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上海,天气进入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西部内陆新成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的城市之一,成都与上海实现产业对接与合作却在不断升温。
在近日的成都自贸区上海推介会上,来自上海的君耀投资、微软中国、天亿集团等180余家企业共计200余人参会。其中,青白江区新城吾悦广场、金牛区西南交大精准医疗检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上海之行是继新加坡首场海外推介会之后,成都自贸区“走出去”的第二站,二者间隔不到一个月。作为四川自贸试验区的主体与核心,挂牌成立不满一年的成都自贸区已经完成了从政策配套到营商软硬件环境的快速升级。如今,其向外学习与推介的步伐也在加快。
将探索共建蓉沪自贸港(区)
寻求合作,共谋发展是此次成都自贸区来到上海的目的。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包括德邦物流、中信城开、杭州新天地等在内的企业,对成都自贸区取得发展成果与优化的营商环境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当前,上海已经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而成都已确定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与上海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上海的先行经验和成都的发展空间,成为二者之间建立深度互补合作的关键。
成都市商务委主任郭启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给成都带来了新的城市定位,为成都和上海之间的深度合作指明了方向。
2016年4月,国家批准发布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成都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求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增强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金融、文创和对外交往的中心,以及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
郭启舟表示,上海作为国家明确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中心,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成都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在当前自贸区建设框架下,蓉沪两地以全面经贸合作作为引领,一方面能够给上海的企业提供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成都的产业升级。
郭启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下一步将探索共同建立蓉沪自由贸易港(区),进一步加强双向开放合作交流,共同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投资高地、发展高地和合作高地。
目前,沪蓉两地正积极构建国际金融互通共享平台,合力打通“一带一路”金融走廊。未来,沪蓉两地将共建泛欧泛亚开放新通道,发挥上海全球货物流通中心和转口贸易的优势,将成都“蓉欧+”通道和货物贸易延伸至上海等。
打造科技园命运共同体
成都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建霖在推介会上表示,自贸区在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空间与载体、要素供给配置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不断优化,目前成都现代服务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
成都在探索自贸区的建设过程中,围绕区域规划、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创新。
成都高新自贸区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贺凯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技术、资本和产业的带动打造科技园的命运共同体——全球顶级科技园合伙人计划(TSPPP)是链接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和创新区域的国际化网络平台,也是成都高新自贸区的创新之一。
在技术层面,TSPPP能够利用全球技术创新资源,通过联合实验室、离境创新中心等载体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制定或主导相关技术国际标准。在资本层面,能够鼓励资本跨境流动,引导资本流向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产业方向,为产业价值链衔接和国际科技合作搭建资本桥梁。在产业链层面,通过技术、标准、资本与产品、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在配套政策方面,成都高新自贸区推动了包括“中国-欧洲中心”建设,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计划等措施落地。贺凯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成都高新自贸区仅人才引进补贴最高就可以达到1亿元。
除了在外部政策环境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外,成都高新自贸区从规划之初便尝试对标高标准。新川科技园作为成都高新自贸区对接新经济的主要载体,便是这种最高标准的集中体现,这是新加坡和四川省政府共同打造的产城一体区域,从规划设计就开始引入新加坡城市管理与规划的经验。
新川科技园还在制度创新方面实现了企业、行业组织、协会等各种市场主体与政府来共同治理的模式,用复合型的多元共治代替单一的政府管理。
新川科技园总裁刘希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川科技园内已经有超过30家企业入驻,多数为企业的研发中心与总部。
在种种利好政策与产业环境的引导下,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有世界五百强企业115家,实现了包括戴尔、富士康、联想、英特尔和阿里巴巴等知名巨头入驻。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