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1月30日-12月1日
地点:杭州宝盛水博园大酒店
电话:010-68520351 68520350

主办: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承办:《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展会为期2天,占地2500平方米,共设100
个展位
免费观展

精选70多家优质IT服务商和优秀施工企
业的产品及应用案例;

内容更丰富、选择性更强:贴近实际需求,
囊括了五个展区包括BIM技术、装配式、模
板、集采平台、劳务实名制、移动协同、视
频监控、安全监测、二维码质量跟踪、电子
签章、无人机、大数据、云平台、财务近百
种热门产品的崭新成果及施工企业应用案例

面对面沟通更有效:通过对工程建设行业内
信息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参观、沟通和了
解,为您在企业管理的提升、有效的项目管
理、财务管理等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
更多的选择途径,同时可以借助此次杂志社
搭建的展会交流平台,与行业内施工企业同
行进行应用实践经验交流。

成果展 > 工地信息化

打造智慧工地、创建绿色施工

智慧工地是智慧地球理念在工程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智慧工地将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并且被普遍互联,形成“物联网”,再与“移动互联网”整合在一起,实现工程管理体系中施工现场的人、物和行为的整合。

项目介绍

山西行政学院综合教学楼工程位于太原市学府街96号,总投资1.47亿元,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包括主楼,裙楼,文体综合楼,主楼地下两层,地上19层,总高79.9米。工程特点难点:本工程基坑10米,局部达到12米,基坑支护,帷幕施工以及基坑监测要求高,地下结构复杂。主楼机构层高多变,标高控制,施工控制要求高,文体综合楼一层,三层为高架支模,支模难度大,几点安装工程交叉作业多,精细化管理要求高,质量目标为国家优质工程“鲁班奖”。

系统介绍

山西行政学院(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综合教学楼项目智慧工地主要以互联网云为平台,打造了利用物联网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劳务管理系统、利用移动终端的现场巡检系统、领用二维码作唯一性标识的见证取样系统、利用物联网等传感技术的塔基和升降机监控、具有智能喷淋功能的环境监测系统、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基坑监测和高支模监测系统、以及结合无人机的全天候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此图仅作参考

劳务管理

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系统由云、网、端三部分组成,通过RFID芯片、二维码及人脸识别技术有效落实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提升企业劳务管理水平。施工现场安装箱式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通过对安全帽安装RFID芯片和二维码标识,进入现场作业人员一律刷脸进出,劳务工人进场由劳务单位提供工人花名册、接受教育交底、门禁前段统一授权,过程中及时筛查离场人员、未定期接受交底的自动设置不允许进场。劳务用工实名制的有效管理不但确保人员安全,更加为用工计划和成本分析,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计量依据。

建筑工程现场巡检系统

又称“V”(微)巡检,是针对目前施工现场的移动办公的特殊诉求,采用微信web和PC端web两种应用架构,依托多项先进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微信实行二次开发的“微信+施工巡检”的移动应用系统。

在施工进度的各个质量节点、安全节点及相关设备上均标有二维码标识,巡检时要求巡检人员利用移动终端微巡检系统扫描二维码、拍照,输入检查记录。实现以现场巡检取证为“抓手”,建立各方参建单位人员的信息互通,从而解决以往传统工作模式中的巡检数据单一、问题描述不统一、标准缺失、整改反馈不及时等问题,真正实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移动协同工作平台。

见证取样系统

见证取样是工程质量监督与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取样和见证环节的工作脱节,样品代表性不足、失真,样品保管不善,建筑材料实验报告无法追溯等问题,导致检验报告的数据无法真实反映结构实体质量。

二维码唯一性标识见证取样子系统通过对工地取样员和见证员身份信息与手机进行绑定,对所有取样样品植入和粘贴二维码,通过手机GPS定位。从人员、时间、地点三个维度进行,确保送检试块、试件和材料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塔吊运行安全监控系统

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是现代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是施工企业装备水平的标志性重要装备之一。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塔机的大量使用,由于塔机违规超限作业和塔机群干涉碰撞等引发的各类塔机运行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塔机的风速、荷载、回转、幅度和高度信息,控制器根据实时采集并做出风速、超载、限位、防倾翻、防碰撞及区域保护等报警,并自动采取规避危险控制措施,同时把相关的安全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塔吊、升降机人机锁定

塔吊和升降机司机操作时,首先要进行指纹识别及人脸识别,只有验证通过才能进行操作,确保只由该设备的司机进行操作,达到人机锁定的目的,确保设备运行安全。

 塔吊吊钩可视化监控

小车(或吊钩)上安装的高清摄像机,塔吊作业时,通过高清摄像机自动控制聚焦采集吊钩作业画面,并实时传输至司机室的显示器及后台监控终端,司机及管理人员均可实时监控。即可以协助塔吊司机作业,保障隔山吊作业,超高层作业的吊装安全。又可以实时传输作业画面,并可存档视频数据,追溯作业情况。

环境监测自动喷淋降尘子系统

工地现场扬尘往往具有难以预测的突发性,通过把施工现场扬尘监测与降尘喷淋系统的结合起来,对建筑工地的PM2.5、PM10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当粉尘数据超标时,系统发出警报(平台和移动端),自动开启高压喷雾除尘装置,在满足环保要求时,系统警报消除,自动关闭高压喷雾除尘装置。环境监测自动喷淋降尘子系统为用户提供实时、有效的扬尘治理数据,同时具有先进的传感技术,可实现全自动远程、定时、定量精细化喷淋降尘,过程中恒压供水。

基坑高支模在线监测子系统

 高支模监测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建筑工程的规模、空间和体量呈逐步增长趋势,大跨度、大截面及高空间的建筑物对高支模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支模变形监测系统由传感器集群、数据采集仪、报警器及监测软件组成,可实时测量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支架变形、倾斜、立杆轴力以及模板沉降,进而对施工现场的高支模实现连续的实时监测以及超限、倾覆报警,从而高支模局部坍塌或整体倾覆,进而造成混凝土浇注作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基坑监测

城市基坑开挖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导致施工风险高、施工难度大,属于国家规定重大危险源之一。

基坑监测系统在整个施工监测系统承担着对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复核、汇总、整理、分析与数据传送的职责,并对超警戒数据进行通报。监测范围包括:变形监测、围护结构应力应变监测、地下水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等。

视频监控

在山西行政学院(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综合教学楼项目建筑工地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看到,墙壁上电子大屏幕同时显示着整个工地不同位置和角度的施工场景,画面清晰,两名工作人员正对着监控屏幕,仔细地观看工地上的一举一动。在操控台上点点鼠标,就能切换到各个工地的施工现场。

项目一共安装了21个高清摄像头,分别安装到进出口、生活区、塔吊高点、物料区、施工区等,并且伴随着施工进度变化,部分摄像头位置也会随之改变。

再利用无人机对现场进行空中巡查来辅助安全监管,人员在地面操控无人机、通过高清摄像头将摄制的画面实时传输到地面,可在空中进行多角度高清拍照或视频录制。通过控制无人机飞行到大型设备尖端部位,高处临边等危险区域进行安全巡查,同时指定拍摄周期,记录现场各区域施工动态,及时了解现场作业区的活动信息,在工程应急救援时,无人机可快速到达现场,通过航拍视角第一时间提供现场信息,及时掌握现场救援进度,给应急资源分配、现场救援调度提供有利支援。

结束语

由太原一建集团与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山西行政学院(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综合教学楼项目所打造的智慧工地,帮助施工现场管理更加高效有序,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从而实现项目绿色施工。

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科技改变未来,创新驱动发展。

湖南建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多家大型特级资质建筑企业联合打造的智慧工地,以BIM、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技术核心,采用云+端模式和大数据分析,集成基于BIM的成本进度管理子系统、利用物联网和人脸识别技术的劳务管理系统、利用移动终端的现场巡检系统、领用二维码作唯一性标识的见证取样系统、利用物联网等传感技术的塔基和升降机监控、具有智能喷淋功能的环境监测系统、针对重大危险源的基坑监测和高支模监测系统、以及结合无人机的全天候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施工项目管理决策系统。

建研信息智慧工地平台,能够满足施工项目“三管四控一协调”业务范围,以成本、进度、质量和安全为核心和关键,紧紧围绕着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五大要素,聚焦施工现场一线生产活动,保障数据实时获取和共享,提高现场基于数据的协调工作能力,强化数据分析与预测支持,充分应用并继承软硬件技术,以满足施工现场变化多端的需求和环境,最终切实提高施工项目管理效能。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20349 传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ICP备09092133号-1  Copyright ©2000-2015 工程建设网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