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这一年关于PPP有太多值得记录的东西。
2017年,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和PPP见面,每天几乎都要编辑PPP头条的新闻,PPP新闻、重要政策、行业大事、项目推介、新闻事件、深度分析等,每天都有,有时一天刚推完,又来了一个重要政策。
2017年,PPP的各类政策之密集,50、87、92、192号文等重要政策连发,让人有些眼花缭乱;2017年,PPP入库项目总规模达到17.8万亿,各地项目推介会轮番上演,PPP有做不完的活;2017年,各种PPP交流会、研讨会不断召开,PPP的全生命周期从立项可研、操作指南、项目公司、到融资建设运营等,涵盖大量专业知识,有学不完的东西;从部委到地方政府、从央企国企到民企、上市公司、还有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等,无数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众人拾柴火焰高,PPP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以下为部分行业人士对2017的总结回顾,以及对2018年的展望:
瀛和律师机构PPP中心主任汪金敏:2017年是PPP转账年,从野蛮生长到规范整顿,从加长版BT到真运营重绩效,从变相融资到提质增效,有幸为PPP条例建言80条获得肯定,期待为财办金92号文下PPP自检、整改和清理作点贡献。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2017的下半年,PPP转向规范,规范后是不是每一类项目都应该做PPP?适合做PPP的项目该怎么做好PPP?回到初心,紧扣“长期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提高”的唯一核心目标,我希望明年在这方面E20研究院能有所贡献。
山东金正齐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安风:过去的一年,各PPP管理部门着手加强规范管理,新的一年这些政策都会正式发挥影响,从数字角度可能看起来是利空,但从行业健康规范发展实现初心是利好。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政府信誉改善不大以及央企受控等因素,新的一年将会出现大量项目流标的情况。同时从长期发展看,最亟待解决的依然是PPP法律法规的完善,尽快解决PPP无法可依、多头管理的尴尬局面。
北京律协智库PPP课题组组长薛起堂:2017年是PPP的规范年,上半年颁布实施两个重要文件,50号文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进行了规范,87号文对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进行制止。下半年,国家对PPP项目又颁布了更严格的规范文件,包括92号文清理项目库以及192号文对中央企业参与PPP业务进行了管理。2017年国家颁布一系列规范文件,对PPP项目进行规范管理,避免PPP项目无序发展,制止PPP领域中的一些乱象。规范了才能更好的发展,祝PPP越来越健康发展!
山西万方咨询公司连国栋:2017年,是值得回味的一年,在这一年,无论拒绝与否,都不小心成了中年油腻男,但不管是否油腻,都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你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就在这一年,PPP由起飞专向平飞,由狂热转向了理性,为PPP打下了深深的烙印。2018年,PPP下半场的钟声即将敲响,中流击水,奋楫者先,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与诸位PPPers同仁一道,致力于PPP回归初心,规范前行,也期待在2018年,能够在PPP规范转型中有所贡献。
清华大学王守清:自2014年中央力推PPP以来,我国PPP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无须讳言,也存在很多不规范做法,导致近几个月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几个文件规范PPP。其实,这些文件不是刹车PPP,而是规范PPP,回归PPP初心(如减少政府负债、提高实施效率、改革管理制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等),有利于PPP行稳致远。因为PPP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公共项目交付模式的国际趋势,全球实践证明,如果PPP实施规范,实现各方“共赢“,是公共项目最好的交付模式之一;但也要了解,PPP只是公共项目的交付模式之一,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是万能钥匙,既不能泛化,更不能不规范运作。PPP项目涉及面广,期限长,不确定性大,合同结构复杂,交易成本高,需要复合型人才,在政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各方目前PPP经验欠缺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迫切需要真正懂PPP的咨询(含律师等)提供专业性咨询服务,并坚持职业道德,才能规范运作PPP,体现咨询价值和实现PPP的优点。让我们期望PPP更规范的2018年!
大岳咨询金永祥:过去四年PPP的发展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今天的PPP现状完全超出了四年前政策制定者、学者和各方参与者对PPP的认知,是符合国情的中国式PPP。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实践从起飞阶段进入平飞阶段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智慧,我们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出现自由落体式降落。有关部门不应该简单地使用以前的政策对PPP进行规范,而是要认真总结这四年的实践,先对PPP相关政策进行完善,然后再用完善后的政策去规范和指引PPP的发展,这样才能将对PPP阶段转换的冲击降到最低,才可能使PPP实现平飞。这几年PPP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系统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较大但至关重要。第一是收费制度和价格体制改革问题。近期国家发改委出台了1941号文,调整价格的决心很大,2018年能否落实是关键。第二是PPP项目资本金问题。用永续经营公司资本金制度的要求套用在PPP项目公司上是PPP“异化”及落地难、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政府应该以市场实践为基础制定政策。第三,政府部门项目库的行政属性问题。政府项目库的规模很大,不可能对入库项目信息进行深度专业化处理,但当前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都把是否入库作为决策的依据,绑架了政府的项目库,造成了PPP市场混乱,责任不清。项目库去行政化是一项重要工作。第四是项目融资问题。金融机构一直对绑定地方政府情有独钟,造成我国PPP项目融资的很少,国际上PPP多是项目融资,在降杠杆大背景下推进项目融资迫在眉睫。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必须解决,比如,如何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强化对项目的必要性论证以防止无效投资等。
济邦咨询张燎:公司注意到风险暗孳的政府2017年终于拉下了减速擎,规范PPP运作的政策靴子一只只如期而至。半年时间里,市场的牛市情绪迅速切换到熊市思维。“PPP还能不能做了?”每一位遇到的PPPer在焦急地相互询问,又禁不住自问自答,说着自己的理解和答案。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面对从新一轮PPP兴起以来最猛烈的整饬风潮,我坚信能留到最后的一定是PPP的金牌粉丝。我们继续为规范的真的PPP,不停打Call!应用PPP不只是融资效应,其生命力和正当性更在于提供公共产品的提质增效,我们不该视而不见。PPP必须与传统政府投资项目的投建营全生命期成本进行比较,而不只是比较两者的建设融资成本,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回归初心和本源的PPP,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PPP。即使市场规模小一点,那意味着虚胖和泡沫少一些,反而有益于PPP事业健康。期待2018年成为PPP可持续发展的转段之年。
德恒律师郑宏宇:2017年结束之际,回顾推广PPP模式的出发点: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从公共产品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社会资本的“合作者”,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和效率,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促进各类资本相互融合、优势互补,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PPP模式也确实在各个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发展太快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项目以政绩和工程建设为导向,没有以可持续发展、社会公众的真正需求为导向,项目可行性必要性论证流于形式,做了许多无效投资,项目建完以后没有服务需求难以运营,例如大剧院里没演出、体育馆里没赛事、文化馆里没文化、旅游项目没人流,应该多考虑人民群众到底需要什么,如果供给和需求脱节,就不切实际毫无意义,PPP也应按照习主席说的“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把握,希望参与PPP的各界人士不忘初心,共同努力,让PPP在2018年走得更好。
中国经济导报、PPP导向标赵超霖:2017年的PPP,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各种“多”。文件多、项目多、出书多、跳槽多。政策急急如律令,做PPP领域的跑口记者,这四年有一点最幸福的是从来不用挖空心思找选题,因为政策多到根本写!不!完!第二,项目多,太多推广会、签约会、战略合作仪式、入库项目乱花渐欲迷人眼。第三,出书多,伴随市场巨大的学习需求,中国PPP领域的思想理论成果以及周边产品也异常丰富。政府部门、咨询机构、律师、教授、金融家所著书籍几乎涵盖了PPP全生命周期。如果您看书疲倦了,不妨翻翻特制PPP台历,打一副PPP扑克牌。还有跳槽多,2017年多位圈中熟识的PPPers都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构性升级。有在本单位获得升迁的,有从政府机构辞职创业的,有从金融机构到大型民企的,有从律所到咨询机构的,从这一意义上讲PPP几乎是一个“吉祥物”,在带来项目落地,改善民生的同时,也让从事它的人获得了个人职业的进步。
经济观察报、财税大观杜涛: 2017年最让我难忘的是PPP在防范风险下的刹车。如同年初PPP行业不少人预测的PPP将会进入攻坚克难,行稳致远的阶段,但是PPP规范的风暴来临的时候大多数的PPP从业者们的反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专业和及时,政策的监管层制定者们貌似也在风险防范的大帽子下面临一些困境。四年PPP,十几万亿的市场更多的是未来的预期,落地几何?真正资金落地开工建设怕没那么多,既然对地方债务十几万亿的风险都可以去处理,又何必担心PPP,相比融资平台PPP只是一个刚学会走的婴儿,要教会而不是吓坏。
第一财经日报陈益刊: 虽然年初各方对PPP发展转向规范都有预期,但随着财政部严禁地方借PPP模式违规举债,清理规范项目库;国资委加强财务管理,约束央企投资PPP;央行资产管理新规征求意见,侧面对ppp资本金造成影响之后,PPP系列规范动作力度超预期,一些人甚至担忧PPP会否因此熄火。PPP规范的大方向不会改也不应改,但具体政策执行力度及其影响还有待观察,毕竟谁也不想再回到政府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里。希望能看到PPP规范健康地发展,这离不开参与PPP的各方充分沟通和协作,相信2018PPP会发展得更好。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唐琳: 2017年PPP项目仍是基建投资的重头戏,建筑企业尤其是以中国建筑为代表的建筑央企在此轮PPP发展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作为建筑央企中的一名PPP项目拓展工作人员,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今年PPP项目越来越难承接:质量好的竞争激烈、质量差的融资困难。大致原因如下:1、随着国家部委规范性文件的密集出台、对地方政府专业培训的不断深入,地方项目实施机构业务能力增强,进而对社会资本的要求越来越高;2、PPP项目未来财政支出可能会带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地方政府财政承受空间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政府付费类PPP项目数量正在逐步减少,而此类项目正是施工企业的偏好;3、社会资本日趋多样化,民营上市建筑企业、行业投资运营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4、金融政策趋紧,收益、期限错配依然导致项目融资难。2018年我们仍要充满信心、积极投身于PPP项目中:一旦选择参与PPP项目,就要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提升;绝不能套取短期工程利润、损害公共利益,通过PPP项目的实施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的方向延伸,最终实现转型升级。
西南发改人士张祺:2017年是PPP模式有序推进,规范运行的一年,也是创新突破,力求转变的一年。但让人印象最深和感受最多的仍是“转变”。这包括了:一、投资主体的转变,包括逐步向多元化转变、向运营商转变;二、产业模式的转变。包括逐步向产城融合转变、逐步向公益与经营相结合转变;三、融资方面的转变。包括金融机构的转变是融资方式的转变;PPP模式在2017年的诸多创新与转变,正说明了上位政策与现状正在倒逼我国PPP模式由狂热走向理性,由从盲目跟从转向专业审视。那么在经过2014年的开元之年,2015年的突破之年,2016年的争鸣之年和2017年的规范之年后,我们相信2018年将是我国PPP的精益之年。
中国建设银行尹昱 :这一轮PPP最为人诟病是拉长版BT借PPP之名复活,部分不规范的政府付费项目实际是变相融资,扩大了地方政府潜在的债务风险,走到了中央为化解债务风险而推行PPP的反面。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要求,反思了PPP三年来的实践,各方对不规范的政府付费类项目会形成潜在债务风险形成了共识,学术界也检讨了政府付费类项目“可用性付费+少量运维绩效付费"的模式。
2017年对中国PPP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改委和财政部分别与证监会、央行共同推动PPP领域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社会资本在运营期提前阶段性收回投资;两部委建立了PPP专家库,各界专家踊跃为《PPP条例》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两部委加强PPP咨询机构管理,外资咨询机构重返国内PPP市场;发改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要求不得以任何名义限制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多个大学成立PPP研究中心,夯实了PPP理论研究基础;商业银行试办特许权质押贷款,沿着项目融资的正确方向迈出了第一步。四季度财政部、国资委和审计署等部门相继发文,揭开了少数地区为追求高增长而泛化PPP的"盖子",戳穿了大型企业过度利用财务杠杆的资本金泡沫,打消中央为地方债务买单和政府兜底的“幻觉”,为下一步PPP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展望2018年,我们有理由相信,PPP发展将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PPP经历了规范的严寒后必将迎来真正的春天。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