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建信条》成为中国建筑打造“文化引领社会责任模式”的标志,从责任根植文化、文化引领责任的视角,打开推进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门。
《中建信条》是中国建筑理想信念的宣言,也是员工各项行动的纲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易军表示:“央企承担社会责任责无旁贷,但我们要成为中国企业担当社会责任的排头兵,由自发转变为自觉、由公司要求转变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则需要从意识形态里去解决这个问题,而这在本质上与企业的文化息息相关。”
从2011年8月开始,一场针对企业文化核心的调研活动在中国建筑陆续展开。访谈调研对象包括中国建筑各级单位高管、中层负责人、一线员工共778人,形成近134万字调研笔录,并收回有效调研问卷6369份。通过分析发现,调查对象普遍关注的是员工、社会、行业、客户,这些正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中国建筑内部经由反复讨论,最终决定从责任这个层面来考虑中国建筑存在的使命,让企业社会责任根植并贯穿于文化的核心体系之中。经过调研诊断、总结梳理和提炼升华,中国建筑重新确立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形成了文化手册《中建信条》。
企业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作为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回答了中国建筑“为何存在、为谁存在”的核心问题。“拓展幸福空间”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对重要利益相关方的责任,昭示着为客户、为员工、为股东、为社会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将自身发展与利益相关方结合起来,构成了中国建筑的企业使命的主旋律,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终极责任。
满意客户。中国建筑是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和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建筑的生存发展依靠的主要是让客户满意,为客户创造价值。中国建筑能为客户创造什么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中国建筑能为客户提供建筑一体化最优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有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房屋建造“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发展优势,密切关注客户的近期和远期利益,尊重并坚定履行对客户的每一份承诺,持续满足客户要求,并与客户构筑长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获得客户的恒久信赖。中国建筑坚定地实施大市场、大业主、大项目“三大”战略,与上百家地方政府和大企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满意客户,奠定了中国建筑快速发展的根基。
成就员工。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本,是企业发展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几代中国建筑人的拼搏与付出,就没有中国建筑的今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也要为员工创造价值,帮助员工的进步。具体来说,第一,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为员工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员工的合理分布和流动,使员工的价值得到展现和升华,这个过程也是使员工能力得到全面锻炼的过程。第二,要为员工成长提供全面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建筑是个大平台,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年轻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奉献自己的才智,在自我提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截至去年底,中国建筑目前有正式职工157011人,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208人,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0人,人才已经成为了中国建筑最核心的竞争力。第三,提升职工幸福指数,让职工群众共享幸福。中国建筑致力于为员工“拓展幸福空间”,营造融洽、和谐氛围,提升员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全系统职工收入待遇普遍提高;公助培训、带薪休假、参观旅游、健身娱乐、定期体检等福利活动的开展,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指数。员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利益成果,也促进了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回报股东。中国建筑是国有企业,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根本的经济责任。中国建筑上市以后,首先要关注股东长期、持续的收益与回报。其次要与各个股东形成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建立健全股东权益保护机制。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强化风险防控,以良好的经营业绩保障股东价值的最优化和持续性,这与国务院国资委所提出的价值管理也是有机结合的。近10年来,中国建筑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分别增长了9倍、22倍,企业的创效能力大幅提高,利润额进入中央企业前10名,中国建筑成为了股东最青睐的投资对象。
造福社会。中国建筑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力所能及反哺社会、造福社会。热心公益事业,营造绿色、低碳、环保建筑,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奉献力量。2005年以来,直接捐资6000余万元,在贫困地区和地震灾区建设10余所希望小学,广泛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帮助3039名困难学生学习成长。在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中,员工不顾生命安危,抢建北京小汤山医院;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建筑竭尽全力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援建,共捐款8000余万元……
董事长易军这样解释拓展幸福空间:“作为建筑地产企业,中国建筑需要全方位的为相关利益方提供建筑一体化服务,不仅关注建筑物本身的功能、高效和环保等元素,还关注建筑带给人们的愉悦与舒适的精神感受,并致力于建造出更多包含美、艺术与文化的经典建筑,同时福祉所有相关利益方,为社会创造多元价值,拓展更多幸福的空间。”
核心价值观映照出中国建筑的责任担当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强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诚信履约的能力,保障项目品质、管理品质、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始终秉承“绩效文化”,通过高品质的服务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和价值最大化。
“品质保障”要求中国建筑和员工树立品质重于泰山、品质高于一切的坚定信念,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益。“价值创造”,强调一切以创造价值为目的,通过团队和个人价值的提升,实现中国建筑集体价值的提升。1997年中国建筑在阿尔及利亚承接了松树俱乐部喜来登酒店工程,仅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当时颇具政治意义的松树喜来登酒店项目,成功保证了非统会的召开,创造了阿尔及利亚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大地震,中国建筑承建的所有工程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一座房子都没有倒塌,被当地媒体誉为“震不垮的丰碑”。
“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和员工处理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矛盾指明了方向,激励着广大员工不断提高工作品质,进而提升生活品质。激发着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帮助别人实现更多的价值。树立如此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建筑更加显活力和生命力。
中国建筑董事长易军强调,品质保障是对客户负责,价值创造是对资本市场负责。预见性地满足客户明确和潜在的需求,代表了中国建筑企业文化中的服务理念、社会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一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团队,中国建筑除了为客户创造眼前的价值,还要为客户创造一个预期的价值。成功的企业,既要满足客户看得见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专业人士预期的未来需求,这样的品质才能走得更远。
仅仅满足客户今天层次的需求,这样做就不是合格的承包商。在更高的平台上中国建筑要给客户提供创造性的服务,这才是品质保证。在价值创造上,客户每一个基本的委托需求,中国建筑要通过N-1的资源消耗和成本费用,为客户创造N+1、N+2的价值。
企业精神彰显了中国建筑的责任追求
中国建筑的企业精神凝练为“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中国建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中国建筑的精神“沃土”中,创造了“深圳速度”,培养了陈超英等一大批典型人物,也孕育了“铁军精神”、“争先精神”、“创先争优精神”……文化的“厚积”,才有了精神的“薄发”。
诚信、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诚信大体系和创新型社会的基本单元。中国建筑承载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诚信,是立业之基,恪守合约、有诺必践、诚信经营、讲求信用,是中国建筑赢得客户的信任争取到更为广大的生存空间的前提,也意味着中国建筑立足中国市场经济环境,致力维护良好商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维护经济稳定发展坚定信念。
共赢是中国建筑的价值追求,是对利益相关方的承诺。这其实也是中国建筑的一种关于自身生态环境的共赢观和责任观。中国建筑坚信,在合作中谋求共赢,是形成利益共同体,赢得市场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及实现资源整合的最佳途径。在项目实施方面,中国建筑推行强强联合,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广州西塔项目上,与上海建工、广州建工合作。在投资、实施城市综合建设方面,中国建筑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开发。在银企合作方面,中国建筑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取资金支持,谋取合作共赢。
中国建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就是高端领域在国际市场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不为”,就是不与民营企业、国内小企业在低端市场争利。与中国建筑保持合作关系的民营企业高达25万家,中国建筑与其不仅是总分包关系和竞争关系,更是合作共赢的关系。 中国建筑在海外聘用了3000多名不同国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10000多名当地劳工,坚持属地化运营,参与当地建设,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与和谐共荣。
中国建筑不仅与客户要强调共赢,与员工、股东、社会,其实都是一种共赢的关系,共赢要求我们坚持与各利益相关方在分工与协作中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利益,共同达成目标,共同实现发展。
中国建筑担当央企责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与协作队伍的共赢发展。中国建筑始终关心农民工的发展与成长,每年开办各类农民工夜校上万所,教授知识、传授技能,创造条件改善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主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建筑每年为社会创造150万个就业岗位,带领150万个家庭奔向小康……
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中建信条》融贯着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情怀,折射了中国建筑的精神追求和经营原则,形成了中国建筑“文化引领型”社会责任模式。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责任保证绩效”。把《中建信条》深植于广大员工的思想,融合于公司的运营中,中国建筑“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地产企业集团”的金色愿景,必定渐行渐近。
文/陈莹
(作者系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副主任)
下一篇:信条之道:如何贯彻信条
版权声明:本文系工程建设网独家稿件,版权为工程建设网所有。转载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