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邮箱登录

保持登录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

返回

您可以选择以下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工程建设网,一分钟完成注册

登录 | 注册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靳明伟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靳编辑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邵编辑 ×

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正文政策法规

两会带来ppp模式机遇

发布日期:2015-03-09来源:本站编辑:靳明伟

[摘要]

  眼下人们眼光所系莫非“两会”,“两会”不仅总结过去,更重要的会影响人们的未来,尤其政府工作报告将直接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比如:今后到手的退休金会更多一点;蓝天会多一些,PM2.5更少一点;人们看病的花销会变少;用水用电更不能任性了;人们涨工资的希望更大了点;去政府机关办事会更容易一点; 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博物馆会更多;在西部地区考上好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了一点;创业更加轻松、当老板也会更容易一些等等,这些都是学习报告自己概括的,肯定不全面但可以迅速理解。笔者看到有些内容十分吸引人,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较过去爆发增长。铁路投资也是翻番增长,这里笔者就这些谈点看法和观点。

  政府报告提出要多管齐下改革投融资体制,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自从去年开始,一个新词就在投资圈内流行,到了去年年底被股市投资者熟习,就是PPP模式,它是三个英文字母组成的:Public- 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我国官方给出的规范叫法是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2014年政府有关部门还相继出台了一批文件,设计和规范了PPP模式,比如《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

  以前,在融资平台模式下,平台对融资成本不敏感,形成资金黑洞推高无风险利率,PPP模式剥离了政府信用,将隐性政府信用转化为企业信用或项目信用,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拉长融资期限。随着43号文(即《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的推出,加上财政部官网于2014年11月30日公布了PPP 示范项目名单,共包括15个省市的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示范项目以存量项目为主,30个项目中有22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项目,占比 73%。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清理甄别办法》中也指出,对融资平台存量项目适合采用PPP的项目,要优先通过PPP模式融资。随着融资平台公司剥离了政府融资功能,全国8000多家融资平台公司面临转型的压力。其中,有一部分响应有关部门正在力推的PPP模式,希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融资平台公司改造成一个股份投资公司,还有一部分,试图将带有公益性资产与债务剥离给政府,而把经营性的资产当成一个具有市场主体性质的企业来培育。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使投资者有长期稳定收益;社会投资者按照市场化原则出资、按照市场化方式举债并承担偿债责任。这一方面能够减轻政府的负担,降低政府可能面临的投融资风险;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此外,社会资本的引入能够有效减轻政府公共财政的举债压力,腾出更多的资金额度用于重点民生项目建设。这里给相关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笔者以水利投资相关资料说明,2013年,全社会共落实水利建设投资计划3954亿元,较上年减少4%。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762.6亿元,较上年减少 17.4%;地方政府投资1726.9亿元,较上年增加6.1%。中央层面水利部门投资按投资来源分,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717.1亿元、水利建设基金22.3亿元、财政专项资金669.0亿元。现在我们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披露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这给从事水利建设和投资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带来巨大甚至有点“爆发”的机会。

  同样道理,笔者看到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市政公用领域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介工作的通知》,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供气、道路桥梁、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公用领域开展PPP项目推介工作。推动建立健全费价机制、运营补贴、合同约束、信息公开、过程监管、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革配套制度机制。坚持公共利益优先。PPP项目推介工作应注重强化监管,避免资产“一卖了之”,明确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主体责任,提高质量,优化价格,关注百姓切身利益。坚持规范运作。通知明确了推介要求,即立足于现有规划筛选项目,明晰PPP项目边界,规范PPP项目操作流程。地方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公用)部门应当积极协调银监、证监、保监等部门,尽快建立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的常态化渠道,支持金融机构为推介项目增进信用等级、提高授信额度,采取有效方式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明确看到企业、银行、保险、信托等都位列在整个PPP项目链上,这给股市投资者打开一扇新的投资大门。

【相关阅读】

投资建设

政策法规

分析研究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邮编:100070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