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培育企业发展动能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要紧紧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加快产研、产融、产信融合,进一步培育激发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大力实施产研创新。积极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推进中国交建和湖北省土木工程装配化智能建造研发中心的创建,加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各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及运行管理,打造高水平的科技研发平台;推动研发、设计、施工及生产的有机结合,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集合产学研力量,深入开展大跨径桥梁、外海海工工程、大直径盾构及海底沉管隧道、城市管廊和装配化智能建造等技术研发,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制定,从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引领市场转变;推动知识产权建设工作,加强专利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实施专利推广应用奖励机制,尽快形成现实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和人才引进、交流机制,培育科技领军人才。
积极推进产融创新。瞄准政府和市场需求的新变化,聚合资产资金等各类经营要素,加大产融结合的力度、广度,创新融资方式和品种、优化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继续推进投贷联动,借助集团内外部资源,积极筛选和引入一些股权投资,争取入股产业基金,通过战略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以投融资驱动为先导,高端介入、深度探索,发挥大型工程建设的资金和资源整合、运营和维护、建造和施工管理优势,以投资带动施工、创造市场、培育新业务。
深入开展产信创新。把信息化建设的统领功能放大,以智慧企业、智慧工地为抓手,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统一开展系统建设,既要做好与集团业务系统的对接,又要改造完善自有系统功能;待适应性组织建设及业务流程梳理完成后,进一步深化业务板块与财务系统的一体化融合,在集团内率先突破产信融合的天花板;结合“互联网+”发展要求,实现项目数据智能化采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统筹推进BIM平台开发应用,整合优化各类资源,打通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链,实现施工、管理两方面业务受控,确保“大数据”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数据库的安全;积极探索“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助推企业的转型升级。
坚持集约协同,进一步强化项目精益管理
按照“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的要求,推进生产管理体系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项目精益管理能力。
统筹推进资源集中管控。以提升项目实施能力为主线,进一步推动生产、合同、物资等资源集中管控,加快合同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与市场相适应的生产、交易等平台建设;深化物资集中采购和供应链管理,提升大宗材料区域供应能力,适时启动周转材料整合在汉外区域推广;持续推进设备集中租赁平台建设,完善设备集中租赁办法和专业分包设备管理办法,合理优化装备资产的配比结构。
加快推行标准化建设。总结推广成贵铁路、郑万铁路等项目标准化经验成果,形成铁路项目标准化作业指导手册,在铁路项目先行先试,逐步推行项目管理制度标准化、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科技成果标准化,构建项目标准化运营体系;结合中交桥梁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研究应用,依托沪通大桥、五峰山大桥等项目开展研究,尽快形成应用成果。
强化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在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物联网、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研究应用,结合“互联网+”发展要求,实现项目数据智能化采集、目标动态精准控制和“智慧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优化和集成效益。
积极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项目策划的全覆盖和过程动态调整,完善项目策划专家库建设,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的节点方式,提高策划和方案的科学性和执行性;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监管,进一步推动项目产值与形象进度双控管理,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促进内外部信用评价的改进提升;积极推动同类型项目管理模式和协作方模式固化工作,尽快实现成本定额的统一管理;完善合作方分级和信息公开制度,分类培育合作方资源,引导合作方公司化、规范化运作,初步形成长期共生机制;改进优化施工综合考评体系,避免碎片式、重复性的检查考核,增强各类检查考核指标的可融合性和可执行性。
工程建设网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管理案例 | 会议活动 |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 | 我要投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二区9号楼5M层西区 邮编:100070 电话:010-68520349 传真:010-68570772 E-mail:sgqygl@chinacem.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 京ICP备090921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