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京沪高铁之后又一项超级工程。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于2009年12月15日正式动工。大桥全长接近50公里,主体工程长度约35公里,设计寿命为120年,预计于2016年完工。大桥落成后,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六线行车沉管隧道,及世界上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将形成“三小时生活圈”,缩减穿越三地的时间。
港珠澳大桥工程简易示意图
2010年,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工程由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三大部分组成,是大桥工程的施工控制性工程,其中,西人工岛工程、东人工岛钢圆筒及副格振沉、东西人工岛之间沉管隧道基础的基床抛石夯平等施工任务由中交一航局承担,一航局一公司具体组织施工。2011年,一航局又承建了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CB03标合同段墩台预制、海上运输、安装等施工任务,成为全国唯一参与了工程技术难度最大、最核心的岛、隧、桥全面施工的企业。
(一)满足世界级跨海大桥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
港珠澳大桥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施工标准最高、应用技术最先进、最具挑战性的超大型“世界级跨海通道”集群工程,由粤港澳三方共建,融三地文化为一体,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杰出代表。整个项目的实施几乎都是创造性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其设计和施工难度在世界范围内屈指可数,一大批关键技术问题急需解决。紧迫的工期要求、全新的技术难度、超高的设计标准,以及白海豚保护区、复杂的通航环境等限制条件和社会关注度高、三地政府共建共管等特点,都对工程实施形成了极大挑战。应对这些挑战,保证大桥建设顺利推进,必须要用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来谋划整个项目的实施,以技术创新为手段解决工程建设的关键难题,才能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
(二)落实岛隧墩项目施工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
确保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优质高效、安全推进,把大桥建设成为设计使用寿命达到120年、世界一流的、融合“一国两制三地”经济文化的跨海集成工程的典范,成为地标性建筑,是大桥建设的目标,也是全体参建单位的首要责任。从公司所承建的西人工岛来说,大直径钢圆筒振动下沉工艺及设备、海上挤密砂桩施工工艺、深水基床抛石夯实工艺及设备等的开发与应用,都必须超越现有的工程技术和施工设备局限;对作为桥梁主体工程桥墩预制施工,如何控制混凝土耐久性,满足120年使用寿命要求,如何攻克桥墩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和关键难题,如何实现工期进度、质量安全及成本效益的协同共进,都需要通过实施技术创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破工程建设中的各个难题,推动实现工程建设的各个目标。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的客观需要
当前,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朝向大型化、规模化、海洋化发展,施工项目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对尖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管理目标呈现复杂化和多元化,这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交一航局作为一家国有特大型施工企业,尽管已经在施工技术水平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但面对港珠澳大桥这个世界级工程的诸多尖端技术工艺、施工难题,所有的技术和经验都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以参与世界级跨海大桥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培育一批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先进工艺、领先设备,占领施工技术高地,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鉴于上述原因,中交一航局在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积极开展世界级跨海大桥岛隧墩施工的技术创新管理实践与探索,推动实现大桥建设目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系工程建设网独家稿件,版权为工程建设网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