企与上下游主体的博弈
- 税率下调后的民营建筑企业
- 税率下调后新老合同的应对方案
-
- 4月
-
倾听“两会”上的行业之声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宏观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背景下,建筑业也处于大变革的攻坚期。
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吐露心声,相关行业的代表也纷纷就有关建筑业发展的热点、重点问题建言献策。本期,我们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其对行业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倾听“两会”上的行业之声
- 《建筑法》亟待修订
- 以“品质建造”为核心打造世界一流承包商
- 加强执行合理工程建设工期
- 加强传统历史文化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 科学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坚决处理挂靠,取消或限制最低价中标
- 加大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
- 修改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法律法规
- 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
- 加强对建设工程发包人合同履行监督
- 加快推进生产安全事故独立技术调查
- 国有企业要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强化责任
- 加强中国企业海外员工医疗服务
-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 试点双元制职业教育
- 设立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司
- 在新基建中发挥民企更大作用
- 大力推进机制砂代替河砂
- 积极推进住宅全装修
-
- 3月
-
民营建企发展之困与路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立场。各种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空前重视。住建部日前也发布了《关于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通知》,明确从六大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管手段,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促进民营建企持续健康发展。然而,民营建企的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外部环境带来的困惑: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市场竞争中屡受不公平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等。目前民营建企发展中有哪些难点、痛点、堵点?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干货”支持?民营建企未来发展路在何方?又该如何修炼内功,更好地活下去?
- 民营建企发展之困与路
- 民企发展还需政策“干货”支持/汪士和
- 外部环境迫使民营建企迎来深度调整/毛晨阳
- 读懂时代的讯息/吴学懿
- 民营建企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吴 飞
- 民营建企怎样才能活下去/秦浩安
-
- 2月
-
期待更完善的施工合同纠纷领域司法解释
当前,我国建筑业投资经营方式和监管政策已然发生变化,司法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新案件、新问题不断涌现,亟需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施工合同纠纷领域司法解释。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1月3日发布《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并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解释(二)》在规范黑白合同结算、合同无效后的损失分担、司法鉴定、工期、建设价款优先受偿权、实际施工人权利救济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填补了司法实践中施工合同纠纷适用法律方面的空白。与此同时,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部分重大、疑难且争议较多的问题,却没有进行明确,其中的规定细则也存在与其他法律法规精神相悖的情况。期待与之配套的解释尽快出台。
- 期待更完善的施工合同纠纷领域司法解释
- 为施工合同纠纷司法审判再添新翼
- 营造公平与诚信的法制营商环境
- 对《解释(二)》的几点疑问
- 让人喜忧参半的《解释(二)》
- 如何迎接这场“及时雨”
- 从《解释(一)》到《解释(二)》
-
- 1月
-
迈向健康可持续的 PPP
我国 PPP 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在活跃地方经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两年,行业对 PPP 的入库门槛、融资渠道等进行了清理整顿,规范有序成为推进 PPP 模式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基调。近日,在第三届中国 PPP 论坛上,来自政府、咨询机构、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各方代表,围绕 PPP 参与方的行为规范、投融资创新机制、项目评价、区域开发等热点问题,共同探讨如何正本清源,推动 PPP 规范有序发展。
- 迈向健康可持续的PPP
- 规范有序发展PPP模式的九点建议
- PPP项目的后评价
- 公共服务领域PPP规范与发展的五个方面
- 多维度审视我国PPP咨询业发展现状
- 坚持高质量专业引领
- 金融资本参与PPP项目股权投资的探索
- 创新融资机制,营造健康的PPP业务合作生态圈
- PPP模式的荆州实践
- 规范管理 有序推广 高效推进
- 民生类PPP项目未来可期
-
-
-
2018年
- 12月
-
《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再修订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89号)(以下简称《办法》)作出了修改:减少银行出具资金证明文件的事项;取消备案环节;删除了招标代理机构资质管理的有关内容;减少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对以往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再落地、再细化。
那么,《办法》做了哪些修改,如何理解这些修改?将给施工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取消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后,该如何对行业企业进行规范和监管?《办法》还有哪些需要修改和完善的地方?
- 《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再修订
- 抓改革方向 促高质量发展
- 简化形式 注重实效
- 一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
- 备案合同的退出
- 《办法》实施修改建议
- 取消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后的监管
- 取消合同备案 招标金额限制修改
-
- 11月
-
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时俱进
我国绿色建筑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近 年来,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等新技术和理念在行业内广泛 推广,原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未涉及这些新领域,推行 绿色建筑评价新标准就显得尤为紧迫。近日,住建部发布《绿 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这是自 2006 年发布实施至今,继 2014 年修订后,第二次 修订。本次修订,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安全耐久、服务便捷、 舒适健康、环境宜居、资源节约”为基础的绿色建筑评价新 体系;调整了绿色建筑的评价阶段;增加了绿色建筑基本级; 拓展了绿色建筑内涵;提高了绿色建筑性能要求。
那么,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 何让这些新领域和新科技在绿色建筑中加以体现,使其落到 实处?
- 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时俱进
- 发展绿色建筑新标准势在必行
- 《标准》仅是一个开端
- 以技术确保政策落在实处
- 绿色施工应遵循的原则
-
- 10月
-
面对融资难的困扰
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PPP、EPC模式的大力推广,“营改增”给企业财税带来的新挑战等,都对施工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另外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率,但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仍然为资金问题所困扰,可以说,融资困难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那么,目前施工企业总体融资情况如何?施工企业融资难到底难在哪里,有什么内部、外部制约因素?央企、民企融资模式、渠道有何不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
- 面对融资难的困扰
- 从“潜规则”到“守规则”是场持久战
- 建筑企业的融资痛点
- 扩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
- 国企融资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 深受政策影响的央企融资难
- 中小建企的应收账款融资
- 满足不同资金需求的供应链金融
-
- 9月
-
招投标新策新规:创新?无奈?
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标投标活动中,不公平、不公正、不高效、不经济甚至违法违规的事件时有发生,并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巡视监督的重点。为此,也涌现了诸如摇号中标、评定分离、异地评标等许多新做法,或是用“博彩机制”对抗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确定中标人;或是将中标主动权由投标人转至招标人;或是牺牲信息量从而避免熟人的“感情分”。
那么,这种种“公平”本质上是否与招标投标机制的择优、竞争原理相背离,是否伤害了招投标人的合法权益?而面对招投标市场的种种乱象,这些新策新规又是否有其价值?到底是地方相关管理部门的无奈之举,还是创新之举?
- 招投标新策新规:创新?无奈?
- 从“潜规则”到“守规则”是场持久战
- 我们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
- 解放思想,创新方法
- 让企业和个人信用平台服务于招投标
- 对市场现有招投标形式的思考
- 如何改善“逃避式创新”
- “评定分离”需要哪些配套机制
-
- 8月
-
再见,保证金!你好,保函!
为加快推进工程担保制度建设,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18年7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实施工程担保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全面推行工程保函替代保证金制度;7月6日,住建部再次下发文件,明确提出:三年内,各类保证金的保函替代率要提升30%,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工程实行高额履约担保,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全部采用见索即付保函。也就是说,以后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通通不需要现金支付了,建筑企业可以保函的方式缴纳,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不得拒绝。
那么,如何理解《意见》?《意见》将给整个施工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意见》的发布,能为施工企业解决哪些目前面临的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又有哪些困难?
- 再见,保证金!你好,保函!
- 工程担保迈入制度化快车道
- 施工企业的福音
- 尽早尽快推进工程保证担保制度
- 直面保证金的伤与痛
- 保证金转为担保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 正确使用履约保函
- 保证金到保函面面观
-
- 7月
-
劳务实名制将全面铺开
为改革建筑劳务用工制度,开展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做好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2018年5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自2020年1月1日起,未在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登记,且未经过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建筑务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现场,建筑企业不得聘用其从事与建筑作业相关的活动。未来我国建筑领域或将全面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
那么,建筑行业劳务用工乱象能否因此得到改善与解决?对总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实际操作起来,有哪些困难,又如何真正惠及行业发展?劳务工人能否由“游击队”发展为“正规军”,从而促进企业项目施工能力提升,撬动产业升级?
- 劳务实名制将全面铺开
- 深化建筑业改革,突出实名制载体
- 实名制将有力推动产业升级
- 形成全国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天网”
- 摆脱既定思维模式
- 从“实名”到“真实”要过三道坎
- 一年半,施工企业劳务信息流转将如何演变
-
- 6月
-
PPP: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近年来,PPP已成为基建投资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广泛欢迎。但市场过快繁荣背后,却是入库项目质量的良莠不齐,大量“泛PPP”“伪PPP”充斥其中,增大了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2017年开始,从号称PPP“史上最严”禁令的财政部92号文到近日出台的财政部54号文,监管部门共发布了20多项文件来规范PPP发展,并着手清理项目库。随着持续了四个月的全面集中清理暂告一段落,截至今年4月28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至此,火了四年的PPP市场终于冷静了下来,我国PPP市场进入严监管时代。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共同探讨密集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给施工企业和PPP发展带来的影响,退库后的整改策略,以及PPP未来发展方向和新特征。
- PPP: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 夯实PPP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PPP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 去“虚”向“实”,在规范中前行
- PPP退库整改应对措施
- “五个聚焦”助PPP行稳致远
- 正本清源,重整行装
-
- 5月
-
“营改增”两年:几家欢乐几家愁
建筑业迈入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行列已经有两年的时间。整体来看,“营改增”规范了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推动行业产业结构、经营模式转型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但从企业具体实践看,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3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8年5月1日起建筑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建筑业减费降税再次被提及。
那么,“营改增”试点两年以来,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的背景下,行业“营改增”实施情况和效果如何?企业受益几何,面临的困难又有哪些?政策上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企业又该如何调整自己?新实行的10%税率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 “营改增”两年:几家欢乐几家愁
- “营改增”后税负为何不降反升
- “营改增”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 北京地区“营改增”实施情况调研
- 10%税率节点前后的清税调价
-
- 4月
-
来自“两会”的行业之声
2018 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成为新时代行业企业发展的主旋律。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 焦点、重点问题说心声、谈建议。本期,我们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他们对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 来自“两会”的行业之声
- 加快推广工程总承包,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 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认证标准
- 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不能“一刀切”
- 搭乘“一带一路”倡议更好更快走出去
- 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保障
- 好的营商环境是政府和企业彼此适应
- 加快推进PPP立法,解决民企参与难问题
- 推动自有建筑队伍的“三个转变”
- 最低价中标有悖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 关注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
- 尽早制定国家质量促进法
- 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
- 有序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 完善专业作业企业体系建设,助力建筑劳务规范化管理
- 大力发展被动式建筑
- 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雄安建设全过程
-
- 3月
-
促进工程建设各阶段深度融合
为了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活 动,促进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完善工程总承包管理制度,提升工程建设 质量和效益,2017 年 12 月 26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 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立即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的关注 和讨论。有的认为,《管理办法》对标准不一的地方性政策法规以及以往存在争议的发包方式、适用范围、计价方式、结算依据风险分担、相关责任、监管内容和监管环节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有利于企业发挥工程总承包的管理优势。也有的认为,《管理办法》一些表述不够严谨明确,工程总承包 的招标依据缺乏可操作性,与现行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对 接难度。本期,多家施工企业聚焦征求意见稿,对其进行分析 与解读,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 促进工程建设各阶段深度融合
- 工程总承包之路怎么走且看《管理办法》怎么说
- 顺势谋事,转型正当时
- 《管路办法》八大亮点
- 依法合规管理的理念一以贯之
- 个别条款有待商榷
- 推广工程总承包仍需实践与深耕
-
- 2月
-
牵住标准化 " 牛鼻子 "迈进质量时代
为进一步规范工程参建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强化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2017 年 12 月 11 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开展工程质量管理 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建质〔2017〕242 号),就开展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提出指导意见。《通知》围绕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提出四个重点任务,牵住标准化这个 " 牛鼻子 ",承前启后,带领行业迈进 “质量建造”时代。
- 牵住标准化“牛鼻子”迈进质量时代
- 拥抱即将到来的质量时代
- 稳步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 从技术上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 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
- 质量管理标准化在现场的实施
-
- 1月
-
PPP 民十条:吹响民资参与 PPP 的集结号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 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7〕 2059 号),首次系统地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 十条意见(简称“PPP 民十条”),从优化环境、分类施策、 盘活存量、项目示范、择优选择、规范合同、融资支持、规范 机构、评选典型、诚信建设十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吹响了 民间资本参与 PPP 建设的集结号。不少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 指出,这既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政策延续,也是规范 PPP 模 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那么,民间资本与 PPP 的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 应?“PPP 民十条”对破除制约民间资本参与 PPP 项目的困难 和障碍、切实保障民间资本合法权益、推动民间资本 PPP 项目 规范有序发展将产生怎样的作用?
- PPP民十条: 吹响民资参与PPP的集结号
- 当PPP“新酒”第一次装入民间投资的“老坛”
- “一引一紧”促PPP模式行稳致远
- 民间资本大有可为
- 增强政企双方对彼此信用的信心
- 适应PPP项目的新变化
-
-
-
2017年
- 12月
-
2017 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小调整能否产生大影响
为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维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住房城乡 建设部、国家工商总局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 进行了修订,制定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自 2017 年 10 月 1 日起执行,旧版同时废止。与旧版相比,新版主要针对缺陷责任期、 质量保证金条款部分进行了修改,有利于缓解承包人的资金压力,使承发包双方更 好履约。那么,新版合同文本的修订和发布意义何在?将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 理产生怎样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做怎样的调整与改变?
- 修订的意义何在
- 新旧合同条款之对比分析
- 新版合同文本的最大亮点
- 全程切实合同履约是正道
- 对合同管理提出了更严要求
- 新版合同文本让企业喜忧参半
- 新版合同实务要点与风险防范
-
- 11月
-
PPP:“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引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以来,基础设施互 联互通建设成果丰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覆盖区 域广阔、投资领域多元、项目结构复杂、参与主体众多, 运用 PPP 模式解决项目融资缺口,并通过私营机构的 专业管理和机制重建,创新基础设施项目回报机制, 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是用国际语言推动国 际项目的具体实施,容易找到各方合作的共同基础。 近日,在第二届中国 PPP 论坛上,来自政府、咨询机构、 金融机构、施工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代表,聚焦“一 带一路”与 PPP,共同探讨如何以 PPP 模式推动“一 带一路”项目落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
- PPP:“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引擎
- “走出去”的新趋势
- 从绿色中国到绿色“一带一路”
- “一带一路”PPP模式的制度设计
- “一带一路”PPP项目的政治风险管理
- 构建“一带一路”新型融资体系
- 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 境外园区开发运营的创新实践
-
- 10月
-
招投标迎来重大变革
2017 年 8 月 29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修改〈招标投标法〉〈招 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决 定》直指当前行业内“最低价中标的滥用”“围标串标”“阴阳合同”等乱象, 对现行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 立即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决定》的发布, 意味着工程建设行业招投标领域将迎来重大变革。
那么,与现行《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相比,《决定》 进行了哪些修改?如何理解这些修改?《决定》的修改和发布将对施工企业 的招投标工作、生产经营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招标投标领域乃至整个建 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又意味着什么?
- 招投标迎来重大变革
- 探源《决定》内容实质/葛家君
- 为招投标“量体裁衣”/艾 民
- 投标结果第一不一定中标/张 颖
- 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韩庆松
- 从《决定》修改看招投标未来趋势/杨 鹏
- 借修改东风规范合同履约验收/刘 明
-
- 9月
-
建造师管理的新风向标
2017 年 7 月 24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了《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建办市函〔2017〕512 号,简称《新规》),对原来的《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 153 号,简称《旧规》)进行了修订,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规》对新时期注册建造师的定位、要求与执业管理做出明确界定,简化了管理程序,扩大了建造师的执业范围和权限,强化了执业信用管理,成为建造师管理的新风向标。那么,与《旧规》相比,《新规》进行了哪些修订与调整?《新规》对加强注册建造师管理、规范注册建造师执业行为、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 建造师管理的新风向标
- 解内容,析意义,谏意见
- 建造师管理新动向
- 拓宽执业空间和区间
- 着力建设长效机制
- 改在深处更须落在实处
-
- 8月
-
变资质“门槛”为实力“标签”
2017年6月1日,住建部发布了《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对2007年颁布的《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一经发布,立即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不少施工企业表示,征求意见稿充分考虑了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行业资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就资质标准的调整完成行业主管部门定位的转变、行业监管方式的升级,让资质由企业发展“门槛”的角色转变为企业发展实力的“标签”。
那么,与2007年《标准》相比,新《标准》进行了哪些修订与调整?如何理解这些修订与调整?新《标准》的修订和发布有着怎样的影响?对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施工企业对征求意见稿有何意见和建议。
- 变资质“门槛”为实力“标签”
- 从三个维度看新《标准》
- 新要求、新导向、新提升
- 简政放权宏观背景下的资质管理
- 对工程总承包企业发展的启示
- 主动谋求转型发展之路
-
- 7月
-
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的“瘦身”与“健身”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推进,国务院相继发文取消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住建部就建筑行业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这其中,行业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住建部201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简化企业资质标准,完善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修订出台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明确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的权利、义务,强化执业监督,落实执业责任等。
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必然伴随行业的深化改革与健康发展。那么,如何看待近年来行业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的改革历程?当前,行业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仍存在哪些问题?对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哪些建议?
本期,多家施工企业一起探讨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如何“瘦身”与“健身”。
- 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瘦身”与“健身”
- 革新个人执业资格获取的管理模式
- 个人执业资格制度展望
- 推进单位资质和个人资格双轨制转化
- 个人执业资格改革四部曲
- 给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瘦身”
- 让有技术职称者回归本行业
-
- 6月
-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引领行业变革之路
2017 年4 月26 日,住建部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 号)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旨在指导和促进“十三五”时期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一经发布,立即在行业内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施工企业管理者,将对《规划》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读与评论,共同探讨行业改革与发展之路。
- 施工总承包企业未来工作重点
- 把握行业动态,紧跟市场方向
- 发展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 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共同发展
- 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鸣
- 在《规划》指导下适应新常态
-
- 5月
-
破解PPP实践中的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PPP项目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占总投资额的16.3%。如火如荼的PPP热潮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在参与PPP项目的过程中,施工企业也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如立法迟迟未出,相关法规不衔接、不健全;地方政府缺乏有效引导,协调难度大,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没有形成;落地速度慢,施工产值转换效率低;税收征管不明,税收风险凸现;中标收益参差不齐,企业风险加剧等。破解PPP实践中的难题,需要施工企业理性分析、认真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持续改进,也亟需国家尽快完善政策支撑,规范项目运作,合理分摊风险,构建起促进PPP项目科学实施的法规体系、管理机制。
- 央企参与PPP项目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传统施工企业推进PPP业务的挑战
- 民营企业参与度急需提升
- 期待尽快规范项目运作
- 探索相关法规和管理机制的构建
-
- 4月
-
来自“两会”的行业之声
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本期,我们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他们对行业改革、企业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 加快推进《建筑法》修订
- 完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配套工作机制
- 建立工匠辈出的长效机制
- 进一步推动落实装配式建筑发展
- 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
- 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市场竞争力
- 加快推进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制度
- 提高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水平
- 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
- 建筑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加快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 进一步优化建筑领域保证金制度
- 应将建筑光伏工程纳入工程建设管理
-
- 3月
-
2016~2017:回顾与展望
回顾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93567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略有回升。行业政策频出,各项基建投资继续发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重要区域规划出炉,轨交建设再掀热潮,装配式建筑再获力推,PPP政策迎来高潮……这些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民间资本投资跌入谷底,行业继续面临洗牌和重构,各种挑战不容忽视。
展望2017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和稳增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企稳回升的势头,预计增幅在8.5%左右,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整体规模预计在16万亿元左右。整个行业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企业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广大施工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路在何方?
- 2016行业经营状况概览
- 2016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 2016年的建筑业市场格局
- 2016行业相关政策与投资规划
- 2016年度企业战略行动盘点
- 2017宏观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预测
- 2017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
- 2月
-
审计结果不应作为竣工结算依据
近年来,一些省市的人大常委会 相继出台地方性审计条例,规定“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 以审计结果作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的依据”。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 不流失、监督财政资金合理使用,但是几年的实践下来,业界普遍认为, 这一规定有损自愿、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原则,严重损害了施工企业 的合法权益。不少施工企业反映,结 算审计规定的执行使施工企业获得工程款周期大大延长,剥夺了承发包双方通过和解、调解方式解决争议的权利,混淆了行政审计与工程审价,严重侵害平等民事主体间的意思自治原则,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中立性受到削弱和影响等。
那么,如何看待“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这一规定是如何产生的?给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施工企业对此规定有何评价、意见和诉求?在此规定尚未取消或者修改完善之前,施工企业应该如何加强自身管理,并采取怎样的救济途径,规避政府项目的审计风险?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分析与探讨。
- 结算审计规定使企业苦不堪言
- 结算审计规定应当取消
- 负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 从法律视角看争议的焦点
- 如何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 结算审计规定之改进与应对
-
- 1月
-
为挂靠与转包等违法行为戴上紧箍咒
为总结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经验,着力建立长效机制,2016 年11 月17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并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以期重申、强化对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的认定、查处与管理,对以上各类违法行为形成威慑力,戴上紧箍咒。
那么,《办法》的发布有着怎样的背景?《办法》对挂靠、转包、违法分包等的认定标准做了怎样的调整?如何理解这些调整?《办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整个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办法》进行分析、解读与评论。
- 让企业在阳光下运行
- 在认定上做了细致的调整
- 《办法》最新变动之解读
- 为资质“松绑”,为企业“解绊”
- 还建筑业一片蓝天
- 《办法》进步意义不大
- 工程分包从规范自身做起
-
-
-
2016年
-
12月
-
简化企业资质标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2016 年10 月14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建市〔2016〕226 号,以下简称《通知》),为构建以企业资质、个人执业资格、信用档案及信息公开相结合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方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构建公平、健康的建筑业发展环境注入新动力。
那么,《通知》的发布有着怎样的背景?《通知》中所取消和调整的资质标准考核指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广大从业者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将产生怎样的意义?如何看待行业资质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通知》进行分析、解读与评论。
- 简化企业资质,激发市场活力
- 促进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 重内容轻形式,顺应市场化方向
- 对建造师及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 资质不是要淡化,而是要取消
- 长远来看面临挑战
-
-
11月
-
《纲要》能否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旨在增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能力,优化建筑业信息化发 展环境,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发展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塑造建筑业新业态。《纲要》一出,立即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的认为,相较于《2011-2015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其覆盖面更广、要求更为具体、目标更为明确,对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性意义更强;也有的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不该有标准,行业信息化建设实际与《纲要》中的规划、要求差异巨大,行业信息化建设之路依然漫长。那么,《纲要》的发布能否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注入新活力?本期邀请多家施工企业及IT 服务商对此进行分析与讨论。
- 《纲要》能否为行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 《纲要》相对以往更成熟
- 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该有标准
- 信息化建设路还很长
- 顺应趋势也必须讲究谋略
- 结合《纲要》谈BIM应用障碍
-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
-
-
10月
-
清理规范保证金: 良药还需看疗效
2016 年6 月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 号,以下简称《通知》),从全面清理各类保证金、转变保证金缴纳方式、按时返还保证金、严格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办法、规范保证金管理制度、严禁新设保证金项目七个方面,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对施工企业来讲,此举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但在实操过程中,是否会陷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怪圈?能否实现减负增效的初衷?良药还需看疗效。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通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评论与建议。
- 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
- 让企业轻装上阵
- 规范保证金是实实在在的红利
- 清理保证金,想说爱你不容易
- 也说保证金这点事
- 标本兼治根除保证金乱象
- 让信用成为“特别通行证”
-
-
9月
-
看工程总承包之路怎么走
2016 年5 月20 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4 个方面提出了20 条政策和制度措施,其明确了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揽工程总承包,对项目经理资格要求相对放松,项目招标时评标要求采取综合评估法以避免低价中标,工程总承包项目可分包的内容更加明确等,这都为施工企业发展工程总承包提供了契机。
《意见》的出台,对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解决工程总承包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工程建设提质增效等有着怎样的意义,将产生怎样的作用?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分析与解读。
- 给施工企业带来机遇与挑战
- 《意见》的重要意义与遗憾不足
-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大型综合建筑企业的盛宴
- 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发展
- 聚焦“一带”与“一路”
- 工程总承包的可行性
-
-
8月
-
步入下行通道:2016上半年行业发展概览
2016 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为77462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仅增长7.0%。面对国内外依然复杂严峻的环境以及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降速提质”“三去一降一补”大背景下,建筑业总体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萎缩逐步显现,产能过剩问题仍待解决,行业发展步入下行通道,总产值增速放缓,建筑业增加值增加缓慢。
放眼整个2016 年,基建固定投资持续回升,国家继续深化新型城镇化和“一带一路”建设,并在“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中引导和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进入落地大年,基建工程海外拓展等新机遇显现,建筑企业如何建设自身综合能力,把握住新契机,谋求新的发展之道?
- 上半年行业发展概况
-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位
- 上半年宏观政策与资讯风向
- 谋求新的发展之道
- 2016年建筑业产值预测
-
-
7月
-
《招标投标法》亟需修订和完善
当前,工程建设行业招标投标中存在众多顽症,这与相关法规建设不合理、不完善、不配套、不明确等问题直接相关。比如,现行《招标投标法》把国际惯例中的银行保函的保证人担保制度,变为由中标人提供现金支付的履约保证金担保制度,影响了建筑市场的市场调控和行业的公平发展;关于不得再行签订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合同的规定不明确、缺乏操作性,引起实践中大量的黑白合同;对低于成本价中标的规定不明确、缺乏认定标准和界限,引起行业恶性竞争, 导致工程质量粗制滥造,经济纠纷大量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
为此,不少施工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纷纷呼吁,《招标投标法》亟需修订和完善!那么,现行《招标投标法》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修订与完善相关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招投标法修改完善势在必行
- 问题何在,出路何方
- 多管齐下促市场有序发展
- 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
- 立足公平竞争,完善三个环节
- 从武大早期建筑看最低价中标
-
-
6月
-
四库一平台:开启行业监管新时代
2 月26 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工作的通知》,这是继“四库一平台”建设两年以来,国家为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平台功能,提高基础数据质量,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的新举措。
“四库一平台”建设的完善并全面启用,是规范建筑市场的大势所趋。从建筑企业的资质申请、项目监管、资质挂靠到从业人员挂靠,将倒逼行业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和规范化改革,但由于平台的数据、规则、功能等尚不完善,全面、透明、规范化管理难度依然很大,其作用还有待验证。但不管怎样,四库一平台必将重塑建筑业市场整体环境,开启建筑市场监管新时代。
- 规范市场的大势所趋
- 监管改革的洗礼
- 作用有待验证
- 利器如何打磨
- 以市场和现场行为标准化来改进
- 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 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
-
5月
-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企业创新发展新机遇
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解决制约城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开创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城市规划建设,与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意见》中提出的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发展新型建造方式、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实施城市节能工程、大力推进棚改安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等多项政策措施,将给施工企业的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同时,又将对其生产经营管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 为建筑业“十三五”保驾护航
- 暴露出企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
- 推动资本与技术双创新
- 新兴产业将快速崛起
- 水电施工企业要进入并融入城市
- 装配式建筑:撑起新型建造一片天
- 主动适应新改革
-
-
4月
-
来自“两会”的行业之声
2016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不久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来自工程建设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纷纷就当前行业、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本期,我们通过他们的部分提案议案,分享他们对行业深化改革、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 尽快修订《建筑法》等行业法规
- 重视农民工养老保险缴纳
- 取消最低价中标和各类奖项加分
- 为农民工建养老保险一卡通
- 从职教入手培育一流的产业工人
- 健康快速推进PPP市场发展
- 希望进一步为企业减压
- 加快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立法
- 从根本上解决“僵尸企业”
- 加快社会信用管理立法
- 建立培育“工匠精神”的长效机制
- 加速推动高铁大规模“走出去”
- 加快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立法
- 完善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 完善工程优先受偿权司法解释
- 完善科技创新活动评价管理
- 没必要设置设计甲级资质条件
- “栖居式”廉租公寓取代工地临建
-
-
3月
-
行业呼唤一部怎样的《建筑法》
2015 年11 月,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熊士泊指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环境、工程建设参建 各方的利益格局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建筑法》的一些条款已经不相适应,需要进行调整。目前,《建筑法》修改已列入立法计划,建筑市场监管司正在按照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发展导向、目标导向、稳妥推进等原则积极开展工作。
那么,1998 年颁布实施的《建筑法》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行业究竟呼唤一部怎样的《建筑法》?修订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法律修订能否解决当前建筑市场的诸多问题,引领建筑业健康发展?
- 呼唤一部大《建筑法》
- 真正调整建筑业市场行为
- 让行业发展更有序
- 建筑法应覆盖全国城乡
-
-
2月
-
2015~2016:回眸与前瞻
2015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180757 亿元,同比增长2.3%,建筑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6.86%,所占比重较上年有所下滑。但总体而言,2015 年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处于火热的状态,城镇化政策的出台,更是将国家建设的节奏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城镇 化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棚户区改造工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等,“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三大战略部署,拉动基础建设,这些都强有力推动了中国建筑业的发展。
进入2016 年,国家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没有变,BIM、“互联网+”、PPP、“一带一路”等衍生的机遇也将持续。与此同时,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建筑行业也面临新常态,未来行业整体发展速度将趋势性放缓;去产能、去库存,人口拐点的到来,企业现金流恶化等挑战也如影随形。那么,建筑业怎样在冰点中把握机遇,寻求突围?
- 2015行业经营状况概览
- 2015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透析
- 2015建筑业市场格局
- 2015行业相关政策与投资规划
- 2015年度建企战略行动梳理
- 2016年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
1月
-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拉动行业工业化发展引擎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行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如何提高工程建设效率,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建筑业科技和管理水平等成为了行业和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工业化建筑的推动和发展也由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5 年8 月27 日,住建部发布公告,批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GB/T51129-2015),并自2016 年5 月1 日起实施。至此,这部住宅产业化推行15 年来的首部国家标准终于尘埃落定,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将有据可依。那么,《标准》有着怎样的“中国风”?将如何推动行业工业化发展?其着力解决建筑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又存在怎样的欠缺和不足?面对即将实施的《标准》,行业和企业又该如何主动调整与作为?
-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拉动行业工业化发展引擎
- 迎来工业化发展新机遇
- 开启了万里长征第一步
- “三点”观察《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
- 为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 《标准》助推行业发展再创“蓝海”
-
-
-
2015年
- 12月
资质管理:释放政策红利
2015 年10 月9 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市〔2015〕154 号),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通知》的出台,是政府简政放权、优化资质管理的又一记重拳,也是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与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利好。其取消了多项制约施工管理经营工作和建筑业发展指标,进一步放宽放活建筑市场,让更多具有潜力的中小建筑企业得到更多发展空间,激发了市场活力,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施工企业应如何主动作为来承接政策利好,又该如何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行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竞争、定位等问题?本期的视点观察,邀请了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从多个视角对《通 知》进行深入的解读。
- 把握建筑业资质管理调整契机
- 提振建筑业的重要利好
- 折射出政府的简政放权
- 放宽不等于放松
- 11月
离统一开放还有多远
2015年9月21日,住建部印发《关于推动建筑市场统一开放的若干规定》,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有专家指出,《规定》制定了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配套举措,体现了简政放权、加强监管和优化服务的原则,对建立法制化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平开放、确保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推动工程建设企业转型升级势必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少企业认为,《规定》的出台虽然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政府主管部门的行政行为,破除了一些地区市场的壁垒,但对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状态,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事要做,近期,市场的变化不会很大。建筑市场离统一开放还有多远?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聚焦《规定》,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和探讨。
- 市场统一开放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 迎接市场统一开放的新未来
- 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需多久
- 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需要久久为功
-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 10月
深化对信息化规律的认识
信息化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举措紧锣密鼓地推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信息化规律,大力推进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成为了行业和企业适应新的形势,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对过去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的行业信息化实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总结,挖掘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律与内在逻辑,探寻一条有工程建设行业特色的信息化之路,既显得尤为迫切,又极具重要意义。
本期视点观察,试图站在行业视角,结合中施企协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展开的两次行业信息化问卷调查的有关数据,对工程建设行业信息化实践历程及特点,进行回顾和梳理;对当前行业信息化发展阶段给出分析和判断;对行业信息化取得成绩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探求符合工程建设行业特点和实际的信息化发展规律;并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提出思路和建议。
- 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与分析
- 行业信息化的成绩与问题
- 在实践中深化对行业信息化规律的认识
- 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 9月
建筑业分化已始
201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723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增速自2013年以来持续下滑,为国家公布建筑业总产值数据24年来最低增幅。这种断崖式下跌,充分说明建筑业分化已经开始,中国建筑业发展模式面临严峻考验。
在建筑业的“危机”之年,上半年行业发展总体概况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何?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房地产政策、PPP项目、营改增等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对建筑业影响几何?行业如何在全产业链延伸、走出去、互联网+等方面进行业务布局,如何做好上下游、政企、银企的合作等战略联盟?企业自身如何快速调整战略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
- 建筑业增速呈断崖式下跌
-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盘点
- 上半年行业政策与资讯风向
- 建筑企业如何直面挑战
- 8月
寻找与一流建企的差距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国内建筑市场开工量减少、资金面趋紧日趋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常态”。面对新市场、新机遇、新模式、新挑战,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规划业务模式、提升员工素质成为摆在各大建筑企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对标管理作为一项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是建筑企业应对新形势,探寻发展瓶颈,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开拓力,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被建筑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建筑企业广泛借鉴。
那么,优秀的中央建企在历史沿革、主营业务、组织架构、业务构成、经营结构、发展战略方面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国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建企在业务、经营策略上有哪些差距?如何通过对标这些行业翘楚构筑企业的顶层设计蓝图?
- 建筑行业的新常态
- 对标中央建企找差距
- 对标国际建筑业巨头上台阶
- 构筑“顶层设计”蓝图
- 7月
把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工程建设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在实现高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行业市场主体经营资源不能实现市场化配置等,严重阻碍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理顺行业管理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变得十分重要而紧迫。结合中国工程建设联盟课题组的有关研究成果,我们本期从行业行政管理、法律建设、资质资格管理、招投标管理、劳务管理、担保机制等六个方面,把握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动脉,摸清现有行业管理体制的问题所在,健全和完善现有体制,推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 把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
- 行政体制改革滞后
- 健全法律体系建设
- 规范资质资格管理
- 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
- 劳务管理体制要突破
- 创新行业担保机制
- 6月
民企深改: 破茧成蝶之路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建筑业进入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民营企业,作为建企的重要部分,改革迫不及待,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和困难,如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内部文化建设不足,地区发展不均衡,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新常态,新时期,民企发展现状及形势怎样?打破原有模式遇到哪些瓶颈?如何让改革红利充分转化为民营企业发展的动力,完善现有体制和机制,把握发展机遇?本期结合2015年3月初课题组关于民企深改的专题调研报告,对民企深改之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 民企的现状及特点
- 摸清改革前行的绊脚石
- 从企业体制改革入手
- 正本清源 保驾护航
- 从台湾绿色建筑发展说开去
- 5月
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化进程
2014 年 6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公告,批准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为 国 家 标准, 并 自2015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3T50378-2006) 同时废止。 有专家指出,这个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政策指导和对企业的激励、补贴机制,在绿色建筑推广方面进一步确立了以市场为主体的地位,逐渐取代过去政府强制推广的方式,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市场化进程。
本期,我们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施工企业管理者,结合工程建设行业和施工企业实际,对新修订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进行分析与解读, 并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层面分析这两个新标准将给施工企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施工企业应进行怎样的调整去适应新标准。
- 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坐标
- 新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详较
- 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解读
- 以创新应对绿色建筑发展新常态
- 从台湾绿色建筑发展说开去
- 4月
来自“两会”的建筑业之声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开幕;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这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来自行业的代表委员们将继续为建筑业谏言献策。
新常态下,业内人士将会关注哪些话题?其中,有作为耗能大户,对生态文明建设责任的思索;有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方针,针对施工企业自身将如何抓住机遇的思量;有在中国高铁大规模走出去的背景下,对企业内部存在问题的积极思考;有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对城市地下管道综合走廊建设的建议;还有对建筑业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权利利益的深刻关注……
让我们一起聆听行业之声,找寻2015建筑业发展脉络。
- 来自“两会”的建筑业之声
- 掀起建筑业“绿色风暴”
- 修建“共同沟”,告别“拉链路”
- 加速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去
-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可为
- 以“流动夜校”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 多管齐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 将解决拖欠纳入法治轨道
- 完善农民工法律维权长效机制
- 落实建筑师负责制时间表
- 混合所有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 构建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打造巨无霸型龙头企业
- 让项目保险制尽快落地
- 建筑业“营改增”税率11%太高
- 依法防止“豆腐渣”工程
- 3月
2015:行业发展盘点与前瞻
工程建设行业2014年发展回顾与2015年发展展望。
- 2014年行业经营状况总览
- 2014年行业相关政策与投资规划
- 2014年企业战略行动梳理
- 2015年行业发展新趋势与新热点
- 2015年建筑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 2月
工程质量治理:利剑出鞘
2014年9月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以建市〔2014〕130号印发《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通过两年治理行动,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遏制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违法行为多发势头,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作用,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方案》发布的背景为何?怎样深刻理解认识当前新形势下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内容?如何严格落实参建主体责任,完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施工企业如何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厉打击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 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两年行动是暖春还是寒冬
- 对建筑企业发展影响深远
- 从容应对建设工程领域新常态
- 新标准将注册建造师推上历史舞台
- 项目经理将载入承建项目的荣辱牌
- 1月
《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新政解读
2014年11月6日,住建部印发了《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建市〔2014〕159号),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原建设部印发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2001〕82号)同时废止。有专家指出,新资质标准响应了完善建筑市场法规建设、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方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简政放权简化资质标准、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国家宏观政策的要求,体现了建筑市场深化改革的趋势和方向。本期邀请多位施工企业管理者,对新资质标准的新调整、新变化及其对施工企业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 新资质标准对施工企业影响几何
- 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新平台
- 以不变应万变
- 新资质标准的主要变化
- 新标准将注册建造师推上历史舞台
- 从新资质标准看企业转型升级
-
-
2014年
- 12月
新版《办法》:企业工法管理新向标
2014年7月1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建质〔2014〕103号印发修订后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同时,2005年印发的《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建质〔2005〕145号)予以废止。如何认识和理解新版《办法》?与2005年版相比,新版《办法》进行了哪些修订与调整?有哪些特点与亮点?作为企业工法管理的新向标,将对施工企业的工法开发、申报、评审和成果管理等工作带来哪些影响?施工企业应进行怎样的调整,去适应新版《工法》,并在其指导下,规范企业的工法管理,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
- 对新版工法管理办法的解读
- 新旧工法管理办法的异同
- 新《办法》的新亮点
- 工法管理重在笃行
-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工法管理
- 国家级工法编写需要注意的问题
- 11月
举步维艰的建筑劳务企业
建筑劳务是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建筑劳务企业作为建筑劳动者的蓄水池,一手拉着建筑劳动大军勤劳致富的梦想,一手拉着国家建筑业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建筑劳务市场缺少有效监管,导致建筑劳务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生存面临诸多困难。本该为建设添砖加瓦的建筑劳务企业,却尴尬地成为了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建筑劳务企业发展到底有多难?难在哪?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对施工企业造成了哪些影响?政府层面该如何对其生存环境加以改善?总包企业该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引导?劳务企业自身又该如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 建筑劳务企业发展难在哪
- 发挥施工企业带动作用
- 提高劳务公司服务含金量
- 共同发展才是存续之道
- 西部建筑劳务企业路在何方
- 做强自有劳务企业
- 10月
《意见》:对行业改革与发展影响几何
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14〕92号)(以下简称《意见》)已于2014 年7月1日出台,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意见》有哪些亮点?将给工程建设行业和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个 5部分、23条、5400字的文件?《意见》给施工企业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带来了哪些启示?施工企业如何顺势而为,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势下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本期,多位行业专家与施工企业管理者对此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分析、解读与探讨。
- 在统一开放市场上共筑建筑业大厦
- 行业改革将走向何方
- 四大转变助推行业转型升级
- 有哪些解决思路及创新举措
- 企业如何调整适应新环境
-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 新形势下企业的三个“不能”
- 9月
建筑业上半年发展情况概览
上半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64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新签合同额33582亿元,同比增幅13%。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续挖掘大数据,对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总体分析与解读。不仅囊括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还包括各省区建筑业总产值及新签合同额、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额、上市建企经营状况,并且细分到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各个领域,以及与施工企业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发展政策的盘点,上半年施工企业重要战略行动分析等,以期对施工企业的战略部署与管理决策有所参考。
- 建筑业上半年发展概况及预测
- 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盘点
- 上半年行业政策与资讯风向
- 建企上半年业务布局新特征
- 8月
聚焦行业改革与企业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工程建设行业也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上。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与改革大势及其对工程建设行业、企业的影响?如何理解新型城镇化及其给行业、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为施工企业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序的政策环境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建筑施工企业又该如何承接改革红利,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日前,在远东宏信有限公司建设系统事业部举办的“十年铸建,融耀远行——远东宏信 . 第八届建设高峰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汇聚一堂,对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旋律下,工程建设行业与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充分、热烈的研讨与交流。
- 宏观形势与企业转型升级
- 在多领域多层次建立动态的平衡
- 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宝藏
- 城市群建设成重点
- 2014年地方投资凸现三大主线
- 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聚焦政府融资模式创新
- 三大平台助力企业改革与发展
- 7月
招标代理机构:还工程招投标一片净土
工程招标代理机构以其人员力量和招标经验方面的优势,对保证招标质量、提高招标效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倍受施工企业青睐,发展也愈发迅速。但近年来,招标代理机构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违法违规交易滋生,妨碍招投标的公平公开公正,损害招投标活动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成为交易各方投诉的焦点和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关注的重点。
本期,多位施工企业管理者及行业专家,问诊招标代理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监管机制、信用体系、机构自身建设、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推动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切实发挥其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有的作用给出了建议。
- 招标代理机构问题不容忽视
- 招标代理机构乱象重重
- 乱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 使招标代理机构更规范有序
- 让招标代理机构对违规说“不”
- 6月
破解行业产能过剩困局
工程建设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时又是我国的传统行业。近年来,地方政府过度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行业进入壁垒低,产业技术水平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退出机制,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等,使得工程建设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投资增长过度问题难以得到市场机制的自我校正,产能过剩问题愈发突出。在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推进转型升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正理性看待并深入研究行业产能过剩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从自身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管理方式变革、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破解产能过剩困局。
- 5月
建筑工业化为何步履蹒跚
近年来,传统人海战术式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使得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不少施工企业纷纷试水工厂化生产。这种新型的工业化建筑施工组织方式,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控制工程成本、落实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为政府管理部门、施工企业、行业协会等行业各方所推崇。然而,高额的成本与投入、较高的实施条件与风险、复杂的技术与管理问题等,也令不少施工企业望而却步。整体来看,行业建筑工业化推进有些徘徊不前,企业工厂化生产显得步履蹒跚。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施工企业管理者,一起探讨行业建筑工业化推进中面临的困境、企业工厂化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行业各方如何促其深入探索、持续推进与快速发展。
- 4月
面对“被”现象:化被动为主动
近年来,“被××”现象一直在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萦绕不断。面对强势业主,“被”招标、“被”保证、“被”征拆、“被”支出、“被”工期、“被”约见、“被”拖欠;面对不良外协队伍,“被”讨薪、“被”暴力、“被”敲诈;面对地方黑恶势力,“被”合作、“被”供料。形形色色的“被××”背后,是施工企业诸多的无奈和负担。面对形形色色的“被××”,施工企业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出击?政府管理部门与行业协会又该进行怎样的调整、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期视点观察,多位企业管理者一同深度聚焦施工企业“被”现象,结合实践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特点、表现,探求化被动为主动的思路。
- 3月
建筑人工费:治亏与止损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观念发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建设行业“用工难”“用工荒”问题愈发凸显,建筑人工成本节节攀升。与此同时,实际支付农民工工资与预算定额规定的人工工资严重倒挂,定额人工工资标准的调整始终处于被动滞后状态,导致建筑人工费的亏损愈演愈烈。有企业综合测算,建筑人工费亏损占到工程总造价的5%。尽管现在造价管理提出“控制量、放开价”的思路,实际上不仅没有放开,而且严重脱离实际,让施工企业蒙受因政策制定不合理造成的亏损。因何亏损,如何止损?本期,多位施工企业管理者以及行业专家,对建筑人工费长期亏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并从政策环境改善、行业深化改革、企业主动调整三个层面探讨治亏的方向与止损的思路。
- 2月
挂靠乱象治理:从行业深化改革中求解
近年来,“挂靠”已成为工程建设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历来广受诟病,却又积重难返。尽管建设管理相关部门颁发了针对工程挂靠的若干政策法规,整顿治理工作也在持续开展,一定时期内也对挂靠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整体来看,行业挂靠乱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甚至在部分领域、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各种“升级版”挂靠,形式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挂靠乱象暴露出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资质管理问题首当其冲。需要进一步突破现有思维,深入推进行业改革,弱化行政手段,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将挂靠乱象治理放在行业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思路下去求解,挂靠问题也许不再是“久治不愈”,而是“自动消失”。
- 1月
电子招投标乱象几何
实施电子招投标有助于节约社会资源和招投标成本,提高招投标效率,解决长期困扰招投标行业的信息陈旧、信息重复利用率低、利用成本高的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工程建设领域的电子招投标出现了诸多乱象,如无全国性的数据标准、接口不开放、存在安全隐患、软件商资质水平参差不齐、投标预评存在寻租空间等,给广大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少困扰。为了规范电子招标投标活动,促进电子招标投标健康发展,多个部委联合制定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并已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目前来看,仍有不少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或亟需改进完善。那么,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电子招投标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对相关参与方尤其是施工企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出台能够解决哪些问题?目前仍有哪些问题无法破解或亟需改进?如何有效治理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乱象,为施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
2013年
- 12月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直指劳务派遣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并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研究起草了《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目前,意见征求工作已经结束,《劳务派遣若干规定》也将正式出台。
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在工程建设领域较为普遍,对不少施工企业来说,已成为弥补周期性、季节性用工缺口的重要途径。此次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直指劳务派遣,意在通过相关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劳务派遣经营的准入门槛,治理乱象丛生的劳务派遣市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实践,切实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那么,如何深入解读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以及将要出台的劳务派遣相关制度规定?新法将对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在适应新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企业用工制度,规范用工形式,减少用工风险,避免劳务纠纷,进而推动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
- 11月
“走出去”为何磕磕绊绊
随着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工程市场,我国的立法、行政和行业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初步构建了“走出去”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然而,相对于近年来对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关于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领域的立法层次较低,法规体系建设滞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考核体系有待完善,使得企业在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遭遇税务、外汇管理问题,导致企业税负加重、资金周转压力加大;另一方面遭遇恶性竞争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扰乱了海外市场的正常秩序,更对我国对外工程承包行业的品牌形象和整体利益产生了较大冲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以保障对外工程承包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间的有序良性竞争,鼓励海外业务开拓,成为众多“走出去”企业的心声。
- 10月
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
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有效应对了“增”的压力,夯实了“稳”的基础,坚持了“好”的导向,强化了“进”的态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与此同时,不少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也提出,当前,理想的建筑市场发展格局仍未建立,制约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的矛盾,供需之间的矛盾,经营市场化与经营资源配置行政化的矛盾尤为突出。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一起,细数在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施工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这些矛盾和困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9月
新版施工合同:对施工企业的双面影响
1999版施工合同在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对解决施工合同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渐显乏力,比如转包挂靠、暂估价项目的管理、迟延结算和支付、暂停施工、缺陷责任、质量保证金返还、合同解除等问题,因合同约定不明确产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市场化日益突出,对于合同文本的专业性和操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业内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修订完善的呼声日益高涨。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 F-2013-0201)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启用。有专家指出,2013版施工合同更好地平衡了承发包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扭转了多年来合同文本不利于承包方的局面,为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公平有序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其对承包人的施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期,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一起,深入分析新版施工合同的新调整、新变化,及其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影响。
- 8月
上半年行业发展轨迹纵览
上半年我国建筑业完成产值60177亿元,同比增长19.3%。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1318亿元,同比增长20.1%。房地产调控不减,探路新型城镇化,交通建设新规划等。企业也在市场分析、业务布局、项目管理等方面采取了战略行动。
- 7月
《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亮点与缺憾并存
当前,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建筑法》《招标投标法》为核心,由各级政府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组成的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然而,建筑市场管理领域各类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从中央政府2009年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来,国家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从全国范围内对建筑市场进行深度规范,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业内更是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有的认为,征求意见稿直指行业肢解发包、违法分包、拖欠工程款等乱象,对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建设、施工、监理、设计等各方主体的行为同时进行了规范,为有效治理建筑市场乱象、全面开展建筑市场监管提供了抓手。有的认为,虽然与此前同类法规相比,征求意见稿内容上更加详尽、涉及面更广,但其并没有从源头上制定解决方案,对于监督及执行方面亦未有明确规定。并且,条例的效用受到现行体制的各种限制,实施后能否发挥应有效应还是未知数。那么,条例的现实意义何在?将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中的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缺陷和遗憾?能否改善施工企业的生存环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期,我们邀请相关各方,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与研讨。
- 6月
企业为何陷入空心化泥潭
施工企业的空心化,是指当前以出借或变相出借企业资质为基础,以承接工程任务而非完成工程任务为手段,以赚取工程建设分包或挂靠利润为目标的经营方式。近年来,面对产能过剩、效益低下、无序竞争的行业现状,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投资回报的巨大反差,不计成本恶性竞争、低价低质偷工减料以及资质挂靠、恶意转包、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工程建设模式逐渐形成气候,不少施工企业呈现出只揽活、不经营的空心状态。
空心化是复杂的市场机制和交错其间的社会管理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当前我国建设领域法治不健全、执法不严格和诚信体系缺失的反映,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价格体系失调的产物。但现实中,人们往往将矛头都指向施工企业,殊不知,偏离实体经营的背后,企业自身也有诸多难言之隐。那么,空心化问题为何会愈演愈烈?我们如何看待其深层次成因?在空心化乱象的治理中,政府行政又将何去何从?
- 5月
2013年中国建筑业展望与预测
总体来看,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比较乐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预计总产值与上年相比增长21.4%,增加值同比名义增长20.0%。建筑业将进入能力竞争时代,产业整合机会增加。建筑业转变增长方式势在必行。
- 4月
463号文:强心针还是冲击波
2012年底,财政部联合国家发改委、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等四部委下发《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向地方政府违规融资发出了严厉的监管信号,引起了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建设各方的广泛关注。
463号文对施工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有的认为,463号文对规范整个工程项目投融资市场来说意义非凡,对施工企业来说更是件好事,至少使企业做BT项目的风险减小了;有的则认为,463号文虽然更有利于BT项目投资人控制回购风险,但同时也给施工企业拓展上游业务带来了难度,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残酷。那么,新政的出台对施工企业而言,更多地是一剂强心针还是一道冲击波?本期,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一起,深入解读463号文及其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并探讨新政下施工企业BT项目投资建设的风险与对策。
- 3月
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市场环境扫描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以施工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为主线,以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座谈研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施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运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环境研究》调研报告。
上期,我们主要为读者呈现了调研报告中的“政策环境分析”部分。本期,我们聚焦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主要从工程建设行业招投标市场、保证金制度、劳动力市场、行业/地方保护等方面,分析现存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相关建议,以为施工企业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对施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相关参考。
- 2月
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环境透视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前,工程建设行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在此背景下,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组成了《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环境研究》课题组,以施工企业所处的发展环境为主线,以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企业调研、召开座谈研讨、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施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运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企业外部环境、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相关建议,以为施工企业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并对施工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提供相关参考。
- 1月
资质管理改革大家谈
我国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从1984年开始推行注册管理,到1989年《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出台,再到2001年《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颁布,以及2007年新《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在引导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发展,维持建筑市场秩序稳定,促进施工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新资质标准的具体实施,现行资质管理制度的缺陷逐渐暴露,资质标准的不合理之处逐渐显现,突出表现在资质挂靠、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行为屡禁不止,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和制约了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为此,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施工企业,以调研、研讨等多种方式,交流了近几年资质管理运行的现状,反映了当前资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资质管理改革和资质标准修订的相关建议。
-
-
2012年
- 12月
南通VS绍兴:双雄的魅力
南通、绍兴建筑业在这近三十年的市场竞争中,体现出了较大的活力和优势。一大批南通、绍兴的建筑企业,从几千万元的地方建筑工程队,快速成长为产值上百亿的建筑企业集团,增速远超全国同类企业。纵观两地建筑业和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既有较多明显的共性,也有不少独特的个性。对两地行业和企业发展背景和历程的回顾,对其发展道路、成功模式的对比研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和经验的总结,抑或对其现存发展瓶颈的探讨,对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建筑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无疑是个不错的视角和切入点。
- 11月
三季度建筑业发展回眸
随着第三季度的结束,2012年全年已经走完了大半。第三季度建筑业发展状况如何?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哪些新走向?建筑企业又采取了哪些战略性新举措?宏观经济与行业政策有哪些新动向?年关临近,建筑业全年的表现又将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 10月
营改增:卸下包袱还是带上枷锁(下)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税制及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重复征税,但受市场不规范因素、工程建设行业及其细分市场自身特点等的影响,施工企业对这场税制改革的反响不一,甚至存在天壤之别。上期,我们集中展示了“带上枷锁”的观点,本期,我们将为读者呈现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另一种声音,看这场税改如何减少重复征税,优化税收结构,如何既减轻企业负担,又增强企业活力,并探讨施工企业怎样承接这一政策利好,将“减负”“加油”效益最大化。
- 9月
营改增:卸下包袱还是带上枷锁(上)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并于2012年1月1日起在试点区试点,自2012年8月1日起逐步扩大试点范围。营改增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完善税制及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避免重复征税,但受市场不规范因素、工程建设行业及其细分市场自身特点等的影响,施工企业对这场税制改革的反响不一,甚至存在天壤之别。
有的企业认为税改非但不能避免重复征税,而且增加了企业税负和资金压力,加大了企业管理难度,削弱了企业盈利水平;有的企业则认为税改可减少重复交税,降低企业生产建设成本,促进企业扩大运营规模、加快技术进步,既减轻企业负担,又增强企业活力。那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到底给工程建设行业和施工企业带来了哪些影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2012年第9、10两期,我们将为您呈现这两种观点的争锋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8月
纵览二季度行业运行轨迹
伴随着宏观及行业经济相关最新数据的新鲜出炉,第二季度及上半年建筑业发展情况也跃然于我们面前。建筑业产值增速下滑趋势是否有所减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增速呈现何种态势?基础建设及房地产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如何?二季度出台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各产业政策为施工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各大施工企业又分别采取了哪些战略行动?第三季度的建筑业发展走势如何?
- 7月
社会责任:不能承受之重
近年来,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农民工讨薪困难等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将施工企业推上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风口浪尖。然而,媒体和公众通常更多地聚焦在“荧光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一方面,一旦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农民工工资拖欠、公益慈善不积极等事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施工企业横加指责;另一方面,对那些诸如依法经营、税收贡献、解决就业等“荧光灯”外的社会责任或视而不见,或将之视为理所当然。此外,相关部门以“社会责任”之名的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不考虑行业及企业发展状况的社会责任索求等等更是给施工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面对媒体、公众、政府、业主、公益组织等各方施加的压力,本来崇高而又神圣的社会责任,却成了强加在施工企业身上的“枷锁”。
- 6月
揭开罚款&收费乱象
当前,涉及施工企业的各种罚款、收费等仍然过多、过滥,不合理、不合法罚款、收费项目仍大量存在,这干扰了施工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徒增了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压力。面对各类乱罚款、乱收费等项目,施工企业往往不堪重负却又只能忍气吞声。
财政、价格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曾多次对这些罚款、收费乱象进行清理整顿,但其实际执行效果为何总打折扣?乱罚款、乱收费问题为何久治难愈?这其中存在着怎样的利益纠葛以及体制机制问题?如何有效治理工程建设行业的罚款、收费乱象,切实减轻施工企业的负担,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 5月
他们为什么百年长青(下)
在分析了10家有代表性的国际知名建筑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核心竞争力之后,本期我们继续联合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研究机构,试图深入研究这些百年老店或行业巨擘的成长沿着怎样相似的轨迹,遵循怎样相同的规律或逻辑,以及他们的成功有哪些共同的关键性因素可资借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工程建设行业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国际顶级建筑企业有哪些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可作参考甚至可以模仿和复制?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这些国际知名建筑企业所呈现出的旺盛生命力和不息发展潜力,对我国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有哪些启示?
- 4月
他们为什么百年长青(上)
纵观国际上建筑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都造就出了一批优秀的建筑企业,其中不乏百年老店。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何在?他们基业长青的“秘笈”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与上海鲁班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选取了十个有代表性的国际知名建筑企业,分上、下两期重点研究他们的成长路径和成功要素。在对各个企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总结他们的成功有哪些共同的、可资借鉴的关键性因素?他们是如何发展成为国际建筑巨擘的?从中可以看出工程建设行业和企业在战略、战术等层面的发展走势是什么样的?期望能对我国工程建设企业的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3月
科技创新乏力的背后
对工程建设行业和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是实现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和必然选择。然而,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和成果相对贫乏,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尤显不足。为保资质或升资质,科技创新往往搞“大跃进”,却在漏洞百出的考核考评之后无人问津;建筑市场不规范,同质化竞争严重,创新体系建设和机制保障不甚健全,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缺乏动力;产学研不能有机结合,科研成果要么纸上谈兵,要么无法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科研资金、研发投入、创新人才匮乏,企业科技创新心有余而力不足……科技创新乏力的背后,施工企业存在怎样的困惑与无奈?所处外部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制约了其创新的动力和步伐?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企业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的方向何在?
- 2月
中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对比
建筑业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其顺利运转是依靠一整套科学的管理体制、法制与机制实现的。综观国际上建筑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以相对舒适的市场环境和相对成熟的制度环境来保障企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不可否认,我国建筑业企业在发展质量上确实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不小差距,但是差距背后,除了建筑业企业自身的原因,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缺陷和矛盾也难逃其咎。本期“视点观察”,试图通过与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我国香港地区等建筑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比,看看我们的市场环境和管理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和缺陷,听听我们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哪些束缚和困惑,并在自我救赎的同时祈祷外部发展环境的改善。
- 1月
项目承包的是是非非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运营平台和经济效益的源头,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关键。在工程建设行业调整经济增长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项目管理出现了新走向:由施工总承包转向推进工程总承包,由施工阶段管理转向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由建筑承包商转向利用资本运营实施项目管理的发展商,由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项目管理转向更多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项目管理能力。因此,创新和完善工程承包与项目管理,是新形势下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然而,长期以来,施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比较恶劣,问题繁杂、矛盾突出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导致企业不得不把规模扩张作为生存发展的第一要务,直接影响着企业对项目承包与管理发展方向的把控和运行模式的选择,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最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
-
2011年
- 12月
“阴阳合同”为何“长盛不衰”
工程建设领域的“阴阳合同”,主要出现于《招标投标法》实施之后。“阳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依据招投标文件签订的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阴合同”则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私下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经过规定的招投标程序且该合同未在建设工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阴阳合同”往往是由工程发包人导演的、以牺牲承包方利益为结果的不法行为。其根源在于我国建筑市场的一些固有顽疾,以及相关监管部门的过度行政干预。其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层出不穷,甚至已成行业“潜规则”。所造成的工程质量和安全隐患,给施工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和严重危害,及其对整个建筑市场秩序的干扰,令人触目惊心。
- 11月
“大干快上”意味着什么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频发,刺痛了整个社会的神经。曾几何时,“决战一百天”“保证月底前竣工”等标语、口号充斥着建筑工地,对速度、高度等的追求激荡在建筑行业。工程建设好似超速运转的“摩天轮”,甚至无视“地心引力”的存在。
在“大干快上”思想的指引下,为了献礼赶时间,为了政绩抢工期,为了形象追进度,无视科学、规律,忽视质量、安全。“献礼”成功皆大欢喜,各种隐患都能忽略不计;要是弄巧成拙成了“献丑”,板子首先打向施工企业。殊不知,在外行领导内行的管理体制之下,在扭曲的政绩观和强势的业主面前,在严峻的外部条件和复杂的生存环境之中,施工企业可谓身不由己、情非得已。
- 10月
“拉郎配”难成“天仙配”
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兼并重组高潮迭起,大型施工企业集团不断涌现。然而,不少施工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集团本身就是通过行政撮合成立的,是“长官意志”的产物,是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属于典型的“拉郎配”。这样的兼并重组往往内耗严重,组织架构、治理机制、薪酬制度、资债处置、人员安置、文化融合等问题重重,使得兼并和被兼并企业都苦不堪言。
“拉郎配”之所以难成正果,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各级政府在企业兼并重组中的作用错位,本该发挥的科学引导和服务变成了盲目主导和强制。忽视企业主体作用,有悖市场经济规则,必然导致“拉郎配”后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而运营负担增加,规模和绩效不成正比,从而与做大做强的初衷背道而驰,可谓“联姻不慎,贻害终身”。
- 9月
地方壁垒大行其道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运行过程中,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只要局部利益不管整体利益、地方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铁路、港口、电力、邮电、水利等行业利用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在本行业、本系统内进行自我交易,导致建筑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某些环节高度集中,少数企业牟取暴利;不少地区画地为牢,对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施工企业采取差别对待的政策规定,提高外地施企准入门槛甚至拒绝进入本地市场,增加外地施企投标限制和运营成本,导致本地施工企业“受宠”过度、缺乏后劲,外地施工企业“受限”过多、举步维艰。人为设置各种壁垒和门槛,不仅给广大施工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和沉重的负担,而且扰乱了全国统一建筑市场的形成,从而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8月
资格证书满天飞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除了全国各地的“明星”工程风生水起之外,每年都会有数十万建筑业从业人员投入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大军之中,“考证热”的结果自然是“资格证书满天飞”。其中,建造师、建筑师、监理师、造价师这四大“师”又因其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考试通过率低等原因,而被戏称为建筑业的四大“当家花旦”。
工程建设行业职业资格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开拓海外市场的需要。然而,制度设计的缺陷和政策落实的走样却导致资格证书泛滥与胜任人员难觅这种供需矛盾长期存在,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也给从业人员造成了诸多压力和无奈。
- 6月
工伤诈骗频频高发
在建筑工地上,游荡着这么一群不法分子,他们中的“招工”把“断手”和“带工”安排进工地干活;“断手”伺机通过假摔、自断拇指、加重旧伤等方式自残;“带工”负责奔走相告、虚张声势;“谈判”冒充家属或律师前来索赔,索赔不成或不满便当场大闹,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企业形象;“老板”则幕后操纵、坐收渔利外加分赃。
施工企业为了不耽搁工期、不干扰正常施工秩序,往往认栽,一次性付一笔工伤赔偿金了事。而这正中了工伤诈骗者的下怀,于是他们变本加厉地敲诈施工企业,由个人作案演变成团伙作案,从流动作案升级为连续作案。频频得手的结果是更加肆无忌惮。那么,如何识别“工伤”与“工伤诈骗”?为何工伤诈骗能屡屡得手、愈演愈烈?如何提早预防和有效解决工伤诈骗案件?
- 5月
建筑方案评审猫腻多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招标,因为不能以设计费作为评标主要依据,因此没有“标底”可言,只能称之为方案征集或设计竞赛。即使有一些投资的比较,也多是根据业主的总投资预算做一个示意性的概算,根本无法控制投资。投资大、造价高的建筑设计之所以容易获得通过,是因为高造价不仅可以使外国建筑师按比例获得更高的设计费,而且项目业主负责人按造价的百分比提成拿到的回扣也越高。在我国,评审组中有一半或更多的成员是本地官员或招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专家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决策权仍把持在地方官员和业主手中。从招标、评审到中标结果都缺乏公示,缺乏“阳光评审”,这为暗箱操作创造了机会。
- 4月
恶意讨薪始末
按照北京市建委的说法,所谓恶意讨薪,其一,通过“民工讨薪”解决工程各方合同纠纷,怂恿民工以群体性讨薪为名,拉横幅、堵塞道路、阻碍交通、封锁出入口、爬楼、爬塔吊、切断水电、冲击施工现场等方式向施工方施加压力,以达到尽快解决的目的;其二,由“黑包工头”蓄意组织、操纵外来务工人员制造事端,造成群体性事件,使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
事实上“恶意讨薪”者喊着为农民工讨薪的口号,以“讨薪”为幌子,其真实目的不是为了“讨薪”或者说“不单单为了讨薪”,而是为了追逐额外的或非法的利益。那么,恶意讨薪者到底谁在背后恶意操纵呢?
- 3月
民工荒缘何凸现
自2004年以来,民工荒就成为每年开春媒体的例行报道内容,今年也不例外,兔年农历新年过后,随着新一轮农民工离乡打工潮的来临,“民工荒”的字眼又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历来,沿海地区都是民工荒的重灾区,然而今年不仅沿海地区招工难,连以往大量输出劳动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闹荒”行列,千方百计挽留外出务工的家乡人。缺工已不仅仅是珠三角、长三角的“专利”,而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对于建筑业而言,由于用工量大、季节性强、工种门类多,用工缺口通常都很大,生产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补员和新增用工的双向叠加,“民工荒”问题凸显。从表面上看,“民工荒”的出现与其工作环境差、工资缺乏竞争力、找不到归属感、思想观念的转变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其深层次原因究竟为何?“民工荒”仅仅是对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考验吗?如何才能在本质上求解“民工荒”难题?
- 2月
直击建筑施工领域权钱浸染高发点(下)
工程建设过程中,来自于业主、监管者及权力机构的无形干预,往往隐藏在暗处却又影响重大,其不正当、不合理的做法不但避规了法律、扰乱了程序,还损害了施工企业正当利益。上期视点,我们从项目决策、征地拆迁、建材供应等环节入手,揭露了建筑施工领域权钱浸染高发点。本期将重点围绕施工企业所置身的环境,直击施工企业遭受的规则扭曲、人为干预、监管者不作为等不合理现象,共思共勉。
- 1月
直击建筑施工领域权钱浸染高发点(上)
近几年,建设领域乱象丛生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项目决策的随意,从屡屡出现的“烂尾工程”“豆腐渣工程”,到随处可见“短命建筑”,都可见一斑。招投标市场上,最低价中标变成发包方无往不利的“尚方宝剑”,围标、陪标、串标等则成为投标方的“解困法宝”,刀来剑往之间,滋生了大量腐败贪污行为。征地拆迁环节,各级主体手段层出不穷,征出多少亿万富翁,拆出多少人命官司。建设物资采购,则是又一典型的“灰色地带”,也是一道投机者的“超级大餐”,不少灾祸事故都能从建材质量上找到根源。层层盘剥之下,速度越来越“快”,成本越来越大,浪费越来越多,难怪有人叹息,工程建设领域看似繁荣,实则一地废瓦烂砾、隐患重重……
有人说建设市场的“水很深”,不少干部被拉下水,成为阶下囚。也有人说建筑领域是一个“真实的、残酷的”的“灰色世界”,施工企业为求生存,摸爬滚打其中,除了被染上各种颜色外,又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倾述。建筑施工领域已成为权钱浸染的高发点,为此,我刊本期集中批露个中种种怪象,直击企业生存的艰难之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