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家文化中学项目管理

  孔子的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孔子认为,人类有着一种共同的道德本性,这就是相互关怀、谅解和宽容,并将其称之为“仁”。仁作为内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情,即是爱心;作为外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即是爱人。推广到工程项目上,项目各方首先要从道德水准上具备“仁”,要有善待、爱护和帮助他方的思想感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论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来说,推己及人的前提是人同此心,项目各方相互充分尊重和互存善意,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责任感的体现,也利于整个项目在“仁”的基础上达到和谐有序。

  要把“仁”正确贯彻到人们的实际行动中去,还要有一种能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即孔子提出的“礼”。礼是规范各级人等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行为而制度化了的行为准则,它在行动上体现了仁的要求,是实现仁的目标管理的制度保证。仁礼统一的伦理原则,把强制性的制度约束与自律性的道德规范统一并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体现得尤其深刻,一个好的工程项目就是将明示的合同、规程、标准与隐性的长期承诺,彼此认同、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在坦率、透明的环境中实现共同愿景等“仁”的范畴的道德规范的很好结合。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还十分重视人我之间、物我之间关系的协调、和谐、均衡、统一和有序,并把建立和完善这种关系视为最佳的管理目标。 “和为贵”,这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的,反映了孔子乃至大多数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价值理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认为“人和”比外部环境更加重要,成为中国古代“和谐”哲学的精髓。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提出“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其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

  “和”在形态上最终表现为和谐与统一,但却有它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所谓“以他平他”,即把不同的事物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新的状态或产生新的事物。“和则多力”,这是中国儒家另一代表人物荀子的主张。孔子在继承前人关于“和同之辩”观点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在平衡中实现和谐,从方法论上,便是“中庸之道”。儒家“和而不同”的和谐理念,是主张不同文化间的兼容和合,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这对于化解工程项目合同双方之间认为一方获利便会导致另一方损失的“输赢”观、利益敌对观,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传统的风险转嫁、利益对抗的工程项目管理将逐步发展为通过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多赢,因为只有积极地合作与协调,才能发挥各方的能力和资源优势,把利润蛋糕做大,提高各方的综合效益;才能减少各种形式的重复与浪费,提高项目效率。

  义利观是人们对经济行为的正当性作出的价值判断,孔子提出“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义然后取”的义利观。就是要以合乎社会法律、道德规范的原则,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取利益。即今天所倡导的企业和管理者“追求阳光下的收入”,杜绝行行色色通过不义之举谋取不义之财的行为。这也是“合作生财”与不义的“暗箱操作”、“桌下交易”的根本区别。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又一个重要范畴,是组成儒家仁学伦理的基本德目之一。孔子提出如能把恭、宽、信、敏、惠这五种品德推行于天下,便是仁了。信成为孔子“四教”(文、行、忠、信)的内容之一。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提倡诚信,荀子也言“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惟其当之为贵。”一个高尚的人,其行为、学说、名声等,不以虚假为可贵,只以真实为可贵。“物其有矣,惟其是矣”,做到真实,不虚伪,“是谓是,非谓非”。“经营之道在于诚,赢利之道在于信”。工程项目各方以诚相待便可以降低交易费用、减少内耗。诚信是工程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石。

  儒家文化还提倡通权达变、相机决策的思想。孟子认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彼一时,此一时”。实际上,这不是鼓吹不守信用,不讲原则,而是认为做过的承诺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无法兑现,或者兑现承诺非但无益而且有害时,有大智慧的人认为放弃承诺是必要和明智的。对工程项目而言,当已经开始的某项工作因条件的变化而无法继续下去,或情况表明坚持这项工作已无意义时,放弃和变更它就是明智的,但这里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即所谓“义”,就是要以符合更高的项目价值准则和利益原则为前提。因此,必须弄清处于当时当地的项目的环境、条件、明确每一特定环境中的原因和结果的复杂性。反映了管理中随机制宜、灵活应变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要求。

  在我国建设领域应将儒家义利观、仁礼统一、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与现代工程管理多赢理念相互结合,互为呼应,将传统文化与工程项目管理相融合,当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管子的心术理论谈项目管理

  管仲学派综合了法家、儒家和道家的法治、礼制、无为而制等管理思想要素,创立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心术理论(如图1所示)。提出管理者(人君)以天地为楷模,刚柔并举客观公正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以天地为心,以法治国,以德治人。

管子的心术理论

  图1 管子的心术理论

  心术论认为“道”是虚无即无形的,而“德” 是道的具体表现,有着化育万物的作用。人君应该上承天道之神,下识地德之精,实行无为而治。天道由于它的虚无、无形,所以可以遍流万物而不变;地德体现着天道,地德意味着人们物质财富的源泉,而天道却是一个大小由之的无限空间。“人君”应坚持“无为”,而群臣是应该各司其职,做到“有为”,人君“无为”意味着“天道”;群臣“有为”意味着地德,地德是天道的体现,没有群臣的“有为”,也就不可能有人君的“无为”、“为无为而无不治”。

  将其推及到工程项目管理上,项目各方谋求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敬业精神、辛勤劳动造福于社会、奉献于人民,可谓“遍流万物而不变”的“天道”。壮大企业、谋求发展、创造财富、追求“阳光下的收入”、致富员工,可谓“地德”。可以说天道是企业的宗旨,是全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而地德是企业的经营目标。宗旨是无形的、长远的,经营目标却是具体的、现实的。“无为”和“有为”是相对而言的,通过组织结构设计,领导者以实现企业宗旨为目标,用授权的方式使其员工“有为”,管理者自身看似“无为”,实则“无不治”。

  心术理论引入了义、礼、权、法的概念。所谓义,就是各种事物各行其宜;所谓礼,就是根据人们的共同感情,结合义理所规定的文化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礼就是管理。管理是按照各种事物的合宜性进行的,这种管理之义来自地德。地属阴,所以属于柔性管理。所谓法,就是用强制手段来整齐人们的行为,用法令来监督各项事业的执行和实现,法令是由法权产生的。所谓权是天道赋予的。天属阳,以权和法管理国家属于刚性管理。

  对工程项目而言,亦存在义、礼、权、法。义,表现为遵循工程项目建设规律,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礼,表现为良心、职业道德对员工的影响,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的规范。义和礼都属于柔性管理的范畴,可以为项目目标服务。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方式而言,倡导“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分享”的态度;处理好关系,而不仅仅是交易,即是柔性管理的体现。所谓法,是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具有法律效力的工程合同文件,这些文件是工程项目得以履行实施的法律保证。法律、法规是由全国人大、国务院等法权机关制订的,是由维护社会利益、保护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这样的“天道”所赋予的。用权和法管理项目是典型的刚性管理。刚柔并济当是做好工程项目,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方。

赵振宇

赵振宇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

赵振宇:CIB建设组织与管理专委会委员,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理事,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国际学报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客座主编。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李香玉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建设网_我要投稿李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钟编辑

×