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我们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且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这是我们坚持依托业主拓展市场的战略结果,也是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性成果。在当前新形势下,如何保持更优质地发展,如何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我们充分运用新思维,积极探索新路径,加快开创经营工作新局面。
当前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美国大选后,民粹主义、保守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势头上升,全球化进程受阻,主要经济体之间爆发贸易战的可能性在增加。英国脱欧、德法意大选在即,欧美政治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欧洲经济景气度进一步下滑。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凸显。全球金融面临进一步动荡,全球经济将在低速增长的主旋律中面临进一步放缓的威胁。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持续下行。房地产市场波动仍然深刻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社会资金加速脱实向虚。各领域金融风险加剧。民间企业投资活力不足。收入增速放缓抑制消费需求。从总体看,经济高增长周期已经结束,货币高增长周期已经结束、国际资本高增长周期已经结束。但是,中国城镇化进程刚刚开始远未结束、中国金融资本和土地资本相结合的时代仍然没有结束、中国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仍然没有结束。中国房地产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中国仍未进入所谓的后房地产时代。因此,中国经济趋势仍然具有不明朗、不稳定、不确定的特征。
从本行业来看,建筑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压力。
1、建筑业增速从2015年的2.3%到2016年底的6.7%,表面看是掉头向上,但实际情况是房建在严重下滑,基础设施在加速增长;大量民企在严重下滑,大量国企在快速增长。这种增长并非全行业普涨,而是行业内部在进一步分化,国进民退现象在加剧。
2、特级企业大量增加。从前几年说的把264家特级企业压缩到50家,到现在不减反增,今年一月底特级企业注册备案400家,说明主管部门的管理思路在发生大的变化,企业资质在进一步弱化。
3、大型央企国企竞相建立电商平台。如中建打造的“云筑电商”,上海建工打造的“营造商”等等,使得电子招标、在线交易、物流整合、供应链融资进一步加速,采购成本持续降低,管理效率加快提升,互联网思维在建筑业真正落地,给民营企业带来极大压力。
4、PPP落地加速,官方发布的PPP项目已经超过15万亿,给建筑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以投资拉动施工,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政策因素,绝大部分民企只能成为PPP热潮的旁观者。
5、以PC建筑为载体的工业化进程缓慢。由于缺乏统一标准,产业链尚未形成,相关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业务运营系统不强,大数据运营能力弱,成本偏高,无法应对个性化定制和大规模实施,导致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面积中比例不足5%。建筑工业化之路道阻且长。
6、信息流、资金流、合同流、物流四流合一的营改增工作对企业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要求大大提高,需要在经营模式、组织架构、投标、采购、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作出严谨高效的应对改革措施。
新形势蕴含新机遇
中国建筑业从普涨时代真正进入了存量竞争时代。但新形势也蕴含着新机遇。
1、存量市场重新分配。目前国内建筑业存量市场已达18万亿,百分
之一就是1800亿。中国建筑业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属于初级市场。在市场增速下降时,初级市场完全可以通过提升竞争力或者聚焦某个细分领域,扩张既有市场份额。
2、科技和创新带来新市场、新增长点。BIM、互联网、机器人、无人机、VR、大数据技术对传统行业渗透加快,我们要在战略上加以重视。建筑业是产品最大的行业、数据量最大的行业、数据最难处理的行业,科技的力量是必须的。同时,通过创新创造出来的新的客户价值、老市场做出的新价值、通过垂直产业链延伸带来的新的业务,都将催生出新的市场份额。
3、各级政府以PPP等方式加大各公建基础设施的投入,给房地产业衰退带来一定的缓冲。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三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国家和地区各类基建投资规划密集出台,将为建筑企业提供广阔的舞台。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使房产供需结构发生变革。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市政、交通项目,使建筑业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空间。
4、严峻的市场形势迫使房地产业重新洗牌,优胜劣汰,强者越强,行业集中度将大大提高,弱小的房企将被淘汰,市场份额将更多地集中在那些大型房企手上。多年来,我们坚持与大型房企合作、依托业主拓展市场的经营策略,与诸多大型上市房企保持紧密合作。房产市场集中度提高之后,也将使我们拥有更多的机会。
新机遇需要新思维
当前,市场竞争特点已经从关系竞争力时代转向能力竞争力时代。在市场减速、PPP盛行、营改增倒逼的新形势下,中国建筑业出现国进民退趋势。民营企业在所有的行业中原本都是创新的最大活力所在,很多变革都由民企发起,但在建筑业反而国企越来越强势,国企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更加凸显。民营企业的创新力不够,竞争力远不及国有企业,这在其它行业是极为少见的。这究竟是市场的问题还是企业的问题?我觉得归根结底是我们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
几十年发展模式未变,大部分企业已经无法摆脱路径依赖,逐渐失去了创新和自我变革的能力,导致长期同质化竞争,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新形势下,需要我们抓紧转变思路,抓紧落实变革,抓紧突破重围。
1、经营专业差异化。聚焦优势市场,延伸产业链是一个重要战略方法。有些在房建专业外,积极通过布局或收购专业公司来完善建筑产业链;有些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和业务拓展进行转型加速。
2、经营模式差异化。除了施工总承包,积极拓展实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融资建造模式。特别是融资建造模式,以金融工具、资本市场和基础设施项目为载体,把我们传统的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起来。我们不仅可以借助项目融资的特点解决资金资本的筹集问题,而且可以实现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效益回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产品档次和管理层次,而且可以大大拓宽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从源头上切入高端市场,由低端经济向高端经济转变,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塑造专业能力,打造专业品牌。通过自身专业能力的塑造和专家品牌建设,建立细分领域的产业链优势,建立竞争壁垒,增强核心竞争力,率先抢占全国性的细分市场。比如有些深耕精装,有些聚焦PC建筑,有些专注桥梁隧道,有些定位景观、别墅,有些则捷足先登PPP项目等等,通过细分领域做大市场。
4、通过互联网+提升管理,拓展业务空间。互联网本质是透明化,而建筑业是透明度极低的行业,本身就是互联网变革的对象。互联网+在建筑业确实可以有非常多的应用和延伸,加金融、加建材、加家装、加管理等等。互联网+对建筑业的真正考验是如何在透明化时代重塑我们的竞争力,重塑我们的赢利模式和管理模式。
5、充分运用BIM技术,作为技术创新和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抓手。BIM技术是建筑业实现大数据创造、管理和应用的途径,解决了过去信息技术做不到的事,在数据、技术和协同管理三大层面,提供了革命性的项目管理手段。今后我们在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上都会利用到BIM技术,否则难以推进。要应用BIM,就要建立企业级BIM数据库,进行全过程、集成化、协同化应用。
6、充分运用ERP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科学化,使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提高效益,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特别是在项目管理以及公司与项目的管理衔接上,要有针对性地订制相关产品,使ERP系统真正促进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新思维要有新举措
1、要紧紧围绕建设这个中心,重点推动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更好更快发展。要继续巩固浙江、上海两大区域,规范和优化广东、新疆市场,重点发展京津冀区域和西南区域,特别是京津地区和云贵地区。
2、在经营模式上,要花大力气在融资建造模式方面实现大的突破。要把集团业务逐渐从单一的施工总承包向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模式和融资建造模式转变,当前主要是要通过PPP项目真正切入高端市场。
3、要努力追求与更多更新的上市名企、央企间的合作;要追求在交通、市政、桥梁、水利等专业上的突破,尽快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与品牌优势。
4、要抓紧掌握PC项目、EPC项目等新业务新模式的经营管理技能。
5、要以实测实量工作为基础,努力追求质量创优上的突破,形成更高的商誉。
6、要牢牢守住资金红线,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确保资金绝对安全,确保各单位稳健运营。
7、要加快推进分子公司股份制改造,砌好防火墙,推动分子公司独立自主发展。
8、要加快培养和引进经营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稳定、项目队伍稳定。
9、要抓紧选定样板工程,扎实推进以BIM技术为载体的信息化、以PC建筑为载体的工业化,以物联网为载体的管理可视化,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发展之路。
10、要积极推进项目管理扁平化、绩效考核区域化,实施新的考核体系和分配方法。
11、要抓好员工队伍建设,改革管理体制,优化组织架构,深化内部协同。加强法务处置指导能力和银企、税企协调能力。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20349 传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